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献帝新传 >

第156章

汉献帝新传-第156章

小说: 汉献帝新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株阿泰复要再劝,刹利多字阻道:“毋须再劝了,本王料定大汉不过想我等归顺为小族。大汉人口过千万,我们与他相比,本来就是小族之辈,何必自欺欺人呢。若能归依其翼下可保周全,未必不是良策!”
  莫达里见完成任务,立刻捧着刹利多字的归顺信回金边。%小%说%网
  眼下地金边还是一个小城,但在刘协的规划中,这里将成为东西方海洋贸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补给港。
  马来半岛也还没有多少土著,文聘也领镇东军和南海水师向南查探,最终在锡金落下港口,五万军队在当地砍伐树木建设水港和军营。
  由于金边离海岸有些远,刘协在沿海和澜沧江(湄公河)的出海口处选择了一处深水度较好,东南方向有丘陵山地抵挡的港湾。由于有了东南方向地山地遮挡,所以这片港口的风比较小,即使遇到大风暴也会比较宁静,而且港口吃水比较深。
  刘协骑马在周边转了四五日,觉得此处的位置确实非常不错,便将这片港口定为泰金港,意思是泰州的金子。泰金港口向北是一望无垠地平原,泰金港正好俯视中南半岛在半岛山脉和沿海陆架山脉之间的这片大平原,同时拥有澜沧江的河运通道要塞和非常优良的海港。
  虽然历史上这片地没有被重视。但刘协艰辛这里才是泰州最好的港口,立刻将这里定泰州的治所,并在泰金港东南侧的山岭命名为小金山。
  在小金山的半坡上,征南军立刻动手搭建了一个略有些简陋的帝王行宫,就在这座行宫中,刘协接受了真腊国王刹利多字的投诚,封他为顺腊侯,继续领着自己百姓在当地种地,但同时抽调两万人参与泰金港口和锡金港口地建设。
  刹利多字见大汉不过是想在沿海找一段地建个城市和港口方便贸易。心中大喜过望,急忙抽调了三万多人参与泰金港的建设。
  泰金港后面的一片地,包括西侧的金边小城,刘协将它们统一划入泰金城的范围,并制定了泰边、锡金、曼谷和朱崖岛四地的开发计划,在这份开发计划制定不久。大汉国内主要涉足建筑业的商社都纷纷赶过来参与建设。
  
