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宫斗 >

第131章

宫斗-第131章

小说: 宫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指无力,连握稳双拐都吃力,只能用腋下夹紧和手掌的力量稳住双拐,然后如熙再慢慢借助手臂的力量撑起自己的身体,可每次都只能撑起一半双拐就会移位然后如熙又重重的跌回椅子上。



连续试了几次后如熙终于放弃第一次的行走练习,双拐的稳定性实在太差,凡是使用双拐的人至少还有一条好腿可以充当支点,如熙两条腿都受伤,站都站不稳,根本没有支点,仅靠双拐练习走路现在来看并不现实。



“怎么样?还要试吗?”



“不试了,我好像高估了我的腿的情况,我需要别的东西来练习行走。”



“需要什么?要请工匠做吗?”



“不,不用现做,找六个高靠背的太师椅就行。”



如熙的想法很简单,找六个靠背椅背靠背两两相对排成两排,中间刚好只容一个人走过的距离,如熙拿这六把椅子组成的小道当做医院(奇*书*网…整*理*提*供)里病人用来练习走路的双杠。



这种实木椅子很重,如熙不用担心她在练习的好好的时候那椅子会突然翻倒。双拐这东西还是留到她能自行站立的时候再用吧,再过几天就行了。



当上课的时候,如熙就反复的伸直、弯曲手指做着机械的运动。等到能握拳了她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训练,幽伯每天课后也会检查如熙的伤势恢复情况,确认她一切是否安好。



被七长公主派到裕州去的红儿也风尘仆仆的带回了卓家妇女的回复,一封厚厚的信。



七长公主没有拆信,而是直接拿着信去了如熙沁园。



已经可以自行站立的如熙正拄着双拐在房间里慢步。岳夜鸣在旁边照应,就见七长公主风风火火的进来。



“七小姐,有事吗?”如熙额上蒙着一层薄汗,可见练得很辛苦,但笑容很灿烂。



“红儿回来了,这是卓韵秋的信。”七长公主晃晃手里的信,径直进来放到桌上。



“咦?大娘的信?”如熙立刻拄着双拐在岳夜鸣的搀扶下走到桌边坐下。岳夜鸣也在如熙身边一同坐下并拆开信封,拿出六张写得慢慢的信纸。



纸上娟秀的字体的确是出自温夫人之手,如熙认得卓韵秋的字体,信上详细讲述了当年的事。



因为牵连进皇子中毒案的缘故,卓家的财产被抄没,虽然后来无罪开释也归还了大部分的财产,可是由于声誉受到影响,重开的延春堂的生意大不如前,店铺的规模也大幅缩水,只剩一间老铺,其余分号通通关门大吉转让他人。



为了生存,卓老太爷不得不亲自出马一家家的拜会以前的老主顾,恳请对方再为延春堂提供货源,还亲自跑全国的各个大型药市,筹措货源,此中艰难一言难尽。



幸好儿女亲家温家没有嫌弃卓家,作为一地土财主的温家在卓家东山再起的那几年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当延春堂终于到达收支平衡的那一年,温家的儿子将卓家的女儿娶过了门。



女儿出嫁了了卓老太爷最大的一桩心事,全身心的扑在了重振延春堂上面,为了延春堂的生意不辞辛苦的在全国各地四处奔波。



当卓老太爷与一老仆带着一车的药材途径绥州某地时,发现两辆驴车翻到路旁,拉车的驴子倒在地上没了声息,车上行李散落四处,地上横七竖八躺了八九个人,看服饰应该是三个主子和五六个下人,个个身上伤痕累累,一地的血,将路给堵得完全。



看这情景,就连孩子都知道这是遇了强盗了。



见一地的尸体堵了路,卓老太爷只好停下来,与老仆一起将地上的尸体一一搬到道旁,思量着等回头进了城就去报官,让官府来处理。



先搬完了下人的尸体,又去搬那三个主子,一将那倒卧的男主人翻过身来正面朝上,卓老太爷惊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死者竟然是大齐赫赫有名的铁笔御史欧阳海!



