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回忆 >

第153章

我的回忆-第153章

小说: 我的回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野交界的地方(即鄂豫两省交界处)。这一日一夜的行动,前进了二百里以上,把自吴家集 
追击我们的敌军,远远抛在我们的后面。刘茂恩部再也无力阻拦我们。  

    在大路两旁干燥的田亩上,我军就地宿营。此时休息第一,连吃饭都觉得是次要的了。 
伙夫也已无力作饭,马匹也只有任由它们在田野散荡。我的十余骑是全军的后卫,到达宿营 
地时,已是深夜。我一听完徐向前陈昌浩所拟翌日行动计划之后,也就倒在地上睡着了。  

    直到第二天晨曦射在我的脸上时,我才一下惊醒,起身一看,全军已经走得无影无踪。 
原来他们在五时前,已经出发,我身边十几个随从人员,仍在地上酣睡,我叫醒他们一问, 
始知那位放哨的卫士,得到出发的通知,未及叫醒我们,而自己竟又睡着了。  

    我们立即找回马匹,配上鞍子,循着我军前进的道路,快马赶去。这时人马经过一晚的 
休息,精神抖擞起来。走了十余里,到达路旁一所大院的门口,发现有百余人的民团,在门 
前的广场上武装列队,我当下判断这些武装民团的行列,是准备接应追击我们的白军。我们 
快马加鞭,直向民团的行列前进。那民团队长立即呼口令全队举枪向我们致敬,我们在马上 
匆匆举手答礼,就冲过去了。离开民团行列不久,枪声便从后面响起。也许是民团初以为我 
们是白军的军官,旋即发现我们是掉队的红军,因此赶上来射击,可是我们已经走得远了。  

    风驰电掣的又向前赶了近十里,我们便于大队会合,徐陈等得到后卫人员的通知,知道 
我们离队甚远,就坐在路旁休息,等候我们。我们会面之后,纵声大笑,叙述这三天的有趣 
经历。眼看敌军是绝对追不上我们了。这场战斗至此告一结束,我们准备找一个适当的地点, 
让全军人员能够休息做饭。  

    这场战斗,敌人虽未达到预期目的,但对我军极为不利,我们损失兵员近两千,两个团 
长和两个团政治指导员阵亡。敌军虽也有一个旅长阵亡,士兵死伤拟亦不少于我军,但我们 
素来的观念和原则,认为消耗多而无所获即是失败,何况我们难于再经消耗了。尤其是一千 
个以上的伤兵就地被抛弃的事情,使全军十分痛心。  

    我是全军的殿后部队,在后面亲自安置这些伤兵的时候,为之大恸。伤兵自知只有留在 
当地,绝不可能再随军前进了,也不愿因自身的创伤而拖累全军,然而对于即将面临敌人的 
危害,极感不安。我们的政工人员,只有百般安慰,要他们安心,如敌人有虐待杀害伤兵等 
情事,可以据理抗议。   

    一起伤兵的事件,迅即成为全军议论的题目,大家都极感痛心。有的检讨没有根据地作 
战是不智的,要求迅速脱离敌人追击,以期有喘息的机会。又有不少士兵动了思乡之念,想 
着不如仍回到自己家乡鄂豫皖区去打游击,就是死也希望死在本乡。  

    我们这些军事首脑,针对这种情况,修正了我们原来的策略,决定如一时没有消灭敌人 
的机会,又不能在鄂北移到立足,不如前进到更远的西部去。沿途如在情况不利下,应极力 
避免与敌人战斗。另一方面,须高度发挥我军行军的效率,使尾随敌军在竞走中疲于奔命。  

                                    55/166 

… Page 392…

                               《我的回忆》第三册  

    我们向全军解释,打回鄂豫皖区既一时无此可能,便只有向西寻找新的根据地。我们要 
求全军人员,将平日行军随身携带的干粮袋子,装足三天的用粮,缺乏子弹或破旧的枪炮, 
伤病的马匹等,都须抛弃,一批受伤的干部,也加以遣散,(在河口附近负伤的陈赓,就是在 
那时离军赴沪就医的。)这样,我们的队伍就轻便的多,作战行军,两得其便。  

