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惟愿安乐 >

第67章

惟愿安乐-第67章

小说: 惟愿安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质如此,李裹儿依旧还是那个姝秀辨敏的李裹儿。这样一个女子,纵然是公主,想来自己的儿子也不会和那些驸马一样过的惨淡。
  
  裴守真这次是真的觉得自己可以放心了,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做些实事,将来公主下嫁之时也不能辱没了帝后的掌上明珠。
  
  事情似乎就这么过去了,只不过……神龙元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因为武则天终究是气数已尽。
  
  武则天回光返照的那个时候,李裹儿是陪在她的身边的,一向精神不是很好的武则天,突然有力气要出去走走,还很精神,当时李裹儿就知道有些不对了。只是,李裹儿有些不明白,在她的记忆里,武则天死的时候至少要八十一二岁才对,可是如今武则天的年龄满打满算,也不过是七十六岁,时间提前了许多。
  
  好吧,李显登基的时间也提前了很多,难道……是因为她么?因为她的蝴蝶效应,所以改变了所有人的命数?李裹儿有些迷茫,武则天的死,她是为数不多的感觉到伤心的人之一。不为别的,只因为这个女皇对她着实是不错的,对于她的死,李裹儿多少都有些愧疚。
  
  整个唐朝皇室最大的变数估计就是自己这个穿越而来的人,而自己的蝴蝶翅膀想来也影响了很多,虽然她自己认为并没有更改过什么,但是……可能很微小的一个细节都能演变成如今这个样子吧?
  
  神龙元年六月十五,则天大圣皇帝驾崩于上阳宫……
  
   

作者有话要说:哼哼 都说我洒狗血 哪里有洒狗血~~~~~




83

83、布局 。。。 
 
 
  武则天宾天之后,李显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搬回长安!其实依照李裹儿看来,洛阳这个地方很不错,山清水秀,温度也算是宜人。而且地理位置也不错,并不见得不好。只不过……李裹儿觉得,她家老爹可能对这个地方有阴影,也可能对长安更有归属感吧?
  
  这次的迁徙,远不如第一次来的麻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有了那位高龄皇帝,还是因为没有人再来刺杀找事……反正李裹儿的感觉就是……这趟行程还算……顺畅?
  
  其实,一回到长安,就连李裹儿都觉得有一种归属感,李显入住的大明宫早在下了决定那天就先派人收拾好了。李裹儿照旧是住在凤阳阁,李仙蕙则是住在她旁边的绫绮阁。
  
  在离开洛阳的时候,裴耀卿也跟着一起离开了,只不过裴耀卿是去走马上任,而并没有跟着一起来长安,临行之前,两个人也未曾怎么话别。毕竟现在裴家几乎就是在风口浪尖之上,各种猜测疑虑都会给裴耀卿带来不小的麻烦。
  
  李裹儿曾经担心裴耀卿被外放,会被认为是失宠,到了地方会被欺负。还是李重润安慰她说,父皇就是怕会出现这种问题,才会把裴守真提拔上来做户部尚书。不管怎么说,就算裴耀卿未曾尚主,但是终究还是户部尚书之子,并且是曾经的文武状元,那些人若不傻的天怒人怨,是不会太给裴耀卿难堪的。
  
  若是在平时,李裹儿不见得不明白这些,只不过……李裹儿后来想起时也只能用一句话来概述,那就是关心则乱。
  
  裴耀卿既然远走,李裹儿在这边担心也没用了,更何况她也不是那种在后宫整天无所事事只能胡思乱想的公主。
  
  李显的地位日渐稳固,李裹儿觉得……有必要开始防患于未然了。这个防患防的自然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李裹儿一开始因为武则天的嘱咐她要保太平公主一命,李裹儿曾经很犹豫,其实武则天也察觉到自己女儿的野心了吧?所以才会那么叮嘱她。
  
  只是,李裹儿无法拒绝一个母亲临终前的要求。所以李裹儿很犯愁,她本来是想要严格控制大明宫的御膳房的那些人的,可是……那么多人,李裹儿不可能一一看管过来,更何况,若是真有心,宫内多少人,想要下毒只怕……
  
  无奈李裹儿只好私下叮嘱李显身边的太监宫女,让他们在皇帝和皇后每次吃饭之前都用银针试毒。只不过……很多毒,就算是银针也未必试的出来。
  
  李裹儿思量许久,总觉得这么被动不是法子。若是想要真正的防患于未然,只有……先下手为强!当然,李裹儿自然会遵守武则天的嘱托,保太平公主一命。
  
  事实上,这个决定下的艰难,做起来……也艰难。毕竟太平公主在朝中权倾一时,李裹儿虽然备受帝后恩宠,但终究根基尚浅,更何况她从来没有在朝中经营。
  
  自从李显登基之后,李裹儿发现宫内的任何地方似乎对她都不设防了,包括前朝。不过前朝李裹儿并没有经常去过,倒是李显的书房去的很勤快。
  
  “裹儿。又来看父皇了?”虽然每天都能看到,但是李显看着漂亮的小女儿还是很开心的。
  
  李裹儿走过去看李显正在练字,不知道唐朝的皇帝是不是越到后来越有文人墨客的气质,反正在李显这里,他的字画绝对比他的政治素养要高很多。
  
  “来来来,看看父皇的字如何?”李显的心情显然不错,好吧,自从他登基之后他的心情就没有坏过。
  
  李裹儿看着笑了笑道:“父皇的字自然是好的,就连裴先生都自叹弗如呢。”
  
  李显放下毛笔笑了笑道:“说吧,找父皇有什么事情?”李裹儿虽然每天都来陪着他,但是也每天都会有些事情来找他做。
  
  李裹儿跟自家父亲也不客气,直接开口说道:“父皇,如今天下大定,朝中该封赏的也都封赏了,只不过……你不觉得少封赏了几个人么?”
  
