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对风流王爷说不:玉台碧 >

第88章

对风流王爷说不:玉台碧-第88章

小说: 对风流王爷说不:玉台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知道方七哥在长安东市开铺子,可我不知道他开的是哪间。我把东市都逛遍了,都没见到他。三姐,你帮我好不好?你一定知道的。我没有多少时间了。祖母的信一旦到了长安,二伯一定会把我送回隆州的。”七娘说着,眼里蓄满了委屈的泪。
  岑三娘略松了口气。试探的问道:“你只是想找到方铭?”
  岑七娘坚定的点了点头。
  岑三娘苦笑。毕竟还是个十三岁的小丫头啊。她就算找到方铭,方铭也会第一时间会找上侍郎府,接下来七娘的结局还是被送回隆州。
  “三姐,你帮我。我就告诉你一个秘密!”七娘毕竟还小,沉不住气。
  岑三娘哦了声:“是么?”
  七娘急切的说道:“是有关滕王的!你知道六娘虽和我有些不和,我俩毕竟是从小长大的姐妹。她做了侧妃,总找了理由回家。每次都拉着我喝酒,有次她喝醉了就告诉我,王爷喜欢的人不是王妃……”
  “住口!”岑三娘胆战心惊的喝止了七娘。
  她气势汹汹的模样吓了七娘一跳。
  岑三娘一字一句的说道:“七娘,忘记你从六娘那里听到的一切。”
  岑七娘后退了一步,又挺直了胸,眼睛里再没半点惶恐,闪着异样的光彩,也一字一句的回答道:“如果你不帮我。我就告诉堂姐夫。你喜欢王爷,王爷也喜欢你!”
  岑三娘提在心口的一口气就泄了。哭笑不得的想,真真吓死她了。她还以为岑六娘跟在滕王身边,知道了滕王和武昭仪的过往。
  “你已经嫁得好夫婿了,帮我一把,对你而言只是举手之劳而己!”
  岑七娘又回到那个小小年纪就设计一出落水的狡猾模样。
  岑三娘受了她威胁,连说话劝她的心思也淡了。
  关她什么事?她和岑七娘除了骨子里有点血缘关系外,她从来不认为彼此有多少交情。
  方铭还是自己的合作伙伴,论情意比七娘深厚多了。她又凭什么作主给方铭引个麻烦去?
  岑三娘叹了口气:“七娘,你也别威胁我。我连方家七公子是否在长安都不知道。就算他在长安。原先我还和他订过亲呢,我也得避避嫌不是?”
  彻底否认了和方铭有过来往。
  岑七娘气得握紧了拳,咬牙说道:“我会找到他的。一定会找到他的。三娘,你难道就不会有求我的时候么?”
  岑三娘笑了:“七娘,你自幼聪明。你找到他又如何?他难不成还真敢和你私奔?你别忘了,方岑两家在隆州的关系。”
  岑七娘如何不知道。她只知道,她一定要见方铭一面。从小到大,她心里就只有她的方七哥一人。想着要嫁给一个陌生男子,她就受不了。
  此时被岑三娘说破,七娘想到自己哄着六娘,寻了机会让人护送着离开了隆州。如今却连方铭一面都见不着。她心里又酸又苦,趴在方桌上哇的哭了起来。
  岑三娘同情又无可奈何。
  七娘就是这样的人。能示弱能扮可怜还能用话威胁岑三娘。六娘空有美貌,心机就不配给七娘提鞋的。
  岑三娘打赌七娘哭完,又会想出新招来。
  她任由她哭,连劝都懒得。探了身子正想喊阿秋去打盆水给七娘洗脸。岑三娘突然看到门帘下有影子。
  “谁在外头!”她喊了声。
  那影子消失了,隔了几息,窗外响起了邹氏的笑声:“三娘和七娘可在里头?”
