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漫长的五年-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很是失礼的慌慌张张就跑了,连招呼都忘记打了。
离开宴春楼,回去的路上,万朵花忍不住问周大少团长刚才了些啥子话,把个严老板吓得如此这般。
周大少团长却看着远远秦淮河上的摇曳灯光,概叹道:
“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可惜了这样的良辰美景。我只是告诉严老板,据我得到的最内部的消息灵通人士称:最高领袖和南京卫戍区唐司令长官已经决定搞焦土抗战,准备把南京城当做埋葬鬼子的一个大坟墓了”
“?真的?”
众弟兄一下子停下来脚步,都是大吃一惊。看着周大少团长一脸的痛惜严肃之色,又不像是谎。看着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众人不住叹息。
万朵花半响惋惜地道:
“可惜了古城,那么繁华、美丽、充满了韵味”
“咦”周大少团长不禁叫道:
“万朵花,不错嘛跟到起老子混了两年多,连文采都是大有长进啰。好了,那就不焦土了嘛。”
众人这才醒悟过来,又遭团长骗了。“团长,真是天底下第一号大忽悠”
“有啥子法子,传媒学上有两个重要的悖论。公开的不信,偷偷摸摸的传言倒相信。正规的渠道不信,私底下的谣言倒相信。
给南京城的老百姓鬼子如何如何凶残,甚至要屠城,他们都未必相信。但是私底下放风,老蒋要搞啥子焦土抗战的,他们反而还会相信。
这剩下的四、五十万人,大多是南京城的贫苦人家,无钱无法内迁,但就该留到城里遭鬼子摧残?不可能内迁,可以先暂避一时,躲到江南江北各处去啥。要守卫南京,不把这剩下的南京老百姓都给吓起走,就总是一块心病哟
老子既然来到了这时的南京城,总不能眼见着南京还是如旧,如果这样,我的心里一辈子都不得安的”周大少团长越越声,在头里自顾自走了。留下众人茫然不知所云。
(谢谢各位书友大大支持)
244章 三国杀
这次老蒋主持召开的军事会议,其实应该算是扩大的军事幕僚会议。
唐生智和周大少团长所坐的轿车前后脚停在了南京中山陵园最高领袖宫的门口:这是中山门外树林里极隐蔽的四方城旁一幢不起眼的楼房,只有两层。自从日军华中方面军西进以来,日军的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轻重型轰炸机已经多次空袭了南京城。最高领袖于是搬到了这幢隐蔽的楼房里,吃饭、会客、办公开会几乎都在这里了。
两人走进老蒋的办公室的时候,抬眼一看,最高领袖早已经端坐在中央位置上了。大本营参谋总长何应钦,参谋副总长白崇禧,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军委会作战厅厅长、作战组组长刘斐,南京警备区宪兵司令兼南京警备区司令谷正伦等等十余人已经到了。
这其实已经是第三次讨论南京保卫战的问题了,不过此前没有周大少团长参加个嘛。如果这次不是南京卫戍区司令长官唐生智力荐,他娃一个新晋的中将,哪里会有资格参加,在座的哪位不是上将、一方大员的。
见人到齐了,最高领袖喊大家畅所欲言。没人开腔,老蒋自己只好先。结果最高领袖一开腔,大家就更不做声了。因为最高领袖开门见山道:
“关于守南京的问题,最近的传言很多,怎么的都有。我这里定一个调子,要就是我留下亲自守,要就是原来的唐司令或者谁留下防守南京,总之南京是一定要守得”
原先定好的防守南京的人选唐生智见老蒋都这么了,本来还想念念守南京城的困难及其规劝老蒋死守南京城的实际意义已经不大,知道事已至此,防守南京非自己莫属了。于是湖南人的莽子脾气上来了,干脆硬着头皮道:
“作为一国领袖,怎么能够留下亲自守城呢?与其是,不如是我吧”
最高领袖听到这话,掩饰不住脸上会心的微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如果唐生智借口病体缠身(他此时身患痢疾)撂挑子不干了,陈诚(第15集团军)、胡宗南等人是不错的人选,但这些人都是自己的爱将,最高领袖是不能把他们这个时候往南京这个火坑里推得。唐生智资历足够,又一天喊着杀敌报国的有些湖南人的莽子脾气不似白崇禧等圆滑,正好是做替罪羊的最佳人选。
老蒋把话挑明了,唐生智的心情反倒比来时的忐忑不安平静了许多。明知老蒋把自己这个宿怨往死路上赶,但自己总不能临阵退缩啥,这张老脸往何处搁?再为国家民族尽忠尽节,青史留名,大丈夫也不枉在人世间走一遭了。
众人见替罪羊总算是最后敲定了,都松了一口气。
只有周大少团长心里为这个老将军暗自叹息:不是孟潇公无谋,实在是老蒋太奸猾了他口口声声自己愿意亲自留下来守南京、与南京城共存亡。其实他守个屁:最高领袖早已经命人在武汉做好了设立大本营的准备,军委会作战组的人也撤离了多半。
他做这个高姿态就是给众人看、给唐生智看的,他堂堂一国之最高领袖何惧生死荣辱。至于喊自己的卫士队的一个区队长,亲率两个班的贴身卫士留在南京看守两条停泊在南京下关三码头的兵舰,那就更是演给众人看的好戏其实到时最高领袖携夫人从南京城内的明故宫机场乘上美龄号专机就他远走高飞了。
真是又要当子又有立贞节牌坊,周大少团长心上不觉涌起一股厌恶之情。一直到军事会议结束,他都没有吭一声。也怕自己大嘴巴又惹祸上身。如果老蒋突然发了失心疯,非要找一个虽然资历浅,但战功卓绝、鲜有败绩的“名将”来守南京城。
周大少团长接还是不接。以南京一座孤城死地加上一堆将无余勇、兵无斗志的混编部队,抗击二十余万的凶悍的日军。就是喊最善于以弱胜强的毛太祖来守也守球不住啥。
