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献帝新传 >

第142章

汉献帝新传-第142章

小说: 汉献帝新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道本身是恒不变的,这点好啊,为大汉帝国日后变法提供保障啊,为大汉出现新学科,新知识提供大的基础空间啊。可是儒家从孟子之后,就落入了非常奇怪的僵化,认为一切都法礼都应该效仿周朝,王莽地周礼之变效果如何。大家也看到了,大儒治理国家的结果就是他那个样子。”
  管宁坦然道:“臣也知道儒家的思想在治理大汉上不是很现实,远不如大汉现在实行的德法同治,但儒学地精髓还在,也不能断然消逝,圣上是今世道家大贤,臣斗胆想学孔子求教与老子,问圣上儒家该何去何从?”
  刘协击掌大笑,道:“好,朕就送你四个字——经世致用!”
  管宁续道:“能得听圣上大道之言。乃幼安之荣,愿闻其详!”
  刘协说道:“儒学要想在大汉维持三家制衡局面,必须重新选择根基,不要在立足那虚无落后的周礼上,仁可以讲,但不要讲仁治;孝可以说,但不可拘泥;要富有理性思想,要在道家基础上寻找社会的根基和变化之间的道。儒者,胸怀天下之君子。离世三尺而审世;道家的思想过于庞大,对朝廷的管理上没有提出严格的标准,《新道德经》提倡的也只是国民之说,实际上朕希望幼安让儒家继续完成这些细节和标准的事情。”
  “从今天起,新儒学运动就从幼安来引领,新儒学的立场国民这个问题上,这些年儒学一直在和法学、道家靠拢,但朕认为还不够,儒学要想真正成为对大汉有用地学说。必须在国民这个问题上下功夫,正如朕和国渊所说那样,法学要想真正成为对大汉有用的学说,就必须在德法上下功夫,实际上大汉治理天下靠的是德法和国民两个思路,道家追求的是理性和自然。并没有过多的追求在这两个问题细细深入。这就需要法学和儒学去深入挖掘。”
  “法学以前过于强调暴政苛法的作用,没有明白。大汉的法必须是德法,容人性入法律,使法律能够为百姓所接受,让百姓自觉遵守的法律才是优秀的法律。儒家以往过多强调君子,却不明白君子过于虚无,偶有一现,却不能治世,所以儒学要有用与世,就必须深入研究国民这个概念,什么叫国民,什么叫子民,什么叫庶民,什么又叫做大国民。”
  管宁道:“皇上地意思是否则在百姓中分成几等,根据品德来一一定性,让百姓有所追求,通过百姓的自觉追求来治理国家!”
  刘协笑道:“不愧为朕的大院士啊,让大汉帝国的子民们自己明白荣耀,让他们从子民开始,根据他们品行,朝廷可以定其为庶民、国民和大国民三个等级,大汉有爵位,但爵位不代表他个人的品行,只能代表他的功勋和对国家的贡献,但四民等级却完全依靠品行来衡量,犯过罪的就从子民降为庶民,能够做到立而知众,强而求荣,守而善思,以道为万物之本,以道守万物的就算是大汉地国民,说的简单点,就是一个老百姓,他自立而且能够团结其他大汉人、坚强并且向往荣耀、遵守大汉的法律而且理性,不盲目听从其他歪魔邪说,不盲目听从荧惑的话、信道教而且尊崇自然,不盲目破坏自然的就能够算是大汉的国民!”
  “幼安,你想想一下,如果大汉拥有这样地三千四百万国民,那我们地大汉应该有多么富强啊,不要说安息和贵霜,就算安息、贵霜和罗马三个帝国来攻打我们,他们也只能溃败而回!”
  “这个国民的标准并不高,随着县学地开展和推广,大汉拥有这样品质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大汉帝国也就会越来越强大!”
  受到刘协的鼓舞,管宁也难得的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拍着大腿大声说道:“那真是强大啊!”
  刘协呵呵一笑,道:“儒家的君子学说不是不好,可是比朕这个国民说的标准太高了,朕反正是做不到,首先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一条,朕可就做不到。你看朕落难得时候,明知道外面的百姓在受苦,朕也不闻不问,董卓实力强大地时候,朕也是一次次容忍。所以朕也不配称一个君子。”
  管宁道:“圣上虽然自称不配做君子,但在我们这些书生眼中,圣上是圣人啊,历来各朝代的君王哪有如此重视书生的。只不过教课授业,研究学术,专研理工,每年却可以得到数百万钱的年俸,不过管那些俗事,也不用和小人争斗,臣等被世人称为君子,其实若无圣上,我等如何来做这个君子啊!”
  刘协心中其实也清楚这些学子为何不和自己争斗,处处配合自己新政。每年那么多年俸洒下去,让他们可以安心从事学术和理工问题,专门培育良才,即能够通过御府上言参与政事,却又不和政治家们争权夺利,安心于教,沉心于各自专业内。
  他和管宁说道:“朕已经将儒学的未来划出来,大国民地定义仍然维持儒学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德之说,不过要有些变动。所谓忠,不仅包括忠于大汉帝国,忠于大汉皇帝,要以大汉帝国为荣,还要包括敬业乐业;孝就是要孝敬父母、尊老敬贤,但不得再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没有经过理性思考的话,能否生育很多不是自我能够决定,难道这就能说他不孝吗?仁与爱不仅包括妻妾子女。还包括爱己,要有自尊,甚至是爱护自然的一草一木,仁也不是帝王必须必备的品质,不要用这个来要求皇帝,实际上儒学根本不要涉及对皇帝地约束。这种约束由法学来承担。法学会要求帝王公正严明、勤政德内,甚至要求皇帝也要知法守法;礼和义。不仅包括尊敬别人、尊敬老师、尊敬长辈,还包括守法,要敢于仗义,维护社会公德,敢于见义勇为;廉就是为官的德行,是官员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求朝廷的官员树立为大汉帝国服务的思想,要有为国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耻就是指人们的羞耻之心,号召国民堂堂正正做人,为富国强民做贡献。”
  “当然,君子之说也不用废弃,八德是儒学的魂,君子学说就是儒学的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没有错,但是有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坚持道的正统性,明白法地正确性,人是存在向利性的,这些只能作为学子的一种深层次要求,不能过于拔高,更不能将它视为儒学的全部,朕提议啊,对这八条进行正确的考证,现在外面邴原派和钟派,包括你的管派对它们都有不同的理解,朕认为呢,格物首先说的是认识、研究、了解万事万物,是对外界事物的考察,致知是因而得出相应地真理和道,诚意这个问题上你们都是统一的,正心的争论太多,朕认为改成理性比较合适,不要总是谈心定之学,要谈理性思维思辨,罗马的学者不是提倡分析学和逻辑学吗,这就是理性的根基,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有争论,是朕和儒学之间的争论,到底家在前还是国在前,要考虑清楚,儒学以为有家才有国,朕的《治国论》说的很清楚,有国才有民,有民才有家,国为大,民次之,家最末,所以齐家、治国、平天下改成强国、富民、荣家尤其这个荣家要注释清楚,荣耀家世,不是要贪污腐败,让家世中人都沾光,而是让家世成为一个清白有荣耀光辉的家世。”
  管宁沉思良久,默念道:“格物、致知、诚意、理性、修身、强国、富民、荣家!”
  刘协颔首道:“对,这就新君子学说地八条,不仅儒学要改,法学也在改动,配合《治国论》和《新道德经》,道家、儒学和法学都在改动,这三门是大汉的基本学科,必须统一,法学相对应的会强调一个三体同心的思想,即国民、朝廷和皇帝都是为了帝国而服务的思想,皇帝是大汉帝国的象征,但不是朝廷地象征,天下治理地不好,那是中央治略府的错,不是皇帝地错误,治理的不好,皇帝就有权利更换中央朝廷的主要官员,皇帝的职责是争取和保卫帝国的权益,就是统领中央治略府、中央统帅府和国民去征战,得到更多地权益,去守卫边疆,保卫现有的帝国权益。同时,法学将和《治国论》一起强调国民先忠于大汉帝国,其次忠于大汉皇帝,因为有大汉帝国才能有大汉皇帝,如果皇帝不对,那就要在皇位继承人中选择更优秀的人担任皇帝。”
  关于新儒学和新法学的设定,在和管宁商议之后,刘协召开中央太学府会议,和国内最顶端的院士连续商讨了一个多月,才最终确定下来,刘协新推行的道家正统,儒学和法学西化的思路首先得到同意,而新儒学和新法学的思想也逐步得到本学科院士的同意,虽然其中也发生了很多令刘协不得不下狠心的地方,也处理了一些较为保守的院士,但总体还是让刘协满意的。
  结束了这些讨论之后,各方面的新思想开始逐步实行,刘协也长长的吁叹口气,后面他要集中精力去做的事情,就是皇子培养的问题,如何能够让自己的继承人达到皇帝九禁条约的要求,这才是他最头痛的问题。
优U书擝 uutxt。COM 诠纹吇扳粤渎

