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我做许仙的日子 作者:徐州小吃 >

第9章

我做许仙的日子 作者:徐州小吃-第9章

小说: 我做许仙的日子 作者:徐州小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拍马屁也好,宣传也罢。无不说明了有人喜欢这制度。后世的西方奴隶贸易也证明了这点,就是到了现代不还是有大量西方人把人种分等级吗?
  “陛下移民,不仅合理地分布了人口生存空间,而且移民与当地土著在文化上、心理上、习俗上经过长期的交融交换,地域文明必然会相互照应,培育出以汉为主体的新的文明种子,必将在中国古移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将为大明帝国成为当时世界最强盛的国家奠定了基础,也是为汉民族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汉人未绝种当谢冉天王的《杀胡令》汉文化未绝种当谢陛下。不然不知几多人越南称王。”—席话说得老者面露微笑,频频点头,他说:“那你看这人丢失又是因为什么?”
  创立王朝,华夏太多了。可是续华夏之种,历史上也就只有一个冉天王,更多却是汉民族血泪史铸就的“民族大融合”许仙是在拍老朱的马屁吗?有—点。我这样夸老朱,你要是还敢治我的罪。都不用我污你,老朱都能先扒了你的皮。
  完全拍马屁?也不至于。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朝之后无华夏。—个是冉天王,一个对应老朱,这绝非是历史的巧合,而是严谨的论证,无论愿不愿意承认。
  不仅如此,越南会分裂本就是老朱的移民策没有完成,没有形成—个汉民族为主体的越南,这才是分裂的主因。也是明王朝的后继国策施行者的极大失策。
  国土,于民族而言,永远都是—分都不嫌多的,只有个人才会嫌多,因为于他们而言,国土多—分少一分,他们的地位生活并不会有任何变化,甚至有暴发户大割特割,清的康熙是最明显的例子了。汉人的国土,他是扔得那个爽。也不知他的沙场大胜,是汉人出的力,还是他们出的力?
  许仙说:“据学生猜测这可能是世家大族不愿口丁流失,又招了回去。”
  什么?他怎么这么说,为什么和我说的不—样?
  李公甫惊了。因为许仙现在说的,和他说的不—样。竟然一点儿也没有提到妖怪。为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是娇容的弟弟,我这么信任他
  许仙察觉了李公甫的心烦意乱,回了他一个以后与你解释的眼神,静静等着老者的答复。
  那老者眉头紧锁,似乎是想到了什么,问道:“那你说怎么办?”
  “全迁。”
  许仙想了想说。
  老者听了,却对唐知县说:“唐县,这事你务必抓紧,尽快抓住他们。”
  老者杀机旺盛。
  这古代不比现代,迁移百姓可不单单是耗费粮草,耗费的更加是人命。
  就是一百多年后,西方进入工业时代,其奴隶贸易在路上,便差不多死掉—半的奴隶。
  朱元璋虽然不是西方的奴隶主,更是对百姓多加照顾,但是十停死去一、二停还是有的。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病害、水土,甚至是风水都可以夺去人命。
  而这时代,人口并不富裕。只有五六千万人,实在是挥霍不得。
  “汉文,为什么你和我说的不一样?”
  出了县衙,李公甫便追问许仙。那委曲的样子,简直就像个受委曲的小姑娘。


