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好丈夫-第3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这事儿难如登天,一朝一夕是办不成的”
柳乘风知道朱佑樘心里发急,朱佑樘的性子本就是如此,什么事都希望三下五除二地解决掉,正是因为这个性子所以才如此勤政,当日的奏吧绝不留给次日,可是现在他是真正的束手无策了,定弦和尚留下来的线索只有这么多,这般找下去本就如同大海捞针,再加上又涉及到了不少高官查起来难免畏首畏脚
朱佑樘坐上御座,随即深吸了口气,似乎想起了什么,从御案上捡起一份奏吧,从丹陛上抛下来,道:“这份奏吧,你可以看看”
柳乘风将奏吧捡起,奏吧中具名之人居然是礼部侍郎王鳌,王鳌可是自己的恩师,逢年过节他都要去拜会的,虽说这师徒只保留在名义上,可在外人看来,却是十分亲密的关系
王鳌的字写得极好,只是奏吧中的内容却带着几分杀气了,王鳌这奏吧是来反对朝廷重商的,现在朝廷确实已经有了重商的苗头,事实上,不少人在尝到了甜头后已经开始逐渐转换立场,可是守旧的大臣仍是大多数,而这些人未必都是为了一己之私,也有是真正忧国忧民的,就比如王鳌这份奏吧,就大力抨击了重商可能带来的后果,有理有据,甚至连柳乘风一时也不由为之动容
反对重商,其实就是反对聚宝楼,事实上,在聚宝楼开创到现在,反对的声音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可是到了侍郎这个级别提出反对意见的,这份奏吧是第一次
因为朝中的大佬大多知道这聚宝楼牵涉到了宫里,真要把这事儿闹大,肯定没有好果子可是现在王鳌终于按捺不住,开始动手了
问题的关键不是有人反对聚宝楼,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王鳌这个柳乘风的师父反对他,这样的意义可就完全不同了柳乘风抿了抿嘴,将奏吧合上
朱佑樘看着柳乘风的表情,道:“柳爱卿怎么看?”
柳乘风道:“王侍郎奏吧中所说的话也有一些道理只是……”
“只是什么?”朱佑樘近来也是为难,其实他心里清楚,王鳌确实是有道理的,这么下去,极有可能引发危机,历朝历代都是重农抑商,绝不是因为所有的统治者都对商贾带有仇视,说来说去,还是一个粮字
中华不比其他地方,在其他国家,极少有大一统的王朝出现,各国分裂,相互攻伐,与战国并没有什么分别,战争频繁,再加上医术的落后,使得相当多的地方的人的平均年龄不过三十岁,也即是说,大多数地方的人还没活到三十就已经死了,生了三个儿子未必能有一个活下来,就算活下来,多半也会在战争中死亡,因此,在同一时期,各国的人口都没有太大的增长
而在中土却是完全不同,一旦大一统的局面出现,整个王朝就会迅繁荣,肥沃的土地,相对完善的医疗体系和良好的卫生习惯,这就导致人口开始大规模的繁衍,而人口的规模也绝对是空前的
在这种盛世环境之下,人口无休止的增长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对粮食和土地具有极大的依赖,历代王朝若是鼓励经商,后果确实是极为严重的,这也是聚宝楼的最大漏洞
柳乘风深吸了口气,他当然清楚,相对于一个聚宝楼,朱佑樘在意的明显是江山社稷,若是因为一个聚宝楼,而妨碍到了天下的稳固,以朱佑樘的性子定会选择壮士断腕
众多的人口既是一个优势,同时也是极大的负担,朱佑樘现在的心思明显地动摇了,撤销聚宝楼,他未必舍得可是放任自流,又怕引发粮荒,这时候若是柳乘风不给他一些信心,只怕聚宝楼要危险了
