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献帝新传 >

第115章

汉献帝新传-第115章

小说: 汉献帝新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河曲马的,刘协认同了常纪等人的意见,将其推广向各地,成为本地农耕用马,除了西平、陇西两郡由于天气阴凉,适合培育较为高大的河曲马外,其余各地都用作农耕培育,并在并州、雍州、豫州、青州、辽州着重进行推广。
  至于滇马和川马的培育,作为河曲马的补充发展,相对来说并不重要,关键是其在山地间运输性能无法替代,也让交、蜀、梁、广四州治略台注意选拔优良者培育即可,没有引进培育的必要。
U憂書盟 UUTXt。Com 铨文子板月牍

第九卷 天下云涌 第十九章 司马之局 字数:6960
  司马之局
  刘协的这一次决定,终于决定了大汉的战马培育走向和欧洲的培育体系走向两条道路,也使得大汉本土马系遭受了一次重大打击,优良的河曲马成为了百姓寻常人家的农耕马,而相对高大的土耳其马、伊比亚马和大宛马真正走进了大汉骑兵体系,实际上,直到刘协走完他的一生,阿拉伯马系也没有大规模引入。
  在战马的世界中心,一个地方是无法忽视的,那就是西西伯利亚平原和阿拉伯之间的中亚图兰平原,这片领土盛产着世界最优良的战马。
  从阿拉伯马到土耳其马,从土耳其马到大宛马,从大宛马到冷血西西伯利亚原生森林马,世界上所有的优良马种几乎都可以在这里寻找到踪迹。
  或许大汉不可能永久掌握这里,但只要能够掌握百年左右,大汉就能够寻找到足够优良的马种改良大汉骑兵用马。
  正因为这点,加强西域的控制变得非常重要,为了大汉的牧场和战马,刘协决定尽快动手解决西域最后一个不愿臣服大汉的政权——乌孙国。
  在这之前,刘协决心解决内部的一些荆棘,首先要控制的就是司马家族,这个并不显眼的家族却一直不断壮大,即使目前开始限制,但司马家族仍然表现出非常强的抵抗能力,或许这和司马懿手中的兵权有关系。
  孙坚显然不喜欢用司马懿的旧部,他在寿春停下脚步,使用刘协赋予的权限,在徐庶的帮助下,从刘协事先准备的十万丹阳兵中抽调出熟悉水性的精兵四万余人,自扬州驻防军抽调精锐弓弩手一万人,从襄阳预备军抽调五千训练有素的游骑兵,其后又在丹阳兵中再抽调一万余人,组建了一支征南军。
  时值冬末,不方便操练,孙坚领着镇南军在淮河冰封之前,依靠文聘水军南下到达金陵的秦淮河操练。
  刘协暗暗称赞孙坚在治军上确实有过人之处,金陵之地有山有水有平原,正是操练这支征南军的好地方,且即使冬天,金陵的气温仍然不是非常低,除了三九寒冬外,大多数天气都可以操练军队。
  到了华夏四年春三月末,孙坚领着大军前往淮阴,离司马懿只有百里之遥,而徐庶也让臧洪领定北军悄悄进驻泗洪县,随时准备救援。
  刘协立刻下圣旨,让司马懿回京,旧部人马接受孙坚整顿,特意让伊籍亲自前往宣召。
  伊籍到了淮阴,孙坚前来接应,与伊籍埋怨道:“圣上也是的,我和元直、仲业(文聘)都在这里,庞德也还在徐州,难道怕司马懿跑了,只要一声令下,我立刻把他埋在这里!”
  伊籍淡笑,摇手道:“圣上让你们在这里,是防止司马懿造反,但并不是要逼他反,元直还好,你、仲业和公明(庞德)那可都是急性子,圣上让我亲自来宣召,就是不希望你们把人家逼急了!”
  复又道:“这里的事情可深了,和你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公台啊,你就静静等候吧,若是我说服不了他,你们就可以直接领兵进淮安了!”
  孙坚笑道:“你来了,我们就没有机会咯!”
  伊籍捋须笑道:“但愿如此!”