  阿秋答了声:“您稍等,我去通传一声。”
  原来是邹氏,她听到了多少?分明是退了出去之后,故意装着刚进院子的模样。岑三娘后怕的想,还好七娘只说了自己的嫌话,没提到武媚娘半字。
  想到这里,她狠狠的瞪了眼七娘,低声说道:“二堂嫂来了。”
  七娘也听见了,吸了吸鼻子,冷静的说道:“她听到了又如何?二伯母百般讨好你,只要三姐说一声,堂嫂必不会管这事。”
  岑三娘被她气笑了。这时候还不忘利用自己。
  阿秋挑了门帘进来。
  岑三娘就看了她一眼道:“刚才做什么去了?我想让你打盆水给七姑娘洗把脸,也没见着人。”
  阿秋看到邹氏在外面,屋外一个人都没有心里早就急了,低头说道:“我在茶水间教新来的丫头怎么烧水。一时间竟没见着岑少夫人进来。”
  自己院子的事也需要管管啊。岑三娘知道邹氏在外间等着,就压下了脾气,吩咐道:“打盆水给七姑娘洗脸。”
  她走了出去,邹氏在正堂坐着饮茶,热情如旧:“好像听到七娘的哭声,你俩很久没在一块儿说私房话了吧?”
  怎么,七娘为了逢迎二堂婶一家,竟私下里说和自己极为要好么?岑三娘又骂了声鬼精灵,笑着答道:“七娘成了大姑娘了,也有心事了。”
  含含糊糊的不肯说清楚。
  这事她才不要插手管。
  邹氏听到的内容,自己会有决断。是纵容七娘去丢岑家的脸,还是不关己事,冷眼旁观,都和岑三娘无关。
  没多久就有丫头提了饭菜来。
  七娘洗了脸,乖巧的出来,眼红红的也瞒不过,低声寻了个理由:“叫嫂子见笑了。两三年没见到三姐,一时激动没忍住。”
  邹氏顺水推舟的拉了她坐下,笑道:“还真是个孩子呢。”
  三人坐下吃饭。席间邹氏就有意无意的说起了去乐游原踏春秋猎冬狩的盛况。再一次提到了杜燕婉:“二姑娘的马骑得好,一匹枣红马,一身红色的胡服。远远瞧着了,像雪地红梅般耀眼!不知迷煞了长安城多少男子。”
  岑三娘笑了笑道:“嫂嫂未出嫁时,肯定也极喜欢去骑马打猎行宴吧?”
  一句话扯回到邹氏身上。
  邹氏抿嘴一笑:“我哪能和二姑娘比。二姑娘在长安城的贵女中骑术都是拔尖的。又生得端庄秀美。三娘,我倒是想和你提提,你叫我一声嫂子。嫂了就不和你客气。我今日来是向你小姑提亲的。我已经和老夫人说过了,你可得帮帮忙,有了好消息,嫂子绝不亏待你。”
  果然与燕婉有关。
  既然已经和老太太说过了,自己更不能拍胸口拿主意了。
  岑三娘笑道:“此事既有祖母作主,嫂子就回家等消息吧。”
  邹氏也知道这事岑三娘作不得主,只盼着她能替自己兄长美言几句,敲敲边鼓就不错了。于是话锋一转,聊的都是自家哥哥如何。
  邹氏的大哥叫邹雄杰。听到他曾坐船去海外行商,岑三娘心里有几分羡慕。不知道邹雄杰坐船去了什么国家,那些国家现在又是什么情况。
  她多问了几句,邹氏就把从哥哥那里听来的新奇消息一一说了出来。
  岑三娘默默的听着。心里对邹雄杰有了几分好感。
  他见多识广,眼界必不比普通男子低。从商知道人心险恶,自保能力就强。如果能一心待燕婉,这门亲倒也做得。
  饭后,邹氏和七娘就告辞了。
  岑三娘送走她们,匆匆睡了个午觉起来。先是听夏初说了今天府里有什么事情。接着就把阿秋叫了来,当着夏初的面开始教训。
  “夏初去了议事厅没回来。你就算在茶水间教小丫头煮水煎茶,难不成后院里就你和一个一个丫头值守?逢春和暖冬呢?一共还拨了四个粗使丫头进来。这院子前院后院两重,总不能所有人都在外间守大门吧?方妈妈有了多的差事,以后我身边得力管事的就你们两人。阿秋,你好好想想。岑少夫人进后院来居然出入无人之地。咱们这院子是不是也该好好管管?你和夏初商议一下,院里怎么安排值守与差事。想好了再来回我。”
