奋斗在新明朝-第3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太主张你参与的,成事又怎样,不成事又怎样?即使入选了,在如今这个朝局下,很可能也是麻烦的开始。当然,我并不反对你去争,只是要告诉你,你别太过于看重此事,因为上了廷推,我觉得你入选希望实在不大。”
李佑不服气道:“一丝希望也无么?”
“如果是圣主特简或者部推,都还可以运作,但是廷推…你未免树敌有些多了。六个大学士中,肯定有四个要否掉你,有了这个风向,别人没必要去得罪人,也就顺大势而为了,你怎么可能入选?前年你被廷推为分票中书那样侥幸的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见李佑默然不语,许次辅又开导道:“你入京之前,为了这个官职的前三次廷推,入选的都不是你,只是不知为何圣主留中不发。这次照葫芦画瓢,叫你们当廷自陈,估计还是走过场,又怎么可能会变成你入选?且打起精神,京中如此多官职,少不了你的位置,这点你大可放心。再说袖手旁观也未必是坏事。”
内阁如今是三足鼎立,首辅徐阁老和武英殿大学士彭阁老为一方,次辅许阁老与文渊阁大学士杨阁老为一方,文华殿大学士袁阁老与东阁大学士金阁老为一方。
对此李佑长吁短叹,别人或许有得罪一方的,但好歹还保存了另两方脸面。只有自己同时与两方交恶,在廷推这种看人数的场面,其他人不愿同时得罪四个大学士的情况下,自己就会很吃亏啊。一团和气、八面玲珑这两个词,果然有其精妙处。
从别人嘴里听不到好消息,李佑可以不在意,因为还有许次辅这个最硬的靠山可以指望。但从许次辅这里也没有得到好消息,他就真有些失望了。
授予官职有三种途径,特简、部推、廷推,他原本以为归德长公主游说过太后,便可以大功告成,自己就等着上任了。
即使钱太后碍于脸面,不愿特简,那也可以用正常的部推,通过吏部左郎中和赵天官把自己选上去,只要太后装糊涂不否决就可以。
但李佑没料到太后居然下诏廷推,他今天转了一圈打探消息,到如今越来越不乐观,发现自己的愿望真有极大可能落空。
还能指望谁?归德长公主作为靠山,是不能公开帮忙的,在廷推那种场合,局限性很大。
最后李大人感慨道,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一个人在困难时所能指望的,最终还是自己。
不过李佑有一点始终没有想明白,太后既然已经下诏廷推了,但为何一个月内三次廷推,却将结果都留中不发?
回家睡觉,一夜无话。次日李佑坐在堂上发呆,不知该干什么好。正打算出去与左邻右舍认门时,突然有内监到门传话,归德长公主召见他。
这倒也在李大人预料之中,千岁殿下走之前,答应过促成他担任这个“检校右佥都御使、提督五城兵马指挥司”。结果事情似乎一团糟,以归德长公主的个性,肯定要当面说清楚,不会心虚的避而不见。
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又不打算做什么儿童不宜的事情,所以李佑没什么顾忌的被领进十王府归德长公主宅邸前殿。
就像第一次见面时那样,李佑隔着大理石屏风一本正经的与千岁殿下对答,传出去叫人挑不出什么理。只是所有内监宫女都被赶了出去。
屏风后沉默半晌,冒出一句话:“你还是放弃罢,不要再参与了。”
李佑当即不愉道:“你叫我来,就是为的这句?使一名内监传话足矣!我可以告诉你,我认定的事情,说什么也会坚持到最后。”
其实李大人身上这股死不认输的精神很可贵,是成功的一大要素。许多人都觉得他运气好,但在很多件事上,如果连坚持战斗到底的勇气都没有,又哪来的运气和转机?
长公主当然知道,情夫对这个可以晋身清流的检校右佥都御史有多么渴望,所以没有为李佑的无礼而发怒,耐着性子解释道:“这件事一开始是我想的简单了,只当是普通的官职铨选。却没料到母后的心思很深,连我也骗过。”
李佑没好气的不屑道,“还能有什么心思?朝臣们都看出来了罢?无非就是将这件事当做朝争手段。”
归德长公主继续很克制的说道:“我可以告诉你,母后如今确实是一门心思要革易朝局。三次廷推检校右佥都御使的结果都留中不发,我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
李佑觉得自己的口气有些不对,即便事情不顺也不可拿长公主胡乱发泄罢,万一惹得她大发雷霆,又将这座华丽的屏风推到碎掉也怪可惜的。便软了几分叹气道:“多谢殿下,我心领了。”
“母后表面上是对我相让,但我肯定她还有些动作,只不过等待时机而已。无论如何,她目的必然是借此机会为勋戚鼓劲,同时打击文臣声势。有这个前提,母后绝对不会让你这个大名鼎鼎的文臣出任检校右佥都御使,为此她甚至可以不惜代价,我一时也无可奈何。”
李佑疑惑道:“除了我之外的待选,听说两个是勋戚方面的人选,那还有两个是文官方面人选,圣母又是如何保证廷推时让属意的人入选?那么多朝臣不是她能轻易操纵的。”
“这就不知道了,母后绝对有后手,不过连我都没有告诉。若一个本来为了抑制勋戚不法而设立的官职,最后落到勋戚手里,这对当前局势和人心将会起到很微妙的作用。”
李佑最后问道:“那你希望谁入选?”
归德长公主很诚实的答道:“如果你不行,那么我自然期待勋戚一方得胜,不然文官势大难制。不过你放心,即便你做不了检校右佥都御使,我也可以给你一个很好的官职。”
又一个许诺给他位置的,看来他还真是不愁嫁,李佑苦笑几声,嘴上放了狠话,“不要说男人不行,不到最后,鹿死谁手尚不得知!”