  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刘协给刹利多字发放了一份佣工贸易证,允许刹利多字可以向大汉帝国各商社出售佣工。并以每名佣工六百钱的价格进行交易,并可以凭借佣工贸易证向大汉帝国军备商社购买军备物资。
  刹利多字得到佣工贸易证后,立刻领着真腊兵向北抢劫小部落,短短三个月就大汉帝国地各家建筑商社出售了十二万佣工。
  真腊人也是能征善战的民族,他们凭借大汉帝国提供的军备,在整个泰州范围内到处抢劫躲藏在山林深处的小部落,抢得人口全部出售给大汉帝国商社。
  在刹利多字向大汉帝国大量出售佣工的同时,荆州南部的三十万移民已经从南海港通过海路来到泰金、锡金、曼谷三座城市,大量的陶瓷、丝绸和其他各种奢侈品运到泰金城,向一夜暴富的真腊出售。
  刘协不停的发放佣工贸易证,从不过问对方是真腊人还是扶南人,也不问他们是掸国人还是占婆人,泰州不到半年就变成了一个洗劫乐园,大汉地各家商社则被勒令不允许在泰州掠夺,但可以向安州开拓。
  马尾半岛(原马来半岛)是一个拥有大量火山的地段,在这里有着大量的火山灰,建筑商社就地取材采用罗马混凝土加快建设工程,加上拥有近二十万的佣工,到了华夏十六春,泰金城和泰金港已经初具规模,锡金城和锡金港也拥有足够的补给能力,江东船舶集商社在两个港口都设置了船舶修理点,为来往的船只提供维修服务。
  刘协在泰金城地行宫也不再简陋,虽然不能和襄阳城比,但已经令小乔满意了,刘逸则经常和禁军地士兵们在沙滩上、丘林、森林中玩耍。虽然更多时候,他要在刘协地看管下学习《新道德经》、《六韬》、《几何原本》、《九章算术》等书籍。
  刘协现在空闲地时间比在襄阳时要多了不少,每日都亲自为他讲课,在刘协没有空的时候,则由庞统代刘协授课。以刘逸的聪敏程度,刘协估计到了结束安、泰两州征伐的时候,刘逸就可以开始学《孙子兵法》和《治国论》。
  刘协坚信,接掌自己帝位地皇子。必须是一个在军队中长大的人,他要懂得和军士相处,景山基社会帮助他掌控帝国的经济命脉,但帝国的军队必须由他自己来掌握,至于朝政,这些根本不需要花费更多地精力,人不是万能的,皇帝想要什么都管是不可能的,刘协自己则是一个意外,其实即使是刘协。他现在也没有更多精力管理朝政。
  刘协和于毒取得联系,达成了港口补给协议,并约定共同对付贵霜帝国。此后,他找来吾桀、凌统、王基、白启、全琮、吴帆、荀勖、马富八人,凌统、王基、白启、全琮是戏志才点评的二十四星中的年轻将才。
  吾桀是金陵学府中成名较早的学子,进入治略府任职三年后,调到御府督政院任参事;吴帆出身江东吴家子弟,曾任博学府博士,现在是襄阳城中比较少的精通罗马学和罗马语言的学者;荀勖是荀攸的次子。精通财经、管筹和组织等管理学科;马富则是马钧之子,精通理工,为襄阳理工学府博士。
  刘协把他们八个人喊来之后,说道:“诸位就是朕派往罗马帝国的第一批使臣,文以吾桀为首,武以凌统为首,随同你们前往地是大汉使团船队和东海水师的远航舰队。你们这一次去首先是建立一个基地,根据朕和马克西米努斯的协议,他将为大汉在波斯湾苏格拉底河入海口争取一个港口基地。这个基地就是东西贸易海上的通道的开始。实际上,现在罗马是一片混乱,只要你们迅速稳住步伐,就没有人会管你们在那里的基地,而大汉后续的商军也会一一抵达。”
  “你们八个人中,有四位是天道修士堂的。有四位是天道武士堂的。都是大汉道教地虎信徒,所以派你们去还有一个任务。在当地宣传道教。
  “凌统,你们四位少将还有一个特殊任务,在大汉使团船队中有三千名帝国各军院和襄阳军府毕业的尉官,他们和你们一样,经过三年的罗马语言培训,已经可以初步掌握这门语言,到了罗马帝国之后,你们必须在马克西米努斯的帮助下,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各集商社也会派商军前往,凌统,你就是第一任的大汉远征军的总都督,你们的任务首先是帮助马克西米努斯统一罗马,当然军费必须由罗马出,不能依靠大汉帝国来出这些钱,其次,你们要通过军队的道教化,向整个阿拉伯地区宣传道教。”
  八人拜伏于地,道:“必誓死完成圣上之命!”
  在他们八人离去后,马克西米努斯也被邀请来,马克西米努斯恭敬地说道:“圣上,您认为已经可以向罗马起航了吗?”
  刘协道:“还有三个月才到航期,但在这之前,你们可以先进行整顿,朕和你私下的约定,你要记清楚了。”
  马克西米努斯单手扶胸,躬身道:“请教主大人放心,龙信徒一定会完成您的志愿,当然,前提是您确实将我扶到罗马奥古斯都的位置!”
  刘协淡淡的笑,答道:“你也见识过大汉军队的锋利,在你抵达罗马后,朕在罗马波斯海湾附近地驻兵大约是五万人,一年之后就会达到十万人,在你最需要地时刻,朕可以为你提供三十万的军队,在你统一罗马之后,朕为封你为道教地罗马帝国教主,当然朕在此之前为正式成为道教的教皇,在罗马历代教主的人选上,朕也不会过分干预,而且朕在退位之后会亲自抵达罗马传播道教!”
  马克西米努斯笑道:“只要您能实现您的承诺,我一定也会遵守我的承诺,但我必须提醒您,在罗马帝国内的原生教和基督教都是非常强大的宗教,您可不能过于忽视了!”
  刘协道:“原生教是我们道教尊重的宗教,它可以选择融合进入道教,朕也愿意以灵宝天尊的名义,承认宙斯的亚主神地位,承认阿波罗等神的次神地位!但对于后生宗教,包括基督教,尤其热衷打击异宗教信仰教徒的宗教,朕会让他们知道东西两大帝国的实力!”
  马克西米努斯道:“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压迫基督教,但他们还是非常迅速的膨胀,在罗马帝国的民众间广泛传播,他们承认一切人只要追随基督都是信徒,所以我们的古典宗教力量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如果借助道教和大汉帝国的力量,联合罗马本身古典宗教的力量,我相信一定可以压制住,但对于犹太教您又打算如何处置呢?”
  刘协点了点《三尊道经》,道:“三尊的意思很明显,一切原生宗教信仰的主神都是亚主神或者次神,犹太教既然是原生宗教,那么就没有必要过多打压,只是限制他们的适用范围,而且必须融入道教的诸神阶中。”
  马克西米努斯道:“自从我追随了道教之后,我才发现原有信仰的单薄,我相信任何罗马人在接触道教的伟大之后,都会成为道教的信徒。”
  刘协颔首道:“道的伟大在于其包容万千,一切有形和无形都能融入其中,普通的人也是道的一部分,只要愿意信仰道,就可以永生,再没有生,也没有死,实际上人的灵魂和生命都是可以永存于这个宇宙之中的,只要他遵循道,就可以永存!”
  马克西米努斯皎洁的笑道:“这就是道教的伟大之处!”
  刘协会意的一笑,对于马克西米努斯这样的人来说,宗教本身都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他们需要的就是权力,谁能帮助他获得权力,他就追随谁!
u幽书擝 UuTXt。cOM 荃汶自版越牍