  伊籍在淮阴稍作修整,正式通告司马懿自己前来宣召后,在孙坚帐下大将黄盖的护送下前往淮安。
  司马懿亲自领群将前来迎接,伊籍当场宣召让司马懿四月底必须回到襄阳,至于其旧部则留在淮安由孙坚整顿,至于司马懿帐下武将派系之首的杨奉,则封为始兴伯爵,领三万兵出任交州驻防督尉。
  杨奉大喜,当即领圣旨,司马懿则犹豫良久才领下圣旨,伊籍看在眼里,并不作声,只是笑道:“两位为何不请我入淮安稍作休息?”
  又与司马懿道:“仲达自襄阳和我一别,也是好久没有见面了,择日不如撞日,今日为何不请小酌几杯!”
  司马懿一听便知皇上定然有其他话要说,当即道:“自然当请!”乃领帐下众员为伊籍和黄盖接风洗尘。
  在酒宴结束后,众官退下之后,黄盖领会伊籍的眼神,乃亦退下,领本部留在门外。
  场中只留下伊籍、司马懿和杨奉三人,伊籍并没有先和司马懿说话,而是和杨奉道:“交州事宜看似轻松,实则未必,将军到了交州之后,应将集中精力将泰州的地形和当地土著军力摸清楚,时机合适的时候,皇上会安排大将前往,杨将军届时要当然大军副将,为皇上安定泰州,日后担任泰州驻防总督者必将军尔,此之责只西域、泰州两地设置,职责之重不在十二上将之下,将军当珍重如此良机!”
  杨奉大喜过望,神色飞扬,完全不顾司马懿晦暗眼神,拜谢道:“望先生回转皇上,臣必定誓死效忠,必能承担如此重责,不负皇上厚爱之恩!”
  伊籍微微点头,杨奉已经明确表态他现在已经不是司马懿的旧部了,现在就在该和司马懿清算了,乃让杨奉早些回去休息,在孙坚到来之后,整顿完毕之后就可以前往交州。
  言下之意,日后前往交州的就是孙坚,你杨奉要分辨清楚谁是你顶头上司,杨奉何等老辣,当即道:“必谨听孙大将军差遣!”复离去,只留下司马懿和伊籍两个人。
  司马懿咳嗽一声道:“近来身体微恙,难以应付长途跋涉,非不愿前往襄阳!”
  伊籍淡淡一笑道:“司马将军年纪如此轻,似乎身体连我这个半老之人还不如,圣上正是体谅将军总是不停生病,才让将军转回文职!”
  司马懿暗自生疑,问道:“难道皇上只说这句话吗?”以他对刘协的了解,像刘协这样爱才的君上,不可能轻易弃用自己。
  伊籍笑道:“实际上圣上让我给你代一句话,司马仲达虽然有才,但大汉奇才无数,非只你一人!”
  复又道:“仲达啊,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忠孝之心。本来你的前途可谓一片光明,现在的瀛洲不过一片荒芜之岛,虽有当地土著百万,但充其量都是一些小部落,和鲜卑那样大部落群居完全不能比,从圣上将征南大将军的印绶托付给你,以你的能力现在应该能将整个瀛州平定下来,按照皇上的预想,你定下瀛洲之后,就将调往南方平定泰州、安州,和元直同列平定三州之地的大帅,将以山之名封为公爵,此后再交出兵权,退居接管戏志才的襄阳军院祭酒之职,这样一来,你本该一生荣耀,可实际情况却是赵云一年便定鲜卑,你却一心想得到更多,在圣上不容许之后,你就在淮安拖延,使圣上不能按计划实现对三韩南北包围,被迫拖延三韩的平定事宜。你啊,成在有才,败在期望过多啊!”
  “仲达啊,我和你说句良心话,难道我伊籍就只有做说客这点才能吗,可圣上既然如此安排,我就该尽力去完成,只有顺着圣上的意思走下去,圣上才会给我更多的空间,想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如今大汉的人才相较历朝都为多,不可能人人尽其才能,只能择其最长处发挥。大汉亦不可能完全依靠某个人的才能,也不需要完全依靠某个人的才能,该退位就退下来,退到幕后做些文教之事,给年轻人机会。”
  司马懿略有不平,道:“可我还年轻啊!”
