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英雄-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对,千真万确的对!但这些话要是由中国人来说就得体了,现在由美国人说出来,怎么听着那么不是味儿?听着有点儿耳熟,好像是中国一位绍兴农民说的:“老子祖上比你阔多啦。”孔和尚还以为美国真的不在乎金牌呢?提醒美国记者朋友注意,学中国什么都可以,千万不要学这种“未庄修辞法”啊。
※BOOK。HQDOOR。COM※虹※桥书※吧※
第27节:武术能不能进奥运(2)
回到家里,主动洗了手,到厨房寻了个酱猪蹄,盘腿作在地板上,一边啃一边看电视。有个中信银行的广告,里面老说一句话:“让泼妇恒久不变。”至今我也没弄懂到底是啥意思。《我爱我家》也看得津津有味,高远东师兄说该剧可算经典,但对我来说,这是90年代万马齐喑生活中一丝温馨的回忆。
今天中国只得了一枚跳水金牌,静等着美国奋起直追。女排女篮都输了,输得很惨,被人家啃得像烂猪蹄儿似的,每丢一分都疼在俺心上。刘大脑袋说:必、必须的。客问曰:“女排精神还在么?”和尚说:“在,在美国女排身上,在郎平身上。”
北大某著名教授发来邮件,高度称赞孔和尚的博客,“以为博大深沉,是马列路线,毛鲁风格,中国气派,北大文章。祝贺。”实在过奖了,孔某愧不敢当。不过,中国也确实需要出这样的文章了,未出之前,我们凑凑数尔。
整理手机,删去短信150余条。但记下了与小景教授的一番通信。
小景发来短信曰:“人文学界与实践领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无法验证性,永远无法区分谁是真正的高手。滥竽充数尚有被识破的时候,伪大师们则绝无风险,只要装得越像就越得人敬仰。只有真高手能识破他们,所以真正的高手永远难逃被打击排斥的命运。”
孔和尚答复曰:“所以才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遇社会大事,很多人就露馅了。”
小景曰:“露馅照样可以圆谎,脸皮厚些就是了。或者干脆死不认账,依然会有市场。相比其他领域简直太荒谬可笑了。这个弱智的圈子令人厌倦。”
孔曰:“不要厌倦,要跟他们捣乱。我们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进来的,岂能让他们任意坑人?”
景曰:“这个圈子一流人物太少,二流大师大行其道自以为是,大家都是靠这个混饭吃,我觉得厕身其间挺可笑。”
孔曰:“我接触的理工科圈子也类似。不死掉一半人,危在旦夕,他们是不会让老毛出头的。”
景曰:“为什么所谓精英学者看不到西方遏制中国崛起的根本目的,还在虚心地跟人家探讨反思藏独民主自由的问题?到底是立场还是水平问题?抑或二者兼而有之?近期周围不少人让我大跌眼镜,怪不得老毛要改造这帮狗屁不通、清谈误国的知识分子。”
孔曰:“二者都有,但更根本的是人格问题。”
景曰:“所以我现在,怀疑曾经尊敬的人的人格,有些痛苦。”
孔曰:“尽人事而顺天命,上帝也只救了一船人而已。”
景曰:“这两年与你的通信中,我一直在成长。现在思想上更能理解你了。发现很难遇到你这样的良师益友,心中有了痛苦,总想跟你说说,打扰勿怪。”
孔曰:“我明白,我早经历过这样的痛苦,悲悯之吧,再宽容之,寻机启蒙之。这就是真正的革命斗争。小时的书和电影,原来就是教给我们认清坏人和对付坏世界的本事的。”
景曰:“但是我心中有时会怨恨,后悔不该做某些事。你不怨恨么?”
孔曰:“我本难产来到此世,一生受苦,无所怨也。在我看来,一切所谓苦,俱是喜乐。庸庸碌碌,才是大苦。你熟读我书,熟知我事,你看我怨过谁?反悔过什么事?范曾诗云,后路早已断,前行见大勇。对于孔和尚来说,日日是好日,事事都好玩,跟反动派斗争,其乐无穷也。至于能救得几个良民,倒不必挂怀。毛泽东说得好,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处此乱世,急也没用,自家的生活也要顾及些个。革命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争取真正的民主自由的。所以最终,我们是要争取做一个大雅大俗超越雅俗的自由革命活菩萨,也不枉白来这球世一回也。洒家要去喝酒吃肉了,下次再聊。” 收到广西师大出版社寄来的铅印版流浪小说,谢旺霖的《转山》。该书已经于08年1月先在台湾出版,计划9月在大陆出版。这种崇尚勇气、向极限挑战的流浪小说,是值得提倡的。
→虹→桥→书→吧→WWW。HQDOOR。COM
第28节:色不可戒——关于《色戒》的采访(1)
但是我又想,不崇尚勇气、不向极限挑战,似乎也没什么不对吧?倘若奥运会的宗旨就是一味地“更快更高更强”,那是不是有些片面,是不是有些“法西斯”呢?武术进入奥运的意义,决不是为了中国多得几枚金牌,我们现在就单玩那些西方人发明的游戏,照样玩得他们晕头转向。武术进奥运,应该是为了告诉全人类,人的天职,除了挑战外界,还有自我修养,天人合一,才是“恒久不变”。
色不可戒——关于《色戒》的采访
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我早已过了“少之时”,所以对于“色戒”也早已漠然视之,对于改编自同名小说的《色戒》电影也未能积极观看。不料采访还是特意寻了来,专门要听一个没看过者的絮叨。好话坏话别人都已经说得很精粹了,我只好说点疯话。总的态度是支持这部电影的上映,让人民熟悉和看清各种艺术流派,也支持对这部电影的各种严肃评论,但是不赞同把李安和张爱玲批判为“汉奸”,当然更不赞同把这部电影说成是无关政治的纯情少女。套用一个著名的句式吧:这个世界是色的,也是戒的,但归根到底还是色的,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朝气蓬勃,什么样的色也毁不了我们,哪里需要那么多的戒呢?色不可戒,但是对于那些束缚人民群众的清规戒律,却不可不戒也。好,话筒接通了,采访开始。
1、您看过电影《色戒》了吗?对它有一个什么样的总评价?
