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第一驸马 >

第71章

明朝第一驸马-第71章

小说: 明朝第一驸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月十三日卯时(7:00),驻扎在三山岛的清军水师前哨部队发现了明军水师的桅杆和高高飘扬的日月旗,前哨部队一面向大连湾的水军主力发出警报,一面准备对明军水师进行阻击。

    对于明朝水师的到来尚可喜感觉很意外,因为按照常理推断,大连一带是东亚季风带,冬天吹西北风,夏天吹东南风。明朝水师在南方,如果要北上进攻,也应该选在夏季,这样才可以顺风北来。

    当然,如果说尚可喜对于宋友亮的袭击没有准备那是不公平的,在他刚刚在大连湾的时候,就曾经和麾下的将军们讨论过明军可能来袭的问题,大家的意见几乎没有两样,那就是在锚地排成战斗阵型应战,而不是到喇叭口港湾去和明军的大船交手。这样做的原因是尚可喜的水军经过上一次海战之后人员损失很大,新招募的水兵普遍训练不足,有四分之一的人员甚至都不满十八岁,五分之一的人超过了五十岁,年轻力壮的都被陆军征用去攻打锦州了。这些新兵在海面上难以保持正确的战斗队形,尚可喜认为面对宋友亮这样喜欢主动出击的对手,还是老成持重,以逸待劳比较好,换句话说,尚可喜是准备给宋友亮摆一个铁桶阵。于是尚可喜把已经完工的七十六艘大福船一字排开,从和尚岛一直绵延到老龙头。并在和尚岛和老龙头修建了炮台,架上了红夷大炮一月十三日辰时二刻(7:35),明军水师乘着风自南向北而来,这个时候,尚可喜才发现自己犯了个不大不小的错误,他的队列离老龙头炮台比较远,无法提供有力的支援。无奈之下,尚可喜只能调派驻守在船厂的陆军绕过半个海湾的距离前去支援果然,明军首先对老龙头炮台进行了猛烈的炮击,炮台的守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他们没有办法抵抗近千门大炮的猛攻,到了酉时,太阳落山之前,老龙头炮台就被摧毁了。这样一来,尚可喜的铁桶阵就被拔掉了一颗钉子。而且尚可喜舰队的前锋,也就失去了掩护,这和尚可喜的估计不太一致,他认为明军会首先攻击他队形中没有掩护的尾部。不过他并没有太紧张,因为太阳已经落下,那个时代,海军在夜间是不进行攻击的,一切待明天早晨重新开始。这一夜的时间,他还能够调整一些部署。他也相信自己的铁桶阵全无缝隙。

    天色渐暗,在明军水师旗舰定远号上,宋友亮正与甘辉和顾三麻子商议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摆在宋友亮等人面前的,是一个大连湾的沙盘,甘辉手指老龙头方向说道:“这里的炮台已经被摧毁了,鞑子的右翼失去了驰援,我们应该从这里出击。”

    顾三麻子则摇头道:“我看鞑子的战船彼此靠近,应该以轻快的火船直攻中军,效法赤壁大战,来个火烧连环船。”

    甘辉摇头道:“鞑子的战船是彼此靠近,但是并没有连环起来,也许能烧掉它几艘,但是恐怕难以伤经动骨。”

    宋友亮也是愁眉不展,清军水军的铁桶阵正面的确火力强大,如果靠自己的新式战船猛打硬拼,也不是不可能获胜,但是代价太大。“你们二人再合计合计,我出去透透风~!”

