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书至河上 >

第24章

书至河上-第24章

小说: 书至河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素大人每天关心着南昌宁王叛乱的兵事。宁王纠结八万兵力,终于忍不住要西攻南京,九江已经失陷,叛军兵临安庆城下,被朝廷授权便宜行事的巡抚王守仁坐镇临安府,不设法在安庆发动反击退兵,反而下令攻击南昌城。这一招实在令很多人不解。
王素却笑道:“王巡抚真乃神人也!宁王野心勃勃,此举志在必得,八万兵马出动,南昌城内肯定空虚。安庆又一时攻克不下,宁王这回是首尾难顾、进退两难了。”说罢长叹了一声。
谢未道:“大人为何感叹?”
王素笑笑:“告诉你一个坏消息,听了别急。”
谢未一愣。
“李有理,已经越狱逃走了。”
“什么,什么时候!”
“就在你大喜的那一天晚上。”
“大人,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为什么大家一点消息都没有?难道您不打算将他追回吗!”
“厉宁、赵小会他们都知道,是我吩咐他们暂时不要告诉你,也不要传出去。试想此事发生的时间以及条件,甚有蹊跷啊”
“李有理自然没有能耐单枪匹马闯出牢狱,必是有外应觑准当日晚上戒备松懈,”谢未说道这里不禁恨恨道,“衙门也成了空城了!——大人可曾讯问过狱卒?”
“厉宁负责严守李有理,那天喝醉酒,自然是懈怠了,可问狱卒,却都说当晚除了厉宁身上带着酒气来巡查了一下,并没有见别的人进出牢狱。”王素笑了一下,“那几名狱卒其实也喝了酒,我闻得到,他们不敢说,是怕我责罚。如此推断,必是他们也喝醉了,疏于防备,李有理才有机会不惊动人地逃出去。”
“大人,您严令禁止狱卒醉酒,他们也从未醉酒误事过,为何那晚况且李有理的牢房锁链重重,如果没有钥匙,想要人不知鬼不觉地出去,根本不可能,是谁在什么时候接应了李有理?”
“你忘了,那晚去牢房的有谁?”
“厉宁?”
“只有他。也一向只有他。李有理的家人只在最初来探过一次牢,娄桑更是没有什么反应。”
“大人的意思是厉宁给了李有理钥匙?那些狱卒的酒也是厉宁给的?”
“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可他怎么可能这样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谢未不论如何也想不通。
“这也是困惑我的问题。所以我一直在观察厉宁。这个年轻人,到底是为了什么,或许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才作此下策?至于李有理的去向,可想而知,去投奔了宁王,说不定还带了大河盟的一些人手。”
“真是可笑,他还如此热衷为叛军立功。”
“许是他的义父、宁王的老相好江太监许诺了好处,怂恿了他吧。”
“大人,卑职请命将李有理追捕回来!”
王素笑了:“我若是同意你这么做,早就告诉你这个消息了。不义之师必自毙,照目前局势来看,王守仁巡抚胜券在握,宁王早晚会是阶下囚,李有理这等跳梁小丑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我们何必多此一举呢。”
谢未愣了一愣,忽然笑了:“大人高明,反正我们关着李有理,上级也不批示处罚结果,不如放他出去自寻死路。”
“小谢啊,你真是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坏,不愧是本官的心腹臂膀!”
谢未由衷地大笑起来,自从五月十七以来第一次真心欢喜地笑。纵然这笑声背后还有一层隐忧——他一向信任如兄弟的厉宁,为何私放罪犯李有理?





