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在黑土地-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赓所在的蹬陆突击部队,选择的登陆地点是位于高雄港西侧的一片海滩。距海滩右侧的高雄港这一块区域,是一片开阔地带。陈赓率先冲到海滩上,没有马上向前突击,而是警惕的单腿跪在沙滩上,警惕的注视着前方。这时杜聿明也冲了上来,并且采用相同的姿势跪在他身旁。双方同时扭过脸相互瞅了一眼,心照不宣的点点头
同时对各自的士兵命令道:“攻击前进。攻击前进。”话音刚落只见几名士兵迅速向前冲去。突然传来猛烈的爆炸声,跑在前面的士兵被炸的身体飞上了天空。陈赓趴在地上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前面的士兵踩响了地雷,显然这一片开阔地是雷区。
陈赓立即命令士兵后撤。接着命令通讯兵与舰队联系。眼下我军的通讯联络已经装备到排一级单位。不一会儿我舰炮对这一片开阔区域,进行了猛烈的覆盖射击,顿时前面的开阔地传来了连续不断的爆炸声,烟雾开始笼罩前方的视线。
持久的的炮击结束后,前方的地面彷佛被犁过一遍,晶莹的沙粒变成了焦糊的摸样。陈赓不由感叹舰炮的威力。陈赓他们轻松的越过这片开阔地带,接近高雄城时才传来日军阻击的枪声。然而日军的抵抗完全成了强弩之末。在我轰炸机和舰炮的配合下,突击队很快冲进城里。轰炸机停止轰炸、舰炮停止射击。随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巷战。
位于台湾最南部的美丽的高雄港,它的历史要追溯到明朝后期,由一个小渔村演变而成。后来经过荷兰殖民者和郑成功来台的不断拓展,形成了一个港口城市。并且在清初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上个世纪中叶高雄港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成为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
甲午战争后,日本得到台湾,高雄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快的发展起来,眼下他货物的吞吐量不输于亚洲任何一个港口城市。本来日军在台南、高雄一线布防了三万防御部队,但是在我空军持久猛烈的轰炸下,日军部队损失惨重。有三万锐减到一万多人。
正像一名幸存的日军某参谋军官在日记中描述的那样:中国空军持久的轰炸,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辉煌的战绩。几百架飞机在天上扔炸弹就像下雨一样,根本没有让人喘息的机会,成群成群的士兵被炸死,对于来自空中的打击,我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未来战争的模式已经彻底改变,当我们认清这点的时候,中国人正在实施……。
可以说中国空军的持久轰炸,对于没有坚固工事的日军来说,绝对是单方面的屠杀。正像开战前台湾战区司令官刘云龙说的那样:让我们叫钢铁来说话吧。基于这一点在中国高层已经达成共识,与其让战争拖得久远,形成消耗和投入的恐怖数字,不如一次性的投入,缩小战争的进程,这种简单的公式已经在我军各级指挥官中产生共鸣。来自台湾岛持久的轰炸已经充分的说明了问题,因为它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战果。眼下我们的轰炸情况是怎样那,一句话直到我们不想炸为止,战争对于强势一方来说这就是最大的优势。
在我对台湾轰炸不久,高雄港的老百姓就跑光了。眼下整个港口城市以经没有一间立着的房屋。放眼望去就是一片废墟。正像总理卢一鸣说的那样,不打碎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本着这个原则,我空军部队的轰炸自然就放开了手脚。
我攻击部队攻进高雄港后,轰炸自然停止了。否则就会炸到自己人。经过两天的激烈搏杀,最后才彻底肃清了日军的残敌。坦率说巷战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残酷的。日军一个师团只俘虏了几百人,其中还包括大量的伤员,其余悉数战死。而我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高雄港被占领不久,台南也被我拿下。接着这两个地方日军的机场,被我迅速修复。几百架轰机开始进驻。他们的任务是,不仅要对台湾各地的日军实施空中打击,还要协助步兵展开攻坚任务。因为这种空地一体化的作战模式,已经在感性认识上产生了飞跃。
我左路攻击部队,有惊无险的占领了彰化,台湾岛上的钳形攻势已经形成。为此司令官刘云龙在泰山号航母上召开了军事会议,对下一步作战展开部署。此刻兵团司令、各野战军首脑济济一堂,只见司令部一名作战参谋正在讲解下一步的作战任务:“彰化蹬陆后,我第二兵团第11野战军,沿着台湾的西海岸由北向南攻击。我第13野战军越过中部山脉,向东部进军,截断台南日军的退路。我15野战军和第五独立炮兵师在中部担任防御任务,防止日军的反扑。我第四兵团占领台南和高雄后,第17、19野战军,独立炮兵师第六师,沿着台南东部海岸线向北攻击。与13野战军会师于台湾中部,随后组建北进兵团。第21野战军在台南西侧海岸线,向北攻击前进,与11野战军南北夹击残余的日军。”
最后司令官刘云龙说道:“整个台湾战役有望提前完成。两大兵团蹬陆作战,按照原计划我们提前了5天。下面我给你们10天时间,肃清台南的两万多残敌。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北进作战,最后在台北聚歼日军主力。”
在台北日军司令部里,气氛相当压抑,失败的情绪在每一个人脸上泄露无疑。此刻一名日军军官正在介绍战场情况:“司令官阁下,由于战前我们对中国空军的作战效能,估计的严重失误,导致我防守体系的崩溃。我们虽然采用了玉碎计划,但是自杀飞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战果辉煌,在中国空军的拦截下,我近200架自杀飞机仅仅摧毁了中国海军的一艘护卫舰,和两艘运兵的渔船。”这名军官声音有些哽咽说不下去了。