    我军经河南的西南——新野邓县淅川——向陕鄂边境进发。豫西南一带是民团势力统治 
的地区,各村落多筑有城垣防御,对于兵匪的骚扰,他们有抗拒的力量。我军第第一次在新 
野境内宿营时,他们就闭门不纳,经过交涉和显示我们的射击技术之后,才获得民团的让步, 
和我们成立了协议。其要点是:我军可以在沿途各村庄借宿一宵;购买粮食,须付现款,损 
坏东西,按价赔偿,不得利用村庄作战等等。民团一方则应允不勾结白军来向我军暗害。这 
样一来我们在鄂西南行军,就一直没有受到民团的阻挠。  

    我军由淅川到达豫陕交界的紫荆关,为敌防军所阻。我们表演了一番佯攻动作,马上即 
折而向西,以漫川关②为目的地。这一带是崇山峻岭地区,历来为绿林军好汉出没之所,土 
地贫瘠,居民稀少,除玉蜀黍外不产其他农作物,交通更只凭羊肠小道,漫川关就是这块鄂 
陕边境上的险隘所在。  

    我军到达漫川关附近时,又为敌军凭险设防所阻,一经接触,我们就知道这是嫡系主力 
的一部,便立即停止前进。先行查明敌情,好不容易在山林中寻着了三个老百姓,略加讯问, 
就发现这三人原来就是敌探。我们予以优待,保证绝不加害,只希望他们能吐露一些敌军的 
情况。这三名敌探中的一人,曾因欠缴捐款,在数日前被当地保甲长私自打了几十军棍,背 
上尚留有伤痕,我们没有费很多的唇舌,他就尽情说出了他所知道的一切。  

    据他说,敌军准备把我们逼到漫川关附近的山谷中,截断我们的出路,使我们没有粮食, 
然后以强大的火力,歼灭我们。他们所部属的兵力,在漫川关正面的是刚从郧阳大路来的胡 
宗南师,在我们后面追击的则为××两个师,山谷南为××两个师,山谷北是萧之楚的两个 
师。两天以前当地保甲长并曾严令居民带着粮食逃避,实行他们坚壁清野的办法。他又告诉 
我们,漫川关的右侧离这里三十里地方,有一条线要的小路,通山谷外的陕西境,如果萧之 
楚部尚未感到那里布防,是比较容易通过的地方。  

    这个敌探所讲的话,证之于我们所直接获得的情报,相当可信。于是,我立即下令由陈 
昌浩率领一团人,迅速夺取漫川关右侧的小道。陈昌浩的行动极为敏捷,约一个半钟头,他 
就带着十余骑扼守住那条小路的隘口了。萧之楚部迟到了一步,那里的高地已由陈昌浩这十 
余骑占领,居高临下,萧部先头部队成为我军俯击的目标,乃不得不转而占领隘路口对面的 
一带高地,这样,他们还是可以控制这条通向陕西的险径。但陈昌浩所统帅的那团人跟着赶 
到了,立即与萧部展开了山头争夺战,结果,所有能控制这条小路的山头都为我军所占领。  

    我们控制了这条小路,脱离了敌人的圈套,避免了一场可能不利于我军的战争。尽管敌 
人的包围部署并不算得严密,就是发生更大的战斗,我军也可能有其他办法与敌周旋,但循 
小路溜走,究竟是当时最便利的途径。敌军却白辛苦一场,毫无所获。追击我们的敌军数量 
显然减少了,他们经过长期的行军作战,特别是在山岳地带行进,显得疲劳不堪,掉队的极 
多,现在又不能如愿以偿,更显出了垂头丧气的狼狈之态。  

