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 >

第1章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第1章

小说: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

作者:汪衍振 

第1节 做官的第一要义


  道光十三年,湖南院试,曾国藩被取中,列第十七名,属中上,入县学。当时的湖南学政为岳镇南。曾国藩时名子城,是年二十三岁。
  道光十四年,湖南乡试,曾国藩考中,全省排名第三十六名,属中上。是科钦命主考官徐云瑞,副主考许乃安,曾的房考官为张启庚。
  道光十八年正月,在京参加全国会试,得中,排名第三十八名,仍属中上。是科会试钦派主考官、大总裁为大学士穆彰阿,副主考朱士彦、吴文熔、廖鸿荃,曾的房考官是季芝昌。
  道光十八年四月,正大光明殿复试一等,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属下等,得赐同进士出身。此后正式更名为国藩,取国之屏藩之意。
  道光十八年五月初二,由礼部堂官引见,朝见道光帝;因答对明白、条理清晰,加之衣着朴素,深得道光帝赏识,被破格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同进士入翰林,清朝开国以来仅曾国藩一人。
  ——曾国藩,你给朕说说,做官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回皇上话,学生以为,做官的第一要义无非是个“廉”字。
  其实,从道光十七年开始,清朝就已经不再太平。
  农历十月初一,正是大清入关建国的纪念日,这一天,原该风和日丽,九州祥和,偏偏奉天府却发生强烈的地动现象,而且是入关以来的首次。地动过后,不仅东陵陵基出现断裂,北陵的两块神道碑也齐腰折断。消息快马报到京师,满朝文武震惊。
  举国皆知,奉天府乃大清的陪都,是大清国的发祥地;东陵是太祖努尔哈赤的万年吉地,北陵乃太宗皇太极的陵寝。
  是年,大清国又遭遇百年大旱,旱得大部分省份树枯草焦。——庄稼正灌浆的季节,却三十几日不见一滴雨。惟独湖广地面的湖南、湖北雨水勤,勤到十天半月不见一回日头,勤到江满河溢,勤到两湖的百姓苦撑了三十几日的船。
  大灾过后,干旱的省份起蝗虫,蝗虫的密度达到三尺见方上万头。根本看不见地面,一脚下去,便是松软软的一片。——独两湖行痘疫。蝗虫食庄稼,百姓没得东西吃,便吃蝗虫。先是一家吃,然后家家吃,蝗虫还真能让人保命。蝗虫被吃得日夜都怕。痘疫却是要命的瘟疫,又没得东西吃,两湖人口锐减,每天都有死人的数字成百上千地上报给朝廷。
  是年,在举国无措的情况下,大学士穆彰阿上折恳求皇上祈天以缓解灾情。道光皇帝本着对百姓负责的态度,收到折子的第二天,即带上文武大臣,怀揣着一颗虔诚的心,到天坛祈天。祈天的仪式极其隆重,京师百姓无不称道。
  但上苍并不买道光皇帝的账,蝗虫和痘疫继续肆虐;灾情不仅丝毫未得到缓解,反倒日益加重。
  道光二十年。
  经过两年的将养,加之各地丰产丰收,大清国国库稍有积蓄,朝廷的日子也好过了许多,道光皇帝总算能舒一口气。这时,夷人也瞧准了国富民安的大清日子好过,认为发财的机会已经来到,就通过广东省的香港岛,往两广一带大量贩进烟土(鸦片)。
  当是时,朝廷对夷商贩烟并不禁止,均按正常商情对待;因为夷商贩烟并非始于今日,早在康熙年间就已有小批量的流入。总因糜银太甚,吞吃量没有铺开,一直是达官贵人的专利。夷人在烟土一项上的赢利并不可观。
  如今丰产丰收,百姓手里也或多或少有了银子,夷人便开始把烟土降价,直降到普通百姓也能消受得起,进货量也达到空前。有时一天,仅广东码头一地,就能卸十几船的货物。两广一带,鸦片是真正地走进了千家万户,烟馆建得比茅厕都多。
  不久,别的省份也陆续有了烟馆。清国的烟民是成千上万地增长。清国的雪花银子成船地被运往海外。夷人好不喜煞!
  鸦片的大量流入,白银的大量流出,使刚刚度过天灾的清国,又笼罩在茫茫烟雾之中。各地衙门中有识之士要求禁烟的折子一天总能收到八九个,搅得大学士穆彰阿也烦。穆相爷于是上报朝廷,希望皇上能申饬几句,一再强调,夷人是惹不起的。
  朝廷这时倒忽然有些清醒,竟置穆彰阿的建议于不顾,反倒要痛下决心禁烟了。
  不仅国人奇,夷人也始料不及。