另一名军官接着说道:“由于中国空军的连续、持久的轰炸,我台南的防守部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由于我们判断上的失误,没有想到中国空军的轰炸竟然持续两个月之久。致使我们无法向台南增兵。而中国的蹬陆部队,轻而易举的占领了彰化、台南、高雄港。继而中国的六个步兵军仅用八天时间横扫了整个台南。而我制定的在中部决战计划,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恐怕……。”这名军官见林铣十郎脸色越发难看也说不下去了。
这时一名文职官员站了起来,明显看出他的身份不低,只见他脸色阴沉的说道:“司令官阁下,在日本生死存亡之际,应该面对现实,我认为应该把真实情况向大本营反映了。”本来凶狠注视大家的林铣十郎脸色有些缓和。其实他比谁都清楚,中国只投入了十多万部队,就对台湾发动进攻,而我台湾的防守部队有20万,但残酷的现实在这摆着,20万人马在台湾竟然无法动弹,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把什么都看清的林铣十郎,作为台湾战区的最高指挥官,是不能在属下流露出一点怯战的想法。但是台湾的丢失是迟早的事,现在他只能听天由命了。沉默了一会的林铣十郎道:“我们大日本帝国是不可战胜的,适当的时机我会向大本营说明情况的。”
台湾的地形大部分山脉是南北走向的,唯独在台湾中部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形成了天然屏障。由于时间的缘故,日军并没有在中部这条南北走向的山脉,修筑大纵深防御工事,只是一条单一的防线,日军在这条防线布防了8万人马。
我第二、第四野战军,加上两个独立炮兵师,他们扫荡完台南的日军后,在空军的配合下,迅速对这条防线发动了总攻。只用5天时间就突破了日军的防线,真是兵败如山倒,日军全线崩溃。但是顽强的日军,冒着我惨烈的空中打击,进行了节节的抵抗。但是已经不可能有任何结果,我兵锋排山倒海似得向台北扑去。
日军的中部防线被突破后,大本营接到了林铣十郎的报告。日本大本营决定撤退,当我兵临台北城下时,有5万日军和大批日本难民从海上逃跑。但是林铣十郎没有走,他要实现当初的诺言,与台湾岛共存亡。城破之时,林铣十郎跪在司令部的地上,旁边追随他的军官已经自杀完毕。只见他光着膀子、腰部缠着白带,冲着日本方向连磕三个头,也许是祈求天照大神饶恕自己的罪过,也许是保佑日本的平安,接着毫不犹豫把军刀插入自己的腹部。
在台北日军最高的建筑物上,一脸硝烟浑身尘土的陈赓和杜聿明。二人合力拔掉了日本的太阳旗,日军的太阳旗,在空中飞舞着、飘落到熊熊的火焰之中,随即化作一缕青烟消失的无影无踪。随后陈赓和杜聿明又合力插上一面中国国旗,鲜艳的中国国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顿时官兵们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士兵们笑着、跳跃着、拥抱着。此刻陈赓和杜聿明,举起手庄严地敬礼。不知谁唱起了国歌、群情响应。雄壮嘹亮的歌声在云霄中激荡……。
倍受蹂躏的宝岛台湾,失散多年的游子,又回到母亲的怀抱。崛起的中华民族,将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自己的尊严,书写华夏的新篇章。
第四部崛起的中国166章加盟共和国
新的一年来到了,中日战争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就在1月1日这天,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犹太人宣布脱离远东共和国,在库页岛上建立独立的犹太国家。要说这种消息还不够震惊的话。紧接着又传来一个爆炸性的新闻。远东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经过全民公决宣布加入中国。
一石激起千层浪,欧美各国开始大肆抨击中国。反响最猛烈的是新生的苏俄,他们大肆污蔑中国的卑鄙行径,指责中国利用荒唐的手段,侵占了苏俄的土地。同时他们对世界宣布,永远不承认两国的合法地位。并且号召伟大的苏联人民,一定要把失去的土地夺回来。这个标榜着正义、真理的国家,露出了本来的面貌。
就在苏俄人闹得正欢的时候,被打得焦头烂额的日本政府,认为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一反常态开始声援苏俄。强烈反对中国侵占他人国土。与此同时,中国媒体开始猛烈的反击,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从来没有图谋过他人的国土,并且说明两国政府完全是在自愿的基础上,经过全民公决的产物。反过来中国政府又历数苏俄几百年来,野蛮霸占他国领土的事实,已无可争辩的呈现在世人面前,桩桩件件都是铁案。这种政治上的考量,世人都心知肚明。国家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所谓的道义就变得一钱不值,仅仅是遮羞布而已。
外面是冰天雪地,寒冷的季风在私掠着一片欢腾的北京城。民众们自发的走上街头。本来前线胜利的喜报就让他们每天都处在昂奋之中,巨大的喜讯让人们沉寂在更大的喜悦之中。在黑暗中挺身而立的中国人,迸发出了空前的爱国热情。要说升斗小民心里感觉的仅仅是自豪,哪嘛文人骚客却是来自心底的震撼。一时之间北京的四九城就像过年一样,人们奔走相告,探讨着同一个话题。要说皇城根底下的人,也许是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习惯,他们对政治的敏感度简直是一绝,就像中国民众的晴雨表,导向着他们的视线。
在北京总统府内,各方大员云集一堂。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每一个人脸上都扬着喜悦的笑容。此刻总统孙中山虽然也格外高兴,但未免心中有些忐忑。这几年政治上的博弈,使他积累了巨大的声望。他的三民主义经过他理想般的熏陶,已经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