当然,有周大少团长苦心经营的防空团警卫营这样子的装备和战斗力的部队三、五万人那就另当别论了。但如果真是这样,不最高领袖不容了,就是西南王刘湘那里就容不下了
望着唐生智清瘦的脸颊(他跟刘湘一样,也是抱病之身)。周大少团长对于这个历史上毁誉参半的湖南人多了一份敬意。
人湘女多情,湘人骁勇,果如是也。想起了前世自己看过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那个湖南伢子得“中国要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绝了”周大少团长不禁念出了声,偏偏又是一口地道的湖南腔。那身旁的唐生智是听得明明白白的。他把腰板子挺直了,嘴里重复着周大少团长的话,只觉得一股热血在周身激荡。
一回到唐生智在南京百子亭的唐公馆里,一老一少就钻进了唐生智的办公室。
唐生智有一癖好,喝茶爱喝三炮台。侍卫常身背大暖壶,拿着茶壶跟随其左右。入乡随俗,周大少团长不喜欢甜兮兮的玩意儿,也只得喝起这三炮台来。
唐生智的另一癖好,更是跟他的身份大相径庭,就是有椅子凳子不爱坐,爱蹲在上面腾云驾雾,在他主事湖南就如此了,戎马一生,也成了习惯。
周大少团长散了一支烟给唐生智。唐生智一抽,很呛。
是搬迁到重庆的英美烟草公司生产的开美里,感谢周大少团长的帮助,又为了扩大在大西南影响打广告,给周大少团长的川军**旅独家赞助的(周大少团长的队伍提前享受美军待遇)。
唐生智倒是很喜欢,湖南四川都是不辣不欢嘛。周大少团长答应回去给老将军整几箱。
见唐生智蹲在椅子上吐烟圈圈,周大少团长言归正题,道:
“孟潇公自己找个套套来套起,有啥子话好嘛?”
唐生智蹦下椅子大声道:
“既然下定了最后决心,我一定坚决死守,与南京城共存亡我个人只要做到‘临危不乱、临难不苟’八个字就够了。”
周大少团长哼哼冷笑道:
“这离着那些乱苟还远着呢,就已经是三国杀的局面了。”
“什么是三国杀?”唐生智好奇地问道。
“就是一种能够互相制约牵制的牌面游戏。”周大少团长解释道。
唐生智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老蒋签署委任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区司令长官的命令后,又宣布了刘兴、罗卓英为副司令长官,周娴为南京卫戍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余念慈为副参谋长。
这个刘兴和周娴都是唐生智的老部下。曾经同生死共患难,这是唐生智推荐的司令长官部的组成人选。
刘兴,号铁夫,与唐生智是同乡,都是湖南祁阳人。早在1916年唐生智在湖南督军署警卫营当营长的时候,刘兴就在他的手下当连长。后随着唐生智,从连长一步步升任军长。
周娴也是唐生智的同乡。唐生智任湘军第4师师长的时候,周娴曾担任其师参谋长、警备旅旅长。北伐后,唐部扩编,周娴也一步步提升到军长的高职。
周娴与刘兴的经历颇为相似。在这以后,两人也都在军事参议院任上将参议。本来,唐生智很想再找一些老部下与他再共患难。可是今不如昔了。明眼人谁还看不出来:唐领命死守南京城无异于以卵击石,自绝后路。众人自顾不暇,谁还愿意留在南京城跟发扬牺牲精神。这些曾经与唐生智有过交情,甚至是他一手提拔的,关键时刻也是自顾自各奔前程了。这种情形,也使唐生智这个老江湖也是不禁慨然长叹,倍感凄凉。这个时候,才深深体会到什么是墙倒众人推,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的滋味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算是刘兴、周娴两人买他的帐。勉勉强强把南京卫戍区司令长官部的架子搭了起来。
就这样,也被老蒋掺了一半沙子:副司令长官罗卓英是陈诚的副手,陈诚则是老蒋的心腹爱将。罗卓英自然就是老蒋的亲信。老蒋这次把他任命为南京卫戍区司令长官部的副司令长官,安插在唐生智身边,不言而喻,是用他来牵制唐生智的。而余念慈则是何应钦的人马。
所以,当周大少团长解释“三国杀”的意思,唐生智自然明白:周大少团长是指南京卫戍区司令长官部的几位正副长官们就形成了一个互相牵制制约的“三国四方”的局面。这仗还没有打,就成了这个扯皮的乱局,真是恨死人
想着,唐生智又蹲在椅子上开始吐烟圈了,最后道:
“我奉命守卫南京城,至少有两件事情还有把握吧。第一,本人及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我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第二,就是要让这种牺牲有所价值,死了也要多拉几个垫背的鬼子要让日军付出莫大的伤亡代价。”
“孟潇公的高义,我是不怀疑的。但是下面的部队是不是尽皆此种心态呢?其次,那种依靠外围、复廓阵地被动挨打式的防御未必如所愿就能使鬼子付出多大的代价。”
唐生智已经不当大哥很多年了,哪里还有听自己命令的基干部队嘛。就拿这次配属于南京卫戍区的基本核心部队---号称老蒋铁卫队的桂永清的教导总队近四万人(占了南京守城部队的一半)会听唐生智的?恐怕唐生智自己心里也是明白得很。第二条,昨天就遭周大少团长一语道破了,唐生智对于周大少团长的话无法反驳。闷在椅子上默默抽烟。
周大少团长半响吐出一句话,
“善战者,求之于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