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黄埔军校(全) >

第11章

中国黄埔军校(全)-第11章

小说: 中国黄埔军校(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基本程序是,全国19个省区分别先进行招生初试,初试合格后再介绍到
  1924年2月;黄埔军校筹备处公布的下级干部复试名单。
  上海、重庆等地复试,如当时毛泽东即在上海负责复试工作,复试合格后再送到广州参加总考试。军队也是如此,东路军总部及其所辖各部队之下的军官数十人报考军校,东路军总部为慎重起见,先在本部预考,合格者再送军校复试。从总体上看,报考青年的文化水准也比较高,约有1/3是中学或专科学校毕业生。报考人数至3月27日已达1200余人,超过计划招生人数3倍多。
  在报考军校的过程中,也避免不了有鱼目混珠者。有些人把报考军校作为追名逐利的捷径,想通过不正当办法进入军校。为保证学生质量,军校试验委员会于4月7日在广州《民国日报》刊登公开启事,谢绝各方推荐函件,郑重声明坚决按考试成绩,择优录取新生。
  3月27日,军校以广东大学、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为试场,举行第1期新生入学考试。第一门考作文,题目是要求考生论述中国贫弱的原因和挽救之良策。还有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的考试。参加考试的学生共1200余人,3天试毕,因考生学识较佳者颇多,故酌量多取。4月28日发榜,经严格考试,第1期共录取正取生350人(还有说360人或372人),备取生120人(黄埔一期生徐向前还有说117人或100余人)。在第1期录取生中,约有共产党员近60人,占学生总数的1/8。
  当时负责筹建军校和招生工作的张申府回忆说: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孙中山在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着手筹建黄埔军校。军校完全是按照苏联红军的原则和制度建立起来的。孙中山请来几名苏联教官作为军事顾问参加军校的筹建工作,他们中间有人讲英语、德语,由我给校长蒋介石当翻译。那时我一面在广东大学教书,一面参加筹建黄埔军校工作,具体负责第1期学生的报名、入学考试和录取工作,并负责安排课程表。不久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军校招生简章在报上登出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报名学生十分踊跃。初试合格的各地学生需要到广州再通过复试才能最后被录取。第1期学生的试题,是我同几位苏联顾问事先商定的。考试分笔试和口试两种,我主要负责学生的口试,同时还兼管笔试监考和阅卷工作。录取揭榜时,共产党员蒋先云名列第一。
  徐向前(象谦)投考黄埔军校,是他在《新青年》杂志上看到了《招生简章》。这个因为在学堂上大讲雪耻救国故事而被迫辞职的小学教师,从此立下宏愿,要到黄埔军校去做一番救国救民的大事业。他悄悄约上几个同乡白龙亭、孔昭林、赵荣忠、郭树棫等,从山西来到上海,在环龙路一号进行了初考,被录取后,又从上海直奔广州。

  第一期黄埔生开考(2)

  出身书香门第的杜聿明和他的要好同学阎揆要(阎奎耀)、关麟徵、张耀明等,也是从《新青年》杂志上得知黄埔军校招生的,便从陕西匆匆赶来。然而,考期已过,多亏了陕西同乡、同盟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举黄埔一期生,时任师长的宋希濂。荐,才获准补考。否则,在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方阵里就会少一位阎揆要中将;在后来的长城抗战中,国民革命军里也就少了一位关麟徵师长,昆仑关大战则会少了一位杜聿明军长。
  陈赓、宋希濂等报考黄埔军校,则是属于现代职场中的“跳槽”行为。他们原先报考的是大元帅府军政部部长程潜主办的“湘军讲武堂”,被录取后于1924年1月到广州入校学习。3月,当黄埔军校招生的布告贴出后,陈赓、宋希濂等在沿珠江长堤散步时看到了《招生简章》,真是喜出望外,他们一面仔细地研读,一面在心中琢磨:“革命青年不应分散力量,甚或为私欲者所利用,而应集中黄埔训练。”(陈赓《我的自传》,见《陈赓日记》,第229页)他们当即议定:退出讲武学校,报考黄埔。陈赓、宋希濂在入学考试后被顺利录取。他们的这一行动,也带动了原讲武学校的其他学生如左权等坚决要求转学到黄埔军校,由此有了半年后的集体大“跳槽”,原讲武学校停办,却为黄埔军校多增了150多名学生。
  在第1期考生中,以后成为著名将领的胡宗南则是哭进黄埔军校的。胡出生于浙东宁波镇海陈华埔朱家塘村一户小药店主之家,聪慧好学,读小学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毕业,读中学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中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窘迫,他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被迫回到孝丰县立高等小学堂担任国文、历史、地理教员。除教书外,他把大多数时间用来阅读古代史学名著,了解天下大事。1921年暑假,他游历了北京、天津、山海关等地,随后他便断言10年后,中日必然发生战争,恰好1931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凭他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他在黄埔军校读书时被公认为“预言家”。
  广东黄埔军校在上海秘密招生时,胡宗南决心报名投考。黄埔军校在华南国民党控制地区是公开招生的,但是在北洋政府控制的地区只能由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地下秘密主持进行。先是在上海初试,合格者再去广东复试。上海初试的主考官是毛泽东。胡宗南十分容易地通过了初试,然后发给路费。学生们分期分批被秘密送往广东。
  广东的复试特别严格,首先是资格审查,按照黄埔军校《招生简章》第4条第1项规定,投考者“年龄18岁以上,25岁以内”,而胡宗南当时已经是29岁,根本就不符合条件,但可以在报名册上做一下手脚。接下来便是按照黄埔军校《招生简章》第5条的规定,进行身高、肺活量、视力、听力、体重等项的检查,军校考试委员会把身高放在了体检的第一位。
  考官先让考生排成一队,这一下胡宗南的身高弱势十分明显地暴露了出来,在长长的队伍里,他这个不足1。60米的个子差不多比别人矮了一头还多,身体又较弱。考官当即把胡从队伍里拉了出来,并且毫不客气地说:“你根本不是当兵的材料。”这也就是说,胡宗南被取消了考试资格。
  黄埔一期生胡宗南这一结果对胡宗南简直是致命的打击。他看着教官那张严肃的脸,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再想到自己有家不可回,上海的生意又欠债累累,就放声大哭起来。举目无亲,找不出一个朋友或熟悉的人来帮忙,他真的是已步入人生的绝境了。
  哭了一会儿后,胡宗南猛然间站了起来,他真是火冒三丈,慷慨陈词,责问把他拎出来的考官:“凭什么不让我参加国民革命?革命是每个年轻人的义务!个子矮怎么了?拿破仑的个子也不高,同样驰骋疆场!校总理孙中山先生的个子也只有1。68米,校党代表廖仲恺先生更矮嘛!国民革命怎能以相貌取人呢?”那个考官见状惊得目瞪口呆,可胡宗南的嗓门越来越大,他大喊了起来:“孙中山先生的主张为什么得不到实现,就是因为你们这些人让许多热血青年报国无门!”考场上这么大的动静,惊动了正在另外一个房间里的廖仲恺。

