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忆-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叛乱就杀光这里的首姓,烧光这里的房屋。”
我家里的大人们也和乡村中其他一般人一样,对于军队是一向不怀好感的。他们心目中
的官兵是剿匪不足、扰民有余、蛮不讲理的可怕人物。他们对于“绿勇”到来,显得惊慌失
措,赶紧穿好补服,长袍马褂出来迎接,低声下气的周旋,对于绿勇们的横暴行动却不敢有
所抗议;这真是“秀才遇着兵,有理讲不清”的情景。所以穿起补服,固然表示自己是满清
的臣民;更重要的是,补服多少有些辟邪的作用。按律,官厅和军队对于有“功名”的人,
是不能任意侮辱的。
我家可说是诗书之家,历代相传直到我祖父和父亲一辈,大多是读书人。大屋里住着祖
父一辈六房人家,每家都有收五百担到一千担租谷的土地;因此,也可以说是地主乡绅之家。
我祖父这一辈六兄弟中,有四个是可以戴顶子穿补服的。其中两个是由正途秀才出身,另两
个则是捐班出身。到我父亲一辈,因科举开始废除,多数人逐渐转入新式学校。我父亲是在
满清最末一届的省试中取录的拔贡(他那时不在家,到浙江法政学校去学法律去了)。因此,
我父亲这一辈只有两三个人是有所谓“功名”的。我家这些读书人,平时不过问地方上的事
情,也不出入当地衙门,他们实在不习于应付绿勇们的骚扰。
随着绿勇之后,当地的保正、闾正等也跟着来到了,他们不仅有责任来从事招待,而且
也是应付官兵们的内行。绿勇经过他们的接待和疏通,心理上起了若干变化,我家大约花了
不少的钱来满足他们的欲望,而且杀猪宰羊,将那些官兵如上宾一般款待,绿勇在酒醉饭饱
之余,初来时的气焰也就消失下去了。
15/151
… Page 16…
《我的回忆》第一册
绿勇在我家骚扰了一阵之后,就分途去捉拿“会匪”。他们在路上,在田野中,甚至挨
家挨户看见壮丁就抓,捉了许多农民、手工业者以及挑夫等,拘禁在离我家五里的一座庙里。
哨长责令地方绅士和保正闾正等前往指认谁是造反的“会匪”,以便就地正法。
这件事对我家大人又是一个大难题。他们知道自身决不能去指认,如果说被捉的人都不
是“会匪”可能会犯隐瞒不报之罪;反之,如果真的指认出来,这无异是亲自置人于死地,
还可能牵连甚多,实在是一件不愿做和不忍做的事。大概又是“钱能通神”,事情又如此这
般安排好了。哨长默认不必由绅士保正们出面指认,可以派一些小孩去代为办理。这种通融
办法似乎是再不能推脱了。于是我家大人只有提心吊胆的挑选几个伶俐的小孩去干这冒险的
勾当;我也是被挑选的一个。
我们这些小孩事先经过父母的密嘱,随着保正及绿勇走到那庙里,看见满庙都关的是诚
惶诚恐的待决之囚。绿勇逐一指着被抓来的人发问:“这是不是造反的会匪?快说。”小孩们
都摇摇头说:“不是。”这样串演了一阵之后,总算把他们敷衍过去了。他们在这几天,从各
大户和被捉拿来的壮丁手中,所攫取来的果实,大概已塞满了行囊,可以回营去交差。这样,
被捉来的人都交由地方上看管而获得保释。但在我家邻近别处村里,所经历的情形并不完全
相同。有的地方指认出来了几个“会匪”,当场就被正法!杀了之后,人头还挂在树杆上示
众。满清政府派兵在我乡间进行搜剿、镇压、逮捕、正法等等的紧张惊险的一幕,就这样结
束了。
事后,乡里人都赞许我家对这次事件的处理,是十分得体而又非常厚道的。他们陆续来
到我家,表示谢意。我这个为他们开脱过的小孩子还多次被他们热烈拥抱起来。其实,这不
过是满清末年乡村绅士对于当时的变乱采取一种“息事宁人”的态度的一例罢了。
这次乱事发生以后的一段很长的时间里,萍乡浏阳一带的乡间都不能算是安靖的。衙门
差役和军队兵勇常到乡间来,明查暗访,捉拿隐藏的“会匪”。乡村中一些土豪劣绅和为非
作歹的人也借此敲诈乡民;这些事都弄得乡村中鸡犬不宁。满清末年官厅除了镇压的手段以
外,实在也没有其他安抚农村的妥善设施了。
这次洪江会造反在满清末年的革命运动中,具有较广大的群众基础,而其影响也是比较
广泛的。这件事成为以后几年间那里人们的谈话资料,我也曾多次被好奇的人们询问过,而
我的经历也被他们视为富于传奇性。即使是保皇守旧的人们,目击洪江会在顷刻之间竟能闹
出一个大乱子,和官厅应付此事的颇预无能,也不免兴起满清天数将尽的叹惜!
