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第24章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24章

小说: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驼却匆忙地作出了判断,所以与吴木一行当然南辕北辙,相去甚远了,

不出所料,我和元昊他们追出约50公里后,方向已经明显向北,这时找到了一处用过火以后的痕迹,除了狼的反应证明了吴木他们曾经来过以外,地上还有一个破碗。

他们一定从这里经过!

第三十一章 莱夷食人

 天色已晚,我决定在林中宿营。

第二天一早,我们继续向前,吴木他们的逃跑线路方向已经是向正北了。

高大而密集的乔木树冠将地面遮得光线黯然,骑兵们在逼窄的山道上行进,加上还要看狼的反应,速度明显慢了下来,我大致判断了一下,如果以现在这样的速度跟踪,肯定是追不上吴木他们了——不能不说,吴木的决定是正确的。

到中午时,我们才前进了不到二十公里。

这时,骑兵们突然发现前面有人!

随着我们迫近,十数个原始人从较低矮的树干上跳下来,飞速地逃遁。

我和元昊他们几个干脆跳下马来,紧跟在后面追了上去。

不到两公里的路上,相距150米左右,我们始终追不上他们——看起来他们的奔跑速度并不快,但对地面的哪怕一个小小的土坎都清清楚楚。

而且我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最后的那位背着弓箭,这让我小心了起来,我也取下弓箭,小心翼翼地跟了上去——不是说那些逃跑的俘虏都没有武器么,这些武器从哪里来的?

等跑到两公里处时,眼前赫然是一个较大的山洞。

洞口有将近30名战士站在那里,其中包括那十几位我们刚才追踪的战士。

这些战士都用箭瞄着我们,却没有人过来交涉。

这时元昊已经赶了上来,我看了他一眼,他摇了摇头——我们要追的不是这群人。

看起来这是一个部落的所在地。

我看了看他们所用的弓箭,都采用的是拗直木为弓,削直木为箭的最原始版。

在箭尾上连用于稳定的鸟羽都没有。

箭镞也是直接用的削尖的木尖。

看得出来,这是没有经过“大元培训班”学习过的盗版弓箭。

这时对方出来了一位长老,在那里叫道:“是哪一族的战士,为什么到我们少康族来?”

我听明白了个大致意思,让元昊去告诉他:“大元的村长追踪敌人,路过少康族,特来致意!”

“大元神族!”

洞口传来一阵骚动。

“神村长!”

又是一阵骚动!

那名长老显得控制不住自己,一抖一抖地走到我的面前,直接就跪了下去。

进到洞里,少康族的村长又要下跪,被我阻止了。

原来少康族的位置在南北之间,不属于完全的北方山地部族,一直以来,和南方草原以南各部族的交往更多一些,弓箭的使用就是从南方学到的。

少康是一个小族,总共不到100人,上次吴木就曾经来过,要求他们派遣战士参加对大元族的攻击,但一直从南方听说“大元神族”的少康族长老直接就以“战士太少,不足以保护族人”为由拒绝了吴木的邀请。

前两天吴木从这里经过的事显然少康族有所察觉,但劝我们不要追了——前面有一片断崖,要攀藤下去才能向前,马要通过的话要绕很远的路,而且再向北要走十多天山路才能到达大平原,那里冬天要下雪,我们过去会很冷。

看来又得放吴木一马了。

可是当我们问到逃跑的战士所属的两个部落时,一个叫“莱夷”的部落名称让少康族的长老浑身一抖,我再追问,他却一个字也不肯说。

我们应少康族的要求,在洞里住了一晚,同时将箭镞和箭尾的做法告诉了少康族——只是没有告诉他们复合弓的做法。

开玩笑,我以前都是用羊角做的复合弓,刚弄到一点水牛,有了强化的可能,就算告诉了他们,他们也找不到到合适的材料。

临走时,长老追了出来,一头大汗,很紧张地对我说:“莱夷——食人!”然后一步一回头地进洞去了。

呵呵!居然让我碰到了原始食人族!

我这才明白昨晚长老为什么会全身一抖了。

回程的途中,突然感觉那个长老的话里有什么重要的东西我忽略掉了。

想了半天,实在想不起来,就只好摇摇头放弃了。

晚上回到工地上,木驼和土鲁才放下心来,问明了情况,木驼气得直拍自己的脑袋——不过从此再也没有一名俘虏逃走过——那群狼的能力让他们都引以为诫。

土鲁则在城门的施工上遇到了重大困难!

原来我们设计的护城河离城脚有近2米宽,河面又有4米宽,墙高约为3米6,那么从吊桥的另一头将吊桥拉起来的藤绳——用撕开的细藤绞在一起做成的——长度就达到了7米以上,这都没有什么问题——可是战士拉不起吊桥来,太重了。

我看了看他的设计计划,看来是我的问题了——忘记了设计门楼!

城门上方的墙不能跟其他地方一样宽,而是一般要设计门楼,做为安装绞拉吊桥的机构的地方,后世的大型城墙上的门楼还是军事指挥的场所。

不仅如此,城门通道也是历来兵家争夺的要道,有的要设几重门,乃至设内城门通道和外城门通道。

我们村这样的“村墙”虽然不用那么夸张,也不能太薄了吧。

按原来设计的宽度,上面只能站两名士兵,当然拉不起能够并排过三匹马的吊桥,我跟土鲁大致画了一下门楼的结构(大约要在上方建一个10×;10米大小的平台,再建士兵住的房子),以及用于拉吊桥的木辘轳,土鲁高兴地去找徒弟们去了。

我检查了一下城墙的施工情况,近80天的时间,主体上已经完成了,按土鲁的安排,墙体断面有一点呈梯形——确保不会垮,墙里还埋了木筋,以提高强度。

墙脚下内外都采用石基,内面还设了排水沟,城墙底部有一排石砌的排水通道,可以将水排入护城河。

城内的军队和俘虏住房正在建设中,我也没来得及细看,因为村子里还有事要回去做——教学工作不能再耽误了。

同时秋收后的储种工作还没有做呢。

回到村里,晒粮的工作还没有结束,粟粒基本上都没有脱壳,但来宾们都已经尝过了五顿粟米饭,却没有一个急着要走的样子。

大方族的长老是梅梅的舅舅,已经住到我家里来了。

甚至有的来宾托我们族的骑兵将获赐的粮食送回族里,人却赖在大元不走。

不用狩猎,不用冒险,不用太多人手,却够一族所有人的食物所需!