悠悠书盟欢迎您 第十卷 四海征伐 第十三章 帝国风范 字数:5834
  帝国风范
  汉服宽大,即使是盛夏季节,人们都还是穿的非常严整,在襄阳可能还好受一些,可在泰金,那会出人命的。
  汉军子弟在这种地方,穿着严实的甲胄,能不捂出病来嘛。
  刘协不得不花费了几天时间,仔细思考整顿汉军的军备的问题,随着大汉军制的发展,各军甲胄和服装都不能统一,这是一个隐患,对于一个统一的帝国来说,这是不应该发生的问题,他召集在泰金城的学者和军备官员商讨这个问题。
  本来只是一个汉军的军备问题,刘协很快将话题延伸到整个大汉的服饰问题上,由于大汉目前的朝堂面圣已经渐渐取消,治略府的各级官员一年也见不到皇帝一次,只有御府还经常保持朝堂的习惯,而刘协大多数时候也没有穿朝服出场。
  在这些年中,罗马文化和大汉文化在襄阳、南京都产生比较大的融合作用,但在全国更多地方,人们还是相对比较抵触这种文明的融合,产生这种抵触心理,最根本的原因是大汉人对罗马文明的不了解,因为不了解,所以害怕,在宣传和推广较好的各个大城市,城市的居民热衷于欣赏罗马戏剧,即使他们看不懂,毕竟这就是城市的潮流。
  也许,人们并不是直接追求罗马文化,而是追求一个潮流和时尚,但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知识者认可了罗马文化和大汉文化。刘协最直观地感觉就是,朝廷官员和学者们已经不太喜欢用天朝上国来形容大汉帝国,通常都会选择东方大国,对于罗马,人们也习惯用西方大国来形容。
  这是一件好事情。只要汉人不自满,他们就会努力的学习新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