柳乘风心里苦笑,其实在聚宝楼建立的最初,他就想到了这个可能,在这个古老的王朝玩重商主义实在有点儿像是在玩火,可是他也知道,有些事自己非做不可,任何一项国策都会有无数的艰难险阻,若是这般放弃,不但损害了他的根本利益,也放弃掉了这个王朝最后的希望
柳乘风正色道:“王侍郎虽然说得很有道理,可是微臣以为,这奏吧中的关键却是大错特错了,大明朝的粮荒自来不是多少的问题,而是土地多寡的问题,微臣斗胆一言,在坊间有一句俗语,就怕皇上听了不喜”
朱佑樘专心地道:“你说便是”
柳乘风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话,是微臣在廉州的时候听来的”
其实这句民谣,真正出现的时期是明末,说的是土地兼并的事,那些大地主和权贵们家中的谷仓堆积如山,可是在他们金碧辉煌的府邸之外却是衣衫褴褛,既没有土地耕种,失去了生计的流民,此时自然没有明末时期矛盾那般尖锐,可是柳乘风说出这么一句话来,也实在是大胆至极
要知道,柳乘风所说的朱门,不但影射的是各地的藩王,还包括了乡绅的阶层,而乡绅阶层说的再难听些就是大地主,这些大地主的背后却是整个文官系统,可以说,朝中的所有的官员都是地主中的一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鳌虽然谈及到了粮食问题,却规避掉了田地不均的问题,其实天下并不是缺粮,就是在粮食减产很严重的情况之下,整个大明朝的粮食只要合理分配,也不至于会到万劫不复的地步,真正的原因是土地兼并,是藩王和大地主们无节制的兼并土地
朱佑樘顿时变色,虽是一句民谣,可是他也知道柳乘风要说什么
柳乘风看了朱佑樘一眼,随即淡淡地道:“陛下,天下人都说,农人们都不去耕作,反而去从事工商,这是本末倒置可是微臣却以为聚宝楼反而能缓解眼下粮食的问题,陛下可愿听臣一言吗?”
朱佑樘的脸色很不好看,柳乘风这个家伙,莫不是想闹个王莽政?这家伙脑子少了一根筋,说不准还真说得出口站在朱佑樘的立场上看,他是绝不可能学习王莽的,理由很简单,大明的基础就是乡绅,弄出个土地政出来,那么这天下的官员和地主首先就要反对他这个皇帝了,朱佑樘熟读经史,当然知道王莽政的初衷是好的,可是他也知道,王莽之所以失败,最大的原因也就是这个政,去破坏自己统治基础的利益,自然会激起天下所有豪强和官员的反对,最后的结果,就是社稷倾覆,江山易手
………………………………………………………………………………
今天有个很久没见面的发小回家,三年没见,老虎得去作陪了,第三尽量会,但是如果太晚或许不会有,大家不必等
百度搜索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正文 第四百七十八章:发现
柳乘风其实也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回答将会影响到朱佑樘的决策,一个不慎,辛苦经营的聚宝楼极有可能毁于一旦
他深吸了口气,突然在想,自己在这个时候只怕已经不是蝴蝶效应这么简单了,是继续因循守旧,还是开创一个新的格局,其实有时候只是在弹指之间,而现在,似乎已经到了这个转折点。
聚宝楼的出现迟早是要面对这个问题的,在此之前,柳乘风就已经有了准备。
他沉声道:“陛下,方才微臣说过,大明朝的粮食并非是完全不够,关键在于不均,天下的土地近六成都归乡绅们所有,而拥有土地的百姓不会超过五成,大多数人租种的是别人的土地,更有一些,却是欲租种土地而不得,这些人没有土地,便没有生计,自然而然就成了流民。”
柳乘风用着真挚的目光看着朱佑樘,顿了一下,又继续道:“天下的土地只有这么多,虽说近年朝廷鼓励开荒,可是陛下可曾想过,自太祖以来到现在,天下的人口增长了何止是十倍?人口越来越多,可是土地却从未增长,长此以往,到时流民只会越来越多,流民没有依靠,聚在一起就可能引发极大的问题。”