    正文 第三十四章 仁者爱人
    更新时间:2010…10…15 10:54:40 本章字数:3636


王素因为考虑到厉宁性格敏感,脸皮薄,便不打算当面问他李有理越狱一事,他要观察、判断。谢未却不这么想,他受不了与自己无数次一起涉险排难的兄弟有这种原则上的错误,他要问个明白。可王素嘱咐说:“尚未造成什么后果,尚未发觉他又有什么异动,何必追究于他?这些天来,我看他脸上常有愧色与隐忧,装糊涂的时候,脸都会红。也许,他已知错,就给他一个自新的机会吧。”
王素的用心之仁善、思虑之周全,是谢未一向钦佩的,虽然有时候他总觉得很多事用“仁”并不能解决,但王素确实用“仁”解决了很多事。现在,王素想用“仁”来“解决”他。
“小谢啊,你可知我王素年龄多少?”
谢未一愣,大人怎么问起这问题来了:“大概三十五?”
王素笑道:“三十六,我比你大九岁。当年我虽被世人认定‘高才’,但科举成绩并不如意,我也未以为意你可看得出来,十年前我王素也是个风流才子?”
谢未禁不住笑了:“当时卑职虽然年少,但也听闻过本县才子王素的美名。大人当年若非现在这样瘦削,必定是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俊才非凡世所罕有。”他像是拍马屁一般地不吝赞美起来。
王素精瘦的面孔神采奕奕:“当年,我也曾流连烟花巷,受过许多女子的倾慕,其中有一人,我以为我会赎她出去,然后娶她为妻。可惜,等到我金榜题名时,她已被迫做了一个高官的小妾。纵然后来我与念儿的母亲恩爱有加,也总忘不了是我辜负了她可是我啊,穷得让念儿的母亲几年来操劳过度,芳华之年就舍我们父女而去”
谢未半晌方道:“大人,您说这些,意思是”
“珍惜眼前人。”
谢未只想到自己没有更好地照顾母亲,令母亲意外去世。
“苑桃这孩子既然已是你的妻子,你们就当相亲相爱,过好日子。你不必总是要求值班,不忙时就回家吧!说这些话,我没有当自己是你的上司或者长辈,说起来,我们不过相差九岁,算是平辈——朋友。朋友的肺腑之言,言尽于此,你好自为之。”
谢未既感动且悻悻地点点头:“我记下了。”正要退下,忽然想起了什么事,于是又道:“大人,近期有什么远差,请派遣卑职执行。”
“你这”王素气结,“你这油盐不进的无知小子!”谢未笑着退了出去。
天,又下起了雨。
——天啊,你怎么又下雨!张长长懊丧地望着灰白的天空。他不是讨厌下雨,只是想到荷书姑娘现在必定还在行路,岂不是又要淋雨?她一个人,谁保护她,谁照顾她?遇见了坏人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跌倒了怎么办?他是如此虔诚而专注地想念、担忧着徐荷书,在似乎所有人都忘了她、不再提起她的时候。费施不再骂他,望着雨幕直叹气:“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傻到姥姥家”赵小会人高马大望得远,见谢未奔向了雨地里。
——下雨了娘,你有伞吗?谢未来到了母亲的坟前,看雨水打在坟墓上,浸入泥土里。以前每回下雨,母亲都要先收拾晒在外面的衣服,给兔笼子盖上一层雨毡,现在,谁来给母亲遮风挡雨?母亲已不需要遮风挡雨,因为她已永远地没有了知觉。谢未闭上了眼睛不能再多想,再想须断肠。
头顶忽然多了一把伞。是桃桃来找他了。“小未哥,回家吧”
为了这声“回家吧”,谢未几乎泪水夺眶而出。他第一次在桃桃面前心情温暖而平静地伸出手,牵了她的手,一同慢慢地走回家去。就像小时候,又不太像小时候。桃桃忽然唱起了一首歌,小时候谢未带着她玩,小伙伴们常唱的一首歌:“吹啊吹啊吹大风,下啊下啊下大雨,小小花儿开了红,小小鞋儿裂了缝”
