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辛亥大英雄 >

第642章

辛亥大英雄-第642章

小说: 辛亥大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海军肯定是没法大动作,要是日本真拼上老命扩充海军,的确有些伤脑筋。

岳鹏倒是无所谓,插嘴道:“不能光看日本退出条约的威胁,应该多想想他们为何要退出。我倒是觉得,让日本拼命发展海军是好事,他们海军越强,压力最大的可不止我们一家。英美最忌讳别人在海军上超过他们,肯定会把注意力集中到日本身上,我们若是也退出,岂不是帮他们引开注意力。”

“日本国土狭窄,发展海军理所当然。我国还有北疆、西南和朝鲜牵制,三军资源必须合理分配。再说了,按照日本的传统,肯定是先啃最容易的,南洋那边有的是机会,未必会先打我们。”

张孝准刚说完,王光雄就连连摆手:“话不能这么说,台湾始终是日本南下的心腹大患。”

“台湾又不远,有我们空军足以确保安全。只要他敢来,我保证他别想回去。”一直没开口的薛慕华拍着胸脯说道:“我认为,还是多想想怎么让日本南下才是真的。他们现在已经被逼上绝路,一条疯狗若是找不到对象,就会先咬我们。”

王正廷不太懂军事上的问题,见到大家众说纷纭,连忙用目光求助宋子清。后者早有准备,先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文件仍在王胡子面前:“伦敦条约比华盛顿严格很多,还首次在巡洋舰和驱逐舰上做出限制。总统的意见是,驱逐舰条款我们应该和意法一样不签,但其它的却不能退出!毕竟之前关系已经很僵,眼看内志再有几个月就要独立,这时候如果我们不签条约会让英国更加担心,所以不如先签条约缓缓气氛,反正接下来几年国内也需要时间消化此次采购的技术和设备。

这是总统发来的谈判进展,英法美都不同意我们退役前2艘安海级,但答应可以把主力舰多出的1。5万吨挪到航母上,这样算来航母就还剩5。5万吨、巡洋舰也有4万。总统的意见是重巡就不要造了,增加2艘四川级航母,再建4艘新轻巡洋舰。至于驱逐舰虽然不签,但他觉得不应该着急,应该等吸收完泰山级的经验后再说,反正这种小军舰造起来也快。

他还说,这几年应该以锻炼技术为主。现在德国已经取消铆接全部用电焊造主力舰,我们也应该趁这个机会尽快学习这些新技术。”

既然杨秋都这样说了,海军也无话可说。毕竟英国最看重的就是海上力量,这个项目上和英美别苗头不合算。何况内志等问题上还需要人家让步,所以王胡子也无法可说。不过2艘航母和4艘轻巡洋舰还是让他一喜,这样海军就有6艘航母和14艘轻巡,尤其是4艘四川级航母都是紧贴条约27000吨上限建造的,所以质量上远远超过日本同级舰只。

唯一疑虑的是,航母是否能起到作用海军内部意见还不统一,需要细细琢磨。

宋子清抛出杨秋的意见后,王光雄也只能改变态度,代表海军答应续签条约,但他也留了个尾巴,就是如果日本真的开始造主力舰,那么无论如何都必须在34年开工新舰,确保不能落后太多。

第662章下个套

伦敦,白厅。

进入10月下旬,英国迎来了最不舒服的季节,城市被雾霾笼罩,绵绵阴雨似乎怎么下也下不完。与天气相比,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让英国上下提前感觉到了严冬的滋味,经济下滑、银行破产、工厂倒闭、失业救济等等,将一年前的美国景象重新演绎了遍。

人们的注意力悄然发生了转变,酷爱谈世界形势的伦敦人开始担忧工作和饭碗。工人们走出家门举行罢工,妇女认真使用每个便士,家庭开支清单被缩减,甚至孩子都利用课外时间收集金属卖钱补贴家用。巴黎和会后的最初几年,英国上下似乎又找到了日不落帝国的骄傲,但随着中美苏等新势力的飞速崛起,大英帝国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无数的漏洞要补,无数的钱财被消耗在镇压民族独立运动中,当甘地倒下的那一刻,隔着大海都能听到慌不择路的心跳声。

