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血 作者:老茅-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半精锐已经葬送,难道这些还不够,想让我大清彻底灭族吗?”
阿巴泰看到两人大吵起来,心中暗自高兴,多尔衮自皇太极死后,越来越专横霸道,阿巴泰早就对其不满,如今有代善冲在前面,他很乐意看到多尔衮也有难堪的时候,嘴里假意相劝道:“二哥,十四弟,大家都是兄弟,有什么话慢慢说,千万不要伤了和气。”
多尔衮瞪了阿巴泰一眼,阿巴泰顿时感到自己的一点小心思被多尔衮完全看穿,背上冷汗淋漓,讪讪的回到位置。
多尔衮也不理会阿巴泰,他目光直视着代善:“二哥,我说你糊涂了并没有说错,你以为我们满人回到满洲就安全了吗,大明大,满洲小,你说的没错,大明可以不停输,而我们输一次就会元气大伤,再输一次就可以亡族。 以前我们能一直赢,那是因为我们小而强,而大明大而弱,可是二哥,你没有发现,现在一切已经变了吗?”
“有何改变?只要我们回到满洲,一切就都没有变。 ”代善不服的道。
多尔衮摇了摇头:“变了,变地不是我们,而是大明,你什么时候听过明军会死战不退了,你什么时候听过明军的火器在我们满人骑射面前能沾便宜了,你什么时候听说过大明皇帝竟然不躲在宫中,御驾亲征”
多尔衮一连串的反问让代善哑口无言,代善也详细询问过战事的经过,得到的结论让他感觉到恐惧,数万名满蒙精锐竟然攻不下两个小山头,满人引以为傲的骑射在明军的新战法前面无计可施,正是这种恐惧让他下决心要回到满洲,满洲的白山黑水是满人天然的保护。
“二哥,你对现在的弘光帝如何看?”
“如何?”代善沉默下来,照那些汉臣地说法,弘光帝不但贪财好色,而且昏馈无比。
回来太晚,这章只能码两千字,不过,老茅今天并没有偷懒,上一章四千字,今天照样是六千。
第二卷血战中原 第七十三章暴雨前的平静
第七十三章暴雨前的平静
不过,若是真照那些汉臣所说,弘光帝如此草包,大清南下的精锐又如何会败在他手中,那可是整整超过五万的大军,据说多铎还收降了七八万汉军,那就是十几万人的部队,打的大清十几万军队全军覆灭,如果这样的皇帝还草包,那败在他下面的清军算什么?
“以本王看,伪明的弘光也只算有一些运气。 ”一向对大明君臣瞧不起的代善不愿夸奖敌人,嘴里勉强应道。
“运气?若是一次两次或者是运气,可是二哥,你可看到这个弘光登基之后做了多少事?擒斩拥立功臣刘泽清、刘良佐两镇,又亲自领兵击败反叛的左良玉,可惜我大清上下都没有看透这个人,还以为南明小朝廷这是自相残杀,这次多铎失败,本王才猛然警醒,伪明弘光帝恐怕早就在准备与我大清的这一战,他擒斩刘泽清、刘良佐,恰恰是消除了内部不安定因素,以便全力与我军作战,这样一个处心积虑的伪帝,二哥你竟然说他是运气,二哥,醒醒吧,如果我大清当真退到关外,不出数年,这个弘光就可以扫平国内流寇之乱,若是中原重新回复一统,二哥,你以为这个伪帝还会容下我们满人在关外逍遥吗?”
代善沉默下来,阿巴泰看到代善有被说动的迹象,心中大急,连忙道:“十四弟,即使伪明不容又怎样,自父汗起兵以来,明人又何曾对我们相容过。 我们非但没有灭族,反而越来越强大。”
“七哥,那是我们满人的运气,正碰到明人最虚弱之时,若是现在我们仍然回到关外,坐视中原被汉人统一,以中原汉人地人力物力。 可以轻易组织出数十万大军奔赴关外,到时满人难逃灭族之危。 ”
“十四弟未免说得太危言耸听了。 ”阿巴泰冷笑道。
“事关整个满人生死大事。 你说我危言耸听也罢,只要有这个可能就不得不防。 ”
代善迟疑起来:“十四弟,可是如今我们满人元气大伤,在中原还能站住脚吗?”