    宋友亮扔下甘辉和顾三麻子,独自走出船舱,来到船头,举起望远镜眺望远处的尚可喜舰队,希望能从中发现一些破绽。

    “嗯?”宋友亮忽然发现了什么原来尚可喜为了使铁桶阵可分可合,不至于出现赤壁大战那样的被火烧连环船的局面,每艘战船之间都留出了足够大的空隙。因此战船抛的都是单边锚,以便随时可以拔锚起航。也就是说它们的船身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在随着风向以锚位为原点或者飘向东方,或者飘向西方。现在是西北风,把清舰吹向东侧,因此,在尚可喜舰队的最西侧,就露出了一个船身长的空隙。这个空隙本来处在老龙头炮台的保护之下,并不起眼。现在,就是这条缝隙,成了尚可喜铁桶阵的软肋。

    “办法有了!”宋友亮兴奋地回到船舱,“顾三,你率领你的弟兄们从这个缝隙穿过去~”宋友亮手指老龙头炮台附近,“甘辉,你率领大舰从正面突击。”

【108】海战获胜和办报纸的念头

    “得令。”

    “得令。”

    甘辉和顾三麻子刚刚抱拳行礼,忽然听见外面风声呼呼大作。宋友亮来到船舱外一看,只见侧风向的飘带直直地指向北方“南风大作,真是天助我也。”宋友亮兴奋地高喊道:“甘将军,顾将军,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万胜~”定远号上的明军士兵发出胜利的呐喊在突如其来的强劲南风下,明军动作迅速,不等尚可喜反应过来,它的队列右翼的战舰已经在明军的两面夹击之下,而由于抛锚迎战,尚可喜部队的左翼却根本无法投入战斗,只能眼看着明军舰队把尚可喜舰队的船只一艘艘打成燃烧的火炬。

    顾三麻子的战船轻小,冲入尚可喜舰队群后方之后,立刻如孙悟空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在大福船之间来回穿梭。而十五艘大舰则被分作三队,从左翼和正面同时插入尚可喜舰队。虽然明军战舰船身巨大,但是由于是纵向前进,着弹面较小,而且清军火炮射程不如明军,因此受到的损失并不是很大,反倒是明军炮手利用舰首炮击伤击毁多艘清舰,在铁桶阵上撕开了一个口子杀入尚可喜舰队的阵线后,明军战舰两侧的舷炮一起开炮,加在三路纵队只见的部分清舰根本无法近距离抵挡来自两侧的猛烈炮击,两次齐射过后,硝烟弥漫,木屑横飞,铁桶阵的右翼片刻间就彻底崩溃了。战船或烈焰熊熊,或徐徐下沉,船只的碎片和士兵的尸体飘满了老龙头附近的海面杀进了铁桶阵的内侧之后,宋友亮下令将右侧舷炮全力轰击清军战舰,左侧舷炮则对岸上的造船厂也进行了猛烈的炮击。顾三麻子更是派出火船,载上柴草引燃了码头,强劲的南风更是助长了火势。大火很快蔓延到了岸上的造船厂,顿时,大连湾火光冲天,映红了整个海湾战斗进行到了己时,尚可喜的铁桶阵已经不复存在,右翼的清舰也迅速迂回过来,凭借数量上的优势对明军舰队进行反攻。虽然明军舰队的大炮依然在怒吼,但是近距离的接舷战和跳船已经难以避免。

    由于双方都进入了各自火炮的射程,明军舰队的损失开始明显增大,清军凭借数量优势,将明军战舰也打得遍体鳞伤。顾三麻子的舰队由于船体轻小,已经有十来艘艘战船被抛弃或是打沉。如蚂蚁般聚拢过来的清军大小战船开始抛洒钩锁,意图登船肉搏“传令掉头,全体驶出海湾!”宋友亮果断的下令,明军舰队在十五艘大船的引导下从大连湾内侧杀出,赶来支援左翼的清舰再次遭到猛烈炮火的两面夹击,十多艘大福船中弹起火到了午时三刻(11:30),驶出海湾的明军舰队再次掉头,利用火炮射程上的优势将清军死死地逼在大连湾里进退不得。四十多艘清舰为了躲避炮火在湾内挤成一团。宋友亮又命顾三麻子再次放出火船,这次,挤做一团的清舰避无可避,终于让顾三麻子如愿地重演了一遍火烧连环船。

    此时海湾内的火势彻底失去了控制,火势蔓延到陆地上,不仅烧毁了船坞和造船厂,甚至引燃附近的森林,熊熊大火照亮了半个天空,。

    狼狈地逃上陆地的尚可喜望着大连湾,胸口如压大石,厉声大吼道:“宋友亮~~~”,话音未落,尚可喜顿觉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马背上。