答:很遗憾,我本来想赶个时髦,看看这部电影,可是刚要看的时候,就先看到了关于这部影片的各种评论,赞扬一方的言辞大多是“愚昧人性论”的老调子,无非是革命者放弃革命了才叫高尚的人性,否则就是没有人性。令人看了这些赞扬就对这部电影大倒胃口,可以说,那些肉麻的赞扬等于是在辱骂李安先生,我不相信李安是那么个水平。而批评一方的言辞又太尖锐,令人估计到影片即使没有那么坏,但肯定存在某些令人反感之处,我又不是专业研究当代电影的,何必受那份罪,所以就兴趣大减,不急着看了。省出的时间,我看了没有在洋人那里获奖的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那部电影因为歌颂了毛泽东时代的纯真人性,因而不能在洋人那里获奖,我认为这恰恰是对姜文的最高奖励。
2、从郑苹如历史真实的原型故事、到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再到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您是否都清楚?当前,中国媒体普遍关注电影《色戒》并且主要是一片叫好声,这俨然成了今日中国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答:艺术生产背后的复杂关系,即使专门的研究者,也很难完全清楚。但是这并不影响一件艺术品的最终评判。我们不知道电视机是怎么生产的,但是我们有权利批评一台具体的电视机好还是不好。中国媒体一片叫好声,主要因为李安是个出色的导演,在中国观众心目中具有较高的“信誉度”。其次是影片发行过程中的自然炒作。一个新商品上市了,开头肯定是一片赞扬,真正的评判要等到“尘埃落定”之后。比如你买了一件不晓得是否劣质的牛仔裤,刚穿的时候肯定也是一片赞扬,因为它并不会第一天就“开裆”啊。
3、关于电影《色戒》,中国的主流媒体上几乎看不到批评的声音,但网上的声音却截然相反,批评的声音很大,您如何看待这种状况?
答:我国的主流媒体,一般在政治问题上持谨慎态度,而在其他问题上持放荡态度。他们不乐意惹政治麻烦,万一将来美国打进来,龙应台陈水扁等文化英雄,说不定要当文化部长宣传部长的,那时候可能就不讲什么人性论了,想杀谁只要先宣传他没有人性,就可以采用民主的方法随便杀了。把持主流媒体的都是聪明人,谁不给自己留条后路啊?而网上比较自由随便,广大人民群众终于利用现代科技,又一次获得了大鸣大放大字报的法宝,而且还带着对主流媒体的逆反心理,所以批评的声音就显得比较大。但我看其实也不算太大,比起美国准确地“误炸”中国大使馆的时候小多了。毕竟就是部电影嘛,还能把庐山给炸平了?我想假如李安再聪明一点,多花几个钱,请主流媒体主动批判一下《色戒》,也许很多群众就更支持《色戒》了。因为很多人的二元心理是:凡是政府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BOOK。HQDOOR。COM▲虫工▲木桥▲书吧▲
第29节:色不可戒——关于《色戒》的采访(2)
4、必须承认很多人对《色戒》是相当推崇的,尤其是在精英阶层中间,为什么会这样?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答:中国的“精英阶层”所推崇的东西,靠得住吗?中国目前的所谓“精英阶层”,可能有钱有权有文凭,但多数是没什么文化的,包括一些学者博士,都是混进“精英阶层”的,随便问问他们能背几首唐诗,读过康德、但丁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吗,十个里有九个半立马露馅。我为什么无法忍耐长时间跟那些人敷衍周旋呢?因为他们给我的学生擦鞋都不配,却在那里装出指点江山的气概,让我看了,实在好笑。我宁肯跟普通的知识分子、商人、官吏乃至贩夫走卒交往,因为普通百姓活得真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人人还都有一些自己的真知灼见。我相信很多人推崇《色戒》是真心的,我也相信李安的艺术功力,这部电影一定有可看之处。但人云亦云,特别是自以为“精英”的人士,不敢说出冒犯“精英圈”的话,自觉遵守“精英黑社会”的潜规则,也是重要原因。伊利牛奶的老总,是不会贸然批评新浪海尔的老总的。
5、您对原著者张爱玲及其作品有何评价?您是否了解张爱玲的作品从小说到电影从港台到大陆逐步热起的历史过程?您如何看待中国大陆近年来长盛不衰的张爱玲热?
答: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家,其小说打通雅俗,透视人性,语言纯熟,刻画入微,我评价她为一流的小说家。无论怎么衡量,至少也是前十名吧。早期的现代文学史里没有张爱玲的位置,后来借助一位反共学者夏志清的小说史,我们重新认识了张爱玲。但是真正对张爱玲研究得比较客观深入的,还是大陆的一些学者,比如严家炎、杨义、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