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献帝新传 >

第201章

汉献帝新传-第201章

小说: 汉献帝新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世界有了锅炉开始,蒸汽机就开始渐渐走入社会,同以前的历史一样,蒸汽机的设计原形很快就出现了,但超级低的热效能转换、活塞的直线运动、密封的缺陷,材料的匮乏都严重遏制了它的推广,离心调速器、节气阀、双缸设计、分离冷凝器这些东西刘协虽然都听说过,但具体是什么样子,只有鬼知道,因为缺乏推广力度,在研究了十年后,也只有太学府有两个半成品。
  并不可以将改善国内运输能力的希望寄托在蒸汽机上,刘协只能在自己擅长的经济方面来调整整个帝国的运输能力,目前帝国使用的四马汉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譬如减震、轱辘、道路、材料等等,这些都是有空间可以提升的。
  除了交通工具和道路,根本上还有一个问题限制了商社运输成本,那就各自为政的运输通道,每家商社都有自己的马车、货船,这种分散运营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
  最简单的问题,在陆路运输过程中,由于马的体力问题,超过一天以上路程的运输,马车就必须走走停停,在很多地方都要耽搁,就地购买大量的粮草豆饼喂马。
  刘协意识到,这是一个很要重要的问题,也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大汉帝国没有纯粹的物流行业,没有整体的运输商社,其他商社只能依靠自己来进行运输,而这也大幅度增加了运输成本。
  刘协让御府在全国发布通告,悬赏解决改良四汉马车的方案,同时在太学府成立专门的蒸汽机研究院,进一步增加投资。
  另一方面,刘协也正式发布昭告,让中央军府加快对两地叛乱的处理,必须在明年六月之前恢复国内秩序,为后面的大汉帝国对帝国工商业的大规模调整制造时机。
  帝国的农业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稳定的水平,农场的推广也达到了一个高峰,私营农场在持续增加,大量的农户自主整合成更大规模的农场,各学府关于新农品和优良农作物的研究也早就进入一个持续稳定阶段。
  对刘协而言,帝国目前的问题,实际上集中在工商业的深化改造上,同时,帝国的政治体制,有必要进行一次很大的调整,以这次调整来配合工商业的深化治理。
  对帝国今天的状况而言,刘协就是那个系铃人,也是唯一的解铃人。
滺优書盟 uutxT。COm 诠纹自版阅渎