朱佑樘颌首点头,自古以来,流民问题都是土地兼并带来的,这一点,他也深知,其实任何一个王朝都会面临到一个问题,一方面,皇权的统治基础来自于贵族和乡绅,另一方面,这些贵族和乡绅却又不断的兼并土地为王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笔。打击它们,遏制土地兼并就会让整个统治阶层离心离德。动摇皇权。可是不打击,问题也会越来越凸显,甚至到无力回天的地步。
这就好像一个患了慢性病的巨人,明知道这病迟早会让自己死亡,可是解决的办法只有吞服砒霜,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无解了。
柳乘风道:“微臣之前说过的那一句朱门酒肉臭,其实就是解决的办法,大户人家谷仓中有的是粮食,他们的粮食之所以囤积起来。用途各有不同,有的只是用来酿酒,有的只是单纯的囤地,许多乡绅是不卖粮的。其实道理也简单。无非是买主少而已,流民们需要粮食,可是无钱去买。而有钱卖粮之人需求也不多,乡绅们的粮食卖不出去,所以宁愿让它们烂在谷仓里。而陛下也可以看到,聚宝楼的出现能够收容大多数的流民,至少让流民有事可做,有工钱可拿。流民有了钱,也成了工人。工人们需要粮食,也有足够的钱去购买口粮,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事就可以尽量地避免了。”
这其实就是一个内循环的问题,粮食从一种无人问津的物品,而采用内需的手段让它流通起来,进行第二次分配,虽然这种分配方式仍然不合理,可是至少能解决现在的问题。
朱佑樘本就是极聪明之人,不由点头道:“道理是有,可是许多耕田改为了桑田,长此下去也不是办法。”
柳乘风道:“一方面,朝廷需遏制这个势头,可以下一道旨意,规定拥有土地的乡绅至多只能拿出两成的土地来种桑,其余的土地必须用作耕地,官府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鼓励进口的办法,让海贸的船队将粮食带到我大明来。”
“进口……”
柳乘风无语了,只好解释道:“船队将货物运出去叫出口,从各国运回来叫进口,咱们大明朝的丝绸和瓷器在番邦能售出高价,而在番邦,粮食的价格却并不高,廉州那边可以出一个规定,所有靠港的船只若是运回来的是犀皮、玛瑙之类的奢侈货物,需缴纳重税,而运回粮食则免征税赋,以此来鼓励商贾们将天下的粮食尽量输入我大明。”
其实柳乘风现在提出来的这个策略在这个时代货物有效,因为在这个时代,其实有相当多的地方是不缺粮的,毕竟许多地方还处在巫医治病,征战连年的//书迷楼最快文字更新——无广告//状态,人口稀缺,土地却是肥沃,商贾们去了海外可以用低廉的价格向各国的贵族购买粮食再运回大明,和后世比起来,实在轻松了许多。
当然,柳乘风也知道,大明若是采取这个国策,那必将会有大量的商贾去番邦购买土地,雇人进行种植,再运回大明,任何事只要有利可图,自然会有人去做。
这个道理,朱佑樘自然听得懂,他的脸色不禁好了一些,道:“若是当真有成效,朕也可以高枕无忧了,可以让廉州那边先试一试,且看看一年能运回多少粮食。”
柳乘风继续道:“其实还有一种办法,微臣听说,在万里重洋之外有一种食物叫做番薯,其亩产能达到三四石左右,若是静心栽培,便是达到六石、七石也未尝没有可能,这种食物味道甘甜,可生食也可熟食,而且比起稻麦来更易耕种,若是能取来薯种,则可确保我大明永无缺粮之害。”
柳乘风的一番话让朱佑樘顿时膛目结舌,他这个皇帝可不是白痴,在大明朝,一亩田能收一石的粮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