“二哥放心,眼下京城除了二万满人精锐,还有十多万满人子弟,我满人子弟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弯弓射箭。 有划出来的田庄,所有满人都不用担心生计之事,这十多万满人子弟当中至少可以再选出一万多人作为京城护卫,而二万满人精锐可以全派出来,只要压住山东、山西两省,大清完全可以利用蒙古人、汉人组成的军队与明军交战,到时流血也只是汉人和蒙古人的血,而满人完全可以休生养息。 只要有十年时间,我满人又可以重新强大起来。”
多尔衮的话语透出强大的自信,代善不由点了点头:“好,多尔衮,我就暂且听你言,不回满洲。 ”
见说服代善。 多尔衮大喜,阿巴泰却是大为沮丧,多尔衮紧逼道:“七哥,你又怎么说?”
阿巴泰无奈的道:“既然十四弟如此自信,我当然也不回去。”
“好,二位哥哥,多尔衮敬二位一杯,这一杯是为我满人地前途而饮。 ”多尔衮举起了杯子,三人都是一口喝下,各自都露出一丝笑意。 只是各人的笑容完全不同。
回到多罗饶余郡王府。 阿巴泰看到府中已整理出一大包一大包地东西,各个包衣奴才还在紧张的搬着各样东西打包。 仿佛要把整个郡王府的东西都带走,他不耐烦的挥手道:“停下,停下,都别整了。 ”
“阿玛,怎么啦,你不是说马上就要回满洲吗?”二名三十岁左右的青年走了过来,其中一人向阿巴泰询问道,这两人正是阿巴泰的三子博洛和四子岳乐,在阿巴泰的子女中,三子博洛和四子岳乐都非常勇猛善战,虽然年龄不到三十岁,已经立下了诸多战功,眼下都有多罗贝勒地身份。
“回个屁,多尔衮这小子三言两语就将你二伯父说服了,回不成了。 ”阿巴泰闷声的道。
博洛和岳乐两人对望了一眼,眼中都流露出一丝喜色,比起北京舒适的生活,满洲的生活实在是太过艰苦,除了那些老一辈的亲贵,那些成长起来的年轻亲贵根本不愿意重回满洲。
满清的上层还处于半奴隶的社会,家长对子女有生杀予夺地大权,听到不用回满洲,博洛、岳乐两人虽然心中高兴,只是看到阿巴泰的脸色,却不敢喜形于色,倒是其余下人奴才听到不用回满洲,倒是一个个忍不停露出笑容。
就在多尔衮说服代善的第二天,宫中传下一道旨意,多尔衮由叔父摄政王变成了皇叔父摄政王,加一个字看起来好象并不意义,两者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多一个皇字,无疑更显出多尔衮身份的尊贵,虽然大家都知道这道圣旨是出自于太后之手,而不是出自于几岁的皇帝之手,只是谁也不敢公然抗旨。 这让济尔哈朗一系人马大感沮丧,本来想将多尔衮拉下马,没想到多尔衮的权势还得到增加。
随着多尔衮地位地稳固,北京城因为多铎失败后带来的骚动平息了下去,多尔衮重新派出大军奔赴山东战场,这次他们并不是想向南明进攻,只是想暂时稳住山东。
为了拉拢代善,这次领军人选为代善的第七子满达海,满达海在代善的子女中并不算太出色之人,长子岳托、次子硕托、三子萨哈磷几人功绩都远大于满达海,可惜这数人都以四十余岁的壮年就死去,三子萨哈磷更是子孙皆出色,其孙勒克德浑已被封为郡王,可惜也随着这次多铎的大败而失踪,导致代善一系只能由满达海挑起大梁。
除了满达海,博洛,岳乐两人都是这次出征的副都统,连同一批老将拜音图,石廷柱、巴哈纳、马国柱、索尼领着二万多满蒙精锐,浩浩荡荡的向山东进发,虽然人数要比上次多铎出征的要少,可是从出征的将领来看,却毫不逊色,这批人也是整个满人地精华所在,若是再有一个闪失,满人地根基可以说会被彻底打垮。