卓老太爷当然认得欧阳海,他一家子人都认得欧阳海,当年为了查明毒药的来源,欧阳海没少喝他打交道,最后也是他亲自到牢里开释他们一家人,欧阳海给卓家人的记忆这一辈子都不会忘却。



欧阳海遇害这绝对是一桩大案,但奇怪为什么欧阳海会是一身布衣?另两个女眷是不是欧阳海的家眷?为什么他会在这里遇害?



慌乱中卓老太爷根本无暇考虑这一连串的问题,急急的一把拉开欧阳海的衣襟检查他的伤口,做药材生意多年,辨别外伤的水平多少有点儿,不需多看,只消几眼,卓老太爷就判断出欧阳海身上的伤口不寻常,不像是强盗劫财害命的结果。



欧阳海身上的伤口不多,只有三道,但都是致命伤,随便一处伤口如果没有及时医治都会送命,何况是有三道,再看伤口发现切口很齐,强盗杀人哪有这么利落?



卓老太爷不敢再多想,匆匆把欧阳海衣襟重新系上,叫来老仆一道将其抬到路边,然后又去搬另两具女尸。



那两具女尸一个年纪大点另一个大概也就是二八年华,衣着也很朴素,但保养很好,应该就是欧阳海的妻女。



卓老太爷与老仆先将欧阳夫人抬到欧阳海身边,然后又回头去搬欧阳小姐,刚搬动就发现这欧阳小姐的身体还比较软,不像其他尸体开始发僵,急忙一探鼻息,似有似无,于是又摸颈脉,发现还有微弱跳动,这才确认欧阳小姐还活着,于是赶紧搬到自己的车上小心安置。



第八卷第十五章(中)



都已上了车老仆扬起鞭子正准备重新上路,卓老太爷又从车上爬了下来,手里拿着刚从欧阳小姐身上剥下来的外衣走到一个年轻的丫头尸体跟前,先用随身携带的一把小刀将外衣割烂扔在那尸体身上,又将对方头发扯乱,最后将那尸体的外衣剥下来塞到车上,弄出像是被强盗杀害之后又将身上饰物洗劫一空的样子。



反正这满地的行李已经很像是强盗劫财害命,再乱一点也是正常。



布置好现场,卓老太爷这才重新上车向着前方某城驶去。



原本打算进了城就报官,可是现在车上有重伤的欧阳小姐,再加上欧阳海身上的可疑伤口,车子进了城之后卓老太爷根本没有多做停留,买了干粮就趁着天黑出了城。



那老仆是卓家旧仆之一,从小在卓家长大,对卓家忠心耿耿,当年卓家被抄所有人都锒铛入狱时,那些下人全都被官府遣散,当卓家人无罪开释后从官府手上拿回老宅才发现是几个老仆一直在艰难中打理着宅子,卓家能东山再起也是靠着这几个老仆帮着撑门面,由于请不起年轻力壮的下人,里里外外就靠着这几名老仆打理,卓家上下也是万分感激他们。



既是卓家老仆,就算卓老太爷什么也没说也能猜到一二,情知这事关系重大,不用主人家吩咐,驾着车子日夜兼程赶回裕州府。



也是欧阳小姐命不该绝,车上有足够多的药材,卓老太爷就用药吊着欧阳小姐的命一路赶回裕州府,将欧阳小姐藏在自己家中,让自己的夫人亲自照顾,而他则每天在药铺里留心外面的消息。



铁笔御史欧阳海一家遇害的消息在卓老太爷回到裕州府后没几天就传了过来,闻听先帝亲笔写下碑文,卓老太爷知道上面的人相信了欧阳海一家没有活口,用死去的丫头顶替死里逃生的小姐的计策没有被人揭穿。



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回了原来的位置,而那时候因过度失血一直昏迷的欧阳小姐也清醒过来,又调养了几日才可以说话,说出了自己的姓名,是欧阳海的大女儿欧阳宛秋。