悠悠书盟欢迎您 第十一卷 帝国动荡 第七章 治国新策 字数:4694
  治国新策
  就在刘协还在为了国内问题苦苦冥思的时候,荀、皇甫康、魏延三家已经为诸葛家和马家进行了三次的调停,马家出于总总原因,尤其是诸葛家已经是二等国族,诸葛瑾也是治略府首官,再加上荀、皇甫康、魏延三人摆明是受皇上所托,也就顺水推舟,表示如果皇上特赦了诸葛亮,马家决不会再追究,若皇上用诸葛亮为官,都是同朝官员,就当马铁的事情过去了,只是要求诸葛亮前往马家在襄阳的马铁墓祭拜,还要去壶关祭拜,为禁军的两次大损失负责,为禁军亡魂举办祭祀祷告。
  刘协闻讯之后,颇为大喜,让荀准备公审诸葛亮,事实上,在这之前大汉帝国中央法院还处于停顿状态,具体首审大法官的人选,在帝国国民院内还是一片糊涂。
  为了尽早使用上诸葛亮,想了很久,最终决定暂时由国渊出任中央法院首席大法官,皆诸葛亮的首审大法官,崔浩为治略府和中央军府控告方,按照大汉律,还需要一名律师,刘协让诸葛瑾自己寻找一名律师,一周之内,国渊不负众望按大汉律和二十多科其他法案,给诸葛亮定了六大重罪,二十七道中罪,郝昭、郭优之等人出庭作证。
  在正式量刑前,陈群正式捧着大汉帝国中央皇庭特赦令亲临中央法院,宣布暂时冻结诸葛亮一切旧罪,令其戴罪立功。即日前往中央皇庭报道,不得有勿。
  诸葛亮何等聪敏,如何看不出这是刘协的计谋,但事到如今,一切也由不得他了。只能跟随陈群前往中央皇庭,只要他再吭一个“不”字,那唯一地结局就是斩首示众,更重要的还是要连累整个诸葛家族。
  再次见到诸葛亮。刘协笑道:“孔明别来无恙啊!”
  诸葛亮淡淡折身道:“但借圣上威名,得保薄命而已!”
  刘协小挥了下手,道:“算了,过去的都过去了,禁军诸将那里,包括马家在内,朕也让荀等人为你们诸葛家调停了一番,暂时也不会为难你和你长兄,你不是要来献策吗,朕之所以要保你。也是要听听你到底有什么良策献给朕!”
  若是往日,诸葛亮必然会故意“哦!”一声,如今的状况下,诸葛亮也只能低叹一声,从怀中取出一本奏章由研墨宫女递上。
  刘协打开奏章细细浏览,诸葛亮呈献的是《治国新策》,一共有八章,第一章为“通婚策”,第二章为“减富增贫策”。第三章为“以商修路策”,第四章为“精兵广役策”,第五章为“财会独审策”,第六章为“广镇普场策”,第七章为“化奴为民策”,第八章为“燕州大商策”。
  刘协边看边点头,道:“果然不愧为孔明啊,这八策正是朕所急求地啊,孔明啊。你将这八策细细阐述一下,让朕更了解一些!”
  诸葛亮脸上浮过一丝笑容,挥扇朗声道:“帝国之汉化,求文不求血通,只推道教、汉字和汉语,却不鼓励各族和我大汉通婚。汉化之效必然大为降低。通婚策正是鼓励各族之间通婚,凡与汉通婚者。有奖有免,子嗣无论男女皆为汉民,并不强求各族放弃自我语言,但随着汉民增多,汉化之事,无需增力,亦可缓缓完成!”
  “减富增贫策,如今大汉帝国经商者多大富贵,可适当根据收入加税,对贫困者则适当减税,更可适当补助贫困者,如此可使帝国内部更趋向稳定。”
  “以商修路策,如今道路投资巨大,帝国虽富,亦无法完全支撑,可鼓励商社投资兴建,由帝国枢密总司集合,凡出资者,可获得三十年的专营流通权,每一路造价规划好之后,分成三段到五段,允许十到二十家商社夺标流通权,枢密总司在繁华要道必有盈余,可用来填补漠北无人相争之路,如此一来,全国之地皆可贯穿马路”
  “精兵广役策,帝国之军,镇、征两番人员可做为精兵持续,而凡汉民皆须服役,进驻驻防军操练,增设军垦农场即可,无需出纳半分军费,凡镇、征两军过三十岁者且非将者,一律退回各地,任治安警,军负责天下征伐和国土之安,警负责帝国内部治安和刑事管制,两相分开,驻防军则完全归属中央皇庭,即便是各地国民院和法院亦不能调动,而警归治略府管辖调动,也可以强化治略府政策推广的强制执行力度。”
  刘协示意诸葛亮暂停,道:“孔明啊,你说中央法院究竟归谁掌管为上呢?”
  说道中央法院,诸葛亮就是一肚子的火啊,但他仍然公正地答道:“圣上在中央国民院内提了一幅字,叫做还政于民,既然圣上已经如此表态了,就将中央法院归置给中央国民院掌控吧!”
  刘协呵呵一笑,道:“所说无错啊,这其中涉及到国家司法权益的归属,以后再做讨论吧,你继续说下去!”
  诸葛亮“嗯”了一声,继续说道:“财会独审策,目前各家商社、农场的会计都是自己聘选的,其中玩虚作假者特别众多,对国家财税的影响也很巨大,如果没有没有这些偷税漏税,国家财税至少可以上涨三成,故私以为,应该设置财会人员的独立审核制,对于违规的财会人员,永远剥夺从事财会行业的权利,而各商社财会人员不得独立记账,所有纳税额和标准帐目由帝国认可的中立的财会事务所负责。”
  “广镇普场策,在帝国内广泛推广镇和农场结合地方式,以各大城市为中心。建设镇,以镇为中心,规划农场,各劳动力需求较大地商社移到镇上,全国农业生产逐渐以农场为主。鼓励散户合并为农场,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的管筹和组织!”
  “化奴为民策,如今各地都有奴隶暴动,奴隶虽然为大汉帝国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但也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压力,各商社都必须加强商军建设,以免奴隶造反,私以为,与其这样镇压,不如给奴隶成为帝国庶民地机会,对于年纪较轻者给与庶民机会,为他们提供教育机会,让他们成为帝国的建设主力,允许他们和汉民通婚。
  
