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颜氏家训 >

第8章

颜氏家训-第8章

小说: 颜氏家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衍亦有九州之谈。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汉武不信弦

胶,魏文不信火布;胡人见锦,不信有虫食树吐丝所成;昔在江南,不信有千人

毡帐,及来河北,不信有二万斛船:皆实验也。

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倏忽之间,十变五化。人力

所为,尚能如此;何况神通感应,不可思量,千里宝幢,百由旬座,化成净土,

踊出妙塔乎?

释二曰:夫信谤之征,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

缘未感,时傥差阑,终当获报耳。善恶之行,祸福所归。九流百氏,皆同此论,

岂独释典为虚妄乎?项橐、颜回之短折,伯夷、原宪之冻馁,盗跖、庄蹻之福

寿,齐景、桓魋之富强,若引之先业,冀以后生,更为通耳。如以行善而偶钟祸

报,为恶而傥值福徵,便生怨尤,即为欺诡;则亦尧、舜之云虚,周、孔之不实

也,又欲安所依信而立身乎?

释三曰:开辟已来,不善人多而善人少,何由悉责其精絜乎?见有名僧高行,

弃而不说;若睹凡僧流俗,便生非毁。且学者之不勤,岂教者之为过?俗僧之学

经律,何异士人之学《诗》、《礼》?以《诗》、《礼》之教,格朝廷之人,略

无全行者;以经律之禁,格出家之辈,而独责无犯哉?且阙行之臣,犹求禄位;

毁禁之侣,何惭供养乎?其于戒行,自当有犯。一披法服,已堕僧数,岁中所计,

斋讲诵诗,比诸白衣,犹不啻山海也。

释四曰:内教多途,出家自是其一法耳。若能诚孝在心,仁惠为本,须达、

流水,不必剃落须发;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皆由为政不能

节之,遂使非法之寺,妨民稼穑,无业之僧,空国赋算,非大觉之本旨也。抑又

论之:求道者,身计也;惜费者,国谋也。身计国谋,不可两遂。诚臣徇主而弃

亲,孝子安家而忘国,各有行也。儒有不屈王侯高尚其事,隐有让王辞相避世山

林;安可计其赋役,以为罪人?若能偕化黔首,悉入道场,如妙乐之世,禳佉

之国,则有自然稻米,无尽宝藏,安求田蚕之利乎?