“大元神族”这20万斤粮要是放在一个小族(按100人计),可以吃8年!

这些来宾怎么舍得走!

那么,他们要些什么?

(不想知道什么,不过兄弟只想向大大们再要几张票票,这是今天的第二章了,为了冲下周的榜,今晚12点10分前,兄弟再赶出一章上传!!请大大们准备好票票!!)

第三十二章 原始砖成

 所有的来宾看到我回来,都为之一振。

我却暂时没有时间去管他们,先去看了五间用作粮仓的房间准备情况,又用木梯上屋顶抓了一点没脱壳的粟粒尝了一下晒干的程度,再检查土土烧制的陶瓮。

所有的粟米将分为两类,一部分是脱壳的,放在陶瓮里,另一部分是不脱壳的,放在木斗仓里。土土烧制的陶瓮有限,大概只能装下大约2万斤脱壳的粟米,但这也已经够了。

去年的粟粒是连粟穗一起放在较小的陶坛里的,但要让粮食“商品化”,在前期就能吸引那些以狩猎为主的部族用猎物来交换粟米去食用,那么“商品”愈方便愈好,不然等他们拿回去还得做一个木碓脱粒,会让他们觉得不如狩猎来得方便。

我要求木青留下至少10000斤不用脱壳的粟粒作为来年的种子。

各部族的代表们舍不得走,却是各有各的原因。

有要物资的——

“能不能多给一点带壳的我们拿回去作种子,明年我们也要种!”

“大元族的农具能不能给我们一点,像那种脱壳的东西?”

有要人的——

“能不能交换一名会种地的战士给我们,我们愿意三个换一个!”

有面对实际困难的——

“我们族外面都是陡坡,没有平地怎么办?”

“我们族人少,修不起这样的围墙,就算种下去了也保护不了啊!”

呵呵!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我让木青收集完所有的问题,然后作统一的答复:

种子可以给,但不超过100斤。——你们山洞口有那么多地吗?

农具每样都可以给个样品。——其他的,等土鲁成批量的做好,你们可以用猎物跟他换。

战士可以交换。——不过明年春天我们要办“农业培训中心”,你们族的人参加不?

“大元新村”正在修,围墙已经修好了,外面多的是平缓的土地,我们已经打算在城外用“篱笆墙”围地进行“农业开发”,愿意参加部族的都可以参加,我们在“新村”里专门留了一片地供各部族修房,谁修好了谁用,各部族可以派人住在“大元新村”里,就在城外种粟,平时则大元族战士负责保护庄稼,各族的人负责田间管理,收获时大元族收取十分之一就行了,其他的可以由各部族带走。

刚回答完,各族的来宾们呼一下子就不见了,梓烨站在村子大门口,看着催骑兵战士们快走的长老们,用胖胖的小手指着说:“爸爸,好快!”

过了几天,等粮食全都入仓了以后,我让马齐用兽皮袋装上一些,给草原工地上的木驼和马齐他们送过去。

我有一段时间不能过去了。

梅梅又开始有点犯恶心干呕了。

梓烨很懂事地给妈妈捶捶背,然后说:“妈妈,不好了!”

然后很奇怪地看着我:“爸爸——高兴?”

当然了,要再过一万年,才会有“超生游击队”出现,至少俺们家不用生“海南岛”或者“少林寺”了!呵呵!

(哥们——准生证办了没?街道大妈正找你呢!还乐!)

“大元村小”的教学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村子里每天都会响起教鞭打手板的声音。

过了这段关键时间以后,等梅梅稍微好一点,我还是放心不下工地上,打算过去看一下,教学方面就让木青先代劳一下了,不过数学是让土土当的助教——木青也不得不服。

工地的情况让我下巴差点掉下来。

在马背上坐在我前面的梓烨仰起头说:“爸爸——口水!”

原来的劳动力不算,现在工地上起码多了300个劳动力。

听木驼介绍了一下,上次在村子里参加秋收大典的那些部落,以及后来听到消息的部落,都纷纷前来抢占城内的有利位置,在土鲁规划的马道旁开始建设住房和粮仓,先是有六个部落,后来是接近20个部落都来了,现在正在关心城外圈地种粟的问题。

要不是土鲁安排的早,骑兵们(已经达到150人)处置得当,有几个部落差点为争建房的地点打了起来。

(房地产自古就是利益冲突所在啊!呵呵呵呵!)

还好,现在他们都在我们原来给各部落预留的那区域里,没去占其他的规划用地。不然的话,我们的商业用地就难保了。

不过所有的部落修房都修在有石制路面的马道旁。这也是我所要求的,方便运输,甚至出现问题时可以方便救火!

另外土鲁让骑兵们把村子里的粟杆都拉了过来,用在城内建房的墙泥里,这是按村里的经验做的。

但有一天一个小组在筑一段墙时,靠近了厨房,又有一堆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