他越是多方了解,越觉得这水越来越深了,而且那太后真是发了狠。
正文 四百五十八章 廷推惊变
交游多确实有好处,进京才两日时间,李佑便将事情里里外外了解的如此透彻。
又听说天子大约还有半个月路程,要到八月十五之后才回京。天子回京意味着开始亲政,也就是说,慈圣皇太后秉政十年,快结束了。
稍有敏感性的人都可以知道,未来这半个月将是多么刺激…特别是慈圣皇太后动作频频的情况下。
大政交接时刻,不是剧烈动荡就是出奇平静,而这次,京师官场普遍认为是前者。
从上月起,慈圣宫下诏在勋戚中广开言路,征询治国策略。并连续十余日召见勋戚,谈论国事,期间没有见过大臣。
上个月的二十二日,慈圣皇太后在还内廷举行考试,没有世爵和恩荫的勋戚子弟均得以参加,选拔答卷优秀者共计四十三名,直接赐予肄业监生功名和出仕做官资格。
对此文官暂且冷眼旁观,除了不痛不痒上几封奏疏外,没有太多的动作。对太后的意图,他们看的很清楚,目前这些都是造势而已,还没有影响到实际利益。
频频召见勋戚又怎样?朝政依旧把持在文臣中;赐了四十三个监生功名又如何?每年国子监肄业监生数百人,也不在乎多上几十个。
此外自从德高望重的前首辅张若愚不视事后,文官群龙无首、互相猜忌,遇事很难一呼百应、迅速反应。
八月初六,也就是李佑进京的第四天,又一个消息传遍了京城各衙门,宫廷中有个叫司礼监的衙门重新开张了。对此朝臣早有心理准备,但又像李佑所预料的那般无可奈何。
对内阁而言,等于是多了一道环节。
以前他们对外朝奏本票拟过后,直接送到圣上那里,被大略扫视一遍,就打包批一个照准,因为圣上一般没有精力看如此多的琐碎奏折。除非内阁所认为特别重要的。自然会单独拿出来。
而以后,大概就是票拟过的奏本送至司礼监。由秉笔、随堂太监们仔细又较真的检查后用红笔描写一遍,小事批回,大事再汇总向圣上奏报。
相较之下,大学士们当然喜欢前者。喜欢一个精力不足的上司直接管自己,而不是让人数和精力不亚于内阁的司礼监太监当监工。
大学士眼里的司礼监像是监工,但六部眼里的内阁又何尝不像监工?大学士不喜欢司礼监的批红之权,但六部同样不喜欢内阁的票拟之权。最后的结果是,没人能造反。
话说钱太后这次意欲重立司礼监。自从风声一出现,宫中那些身残志坚、努力自学的太监立刻成了香饽饽,纷纷喜极而泣奔走相告。感到守得云开见月明,一身所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不怪他们忘形,司礼监与别的宫中衙门不同。没有文化绝对做不来,否则只有被大臣们戏耍的份。没文化、看不懂奏本的太监进了司礼监能干什么?所以必须要用有学识的。
大约只有天启朝的魏忠贤,可以以目不识丁之身闯入司礼监。成为一代传奇人物。但就是这位权势赫赫的九千岁。在司礼监也只能当秉笔太监,首席掌印太监轮不到他做,手下奏政事时,他只能装哑巴。九千岁的权力和凶名。更多的来自于提督东厂,而不是司礼监。
如今宫中人才不多。每个有知识有理想的太监都有很大可能被重用选入司礼监!
经过三个月的酝酿和明暗争夺,最后太后身边的大公公麦承恩拔得头筹,成为宫中内监之首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长公主所用的吴广恩、天子大伴段知恩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这个三巨头组合,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实际上让外界猜测不停的是,这三个太监中谁将是那个顶点,如今答案算是揭晓了,麦承恩笑到了最后。
此外宫中又选用了六个随堂太监,李佑在这份名单中,发现了王启年的名字…不禁唏嘘不已,没想到此人最终还是走出了这步。
不过李佑看得出,当年司礼监的赫赫威风权势,是建立在太监势力全面扩张的基础上的。批红之外,能够提督京营,能够提督东厂,能够调派全国镇守太监,这样的司礼监才是能与外朝对抗不落下风的那个司礼监。
如今这个新司礼监,比当年其实是个缩水版的,大概太后也知道这点先天不足,所以才想要通过抬举勋戚来弥补。
太后的动作,远远没有结束,而且终于与李佑扯上了关系。
在八月初七,太后下诏,初九这日在武英殿会推正五品检校右佥都御史、提督五城兵马允辉司人选。下诏当日,吏部小吏便将进宫临时木牌和相关诏令抄本送到李佑手中。
李大人看了看诏书,暗叹一声,该来的终于来了。
归德长公主又一次召见李佑,隔着屏风问道:“我再问你,你可以主动辞去么?如果给你其它补偿。”
李大人反问道:“你怎的又来询问?或者是另有人让你问的?”
“这你不必管了。我打算仿古新建一个衙门,也就是少府。此乃天子私衙,品级定为三品衙门,专管皇家产业收入,下有皇盐、织造、皇店、皇庄四司。”归德长公主勾引道:“若你有意,可以由你出任正四品少府少卿,助我一臂之力如何?”
李佑闻言暗道,这千岁殿下还算聪明,知道退出宫后只凭借旧人情,权势不能长久。所以特意在宫中与朝廷之间创出了这个地位类似于光禄寺、尚宝司的新衙门,又将很多宫中内监事务划归过来,借着实体继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他又若有所思,“莫非吴广恩没有当上掌印太监,与此有关系?太后准了你设少府,你让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