  禁烟的告示发到各省还不算,又派了能员林则徐径去广东,誓必从源头上灭火,声势造得老大。而能员办事从来都是刚直不阿的,林钦差的手里又有天朝大皇帝的圣谕,管你是英吉利还是美利坚,钦差一到,统通地滚出国门去。这种霹雳手段没吓着洋人,倒把个堂堂的穆中堂吓坏了。穆中堂当时就联络耆英耆中堂以及另外几名德高望重的老臣,联名上折子给皇上,一再强调,林大人的这种鲁莽做法一旦惹恼了洋人,洋人手里的家伙可不是吃素的,务望我主三思。
  道光帝却对穆、耆二老微微一瞥,既未夸奖“有见识”,也未申饬“真糊涂”,权当什么都没发生。折子也被弃置在龙书案不提不问。
  穆、耆二位只好坐在岸边观火,对禁烟一事再不敢提起。但暗中,这些自诩有见识的老臣,却日夜盼着夷人发怒,林钦差倒霉。
  于是乎,夷人终于着恼,鸦片战争爆发。
  战争以失败告终,付出的代价是割地赔银,将能员林则徐革职拿问。
  但烟雾蔓延之势总算有所减弱。
  清国百姓的脸上不仅有了烟色,又出现了菜色。
  道光皇帝重又带着文武大臣登上天坛。穆、耆二老因为“有见识”,也很快恢复了往日的威风。百官都说:穆彰阿爱国,林则徐误国。
  这一年,翰林院庶吉士陈启迈、白殿壹、洪洋、刘向东、曾国藩等五人见习期满,照理该过班引见。
  庶吉士不是官员,是翰林院里见习的学生,除了每年拨付给些许银两补贴伙食外,俸禄是一文也没有的。只有等见习期满过班引见后,才算正式的大清朝官员,各人的去向也一朝明朗,或留京补为国子监助教,或外放到省补为知县。但也有留在翰林院任为检讨、内阁中书等官职的,不过比例都很小,大多数庶吉士不敢做这个梦。庶吉士们只求早一天引见,早一天出去做官,足矣。所以,庶吉士们都很看重过班引见这一关,都早早地寄信回家让汇大笔的银子,为的是打通一些关节,能早早地引见,引见后能分发一些好的省份或好的差事,也算不白当一回翰林公。这是老翰林们传授的经验,据说是很灵的,必须如此,概莫能免。
  陈启迈与洪洋的家境是比较好的,两个人花钱的手脚原本就大,临近过班引见的日子,更是今天请礼部堂官,明天请吏部郎中,连宫里的一名在御膳房当差的太监,也懵懵懂懂地得了五十两银子。
  白殿壹和刘向东则稍差一些,但也每人给恩师穆彰阿送了二百两的礼金。
  五个人当中,曾国藩最不行。
  一则源于他出身农家,至今尚未还清进京赶考时借的银子。一则因为他平时木讷不擅交际,百两以上的银子钱庄和会馆都不肯通融。何况庶吉士借钱,原本就是钱庄的大忌。当值
  的京官借贷尚要考察偿还能力,你一个不拿俸禄的人借贷,又没有哪个大臣肯为你担保,钱庄是断断不冒此险的。当然,十两二十两的不在此例,却又办不了事。
  曾国藩只能干耗着。
  陈启迈与洪洋很快便由内阁通知开具履历,明日午时引见,引见大臣为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庆、吏部左侍郎敬爱。
  引见的当天就从内廷传出消息,陈启迈分发江西,洪洋分发广西,都是遇缺即补的候补知县。
  两个人引见后都很丧气。银子没少花,结果却不理想,两个地方都是穷省,靠做官发财一途先就打了折扣。
  一个月后,白殿壹与刘向东,也由吏部侍郎敬爱指引,入宫陛见。
  引见后,白殿壹被外放到湖北做候补知县,刘向东被指发湖南,也是候补知县,省份较江西、广西要好些。两个人好一顿欢喜,连请连吃了三天花酒才打点行装离京赴任。
  几天光景,期满该过班引见的庶吉士只剩了曾国藩一人。
  曾国藩尽管每天照常去翰林院当值,却每天都盼着引见的通知。吏部的知示却影儿都没有。
  曾国藩知道这是不打点出现的结果。吏部不上报,皇上又日理万机,如何能知道还有一名该引见的庶吉士没有引见?吏部耗时日,往后拖引见的日子,说穿了,就是干耗庶吉士的银子。这也是曾国藩不打点的“报应”。
  吏部轻轻一拖,六个月便悠悠地过去,曾国藩存在手里吃饭的银子已告罄。所幸会馆的账房总管没有催逼,否则便有曾国藩的难看。
  曾国藩这时最大的逍遣便是背书、写字,背《大清律例》,练楷书,写诗词。这当中收到刘向东的来信,信中说自己已然见过湖南抚院,近日抽闲便告假去湘乡代他看望家人云云。
  短短一封书信,看得曾国藩两行眼泪流下来,满嘴什么滋味都有。
  道光二十年四月十六日,吏部通知引见的文书终于下到翰林院。引见的时间是明日午后,引见大臣是礼部右侍郎扭喧,吏部右侍郎嬴默绶。
  看到吏部文书,曾国藩一改往日愁容,兴冲冲回到会馆,引得茶房一见之下不禁追问:“翰林公今天眉开眼笑,莫不是有了什么大喜?”
  曾国藩笑着回答:“明日午后过班引见。”
  “嗬!”茶房也跟着高兴起来,“这可是大喜事!——小的可得通知伙房,晚饭给翰林公加个菜!”