美国经济爆发时,英国采取了堪称神速的应对政策,英镑区和关税壁垒帮助普通英国人挡住了第一波冲击,以至于他们觉得萧条和危机距离自己还很遥远。但随着中美迅速走进,美国释放国债加速鲸吞为数不多的出口市场,中国借机垄断茶叶生丝和黄麻等产业,打击印度和斯里兰卡相关行业后,大英帝国这艘船终于不堪重负。

猛烈地股灾海啸从英伦三岛冲刷而过,滔滔洪水将巴黎和会后的骄傲和虚荣全部冲垮。仅仅一夜,维多利亚时代的繁荣成果就被摧残殆尽,当英国人抬起头后才发现,原来之前看到的只是片刻斜阳。

被誉为日不落帝国第二心脏的白厅也受到了这股风暴的影响,将军们打开采购清单划去一艘艘原本准备建造的战舰,参谋们将拟好的巡航路线缩减一半,然后伤心地将一艘艘战舰送上拆卸台。甚至还有人打起缩减海军工资的注意,幸好这个提案没有通过,否则天知道皇家海军的水兵们会不会发动兵变。

海军被誉为“烧钱”军种,光一艘胡德号每年的消耗就能采购80架战斗机或者90辆坦克。为维持世界海军霸主地位,皇家海军每年都要烧掉数千万英镑,危机前或许还能撑撑,毕竟有庞大殖民地输血,而且也没有类似中苏那样的庞大陆军,但现在。

白厅三楼的小会客厅内,亨德森看着神情严峻,来参加海军谈判的杨秋和陈绍宽,就有种狠狠咬两口的冲动。他们有什么好担心的?一趟欧美之旅就撒出去几十亿!遍观世界,还有谁能有实力像这样撒钱玩?就算日本不续约,拼钱拼造船也比不过你们啊!

他强忍住想骂人的冲动,因为此次谈判对英国太重要。上次华盛顿谈判只是限制了主力舰,但对巡洋舰和驱逐舰却限制不多,这导致近几年各国纷纷展开巡洋舰竞赛,所以英国才撮合继续谈判,遏制这两种次级军舰的数量,继续确保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

虽然日本退出此次谈判,但因为还是华盛顿条约缔约国,所以在1936年到期前还是必须遵守华盛顿条约限制,可即使没有限制,缺钱缺资源的日本也翻不出多大浪花,如果中国不续约全力扩充海军那就太糟了,所以杨秋的态度一下子变得极为重要。

他先看看身边的海军大臣亚历山大,才扭头说道:“总统先生,麦克唐纳首相还是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大英帝国正在努力劝说日本回到谈判桌,但即使他们不回来,我想他们也无法威胁到贵国的海上安全。”

杨秋抬起眉,目光森森:“亨德森阁下,这就是贵国找我解决问题的办法吗?上次华盛顿海军谈判时,我国就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让步,导致主力舰吨位远远不及日本!本来这个亏我们吃下也就算了,毕竟大家都是曾经的盟友,而且我国需要确保陆地安全,也无法维持那么大的海军。但现在呢?以前有条约约束,可以确保海上平衡,现在有人退出了,一旦他们建造更多主力舰,让我怎么保护海疆?请注意,这不是1884年,更不是1894年!我们有权采取一切手段保护沿海城市、航道和渔场的安全。”

这番话让亨德森头大无比,日本不愿意续约已经大出预料,意大利最近也有些蠢蠢欲动,如果中国再退出,海军条约恐怕就成为一纸空文了。

见到他这副模样,旁边的陈绍宽暗暗想笑。其实国内早已发来电报愿意签署条约,可杨秋却故意拖着摆出要退出的模样,就是为让英国觉得,你们逼我签署条约,吃大亏了,将来如果有事大家也别怪我的假象。

亨德森何尝不知道杨秋其实是拿海军谈判做筹码,所以向亚历山大使了个眼色。这位老爵爷是皇家海军中为数不多的老资格军官,而且还是皇室成员,所以说话时总爱端起架子,一板一眼问道:“总统先生,需要我们付出什么,贵国才会签字呢?”