释五曰:形体虽死,精神犹存。人生在世,望于后身似不相属;及其殁后,

则与前身似犹老少朝夕耳。世有魂神,示现梦想,或降童妾,或感妻孥,求索饮

食,征须福祐,亦为不少矣。今人贫贱疾苦,莫不怨尤前世不修功业;以此而

论,安可不为之作地乎?夫有子孙,自是天地间一苍生耳,何预身事?而乃爱护,

遗其基址,况于己之神爽,顿欲弃之哉?凡夫蒙蔽,不见未来,故言彼生与今非

一体耳;若有天眼,鉴其念念随灭,生生不断,岂可不怖畏邪?又君子处世,贵

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治家者欲一家之庆,治国者欲一国之良,仆妾臣民,与

身竟何亲也,而为勤苦修德乎?亦是尧、舜、周、孔虚失愉乐耳。一人修道,济

度几许苍生?免脱几身罪累?幸熟思之!汝曹若观俗计,树立门户,不弃妻子,

未能出家;但当兼修戒行,留心诵读,以为来世津梁。人生难得,无虚过也。

儒家君子,尚离庖厨,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高柴、折像,未

知内教,皆能不杀,此乃仁者自然用心。含生之徒,莫不爱命;去杀之事,必勉

行之。好杀之人,临死报验,子孙殃祸,其数甚多,不能悉录耳,且示数条于末。

梁世有人,常以鸡卵白和沐,云使发光,每沐辄二三十枚。临死,发中但闻

啾啾数千鸡雏声。

江陵刘氏,以卖鳝为业。后生一儿头是鳝,自颈以下,方为人耳。

王克为永嘉郡守,有人饷羊,集宾欲宴。而羊绳解,来投一客,先跪两拜,

便入衣中。此客竟不言之,固无救请。须臾,宰羊为羹,先行至客。一脔入口,

便下皮内,周行遍体,痛楚号叫;方复说之。遂作羊鸣而死。

梁孝元在江州时,有人为望蔡县令,经刘敬躬乱,县廨被焚,寄寺而住。民

将牛酒作礼,县令以牛系刹柱,屏除形像,铺设床坐,于堂上接宾。未杀之顷,

牛解,径来至阶而拜,县令大笑,命左右宰之。饮啖醉饱,便卧檐下。稍醒而觉

体痒,爬搔隐疹,因尔成癞,十许年死。

杨思达为西阳郡守,值侯景乱,时复旱俭,饥民盗田中麦。思达遣一部曲守

视,所得盗者,辄截手腕,凡戮十余人。部曲后生一男,自然无手。

齐有一奉朝请,家甚豪侈,非手杀牛,啖之不美。年三十许,病笃,大见牛

来,举体如被刀刺,叫呼而终。

江陵高伟,随吾入齐,凡数年,向幽州淀中捕鱼。后病,每见群鱼啮之而死。

世有痴人,不识仁义,不知富贵并由天命。为子娶妇,恨其生资不足,倚作

舅姑之尊,蛇虺其性,毒口加诬,不识忌讳,骂辱妇之父母,却成教妇不孝己身,

不顾他恨。但怜己之子女,不爱己之儿妇。如此之人,阴纪其过,鬼夺其算。慎

不可与为邻,何况交结乎?避之哉!

书证第十七

《诗》云:“参差荇菜。”《尔雅》云:“荇,接余也。”字或为莕。

先儒解释皆云:水草,圆叶细茎,随水浅深。今是水悉有之,黄花似莼,江南

俗亦呼为猪莼,或呼为荇菜。刘芳具有注释。而河北俗人多不识之,博士皆以参

差者是苋菜,呼人苋为人荇,亦可笑之甚。

《诗》云:“谁谓荼苦?”《尔雅》、《毛诗传》并以荼,苦菜也。又《礼》

云:“苦菜秀。”案:《易统通卦验玄图》曰:“苦菜生于寒秋,更冬历春,得

夏乃成。”今中原苦菜则如此也。一名游冬,叶似苦苣而细,摘断有白汁,花黄似

菊。江南别有苦菜,叶似酸浆,其花或紫或白,子大如珠,熟时或赤或黑,此菜

可以释劳。案:郭璞注《尔雅》,此乃蘵黄蒢也。今河北谓之龙葵。梁世讲

《礼》者,以此当苦菜;既无宿根,至春子方生耳,亦大误也。又高诱注《吕氏

春秋》曰:“荣而不实曰英。”苦菜当言英,益知非龙葵也。

《诗》云:“有杕之杜。”江南本并木傍施大,传曰:“杕,独貌也。”

徐仙民音徒计反。《说文》曰:“杕,树貌也。”在《木部》。《韵集》音次

第之第,而河北本皆为夷狄之狄,读亦如字,此大误也。

《诗》云:“駉駉牡马。”江南书皆作牝牡之牡,河北本悉为放牧之牧。邺

下博士见难云:“《駉颂》既美僖公牧于坰野之事,何限騲骘乎?”余答曰:

“案:《毛传》云:‘駉駉,良马腹幹肥张也。’其下又云:‘诸侯六闲四种:

有良马,戎马,田马,驽马。’若作牧放之意,通于牝牡,则不容限在良马独得

駉駉之称。良马,天子以驾玉辂,诸侯以充朝聘郊祀,必无騲也。《周礼·圉

人职》:‘良马,匹一人。驽马,丽一人。’圉人所养,亦非騲也;颂人举其

强骏者言之,于义为得也。《易》曰:‘良马逐逐。’《左传》云:‘以其良马

二。’亦精骏之称,非通语也。今以《诗传》良马,通于牧騲,恐失毛生之意,

且不见刘芳《义证》乎?”