至于那些不满现状的新人物,如我以后在萍乡县小学中所接触的大部分教员和青年的知
识分子们,却另有一种急进的想法。他们认为洪江会乱事之所以酿成,主要是由于满清的腐
败。单就地方上的情形来说,官厅只知借田赋厘金等税收名目以及其他陋规搜括民财;纵容
衙门爪牙在民间骚扰生事,既不能除暴安良,也不问民间疾苦,这无异是官逼民反。
新派人物同样认为洪江会的失败是领导得不好的原故。他们指出:洪江会中没有知识丰
富的能干人才;也没有发布一个动人的檄文;“反清复明”这句口号尤其不对,明朝亡了二
百六十多年,从何“复”起呢?起事的准备也是不够的,事先没有设法购买军火,单靠几枝
鸟枪刀矛,又何能成事?作战策略没有采取偷袭浏阳县城、拆毁铁路、阻止清军的增援,都
是失算的事。这种说法可以证明新派人物并不反对洪江会造反,而是惋惜他们的失败。
尽管满清政府认为造反是罪大恶极,常以诛九族等严刑作威胁;但在民间,对于满清统治的
悲观失望,轻视敌视的心理是在继续增长中。直到满清灭亡为止,排满心理可说是愈演愈烈。
三年以后,我在萍乡县小学念书时,遇到了这学校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更夫,他的种种
表示,也可以象征出当时的情况。那老更夫少年时曾参加太平天国运动,后来隐姓埋名,从
16/151
… Page 17…
《我的回忆》第一册
不将他的已往经历泄漏出来,以避免满清的追捕。当反满情绪高涨的那时,那位身材魁伟、
强健有力的老军人的精神居然复苏起来了;他竟毫不畏惧的向他认为可靠的学生们谈论他过
去造反的故事,他描述他少年时如何参加太平天国造反,如何打仗,说得眉飞色舞。他也批
评洪江会造反的领导不当,没有好章程好办法,气派也不如当年的“长毛”。我和其他小学
生们对于那位身经百战的“长毛”军人异常敬重,称许他是一位老英雄,常在学校大门口那
个小小的更夫室里,请他饮酒吃东西,听他叙述英勇往事。
这次洪江会造反在国民党革命各种史料的记载中,称之为“丙午萍浏之役”是同盟会成
立以后所发动的八次革命运动中的第一次;同时是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以前所发动的十次革
命运动中的第三次。孙中山先生自己曾指出,同盟会对于萍浏之役的影响是很微弱的。同盟
会第三号首领黄兴,在一九○四年时曾与洪江会大龙头马福益联络,图谋起事。龚春台就是
马福益的门徒,龚所领导的洪江会也是马福益的部属。很可能那时的着重点,还没有放在革
命须近代化这一点上。因此洪江会造反的一切作法,还大部承袭着洪门的传统,并没有表现
出革命的近代作风。当时革命的宣传还远没有深入到民间,所以孙中山、黄兴、同盟会等等
名词,在那时的萍浏一带是听不见的。
第二章 在萍乡小学校
一九○八年春,我前往到距家一百里的萍乡县县立小学堂读书,开始了我童年生活的另
一页。
萍乡小学堂是在废科举兴学校之后才成立的,学校主持人是本县的一些著名的宿儒,他
们往重读经,管理学生也很严格;尤其不让那些“异端邪说”侵入到学生们的脑中;他们希
望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循规蹈矩的“方正之士”。可是学校中担任科学常识一类课程的先生们,
多是一些青年新进人物,他们的想法与那些主持人的观念不尽相同,很注重让学生们了解一
些新事物。因此,在学生的脑海中,不仅有孔夫子,也有拿破仑、华盛顿、牛顿、瓦特和卢
骚等等。学生们确信地球不是平面的,而是球型的;圣人不仅出在东方,也出在西方,而且
他们之间的学说也并不是一致的。中西文化的激荡情景,在我们小学堂里就是这样开始的。
满清政府为了镇压这区域中可能再度发生叛乱,在本县增设了一个兵备道衙门,派来了
一个新道台,建筑了新道台衙门和新的兵营,并加派了一队新式的洋枪部队,驻扎在城内及
其附近各要隘。这批新官新兵的到来,横行霸道,人民负担增加,地方纷扰百出。这兵备道
还经常出些镇压造反的告示,也有过杀革命党的行动,这类事曾被一些同学们认为是满清王
朝的垂死挣扎,表示痛恨。
离萍乡县城十六里的安源煤矿,是从一八九八年(光绪二十四年)起由德商创办的。随
之,萍乡安源间的铁路于一九○五年延长到湖南的株州,不久延长到长沙。交通和矿业的发
展引起了社会上许多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洋货店成为县城里的最大商铺,洋布、洋油、洋
钉等货物逐渐向四乡推销,使一般手工业受到重大的威胁。
在落后区域中新式企业和舶来品的侵入,往往要引起旧势力普遍的反抗,这在萍乡也是
如此。当时形形色色的谣言在县城内和乡间传播着,不是说铁路破坏了风水,弄到祖宗坟墓
不安,就是说每天要用小孩子抛入火车头的烟卤中去祭祀,火车才能行走,煤矿矿井的烟卤
每天也一样要用小孩子的肉体去祭。这些谣言显示出当时一般人对于火车煤矿这类新事
物的痛恨心情。
至于洋布、洋油、洋钉等也同样视为可恶的时髦。当我从县城里穿着洋布时装回家时,
我祖父见着怒不可遏;我父亲从上海带回来的洋灯和其他洋货,也同样是老人们看不顺眼的。
他们根本就讨厌洋货,也不喜欢他们的子弟那种趋时弃旧的举动。他们仍是赞赏苏杭出产的
17/151
… Page 18…
《我的回忆》第一册
大花绸缎那样的珍品,对于呈现在他们面前的这些变化,叹惜“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可是我学堂里一位聪明的地理教员黄先生却有不同的见解。据他看来,火车固然夺去了
许多跑脚力的、抬轿子的、划般的人的饭碗;机器煤矿固然打击了许多土式小煤矿,洋货固
然排除了土产,但是厌恶咒骂又有什么用呢?中国再不能闭关自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