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大军阀-第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中国和俄国。日本已经打赢了俄国人,满清政府覆亡之后,中华民国兴起,咱们中国就成为唯一难啃的骨头。更何况,咱们东北的崛起,肯定会压缩日本的生存空间。这样就可以理解中华崛起最大的障碍是什么了。”王石侃侃而谈,这些都是冯庸平常的说法,被身边亲近之人知道,自然影响了他们的思想。
“那么按照冯少帅的意思,中国和日本就难以共存了?”孙文讶然的说道。
“当然可以,不过必须一方臣服于另一方。在数千年历史上,日本作为我大中华的属国,不是共存的很好嘛!”王石理所当然的说道。
孙文无语,历史上日本确实是中华的属国,但却是一个不太听话的属国。现在日本崛起了。成了世界强国。他们如何甘心再次成为中华的属国。这摆明了不可能。但是让中华臣服于日本更不可能了。孙文虽然亲近日本,但是在心底还是有大中华天威在心。在孙文眼中,中日两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甚至可以说日本大和民族都有可能是中华的一脉,同样是黄皮肤黑眼镜,自然容易让人亲近。这也是孙文将其引为盟友的重要原因。但是今天孙文却听到了不一样的看法。王石的说法不能说完全代表冯庸,但是其中肯定有冯庸的思想在。孙文没想到冯庸对于中日关系竟然是这么看,而且从冯庸的动作中也能够看出冯庸对日本人的防备。否则不会有哪个势力在崛起的初期就积蓄力量用来对抗强大的邻国。而东北就这么做,现在来看是无比正确。
孙文不知道冯庸的思想是不是正确,但是在潜意识中却认为王石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这就让孙文开始思考中国和日本的关系。
第二天,天皇召开御前会议。整个会议议题只有一个,对于支那第三方势力提出的议和提议的态度。日本军政大臣全部到达。
“现在帝国和支那开战一个多月来,未曾有一场大胜,帝国威名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帝国先辈们打下来的荣誉,帝国绝对不能如此轻易的就同意和谈。”海军大臣突然说道。
“八嘎!海军站着说话不腰疼,支那军队已经不是当年腐朽的满清军队。现在的支那军队绝对是一支强大的队伍,而且特高课侦察到一个消息,支那人兵力不是我们开始知道的五十万人,而是一百五十万人!”陆军大臣神色无比狰狞。
“什么!”
整个御前会议变的噪杂起来。
“山县元帅,这是怎么回事?”天皇脸有怒色的看向山县有朋。这么大的事情,他作为天皇竟然不知道,这简直岂有此理。
“天皇陛下,这个消息我们也是刚刚确认,支那人以征集民夫的名义在山东境内募集了百万大军,目前已经训练了近两个月了!”山县有朋低声说道。这件事情他们有所耳闻,只是没人相信罢了。一次性训练百万大军,东北哪里有那么大的财力。但是东北确实做到了。百万大军训练两个月,已经可以投入战场了。这对整个中日战局的影响是巨大的。
“八嘎!如此重要的情报为什么不早汇报!”天皇沉着脸说道。
“天皇陛下,支那人做的非常隐秘,他们以清理土匪,发动民夫为理由,秘密招收兵员,然后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进行秘密训练,支那实在是太大了。在加上我们的关注重点一直放在支那正规军身上,忽视了支那的后备力量,才会有这样大的纰漏。”寺内正毅首相说道。
“一百五十万,该死的,如此实力,帝国如果想要取胜,需要多少兵力?”天皇沉声问道。
“天皇陛下,如果帝国不惜一切代价消灭支那人,那至少需要集中五十万精锐部队以上。若果算上现在还在训练新兵,那整个支那总兵力就超过一百五十万,帝国如果想要保证万无一失,出动五十万大军是不能少的。”山县有朋说道。
“五十万?山县元帅说笑了。大日本帝国现役军人也不过五十多万人,就算加上预备役人员也不到百万,这样兵力还要分开防守台湾,澎湖和朝鲜。在加上和支那人的战斗已经损失了近二十万大军,而支那人的战损不过十几万人,远远小于帝国的战损,如果按照这种比例,帝国想要完全获胜至少需要两百万,我想请问元帅阁下,两百万人和五十万人有可比性吗?”西园寺公望站出来说道。
“支那军对可不是所有的部队都有如此战斗力,根据我们的情报,支那人有强悍战斗力的部队不超过十个师。其他的部队装备水平和帝国有很大的差距。这样的话,帝国五十万大军绝对可以一战。”山县有朋说道。
“如果战败了呢?失去了这五十万精锐,帝国还剩下什么?再说帝国的财政有能力支撑五十万大军的武器弹药消耗吗?山县元帅,希望你在提出建议的时候,考虑一下帝国的现状。”西园寺公望针锋相对的说道。皇军的衰落严重影响了山县有朋的权威,连带着天皇陛下也对山县有朋控制的军部大为不满。这就让西园寺公望在山县有朋面前愈加放肆大胆。
“这……”山县有朋哑口无言,毕竟谁也无法保证东北军真正的实力,东北军十个师的精锐部队,这还是日军近期分析出来的,这在日本开战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现在突然冒出来的百万新兵更是将日本雷的外焦里嫩。东北军的神秘已经让日本吃足了口头。西园寺公望的态度虽然让他难以忍受,但是山县有朋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帝国如果失去了五十万的皇军精锐,那帝国也就真的衰败了。
“好了。外务省和支那人接触,商讨停战的事宜。希望诸君一切以帝国的利益为重!”大正天皇郁闷的说道。娘的,这东北究竟是个什么怪物,短短两年时间的发展就干翻了整个日本帝国。如果在给他发展下去还了得。天皇的心中第一次出现惊恐的感觉。