  并接受通婚策范围内的保障和奖励。”
  刘协微微皱眉道:“孔明,你可曾想过各家商社是否愿意,如果这四百万奴隶都转为正常雇工,你知道多少商社会倒闭吗,国内物价上涨地趋势吗,对国民经济会造成多大地影响?这些问题,你考虑过没有?”
  诸葛亮为之语噎,沉思良久后再说道:“那可以规定凡为商社、农场效力十年之上者,自动获得庶民资格!”
  刘协思索片刻道:“这样倒还可以实施。只是帝国四百万佣工中,能够获得庶民资格的至少有八十万,治略府还是要事先安排好啊,否则也是要出问题。”刘协的担心并不是完全没有原因,一旦这些人获得了庶民资格,又不是汉人,肯定会遭到商社的大规模的减裁,就会形成至少五十万的流民,而这些人必须在国内消化掉。不能立刻送往海外,否则对海外汉人造成威胁,而且运送海外的成本也过于高。
  如果可能,刘协打算彻底结束奴隶政策,不仅是大汉帝国,整个世界的各个国家都彻底停止奴隶政策。不是为了所谓民族平等。而是正大光明遏制欧洲地发展,只靠他们的本身积累。谁也不能快速发展起来。
  对于大汉帝国而言,再经历几十年地时间,国内部分商社已经实现了一定的转换,国内的建设工程也基本达到初步饱和的状态。
  如果要保证这四百万佣工能够不成为流民,刘协在诸葛亮地建议下,决定提高佣工待遇,是所有佣工都拥有获得薪水地权利,并且将价格初步定在每年三千钱,虽然比大汉帝国的雇工层级最低三万钱差距大地多,但总比过去好很多,对于拥有庶民资格的,可以升入雇工范围内。
  由于大汉帝国地技师培养,各学院心照不宣的都是清一色汉人,偶尔也有不少越民,实际上越民除了生活地外,早已经汉化,在民族登记上也渐渐取消,对于匈奴、鲜卑、南山、羌等族还是基本处于闭收状态,只有黄河学府的民族技师学校每年有一定对非汉族的技师招收名额。
  刘协也不担心帝国开放这些雇工后对大汉帝国普通雇工产生多大的影响,实际上,经过十年的整顿,大多数年轻出工的汉民都是技师学校出身,主要是施工过程中的组织和管理角色,主要体力劳动者还是依靠四百万的奴隶。
  诸葛亮继续阐述最后一章,他说道:“燕州要想真正地安定,必须将燕州的牧场全部规划进入商社进行控制,现在燕州的叛乱正好提供了这一次机遇,可以乘着叛乱,一举将燕州所有牧场规划给各大牧场和商社进行管辖,对于燕民,则让他们安身与牧场之下,由治略府严格管制牧场,牧场再和商社结合,而不是以部落来管辖,以部落来管,日久必生叛乱!采取强制通婚和分散管理,将其后裔都规划为汉人,只有堡、旗和牧场,自然没有再反的可能!”
  刘协微微颔首,复问陈群道:“长文啊,你认为诸葛亮这八策如何啊”
  陈群答道:“孔明所说的确实都是不错的治国之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