  李显愣了一下:“少了几个人?少了谁?”李显自认为想的已经足够周到,好吧,就算他想的不够周到,但是他那帮智囊团再加上李重润也没有什么会遗漏的地方啊。
  
  李裹儿一边帮李显盖印章一边说道:“其实按照礼制来说的确没什么,只不过……父王,你不觉得太平公主一家也该封赏吗?我说的不是镇国太平公主,而是她的驸马以及她的孩子。”
  
  李显想了想有些犹豫:“这件事情我也想过,但是……太平公主已经是权倾朝野……若是再封赏她的家人……”
  
  李裹儿很平静,她既然开口了自然也就料到了这一点:“预先取之必先与之,父皇,太平公主为人精明谨慎,可是她的驸马和她的孩子并不一定如此……况且,现在她还是站在咱们这一边的,现在还是先稳着点比较好。”
  
  李裹儿刚刚说完,就听到有人传报说太子李重润求见。和李裹儿不同,虽然都是备受帝后宠爱的孩子,但是李重润不管怎么说都是太子,在亲昵也要保持着一份礼仪,所以在进宫面圣这件事情上,他还是要恪守礼仪先行通报的。
  
  李重润进来之后,看到李裹儿笑了笑道:“裹儿又来跟父皇聊天?”聊天自然只是一个说法,事实上李裹儿每次来书房都会给他们不大不小的建议,并且这些建议都很实用。前有太平公主,后有安乐公主,李重润一直怀疑,则天大圣皇帝的聪明才智是不是都给了女孩子。
  
  李裹儿笑了笑:“皇兄来的正好,我正在和父皇请示封赏太平公主的驸马和子女呢。”
  
  李重润听了之后也是愣了一下,继而看向李显,李显坐在那里点了点头道:“重润,说说你的看法。”
  
  李重润低头思索半晌,抬头看向李裹儿:“裹儿是想用这种方法来稳住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能力是众所周知的,多谋善断,那绝对不是夸耀。作为太子,他自然也知道自己的父皇有多么忌惮自己的这位姑姑。
  
  李裹儿微微点了点头:“可以这么说。”其实李裹儿没有开口说明的是,她在下一盘棋,好吧也不算是棋局,只能说再做前期投资,正如李裹儿所说太平公主自己是很厉害没错,但是或许她和武则天一样,自己太过厉害了,所以丈夫和孩子就显得有些……
  
  若是想要弄垮太平公主,想要从她身上下手,并且还要名正言顺,太困难了,但是若是从那些人……
  
  李重润点了点头道:“其实……父皇既然已经封太平公主为镇国太平公主了,再封赏驸马也不算出格,毕竟……父皇也下诏说,她诛杀二张有功。”
  
  自己最喜爱的两个孩子,并且还是谋略出众的两个孩子既然都这么建议了,李显自然也就同意。
  
  李显笑了笑坐在那里看着李裹儿说道:“既然如此,裹儿就帮父皇拟昭吧。”
  
  李裹儿也不推辞,虽然说她的毛笔字不是很好,但是也不会丑到拿不出手的地步。更何况,就算不好看,这也是圣旨,到了谁那里不要供起来?
  
  于是,在李裹儿和李重润的提议下,驸马武攸暨被拜司徒,封定王,实封满一千户。而他的两个儿子,长子武崇敏封嗣王,此子武崇行封安寿郡王。长女封永平县主,次女封永和县主。
  
  这样一道圣旨下来,全朝哗然,就连太平公主也一时有些意外,事后太平公主携驸马正装前去拜谢皇帝,毕竟全家封赏这种事情着实不多,本来都以为武则天去世,太平公主势必要受到一定损害的朝臣,如今也要回家掂量掂量了。先是加号赐实封,而后就是大肆封赏太平公主一家……不管怎么看,这个都像是现任皇帝继续宠信太平公主的信号啊。
  
  而对于另外一些终于可以挽袖子上岗的史官来说,眯了眯眼,就把这段兄友妹恭的事迹给写了进去。
  
  李裹儿对于这个结果算不上满意也算不上不满意,毕竟……一切都刚刚开始。至于李隆基那边,李裹儿一时半刻也没有什么办法,山高皇帝远,对臣子来说是件好事,皇帝的手再长也长不到那里,更何况只是自己打着小算盘的李裹儿?
  
  不过,不用着急,她还有时间,只要除去太平公主这一大助力,李隆基就算有什么想法也要多蛰伏一段时间了。只要能拖延一些时间……难道还搞不定他?更何况,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李裹儿要的只是一个名正言顺,毕竟……都是自家亲戚,李裹儿肯定不会让那些有机会大臣说出什么: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罗织害之乎。这种话来劝说李显放过他们的!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更新的有~!发现最近日更的比较HAPPY 主要是觉得应该快差不多了……结果……怎么总觉得还有很多剧情要写呢……




84

84、虚与委蛇 。。。 
 
 
  不可否认,李显的这次封赏显然是一个示好的举动,而太平公主一家果然也和皇帝一家渐渐亲近起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太平公主是不是的会带着两个女儿进宫找韦后聊天。而这个时候李裹儿和李仙蕙自然也会被拉过去陪着。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跟太平公主说过什么,反正李裹儿觉得她这位姑姑对待自己简直是和蔼到了一定程度了。
  
  “永泰公主如今也到了适婚的年龄了,皇后和陛下可有好的人选了?”女人之间聊天,自然是聊不到政治上的。但是又不能什么都不聊干坐着吧。
  
  “唉,说起来我也有点发愁,仙蕙的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