    我军的避战行动,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当我们乘夜通过这条小路向北行进时,因道路 
崎岖狭窄,仅能容一人一骑通行,前进速度极低,直至翌晨,我军的“大行李”还是没有通 
过(“大行李”是军中通用的俗语,主要是指炊事班和炊事工具),敌军的机关枪却已射到小 
路上来了。为了避免人员的伤亡,我军迫得放弃难于运输的炊事工具,让炊事人员迅速的跑 
过去。此后,失去了炊事工具,我军就只有借用民间的锅灶了。这样一来,引起了许多困难, 
而且因此降低了我军的政治纪律。  

                                    56/166 

… Page 393…

                               《我的回忆》第三册  

    与我军争夺这条小路的萧之楚部,疲惫不堪,行动相当缓慢,但因奉着严令,仍积极向 
我掩护部队进攻。我军志在迅速通过小路,无意与敌纠缠,因此,我们掩护部队的数量很少, 
最前线的一排只有官兵共二十六人,不幸在这次山头争夺战中,全部阵亡。他们完成了阻拦 
敌人前进的伟大任务而捐躯,使全军大为感动,锡之为“英雄排”。敌军至此知道我军的英勇 
斗志并未稍减,便也就气馁了。  

    那时已是九月下旬,秋风瑟瑟,我军由鄂豫皖区而来一直都穿着夏服。通过高山隘路时, 
全军战士都感觉寒冷彻骨,乃破例准许战士在山地上烧玉蜀黍杆子取暖。添配冬服是我们燃 
眉之急的问题。  

    陕鄂边境的山岳地带,虽然利于与敌周旋,但异常贫瘠,粮食布匹均感缺乏。我们为了 
解决冬服问题,乃向较富庶的陕南地区——丹凤商县雒南等县行进。  

    我们这个大探险队在这一带过了一段流浪生涯,有时与敌军玩玩捉迷藏的“游戏”。当时 
敌机侦查已大为减少。敌军占据了各个县城和重要市镇,并扼守要道,拦阻我军前进。我军 
忽而向东,忽而向西,到处钻敌军的空隙,以小股游击队,四处活动,出没无常,使敌军穷 
于应付。  

    我们要在陕南地区找寻立足之地,但旋即失望了。这一带的粮食虽然不凡缺乏,盛产柿 
子等类的水果,我军几个月来没尝水果滋味,乃大啖柿子,朵颐为之大快。但冬衣问题仍不 
能解决。此地不产布匹,纺织手工业少的可怜,当地人民平素布料已经不足,自无力供给军 
用。而重要城镇既为敌军所占,也无法从外地补充。  

    眼看严冬就到,冬服不能补充,我们便都要冻死陕南山头,乃决定前往川北。但东面是 
敌人势力雄厚的地区,西面北面则气候严寒,更不能获得布料,我们必须由陕南越过秦岭, 
先到关中平原地区,将尾随我们的敌军吸引开去。翻过秦岭进入汉中之后,再越过巴山而到 
川北。这样兜一个大圈子,才能摆脱无数的追兵,在川北立下足来。  

    厘定这个计划的时候,我曾求教于一位绿林老英雄。他住在商县之北的一个村里,是一 
位年约六十的老者,当年是杨虎城等好汉的前辈,现时退休在家,务农为业,他熟悉这个广 
大区域的情况,对造反者也极为同情。  

    这位老英雄根据他的常识,再三剖析,认为到汉中地区是上策,但他说由这里向西到汉 
中都是险道,沿途给养不易解决,更要提防少数敌军凭险扼守通路。如果路经关中,在翻过 
秦岭到汉中,要谨防关中敌军据险阻拦。如果我们一停留,包围的敌军将愈聚愈多,更无法 
解决冬服问题。他这些看法,坚定了我们必须直到川北去立足的打算。  

    我军循着商县通西安的达到前进。经临潼西安南境,沿秦岭北麓西行。在子午镇与陕军 
作战,在盩厔县附近又与胡宗南部混战一昼夜。胡宗南部尾追不舍,由漫川关跟踪我们,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