《月令》云:“荔挺出。”郑玄注云:“荔挺,马薤也。”《说文》云:“

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广雅》云:“马薤,荔也。”《通俗文》亦云马

蔺。《易统通卦验玄图》云:“荔挺不出,则国多火灾。”蔡邕《月令章句》云:

“荔似挺。”高诱注《吕氏春秋》云:“荔草挺出也。”然则《月令注》荔挺为

草名,误矣。河北平泽率生之。江东颇有此物,人或种于阶庭,但呼为旱蒲,故

不识马薤。讲《礼》者乃以为马苋;马苋堪食,亦名豚耳,俗名马齿。江陵尝有

一僧,面形上广下狭;刘缓幼子民誉,年始数岁,俊晤善体物,见此僧云:“面

似马苋。”其伯父縚因呼为荔挺法师。縚亲讲《礼》名儒,尚误如此。

《诗》云:“将其来施施。”《毛传》云:“施施,难进之意。”郑笺云:

“施施,舒行貌也。”《韩诗》亦重为施施。河北《毛诗》皆云施施。江南旧本,

悉单为施,俗遂是之,恐为少误。

《诗》云:“有湥螺拢嗽破钇睢!泵洞吩疲骸皽{,阴云貌。萋

萋,云行貌。祁祁,徐貌也。”《笺》云:“古者,阴阳和,风雨时,其来祁祁

然,不暴疾也。”案:湥咽且踉疲卫透丛啤靶嗽破钇睢币俊霸啤钡蔽

“雨”,俗写误耳。班固《灵台诗》云:“三光宣精,五行布序,习习祥风,祁

祁甘雨。”此其证也。

《礼》云:“定犹豫,决嫌疑。”《离骚》曰:“心犹豫而狐疑。”先儒未

有释者。案:《尸子》曰:“五尺犬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子为犹。”

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如此往还,至于终日,

斯乃豫之所以为未定也,故称犹豫。或以《尔雅》曰:“犹如麂,善登木。”犹,

兽名也,既闻人声,乃豫缘木,如此上下,故称犹豫。狐之为兽,又多猜疑,故

听河冰无流水声,然后敢渡。今俗云:“狐疑,虎卜。”则其义也。

《左传》曰:“齐侯痎,遂痁。”《说文》云:“痎,二日一发之疟。痁,

有热疟也。”案:齐侯之病,本是间日一发,渐加重乎故,为诸侯忧也。今北方

犹呼痎疟,音皆。而世间传本多以痎为疥,杜征南亦无解释,徐仙民音介,俗儒

就为通云:“病疥,令人恶寒,变而成疟。”此臆说也。疥癣小疾,何足可论,

宁有患疥转作疟乎?

《尚书》曰:“惟影响。”《周礼》云:“土圭测影,影朝影夕。”《孟子》

曰:“图影失形。”《庄子》云:“罔两问影。”如此等字,皆当为光景之景。

凡阴景者,因光而生,故即谓为景。《淮南子》呼为景柱,《广雅》云:“晷柱

挂景。”并是也。至晋世葛洪《字苑》,傍始加彡,音于景反。而世间辄改治

《尚书》、《周礼》、《庄》、《孟》从葛洪字,甚为失矣。

太公《六韬》,有天陈、地陈、人陈、云鸟之陈。《论语》曰:“卫灵公问

陈于孔子。”《左传》:“为鱼丽之陈。”俗本多作阜傍车乘之车。案诸陈队,

并作陈、郑之陈。夫行陈之义,取于陈列耳,此六书为假借也,《苍》、《雅》

及近世字书,皆无别字;唯王羲之《小学章》,独阜傍作车,纵复俗行,不宜追

改《六韬》、《论语》、《左传》也。

《诗》云:“黄鸟于飞,集于灌木。”《传》云:“灌木,丛木也。”此乃

《尔雅》之文,故李巡注曰:“木丛生曰灌。”《尔雅》末章又云:“木族生为

灌。”族亦丛聚也。所以江南《诗》古本皆为丛聚之丛,而古丛字似最字,近世

儒生,因改为最,解云:“木之最高长者。”案:众家《尔雅》及解《诗》无言

此者,唯周续之《毛诗注》,音为徂会反,刘昌宗《诗注》,音为在公反,又祖

会反:皆为穿凿,失《尔雅》训也。

“也”是语已及助句之辞,文籍备有之矣。河北经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