“天皇陛下……”山县山有朋还想说什么。
“元帅阁下,帝国不能打这种几乎没有希望的战争。皇军的损失已经很大了。希望诸君还是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和支那人谈判上。帝国的利益绝对不容有失。”说完,大正天皇不在理众人,起身回了后宫。
第四百五十七章惨烈突围战
在天皇御前会议之后,孙文受到了优待,他本人和木思然以及王石三人被接到日本最大的招待机构休息。这让孙文敏锐的意识到日本似乎也想要快速结束这场战争,这让他对这次行动充满了希望。
作为日本天皇,日本的神,当然不会见孙文。毕竟现在的孙文只是中国一个政党的首脑,他所在的党军虽然有些影响力,但是在日本这样的大国看来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但是这次明显不同,孙文是以联络大使的关系前来的,符合日本当前的利益。日本特高课有资料显示,孙文是从东北出发的,也就是说孙文在来日本之前曾经去过东北,甚至已经获得东北冯庸的授权。这就让日本对孙文一行人重视起来。毕竟战争对日本也是一个沉重负担。
“孙先生,日本人看来真的是有心和谈啊!”王石笑着说道。
“不错,不过老夫来日本多年,还从未受过如此优待,这是以一国之礼接待,看来老夫是沾了冯少帅的光。”孙文感慨的说道。
“孙先生,日本这个国家只有你将他们打狠了,打疼了,他们才会害怕你。我们东北军在战场上消灭了他们十几万大军,将入侵东北的日本军队基本上都驱逐出去了。他们自己受到震动。我等受到优待也就可以理解了。”王石笑着说道。
“是啊!中华有冯少帅实在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幸事。”孙文感叹的说道。这段时间,国外的亲华势力和留外华侨团体势力纷纷向他问询东北的情况,声称因为东北的强势崛起,他们在国外的待遇都好了很多。最起码现在的外国人已经不敢小看中国人,不公正待遇少了很多。这些电文让孙文感慨万千,他们同盟会为了中华的崛起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可惜未能改变中华的现状,反而让中华积贫积弱。但是东北军这一个多月的战争却让他们无限期待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孙文越来越感受到了一直强大的军队代表者什么。
“先生,日本首相来了?”木思然满脸惊讶的说道。
“嗯!”孙文神色淡然的站起来。孙文历经半世浮尘,什么场面没见过,日本首相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孙文却没有丝毫恐惧的。毕竟他身后有一个庞大的中华。就算中华现在内部并不平静,但是却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轻辱的。更何况他现在的行动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就算是日本首相也要对他客客气气的。
瓦房店战场。
第十师团已经被围困一天了。东北军的攻击减弱了很多。在日军阵地上,堆积了不少的中国士兵的尸体。因为战况紧张,东北军甚至没有时间收拢战死士兵的尸体。日军的展现普遍向后退缩了一些,那些失去的阵地已经落入东北军的手中。
东北军指挥部。
“报告司令,我方阵地都已经构筑完备,和日军交火让我军损失不小。”
“损失了多少人?”
“日军重点攻击的是南线,因为日军大口径火炮参战,我方战损在两千人左右。其他战场战损都在五百人左右。”
“日军的呢?”禚振沉声问道。一个白天就战损了三四千人让禚振很心疼,但是为了完成作战计划,他们不得不这么做。
“日军损失同样不小,日军火炮有限,在四面防守的情况下,日军只能保证南线火力占据优势,在其他三线都是我们压着敌人打。损失就算没我们多,也和咱们相差不大。”
“很好,让南线部队由进攻转为防守,其他三线加强攻击。”禚振命令道。
轰轰轰!
战场上喊杀声响彻天地。在东线,东北借助火炮的助力,多次冲上日军的阵地,对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日军的三道防线已经损失了一道,现在双方正在在第二道防线上厮杀抢夺,战况极为激烈。
四面攻击,日军分兵抵抗,出了南线有重炮部队保驾之外,其他三线都受到很大的压力,部队损失很大。
瓦房店,日军第十师团指挥部。
“如此强度我们撑不了多长时间,命令其他三线部队留下殿后的部队,其他部队向着南门集结。”第十师团师团长岛川文八郎中将沉声说道。
“向南方突破?师团长阁下,南方可是有支那人的重炮部队在!如果向正南方向突破肯定会损失惨重。”参谋长河合操少将不明白岛川文八郎中将的意思。在今天一天的攻防战中可以看出,支那军队在南方布置了重兵,更是将所有的重炮集中在南线,摆明了不让日军南下。但是现在岛川文八郎中将竟然放弃攻击支那军队弱点,攻击最强的一点,如此行动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参谋长,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支那军队这一天的攻击,显示出南方战线的稳固。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第十师团指挥官,最大的可能是向着其他方向突围,这样可以用最小的伤亡突出包围圈。但是如果我们这样做,肯定会中了支那人的圈套,从其他三个方向突围,北方是最不可能选择的。那里是支那人的腹地,冲进去等于是自己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