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宫斗 >

第14章

宫斗-第14章

小说: 宫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喂,你们把午饭扔掉,晚饭又不动筷子,明天你们会没有力气起床的,我们这一路上京要走一个月,难不成才过几天就要让官差送三具尸体回余元县?”



如熙很不想管闲事的,但医生的天性再度占了上风,见不得有人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那三个小姐听如熙这么一说,脸都白了,犹豫了一会儿,终于拿起了筷子开始扒饭。



其实早上出发那么早,中午又没吃,早就饿昏了,那三个小姐刚开始还保持着优雅的餐桌礼仪,几分钟后就不管不顾的开始与旁人互相抢夺桌上剩下的菜肴,那时如熙已然打着饱嗝下桌回房洗漱了。



“哎哟,可累死我了,坐一天车,骨头都摇散架了。”如熙把包袱往床上一扔,撒手撒脚的趴在床上挺



正文  第一卷 重生 第12章 抵达南县



第二天依然是天刚亮就出发,驿站已经帮忙准备好了路上用的干粮和水,一切准备就绪,车队驶出驿站继续北上。



走了半天,听到外面官差吆喝,如熙立刻掀开车帘探出头去,看到官道两旁各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四个斑驳的红色大字,“裕州地界”。



马车呼啸而过,地界碑很快就消失在了视线里,如熙收回目光,向官差道声谢,缩回了车厢里。



“我们已经出了裕州的地界了。”



车里的四个女孩立刻争相撩开车窗帘向外看去,可是除了道旁的杂草和烟尘,只有头顶上的蓝天与白云。



“我想家了。”放下窗帘重新坐好,刘兰幽幽叹气。



“我也是……”



“我也是……”



其他姑娘立刻附和。



如熙没吭声,她也没有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反而耐心的等待着这些姑娘们从她们的情绪中走出来。



“如熙,为什么你可以这样冷静,难道你不想家吗?”



“想也没用,我离家前娘亲就已病重,也许等我前脚进宫后脚她就去世,她一死,我一个庶出的女儿就更加的无关紧要,除非我能上位,否则他们是不会想起我的。”



“难道你家就没有值得你留恋的吗?”



“没什么好留恋的,爹平时根本不看我,一年中见他的次数少得可怜,他宁可把精力放在他嫡出的女儿和儿子身上。大娘对我倒是不错,但我这一走最少十年,等我再回来也不知道她会怎样,所以与其想那些没用的,不如好好想想以后要怎么在宫里生存下去。”



那四个姑娘面面相觑,羡慕大户人家是一回事,可不知道原来大户人家也有这么多无可奈何的事。



“宫里的生活很困难吗?为什么要用生存这个词?”刘兰突然问道。



别的女孩也立刻好奇起来。



如熙淡淡一笑,“你们想啊,我爹只有一妻四妾,家里人口加起来不过几十人,每天就有数不清的烦心事,皇宫那么大,人口不知道是我家的多少倍,别说各位主子之间相互倾轧争宠,就是做下人的也时刻想着怎么踩着同伴的尸骨爬到高位,你们说在那里生活会很容易吗?”



那四位姑娘浑身一个哆嗦,如熙那番话对她们太过刺激,让她们一点准备也没有,事实上,她们也无从做这种准备。



“宫里有那么可怕?”



“可不可怕,等进了宫亲自感受一下就知道了。”如熙笑,冷冰冰的。



“说的也是,可我们不知道能不能进宫呢,说不定会给筛下来呢。”坐在刘兰边上的一个女孩自我安慰道。



“这可难说,自从八年前现任的裕州府台上任后,每年送上京的少女就以人数少、素质高著称,翻翻这些年的历史,进了京后被筛选下来的极少,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不落的全部进宫的,反倒是别的州府送上来的女孩会有大批被遣返,他们以数量取胜,而裕州府则以质量取胜。”如熙存心打破女孩的美好幻想。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啊?”



“因为我很好奇为什么只要20个人就可以上京交差。所以我拜托家里铺子的伙计帮我打听了一下,我家是做生意的,生意人讲求的就是消息通畅,再说这种事并不是秘密反而是一种政绩,因此并不怎么费事就知道了。庶出的小姐使唤下人的权力还是有的。”



“那你还知道些什么啊?”



“抱歉,我只知道这些,我家的生意还没能做到京城去,所以我也无法得到更多的消息。”



车厢里沉寂下来,女孩们开始思索如熙的话,想象着将来的皇宫生活。



如熙打了个呵欠,说了这么多话她也累了。



中午与昨天一样,寻了个开阔的地方就地休息,下午倒是比昨天要早一点抵达驿站休息。



不过这个驿站的硬件设施就没有上一个驿站好,而如熙也知道了马车里的被子是干什么用的,就是给她们晚上睡觉用的。至于那些官差,就只能盖着自己的外衣入睡了。不过食物倒没打折扣,依然吃得如熙饱嗝连连。



驿站是根据里程数来设置的,所以每天要走的路程心里大多有数,但为了避免受到天气变化的干扰和影响,马车每天行进的速度还是能快则快,毕竟早点抵达下一个驿站,大家也可以早点休息。



好在现在是秋高气爽的季节,雨水少,每天都是艳阳高照,一日,如熙坐在车里突发奇想,采选之所以要定在秋季举行是不是就是因为好让全国各地的少女能不受天气的影响如期抵达京城?