到了家,她找衣服给他换,也帮他换。谢未不怕赤着上身与她相对,她却害羞地脸红了。他于是赶紧穿上衣服。她却已从后面抱住了他,并蹭到他怀里去,柔弱地贴着他的胸膛。谢未张口讷讷地道:“我是从衙门溜出来的,现在应该回去了。”于是推开她,夺门而出。
他开始真的怕了。虽然他仍然接受不了苑桃成为他的女人,但她毕竟是个美丽且温柔的女人,而且还是他名正言顺的妻子,他怕自己会做出预想不到的事情来。在家睡觉的每一个夜晚,他都是睡在母亲生前睡的房间,虽说他并不信人死后有鬼魂,但真的很希望母亲的魂魄托梦给他,这也顺便做了幌子。苑桃于是表示很理解,没有多说什么。时间过去了很久,她仍然有耐心。
好在王素大人真的有了远差,远到京城的差——虽然这趟差事只是祝寿这么简单。八月初是吏部杨尚书的六十大寿。王素一向对官场上基于利益的人情关系嗤之以鼻,但对于这位杨尚书,他却是由衷的敬重,满朝里的官员,除了自己的恩师徐珏以外,他就只崇敬这位洁身自好、稳坐浪头的杨尚书。他自己能够在原籍本县做官,也是这位尚书亲笔定夺的。素闻杨尚书不爱财不爱权,就只爱唐朝大诗人王摩诘的字画。恰好,王素就有一幅王摩诘的画作真迹。
若问穷得叮当响的王县令如何会有这样一件价值不菲的珍品,那还要归结于他的“仁”。有一年冬天,一个满身是疮、性命垂危的乞丐流落到本县衙门附近。王素见了不忍,命人给他饭吃给他衣穿,还请了一个大夫给他诊病。几天之后,乞丐身体好得差不多了,得知是王素大人发的慈悲,便要求见。王素事务繁忙,本不想见他,但乞丐执意谢恩,王素只得耐着性子准备听他说感谢的话。
谁知乞丐却说:“小人随身只有一幅名画,名画虽然值钱,却没人识货,没人相信,以为一个臭乞丐怎么可能有真的名画,不过是分文不值的赝品,想骗骗人换点儿银子。小人行乞不要紧,卖不出去画也不要紧了,要紧的是有人相信小人这幅画是真正的珍品。大人,可否容小人展示?”
王素来了兴趣。他耐心地鉴赏了乞丐的这幅画,结果断定这幅“春山静夜图”确为唐朝王摩诘的手笔。乞丐感激涕零,竟要将这幅画送与王素,以报知遇之恩。
王素又惊奇又好笑:“你不报救命之恩,倒要报什么知遇之恩,本官不过是看此画为真,算什么‘知遇’呢?”
乞丐道:“对小人来说,便是知遇之恩。人心不古,怜悯小人者本已罕有,有眼力、信小人者,大人是第一个!”
其实王素很想知道这画从何而来,但见乞丐一脸的感激、真诚与悲愤,气度不似常人,便收口不问。乞丐要送画,王素不肯收。乞丐顿时悲鸣起来,王素只好收下。
这一桩奇事,令王素明白待人以仁、诚绝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件事,也令他明白,人不可貌相绝不是一句空话。那幅春山静夜图,他一直收藏着,从未示与任何人。如今,正好借花献佛,他要捕头谢未去送这份寿礼,一是郑重之意,二是为稳妥起见。
他把这画的来历告诉了谢未,并修书一封,禀明杨尚书。谢未笑了笑,表示一定将此画完好无损地送到尚书府。——若是一般官员,必定不会在信中书写实情,而是会写“下官遍访名家,几罄饷囊,才得摩诘真迹,特此敬献于大人足下,以博闲览”云云。送礼与送礼虽一样,然动机不同,是以王素送礼能够光明正大、心中无愧。
除此之外,王素还写了一封信给恩师徐珏,要谢未转交,内容大致为:问候恩师玉体,简单汇报工作,讲述徐大小姐在本县时的状况。
徐荷书尚不知自己在某人的书信里是“巾帼风采,不让须眉”,也不知某人将要去京城将要面见她的父亲。她只知道自己快疯了。
她带着白花,昼行夜息,虽然累一点,但自有一种彼此陪伴的快乐。白花如白花般纯洁无邪地笑起来,粉嫩的小嘴张开来大笑着,发出啊啊的声音,牙齿刚刚冒出几个,粉红的牙床一览无余,可爱得不成样子!就算是花销多了一些,她不得不把剑穗上络的翡翠典当了,也很欢欣。唯一的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