  伊籍指着他的心脏处,怒道:“你不问问你自己的良心,什么时候你把将圣上放在心里啦,你只知道自己的荣华,圣上给你如此良机,你却不珍视,如今之势,你能责怪谁啊!当年空明到底怎么调教你的,还是在你司马家族中,一直强调家族利益胜过大汉皇帝的利益啊?”
  伊籍越说越气,怒喝他道:“你简直就是胡闹,你今天闹到这个地步,连你的恩师都不敢为你辩护,教出你这样的弟子,空明一世英明尽毁啊!”
  司马懿慌道:“懿知道错了,但请伊先生看在家师薄面上,教我一策!”
  伊籍微微点头道:“这次我来之前,胡昭也找过我,为你求情啊,他是不敢和皇上求情,可皇甫公和荀彧那里,他可没有少跑,你啊,要明白你恩师的辛苦!”
  司马懿连连顿首道:“学生自然清楚恩师对我之情!”
  伊籍道:“回襄阳吧,先和圣上认错,再去拜见你的恩师。圣上素来宽宏大量,你不要惊慌,至于你以后的仕途虽然可能受到影响,但具体有多大的影响可能就看你在颖川学府的表现了,圣上现在对你是又爱又恨,你自己清楚其中的差别,不要再以为这是以前的大汉了,朝廷以后不需要你完全发挥自己才能,甚至可以说是不允许,这不是针对你一个人,圣上在幕僚院曾经说过,一个稳定的朝廷不可能依靠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才能,而是依靠上万人的才能。如今的大汉,想要把文职武权皆控在手中,其罪等同造反,你自己考虑清楚,圣上不是不允许你发挥才能,而是为了朝廷的稳定和平衡,只能让你发挥你最擅长的一面,以后万事首先要把握这个尺度,不要再自持手握兵权,就敢假装病况威胁圣上,几年匆匆而过,乱世已经结束了,大汉也安定下来,你不要还以为自己活在乱世中!”
  司马懿沉思良久,心中有些明白,如果不是皇上事先同意,伊籍不可能因为恩师求情而说这些话,料想是皇上交待的,看来皇上还愿意用自己,暗中长舒口气,道:“懿已然清楚了,谨记伊先生教诲,终生不敢相望!”
  伊籍默默一笑,扶其肩膀道:“再过五年之后啊,我可能也要退下来,你看看张昭和戏志才不是都已经退下来了吗,他们之前的皇甫公和丁原难道说他们没有用了吗,还是蒋琬他们才能胜过他们,都不是啊,圣上是有心保持一个平稳的朝廷,一个平稳的朝廷就不可能依靠某个人的能力在运作,就必须有正常的迭换。还有一个问题,仲达要明白无论你多么衷心皇上,但家大国小,就肯定是造反,这已经无需论证,无数前例在史籍上。所以,越是大族子弟越应该懂得放弃家族利益,守护大汉利益和圣上的利益,这才是一个家族长久留存之道。”
  伊籍说完这些,便转身高辞,司马懿送了十里之路,伊籍对他摇手道:“你还是回去吧,我出使各地多年,从来都是如实和圣上禀告,不会为你美言的,就此回去吧!”
  司马懿乃继续送了数里终于停下脚步,默默回府让家人收拾行李,仔细看了看征南大将军的印绶,放在手中掂来掂去,细细把玩一直至天明,终于闭目将印绶放在印盒中,存与军府中,带一名老仆轻装简行回襄阳。
  伊籍回到襄阳,直接前往晋见刘协。
  此时,刘协早已经从徐庶那里得知司马懿安然交出兵权回襄阳,孙坚也进驻淮安开始整顿。闲来无事的刘协正逗着长子刘巍,见伊籍归来,让人赐坐赠茶,一边教习刘巍认字,一边和伊籍谈司马懿的事情。
  刘协道:“伯机观人无数,向来少有判错,对司马懿这个人你怎么判断?”
  伊籍叹道:“本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