悠悠书盟欢迎您 第十卷 四海征伐 第三章 东瀛之葬 字数:5614
  东瀛之葬
  在结束内战的最初一年之中,刘协一直致力于国内思想的改革,帝国内也有人表达学术思想管制的问题,但刘协没有过多在意,总体来说思想管制局限在治国学说上,而自然学科的学术思想还是非常宽松的,这种一紧一松也促使了大量的学者从儒学转向自然科学,开始打断道家学者垄断自然学科的局面,尤其理工学者的高年俸更是吸引了大汉帝国大量年轻学士的向往。
  大汉帝国皇帝刘协给他们这些学子关闭了一道门,却又为他们打开了一道更宽敞的门,在这道门的背后是一个自然的乐园,使他们拥有更多的机会成为一名符合大汉帝国利益的学者和君子,潜心或者疯狂的研究自然学科,不用再去过问朝政,也不用去争名夺利,只要解开一个方程式,只要将岩石归类,只要发现更崭新的自然学科分支,就可以同样获得丰厚的回报。
  中央太学府也帝国皇帝的支持下,成立了帝国学府和天京学府,虽然筹备地点还在襄阳学府和长江学府内,但最终地点都选择在天京城,襄阳学府和长江学府一分为二的申请也得到了皇帝的许可。
  在天京城落成后,荆州的治所将同时搬迁到江夏,使大汉最富裕的扬、荆、蜀三州的治所都平迁到长江沿岸,而襄阳学府一分为二,一部分前往江夏,保留襄阳学府名称。主要的学术力量则前往天京城,成立天京学府;长江学府同样一分为二,主要学术力量前往天京城,成立帝国学府,而另外一部分则前往金陵。继续保留长江学府名称;襄阳理工学府会移迁到天京城,成立京都理工学府;襄阳军府同样会移迁到天京城,成立京都军事学府。
  帝国学府和天京学府会从原来地基础扩展,所有学科都会独立授课。道家、数学、理学被定为基本科目,学子在完成基本科目的学习后就可以成为学士,然后在法学院、商学院、文艺学院、理工学院、政学院、农牧学院、医学院、博学院八大分院进行法学、儒学、财经学、管筹学、水利学、农牧学、商学、工学、天文学、虫兽学、建筑学、地理学、组织学、文学、音律学、史学、器械学、冶炼学、船舶学、统计学、逻辑分析学、语言学、汉医学、罗马医学等二十多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