  阿秋被她说的羞红了脸,低声应了。
  岑三娘腰酸背疼,心想小日子来这几天,她可真是一刻不得闲。
  晚间她去了正气堂吃饭。却没看到杜燕婉。
  饭后杜老夫人留了岑三娘说话。
  “……你堂嫂说,她娘家哥哥曾在乐游原见过燕婉。”
  仿佛邹家提亲的目的变得单纯浪漫了一些。
  邹家肯定查过国公府的底。
  否则邹氏就不会送给张氏入药的老参,敢贸然登门提亲。
  岑三娘对邹氏嘴里的邹雄杰有一些好感。但不意味着,她不反感邹家这种商人作派。
  摆明了是场交换。邹家要国公府这门姻亲提升地位。没有爵位的国公府姑娘,空有架子,却没有钱。正是互利互惠。
  岑三娘喜欢杜燕婉,希望她嫁的男人能够爱她。
  然而,听到老夫人说邹家大郎心里仰慕燕婉,她真是不敢相信。
  岑三娘抬头看向老夫人。
  灯光下老夫人脸上掩饰不住的苍桑。
  岑三娘的心就像被一只手捏紧了。她瞬间明白,这门亲事,老夫人觉得是可行的。说邹家大郎喜欢燕婉,是老夫人努力想要说服自己,说服别人的话。
  可是,燕婉呢?不问问她是否喜欢对方吗?邹雄杰长什么样啊?他纵有见识,脾气好不好?有没有什么怪癖隐疾?邹家有钱,他都二十二岁了,他身边会不会早就蓄养了大批的美姬?
  “太医说,你母亲最迟拖不过年去。燕婉的亲事需得早早定了。年前就过门。不然,再拖上三年就更难了。”老夫人淡淡的又说了一句。
  三年后,杜燕婉才二十一岁啊!
  岑三娘低下了头,心在发抖。
  “燕婉说她想嫁。燕绥当着差。只有你这个做嫂嫂的,仔细再打探下邹家大郎的情况。如有不妥,此事休再提起。”
  岑三娘缓过一口气,毕竟老夫人还是替燕婉着想。
  “祖母放心。我会仔细打探清楚。”岑三娘郑重的应承下来。
  离开正气堂,她望向北面大明宫的方向,喃喃说道:“杜燕绥,我真想你回家啊。”
  鼻子发酸,眼睛就湿润起来。

极品
  只用了一夜,第二天阿秋就把院子里事理顺了。
  安排了丫头们轮值,逢春和暖冬也排了进屋侍候的差事。
  岑三娘看到阿秋忐忑不安,想着在李家和阿秋的谈话,微笑着对她说道:“阿秋,我从前和你聊过。我不是不允许下面的人犯错。也会给机会改正。这次你做的极好,我不奖励你,功过相抵,也不罚你了。”
  阿秋高兴的差点跳了起来。
  她见过岑三娘打发奶娘许氏和百草。那时候,许氏是自在居的管事妈妈。百草是岑三娘最信任的贴身丫头。
  跟着岑三娘,月钱提了一倍,能送回家的钱也多了。岑三娘不是苛责的主子,阿秋很想留在她身边继续做掌事大丫头。
  国公府的掌事大丫头,懂礼节,见过事面,还很能干。很多清白人家甚至低等的官宦人家,都愿意争着娶回去做媳妇的。
  只要讨了岑三娘的好,她的将来也会美好起来。
  岑三娘照例巳时去了议事厅。
  府里今日没有大事,杜总管带着小厮把后花园清理了一遍,将能卖的花草山石都搬去市场。有些卖掉了,得了大概五百两银子。听说最贵的是从江南太湖运来的假山石,卖了一百两。有些还没有卖掉。
  都是由牙侩介绍的。这时代,只要有买卖,基本都是找牙侩出面。
  主家自持身份不方便露面,也不擅长讲价。买方当着卖家的面不好挑剔,如果是熟人,也碍于情面不方面开口。出笔佣金,皆大欢喜。
  岑三娘好奇的问杜惜福:“总有嘴不严实的。知道是咱们府卖花草山石,传了出去,会不会有损府里的清誉?”
  杜惜福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