知道自己的确救的是欧阳海的女儿卓老太爷也很兴奋,不喜一切代价用最好的药给欧阳小姐调理身体,当伤好得差不多的时候卓老太爷就把当时已经出嫁半年多的女儿卓韵秋以母亲摔伤了腿为由给叫回了家。



卓韵秋一回到家就被卓老太爷秘密告知她回来的真实原因,于是卓韵秋连自己的贴身丫头绿柳都没告诉,只把自己母亲当作真的病人一般尽力伺候,当一个月后卓夫人“病情”好转不再需要女儿侍奉床前时,卓韵秋就以“看中了这个丫头”为由将欧阳小姐带回了温家。



裕州府毕竟是裕州郡的首府,人来人往很容易走漏消息,而且嘈杂的环境也不利于养伤,所以叫回卓韵秋为的就是让她把欧阳小姐带回乡下藏起来。



这一藏就是十几年,期间,卓韵秋生下温家长女如芸,由于是个女孩,在征得欧阳小姐的同意之后,并不知情的温老爷将欧阳小姐收为三房,温老爷另外又买了一个小妾做四房,结果依然生下两个女儿,其中三女儿就是温如熙。



如熙生在春末初夏时节,在裕州那个地方,这个时节就算刮风下雨气温也冷不下来,中午时分有时还会让人觉得热。



按理来说这样的季节里产妇患上产后风的机会并不高,可是由于欧阳小姐受过重伤导致气血亏损厉害,没能扛住某日午后吹进房里的一小股微风而染上了产后风。



而欧阳小姐去的早不光是因为病痛,气血亏损失短寿的一个主要原因,气血亏损原本就要长期调养,可怀孕后,本来就不足的气血又要用于供养孩子,再一感染产后风,能拖十几年这已经可以看作是老天有眼。



信上往事的叙述到这里就结束了,后面的几行字就是温夫人卓韵秋的感慨,她感叹世事无常,如熙竟然能遇着从来不曾见过面的舅舅,这也是欧阳大人在天有灵,保佑后代平安。



然后信就结束了,只字未提彭老将军,想必卓家也不知道要如何取信彭老将军,信的末尾只有一句话,“骨簪和宛秋字玉佩为宛秋遗物。”



如熙将最后一页纸转给岳夜鸣看,她揉揉眼睛。



虽然她并不是真正的温如熙,但感动依然存在,她相信欧阳宛秋一定知道她的身体不适宜生育,但她还是做了温家的小妾生下了唯一的女儿,让欧阳家的血脉流传下去,哪怕这个女儿终将一生都有可能会默默无闻甚至变成一个乡野村姑。



“那么照信中所说那骨簪就是我娘的,我还一直以为是大娘的。”冷静了一下,如熙整理了一下思路,推了推身边的便宜舅舅,让他去首饰盒里把簪子拿来放在桌上,“我娘的簪子又为何要通过大娘的手转交给我?”



“这个没说,红儿说她在温家住了一晚上就走了,卓韵秋前前后后都没跟她说过几句话。”七长公主把簪子拿在手里把玩了一会儿就放下了,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这样的簪子在街市上两个铜板就能买一个。



“那卓老太爷呢?他也没说什么?”



“他?他只给红儿写了封信以让红儿去温家取件东西的理由见到了卓韵秋,第二天给了她一个小包裹,这封信就是放在包裹里的。”



“可是这骨簪就算是我娘的遗物,那又与舅公有何干系?舅舅,你还记得什么吗?”



岳夜鸣苦笑,看着桌上的簪子也摇头,“我以稚龄进入师门,只能记得父母家人的姓名,对这骨簪却是一点印象也没有。”



“那就奇怪了,按理来说,欧阳海再清廉,自己的女儿也不至于只戴得起只值两个铜板的骨簪,他一年的俸禄并不低,养活一家人不成问题。”



第八卷第十五章(下)



“七小姐,这簪子可不只值两个铜板。”



“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