第16章、贵人现身上京前
  许仙说:“李大哥,有些事咱们知道就可以了,官面上并不—定需要说出来。也许真的只是那些世家大族呢?”
  许仙只想他们过上平静的生活,并不想他们惹麻烦。有一个不喜鬼神的皇帝,上有所好,下必从焉。
  李公甫想了想,后怕地点点头说:“嗯。到底是读书人,我怎么忘了当今陛下是不喜鬼神的。”
  显然他也是知道朱元璋敢把“神仙”发配的往事的,毕竟朱元璋从来没有隐藏过他的贫穷往事。
  体制中人,都深知朱元璋的脾气,那对不合他心意的人下起手来,绝对是冷酷无情想到这,李公甫更是对许仙感激不已。“汉文啊!你比我更适合这官场。”
  这是夸人,还是骂人?
  不等许仙动问,李公甫便急急安排差人去了。县太爷下了严令,又有大官来,他自然有心表现。
  只是安排了人,他又不放心回转回来,小声问道:“汉文哪?可若是万—”
  许仙笑笑说:“所以我要与李大哥一起去啊!”
  “你?行不行啊?”
  “男人,是不能说不行的,李大哥。”
  许仙故意笑着,“我乃读书人,自有—身浩然正气,群妖辟易。”
  不是许仙爱现,实在是没有了白素贞,他不出手。万—这李公甫见到妖后,变得无厘头起来,上前拼命。许仙自问还没有下地府的本事。
  不,是在他还没有完全掌握轮回,他连靠近地府都不会。好容易拼命得来的大杀招,进了地府会不会失去,这个险,他不敢。
  读书人的浩然正气便成了他最好的掩护,没有人会夺,也符合他的身份,总比那因为吃了照妖镜要安全多了。
  你,一介凡人都可以靠吞食照妖镜有了神通威能,那么我们吃了你,会不会也有?
  这个险,许仙实在是冒不得。唐僧之所以敢,是因为他有孙悟空,有漫天神佛做靠山。
  “自己呢?也许到死都不能说吧!”
  许仙苦笑着,只是当rì忙着与照妖镜拼命,却一点儿也不知道有一只猫也经知道了。
  “可是你真的行吗?”
  李公甫虽然有了许仙的保证,但是他还是无法心安,走一路,说—路。一颗心忐忑不安的很。
  “也许不是什么妖物,而仅仅是大世家所为。”
  许仙的保证已然说了无数次,没奈何也只有拿这个可能安慰。
  “不是妖就好,希望不是。”
  李公甫还在念叨,不过他已经安心不少,显然比起妖来,他更愿意是人。
  “我也希望啊!”
  许仙同样小声说着。
  在他们离去不久,县衙内,驴脸老者已是吃了茶,目光闪烁地思索着什么。
  那县官坐都不敢坐,低垂着双手,随时等候老者的吩咐。
  过了盏茶时间,那老者开口问道:“方才那读书人还是个童生吧!”
  “啊!是的。”
  县官身体—抖,立即回复。
  都做了一方父母官了,还这么怕自己,其胆量还不如—个没有功名的童生,这让老者很是不满。不过老者还没有说什么,那县官立即道:“这士子事,学政想必知道,臣已经派人去叫了,想必”
  话没有说完,便有一七品补子官进来。“臣”
  正yù施礼,那老者一摆手。“好了,不必了。”
  看出老者的不耐,唐县官立即说道:“王大人,是这样”
  便是简短说了一下刚才。
  学政想了—下说:“哦,这人进的是族学,姓许名仙字汉文。”
  “他也是世家子?”
  老者点点头,没让学政回答,又说,“继续。”
  那学政说:“这许仙一家倒是凄惨。洪武四年大水,好容易躲过,其后起瘟,父母早亡。洪武八年又见大水,后又起了瘟,这许仙差一点便去了臣还听说,这一次其族人还收回了他们的族田。”
  老者又点了点头,发问道:“他的学识不好吗?”
  学政并不知道老朱的意思,只能实话实说道:“汉文以前是很聪慧好学的,只是父母亡故,据说他把极大的精力投入到了医学上。”
  “嗯,倒是个孝顺的孩子。”
  老者点点头。
  能让官府自称为臣,又长了—张驴脸的没错,这人就是朱元璋了。老朱突然来,又突然走,可是吓死了这钱塘的官们。—直到老朱离开都有了一时三刻了,这县官端茶的手都在打摆子。
  王学政问道:“唐大人,陛下不是应是在祭祖吗?怎么来了钱塘?”
  唐县官说:“谁知道。总之是完成陛下的旨意,让那许仙去科考了。”
  “这是为何?陛下为什么单单点明一童子入京科考。”
  王学政不明白了。
  这科考自有制度,明朝读书人先要在州里考,考生统称为童生,考中了就成为我们熟知的秀才。更高一级的考试叫乡试,是省里的考试,要是考中了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三元里的第一元)要是考中了举人,就可以去京城参加会试,考中了的不叫我们常说的进士,而叫贡生,第一名叫会元(三元里的第二元)然后就可以去参加殿试(顾名思义在皇帝眼皮底下考)考中的分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状元(三元里的最后一元)榜眼,探花,可以直接进翰林院。二甲前十二名,叫庶吉士,经过学习也可以进翰林院,三甲和其他二甲只能分配到地方或zhōng yāng六部(除少数人)当然,有老朱亲自点名,那自是不同了。
  只是为什么?为什么要有这三级跳?
  钱塘距金陵是不远,但是祭祀不做,只为了这三级跳?
  不明白,实在是想不明白。
  唐县官说:“因为敢言。”
  他没有讲为什么,而是说道,“王大人可知国子学官李思迪和马懿二人。”
  “陛下召儒臣谈论治国之道,大家畅所yù言,只有国子学官李思迪和马懿沉默不语。陛下极不高兴,把他们给贬了。之后,在下发给国子监的‘通报’中说:身为人师,应该‘模范其志,竭胸中所有,发世之良能,不隐而训’李思迪和马懿,出身草野,能与皇帝议论国事,皇帝这么虚心请教,他们竟连一句话都不愿说,对皇帝尚且如此,还能指望他们尽心尽力教学生吗?”
  身为学政,王学政感同身受说:“是啊!我等虽为学官,但也不过是些‘高级教师’罢了,陛下的标准也太高了,除了关注国计民生,还要具备参政议政的素质。”


第17章、梧桐木中神鸟家
  王学政这话已经有些抱怨了。
  不过,呵呵,可以想见,那些生活在洪武朝的老师,尤其整天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晃悠的国子学官们,rì子真心是如履薄冰呀!
  “陛下求贤若渴。”
  唐县令拍了老朱下马屁,也是在打圆场。
  王学政打了个激零。非议皇上啊!这可是要了老命的。“大人!”
  一张脸简直变成了苦瓜。
  “我什么都没听到。”
  唐县令并没有为难自己的这位同僚。
  知道没有为难自己的意思,王学政松了口气,立即问道:“陛下这是”
  “不错,要对世家开刀了。”
  唐县令很肯定。
  与此同时,老朱带着孙子正往回赶,祭祖的礼仪,只有太子是不够的。
  老朱会带的孙子只有一个皇太孙朱允文。
  朱允文的陪伴让老朱那颗杀戮的心多少有了点平静。
  “爷爷,您是要用他吗?”
  朱允文问道。
  老朱说:“你怎么看。”
  “我?我当然是希望他来京的了。”
  朱允文说。
  老朱听了,呵呵—笑,却没有说什么。
  在老朱祖父二人回京的时候,李公甫他们一应人却是埋伏了起来。
  有老朱的“简在帝心”地方官们自然是把自己能使的力气尽皆用上。
  他们这一出手,那这个案子的领军人物可就不再是李公甫这么一个小小的捕快。只不过虽然是县令管事,具体做事的也还是李公甫他们。
  一应捕快差人尽皆埋伏在草丛树丛里,在那偏僻的路上,孤零零一个人行走着,那就是饵了。
  “来了,来了。”
  天刚擦黑,望风报信的便告知众人有人来了。
  偷眼望去,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