    “王爷~~”尚可喜的亲兵赶紧七手八脚的抬起尚可喜,向北逃命去了大连湾之战结束后,宋友亮船不停帆,继续南下,又将旅顺口的满清造船厂摧毁,至此,辽东的满清水军基地被摧毁,从此渤海和黄海成了大明水军的天下。而尚可喜打造的战船大部分被焚毁、击沉,大小船舶三十六艘被明军俘虏,另有一批水战武器如红夷大炮、佛朗机炮、抬枪、刀剑等冷热兵器也被宋友亮搬回了登州崇祯十四年一月十五,永平、顺天和河间府在海边发现了大量船只碎片和溺死的满清水兵尸体。这才知道几天前在辽东海面上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海战。

    “好个宋友亮!”崇祯在西暖阁看了吴孟明的密报,高兴一拍龙案,笑道:“这个小子果然没有让朕失望,什么三年小成,五年大成,这不一年不到,就送了朕一份大礼。我朝大幸啊!”

    王承恩也在一边笑道:“陛下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才是我朝大幸。”

    崇祯很受用的点了点头,说道:“王晨恩,那你说朕该怎么赏他呢?”

    王承恩略加思索,答道:“宋友亮之前只有个游击空衔,不如陛下就效法对郑芝龙的办法,也封他为将军。”

    “嗯~”崇祯点了点头,“这个办法不错,但是起个什么名字呢?”

    “宋友亮大破东虏,不如就叫破虏将军吧!”王承恩笑答“好~就叫破虏将军,这就命吏部和工部制印。”崇祯崇祯十四年一月十五日,官军追张献忠至开县。杨嗣昌自率军队到云阳,其余诸将至开县黄陵城。总兵猛如虎、参将刘士杰迎战。刘士杰率军深入战阵,所向披靡。张献忠登高望见无秦人旗帜,而左良玉军无斗志。乃选壮士潜行于沟谷中,乘高大呼驰下。左良玉兵先溃,士杰及游击郭开、如虎子先捷皆战死,如虎突围出。

    一月十八日,登州府多了两个部门,一个是登州宣传司及其下辖的登州第一家报馆。

    登州府最热闹的集市街上,一处大宅院的门口锣鼓喧天、彩旗飘扬、鞭炮、二踢脚不断发出欢快的呐喊声。在无数围观百姓的瞩目下,一块鎏金大匾额挂到了门楣上——齐鲁报馆,这四个大字是监军袁枢所题,笔法刚劲中不失柔和。

    这是宋友亮一手扶植的报馆开张了,作为穿越者,宋友亮太知道媒体的力量了,甚至被称为立法、司法、行政以外的第四权力,掌握了媒体,便等于掌握了话语权和舆论导向,俗话说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谁掌握了舆论。谁控制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真理!是时候到了控制一镇之地言论的时候了。虽然控制舆论。有妨碍言论自由的嫌疑。而在明末。又是中国历史中出名的言论比较自由的时代。

    自己首先要解决大明百姓们的吃饭问题,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识荣辱。百姓们吃饱了。们自然会选择他们应该走的路。到时自己只要关注并顺应历史潮流就是。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发展生产。并招募一些听话的文人。将自己的理念传播下去,为自己培养一批忠实的信徒和思想的继承者。

    明代的邸报,大体由六科收集和发布有关的诏令和题奏,再由提塘抄出,经过筛选和复制,传发到省,再传到府县,通过辗转抄录,在官绅中传阅。邸报每天一期,每期三五千字不等,内容包括皇上的旨意、起居信息,官员的任免,臣僚的奏疏,军事信息,甚至一些可能是地方官奏疏中出现的社会轶闻。邸报本是发给各级官吏阅读,以了解朝政的,民间想要抄读,并不容易。

【109】要收商业税

    明代,官报由通政司负责传发,16世纪中叶以后,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封建政府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一部分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它们所发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