第2节 面考


  晚饭桌上,会馆果然免费给曾国藩加了个猪杂碎。
  曾国藩知道这是会馆的老例,也就不客气,趁着好胃口,风卷残云般吃了个精光。
  第二天午后,曾国藩跟在两部堂官的身后,小心翼翼地走进圆明园中的勤政殿。
  道光帝已升座多时,两部侍郎进殿后先跪倒在地,曾国藩便也急忙跟着跪倒。然后,吏部嬴侍郎便双手把曾国藩的履历呈上去;履历由随侍在侧的太监总管曹进喜接过递给道光帝。
  三个人便低头轻轻地呼吸,等着道光帝发问。
  道光帝依老例先把曾国藩的履历看了看,这才随口说一句:“曾国藩,你抬起头来,朕有话问你。”
  这就是面考了。
  曾国藩急忙抬起头来。心难免怦怦怦地跳。
  道光帝望下去,第一印象就是:此人面相不雅,难成大器。
  曾国藩虽也眉清目秀,偏天生长了一对三角眼。道光帝对长三角眼的人素有反感,认为这种人非婪即狠,难成大材料。
  道光帝印象中,好像历朝历代的反王们都长有三角眼。
  停了停,道光帝忽然问道:“曾国藩,你给朕说说,做官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曾国藩顿了顿,小心地回答:“回皇上的话,学生以为,做官的第一要义无非是个‘廉’字。”
  “嗯?”道光帝先是一愣,接着反问,“持平公允不重要吗?——比方说你断官司,不持平不公允,怎么能服人哪?——朕交办的事如何能办好啊?”
  曾国藩低头回答:“回皇上话,皇上教训的是。但学生以为,官员不廉无以持平,官员不廉更难谈公允。请皇上明鉴。”
  道光帝想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