随着这批满人的到来,整个山东在满清手中彻底稳固下来,孔有德、耿忠明两人沦为配角,对于这次战败,两人并没有受到太大地惩罚,只是被训斥了一顿后,反而授权他们大誓扩充汉军,连张天禄、张天福这些早先投降多铎的将领也得到好笼络,允许他们在山东扩建队伍。
满人的大败,对于前面那些投降的明军将领不可能没有触动,许多人的意志都出现了动摇,满人在山东实力增强,又允许他们扩充部队后,那些动摇的降军又变得死心踏地起来,对于他们来说,有兵就有一切,他们早已做惯了土皇帝,如今满人允许他们扩充队伍,当然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满人要休养生息,南明又何尝不是如此,双方都没有大战的意思,不过,小规模的冲突却难免,双方的斥候经常越境,总会引起一些拼杀,只是满人很少出动,多数都是孔有德、耿忠明的汉奸军挡住前头,双方互有伤亡,算是打了一个平手。
鞑子南征大军的失败,除了引起满人本身的强烈的震动外,大顺军的震动丝毫不下于满人,随着本身一连串对官军的胜利,官兵无能的映像早已深深映入大顺军脑中,山海关以来一连串的失败,又让大顺军对鞑子产生深深的恐惧,尤其是从京城撤出来的这段时间,大顺军简直全无士气,常常一小队鞑子就能撵着大队顺军逃跑,每天脱离队伍的人数不胜数。
接理来说,鞑子与明军交战,不用看也知道结果,没想到败得却是鞑子,这让李自成和手下都迷茫起来,不知道到底是鞑子战力下降的太快,还是明军突然变强起来,一时也不敢乱动。
弘光元年的三月,一直战火纷飞的中原大地难得的平静下来,各方都在舔着伤口,等待着形式的发展。
四月,西安,仿佛老天睁眼一般,今年的雨水一下子多了起来,原本焦黄一片的关中大地到处是绿色葱葱,许多荒地重新变成了农田,里面的庄稼长势喜人,只要再过二个月,这些庄稼就可以收获,关中重新变成一个粮仓。
可是从四月到收获的这一段时间,正是最难挨的时候,许多农人全完靠到山上挖野菜草根度日,好在雨水充足,经过多年的战争,关中人口减少大半,山上各种野菜疯长,加上自家临时种的一些果疏,农民也还能勉强度日。
农民可以靠挖野菜度日,军队却不行,尤其是战马,单靠吃草料根本不能作战,一匹马所需的粮食比得上几名士兵所需,虽然前一段时间,顾君恩从大明朝廷买到了两批粮食,只是相对于大顺军庞大的军需要,这两批粮食只是杯水车薪。
李自成每天都要和各个文武大臣商量军粮之事,只是却找不到办法,陕西本地的粮食基本搜刮一空了,大部分农民都靠吃野菜过日,地主豪绅几乎被杀光,还有粮食在手的,都和大顺军本身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不能抢自己人吧,若真如此,大顺军马上就要乱起来。
离月底还有几天,求月票!
第二卷血战中原 第七十四章虚惊一场
第七十四章虚惊一场
解决军粮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出去抢,这本来就是农民军的特点,若是固守在一个地方,大顺军早就饿死或被官军剿了,只是到哪里去抢却是一个问题,山西、湖广都可以纳入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