这等于是摊牌了,但杨秋的戏还没演完,激动地站起来挥挥手:“将军,我可以认为您在开玩笑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代价比沿海数千万人民,数百亿财产,数十条重要航道更重要?我不能接受这样的事情,要么将我国主力舰吨位提高到50万吨,否则我无法说服国民。”

50万吨亨德森倒吸口冷气,身为海军大臣的亚历山大更是急得跳了起来:“这不可能!此次谈判只是华盛顿谈判的补充,不是新的分配谈判。上次的条约要到1936年才会结束,即使日本不续约,他们也是无法建造主力舰的!这根本不会对远东海上力量造成伤害。”

“将军!你应该清楚,主力舰只是海军的拳头,真正凝聚力量的是巡洋舰和驱逐舰。日本虽然是华盛顿海军缔约国,在1936年前不允许装备新的主力舰,但巡洋舰呢?我国主力舰吨位本来就少,此次谈判又要限制巡洋舰数量,如果不能获得主力舰吨位,难道将军你希望我们退出条约和日本进行巡洋舰竞赛?”

杨秋针锋相对,毫不示弱的瞪着这位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的老爵爷,但亨德森却眼睛猛然一凝,刚才他说了什么?“希望我们退出条约”难道他打算签字了?亨德森不愧是老牌政治家,很快就抓住字眼里的细节。但还没说话,脾气火爆的亚历山大估计是压抑太久了,鼓起牛眼大声嚷道:“总统先生,我也提醒您一句,虽然大英帝国抱着友善的愿望不希望冲突,但不要以为我们就会一直退让!鄂霍次克海峡、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都在皇家海军控制中,我们随时可以关闭这些海域!”

这几句话出口,连陈绍宽都脸色猛地阴沉下来,杨秋更是死死盯住亚历山大,大有一言不合立刻走人的架势。

渐浓的火药味让会客厅气氛到了冰点,旁观的亨德森见两人吃瘪说不出话来,心底竟然涌起一丝快感,但他也知道这些话仅仅是威慑,真要用出这些手段,恐怕就是战争了。所以连忙缓和气氛:“抱歉,勋爵先生刚才只是气过头了,大英帝国是海洋的保护者,不是破坏者。”说完后,他让亚历山大暂时离开,准备和杨秋私下聊聊。

陈绍宽见状后也走了出去,等到房间内就剩他们俩后,亨德森才继续说道:“总统先生,现在只有我们两人,我觉得没有必要绕圈子了。虽然亚历山大勋爵的话有些过分,但我觉得前面说的那些还是对的。日本国内经济困难,华盛顿条约也没废止,所以1936年前他们也不会有新的战列舰服役。至于巡洋舰,即使建造数量也不会很多,不会对贵国造成太大影响。何况我认为,贵国海军已经拥有足够的自卫能力,除非您想跨海远征,或者有大量外海殖民地需要保护,否则请恕我实在想不出需要那么胖大舰队的原因。”

杨秋其实早就打定主意签字,只是故意装出委曲求全的样子。亚历山大那几句话虽然难听但说的很对,目前自己还真没把握连破英国海军的三道防线,所以就坡下驴降低了声音:“亨德森先生,我从来就没打算过要进行军备竞赛,我需要的只是一个保证。”

“请您放心,我们已经在全力劝说日本回来,即使不回来也请您相信我们,大英帝国决不允许他们在华盛顿条约到期前服役新主力舰。”亨德森耍了个小心眼,只说服役不说建造,这样就给日本提前建造开了口子。从这里就能看出,英国虽然痛恨退出谈判的行为,但心底深处还是倾向于靠日本遏制中国。

杨秋当然知道英国打什么注意,故意想了很久才慢慢走到他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