赶路是很枯燥的,为了打发时间,如熙跟驿站的人买了一副叶子牌,从上车打到下车,天天如此。



等到车队终于抵达离京城只有半天路程的南县时,那副叶子牌也已经破烂不堪了。



南县是京城四座卫城之一,在京城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一个卫城,分别扼守着通向京城的四个交通要道,拱卫京城的安全,从全国各地前往京城的人,都必须得通过这四座卫城才能看到京城的城门。



南县得名自然是因为这座卫城位于京城南边,是北上的商旅必由之地,同时也供应京城百姓的日常所需生活物资,所以这四座卫城的经济都很繁荣,楼馆林立。



已经到了南县就不用着急了,姑娘们得到了几天休整的时间,因为等到进了京之后就不能再上街了,她们将封闭起来进行筛选,通过的人直接进宫,被淘汰的则返回原籍。



不论是通过还是不通过,经过了一个月的行程,大家都要采购一些个人用品,所以给姑娘们的这几天修整时间倒是蛮有人性的。



在南县的地界上当然就不用住驿站了,而是住设施更好的客栈,官府包下了南县大概一半的客栈专门提供给北上的采选人员食宿,直接导致这段时间里南县的客栈住宿价格直线上涨。



不过由于每年都是这样,所以商旅和百姓们早就习以为常,客栈老板当然是笑得最开心的。



由于一个客栈最少要住进两只采选的队伍,规模大一点的客栈入住的人数更多,而这些队伍多少都会有官差护送,所以也使得南县的官差密度大为提高,宵小遁迹,社会治安好了不少。



余元县的队伍由于人数少,最好分配,直接就给送到了一座在整个南县都算得上的大客栈里,客栈老板问了一下人数,叫来一个伙计把姑娘们给引到了后面一个僻静的院子里,一个姑娘一间房间,全部都住进去,刚刚好。



如熙问了一下伙计才知道,这个客栈还住了一只从荣州来的队伍,几十号人占去了客栈大半的房间,亏得她们这支队伍人数少,而且来得还算早,要是等到明后天,北上的队伍陆续到齐,那时候说不定人数比较多的队伍只能分成好几批分散到不同的客栈里。



如熙又问了一下南县的市场和商店街的位置,打赏了伙计几枚铜钱,然后让他送一桶热水来她要洗澡。



这一个月她洗澡的次数屈指可数,因为人数多时间紧,不可能所有人每天都能洗澡,只能大家轮流来,几天才能洗一次,她已经快要抓狂了。



伙计得了赏钱,动作自然快,如熙才刚刚收拾好她的换洗衣服,伙计就提着热水在外面敲门。



浴桶就在房间一角,外面有一块木屏风遮挡,与房门和窗户形成一个死角,大可不必担心洗得正舒服的时候春光外泄。



舒舒服服洗去一路风尘,如熙抱着一盆这一路换下来的脏衣服去客栈后面打水洗衣,到了那里才发现姑娘们都在那里忙着呢。



“如熙,你才来呢,我们都快洗完了。”刘兰看到如熙,向旁边挪了挪,空出了井边的位置给她。



“那不正好,我一个人慢慢洗。”如熙笑着放下怀里的木盆,甩了甩手,衣服再多也没这个盆子重。



“哎,你头发怎么湿的?沐浴过了?”



“嗯,再不洗我都要臭掉了,上一次洗澡还是四天前的事。”



“哎呀,真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姑娘,就是比我们爱干净。”旁边有别的姑娘插嘴,没有别的意思,纯粹是调侃。



“爱干净才好呢,爱干净才能少生病,我们出门在外,没有长辈们在身边提醒,只能自己多注意着点。”说着,如熙撸起袖子,开始打水泡湿衣服。



“这话说得到是在理,如熙终究是照顾自己生病的母亲好几年的人,在这方面咱们这么多人还真就比不上她。”



姑娘们一阵嘻嘻哈哈,这一个月同吃同住,对同伴的家庭情况也都有了一些了解,对于如熙她们既是同情也是佩服,照顾一个重病的病人并不是件容易轻松的事。



别的姑娘陆续洗完衣物就回房了,如熙下来的晚,要是等她洗完她那一大盆衣物天都黑了,于是刘兰和那几个这一路与如熙同车的女孩就一起来帮忙,这才赶在天黑之前回了房间。



在房里一角拉根绳,把湿衣服挂在上面滴水,出门在外就是不是如在家里方便。



一切收拾好,如熙觉得身上冷,于是打开包袱想加件衣服然后下去吃晚饭,在把翻乱的衣服重新整理好准备打上包袱的时候,从一件棉袄里掉出来一个鼓鼓的大钱袋,拿在手上掂了掂,分量还不轻。



如熙觉得奇怪,她对这个绣着福字的黄色钱袋没有印象,她身上的钱除了大娘给她的那一千两银票,就只有一些散碎银钱,那是给她路上用的零花钱。



如熙打开钱袋,把里面的东西倒在床上,除了一堆碎银之外,还有一块祥云锁样式的青白玉颈饰。



如熙认得那玉饰,是三娘一直贴身戴着的,在玉的背面还刻有三娘的闺名:宛秋。



那么……



如熙又检查手中的钱袋,在袋口内侧的褶皱里找到了一个黑色的“欧阳”。



果然,这袋银钱和那玉饰是三娘放进来的。三娘舍不得女儿离她远行,将这玉佩偷偷的藏在如熙的包袱里,也是希望那玉佩能够代替自己长伴在女儿的身边。



而这些碎银……



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大娘虽然把三房的例银标准提高到与大房一样,但如熙每月都要拿一大半用来购买药材和医书,所以每月剩不到多少钱,这四十多两碎银看着不多,可其实已经是三娘所有的积蓄了。



三娘把手上所余的钱全部悄悄的塞进了如熙的包袱里时肯定想着反正自己也活不长了,留着钱没用,不如让女儿带在身上傍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