  第一期黄埔生开考(3)

  廖仲恺出门一看,就乐了,他对着胡宗南也大声喊道:“这位同学,我批准你参加考试。”接着转身回到房间内,写了一张字条交给胡宗南。字条上书:“国民革命,急需大批人才。只要成绩好,身体健康,个子矮一点也是应该录取的。”凭着廖仲恺的字条,胡宗南被特许参加了接下来的文化考试。整一个月后,黄埔一期学生入学考试发榜,胡宗南被列在备取生一栏中。那时的廖仲恺当然不会想到,这个姓胡的小个子后来成了肩扛3颗金星的上将。
  黄埔军校校旗1924年5月5日至7日,经过考试选拔的400多名第1期学生正式入校上课。编为4个队接受新兵训练。正取生编为第1、第2、第3队,备取生编为第4队,分别以吕梦熊、茅延桢、金佛庄、李伟章为各队队长(其中茅、金是共产党员)。
  孙中山在这时急于抓军队,急需办军校培养人才,来广州报考军校的又多是热血青年,所以,能录取的尽量录取。这第1期来报考的青年以南方人居多,从北方来的青年较少。为此,军校在招生中特别注意招收来自北方的青年,从山西来的徐向前等10多名考生,还有从陕西来的阎揆要、关麟徵、张耀明、杜聿明等10多名考生在于右任的保荐下,都被录取了。
  招收的黄埔军校第1期学生,陆续到黄埔长洲岛入校报到。原旧军校校址因年久失修,荒草遍地,军校组织力量进行大扫除,维修校舍,披荆斩棘,除秽去污,使这片从前草木丛生的废墟,“一变而为跃马谈兵之地”。
  黄埔军校的建立,并非偶然,它的诞生,是中华民族以武力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的体现,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深刻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的酝酿和筹备工作中给予孙中山坚决地支持:孙在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晤时,中国共产党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在陈炯明叛变,孙处于绝望之际,中国共产党给予他热情的支持;孙组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苏时,共产党人积极参加,为建立军校出谋划策。军校创建历程说明,孙中山和国民党左派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合作努力,是军校创建的主要动力和根本支柱。
  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在经过了国共两党充分酝酿、访苏取经、多方筹备、各地招生、甄别考试、正式成立等阶段后,步上了历史的大舞台。
  黄埔军校的成立,成为撰写中国近现代历史时无法绕过的重大事件。|

  第二章 黄埔先驱

  中国黄埔军校  又是一个6月16日,1924年的这一天,是黄埔军校宣布正式开学的日子。军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参加了这一盛典。
  两年前的6月16日,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总统府。那天深夜,陈炯明突然倒戈,派重兵围攻总统府。孙中山与夫人宋庆龄先后脱险,躲向停泊在江面上的“永丰舰”。孙中山指挥全舰官兵及其他武装力量与叛军英勇作战,长达55天,后于8月9日离舰赴上海。
  两年后的6月16日,孙中山刻意把像孩子般无比珍爱的黄埔军校“出生日”定在这一天,足见他对陈炯明炮击总统府事件的刻骨铭心。在中国,人们颇为讲究择日和取名,对此非常重视。孙中山给自己的外孙起名“永丰”,并选择“6月16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作为军校的开学典礼日,都是要人们记住他亡命“永丰舰”的沉痛教训,纪念在那次“剧痛”后换来的思想转变和精神飞跃;为建立一支革命的军队而努力奋斗。两个“6月16日”,对孙中山此后决心创建革命军队,进行东征,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等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孙中山五上黄埔岛(1)

  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这一天,广州军界要人起了个大早。孙中山偕夫人在凌晨6时即从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出发,乘“江固”号军舰直驶黄埔岛,“江汉”军舰随同侧翼为护卫舰,随行的有胡汉民、汪精卫、谭延辏А⒘稚⑿沓缰堑任奈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