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漂泊红颜 >

第36章

漂泊红颜-第36章

小说: 漂泊红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因此而爱戴和尊敬中国人。
    爱戴和尊敬的方式不同,各有特色。例如在阿姆斯特丹,赌客进门都要交验护照或身份证明,由保安人员加以登记,以免万一发生什么事情后无从查考。但对中国人不,中国人之进赌场大约相当于一国元首应邀去另一国进行友好访问,哪里还用得着查验护照,一张黄脸就是通行证。特别是你跟一群欧洲人同时进门,他们都在那里依次登记护照,你却分开众人大摇大摆的登堂入室,门口的保镖还对你满脸堆笑地说声:“Please,goodluck!”
    那种心情,那种感觉,嘿!真想高歌一曲“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嘹亮。”」媚镉锨袄矗怯帽曜嫉钠胀ɑ跋蚰阄屎茫缓蟠愕蕉奶ㄗ拢槐叨囊槐吆湍憷页!?br /》

    她们都是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是赌场老板为你提供的免费翻译。
    布拉格赌场的风景又不同。一般说来,大多数赌场都免费向赌客提供酒水饮料甚至夜宵。但也有一些赌场比较小气,烟酒食物都收费。但对中国人不,中国人只需在单子上签一个方块字,全免。你想想看,仪态万千的金发美女送酒水到赌台前,牛高马大的洋鬼子都要掏钱付款,而你只凭一张黄脸几个爬爬字就可以免单,心情不是仅一个愉快就能涵盖的。
    任何一个国家的赌场,相信都能看到我们亲切的黄脸。而在同胞们相对多一些的地方,卡西诺就当仁不让地成了中国人俱乐部。
    布拉格就是这样。
    平时大家都在为生计奔波忙碌,见面的机会不多。你找一个朋友总也找不到,电话不通,家也不知搬哪儿去了,你又有急事儿,那就晚上去卡西诺吧。你不光会找到他,还会碰见一大帮久违的朋友。
    在这里,我见识了各式各样的中国赌客。
    有一位在市场练摊儿的福建农民,白天叫卖他从家乡运来的伪劣凉鞋,便宜,50克郎一双。我曾亲眼见他和一位顾客因为退货而发生剧烈争执——顾客买了他一双鞋,穿了三天就坏了。捷克的商业法规定一双鞋半年之内坏了必须退换,但他坚决不退,大吵大闹。直到顾客找来警察,他才嘟嘟囔囔老大不情愿地退了人家50克郎。但一到夜里他就换了一个人,精神亢奋,情绪激昂,时而开心,时而愤怒,在轮盘赌台上输个万儿八千连眼皮都不眨一下。想起他白天顶着大太阳练摊儿卖伪劣凉鞋,满脑门子都是汗珠,与顾客讨价还价,锱铢必较的样子,心里的滋味很复杂。
    有一位北京赌客,我们是一张赌台上的赌友,几乎天天晚上在一张扑克台上赌Pass,但我们的交往仅限于赌台之上。他肯定不是做贸易的,因为我在任何一个生意场上都没有见过或听说过他。他性格开朗,嘻嘻哈哈,手气却出奇的臭。别人虽然是输多赢少,但也总有赢的时候。但我从未见他赢过一次,哪怕小小的一次。他的一个大优点是愿赌服输,不急不躁不生气,尽管输得一塌糊涂,还是笑嘻嘻地用英语混着捷语跟发牌小姐聊天开玩笑。
    有一回他坐在我旁边,发牌小姐发牌完毕,他细心地一张一张捻开,竟是一副四带一!
    他高兴极了,把牌一扣,怡然自得的吹起了口哨——捷克的舞曲:啤酒桶波尔卡。
    我连一副小对儿也没有,早Pass了。
    发牌小姐含笑问他:“好牌?”
    他得意地说:“Ofcourse。”
    发牌小姐一张一张翻开自己的牌,竟是一副傻牌!
    欧洲Pass的规矩除了大对儿压小对儿,三头,只赔赌客前面的注儿,那是没多少钱的。
    他气恼地连连用扑克砍发牌小姐的手。
    发牌小姐娇滴滴地捂着手作势呻吟。
    接着又发牌。
    还真不错,他是一副双批,两个Q两个5。
    他又得意地吹起了口哨。
    发牌小姐翻开自己的牌,竟是三个A!
    下的注儿被全部收走,气得他对着发牌小姐大叫:“beautifulmafia!”
    小姐笑靥如花地说:“lamsorry。”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只仿手枪的打火机,往赌台上一拍。
    小姐笑着发牌。
    也奇了怪了,他今天手气格外地好:一副同花顺!
    他不吹口哨了,全神贯注地看着小姐一张一张翻开自己的牌。——小姐的手气比他还好,又是一副傻牌!
    他一下子跳起来,从赌台上抄起手枪对准发牌小姐就扣动了扳机,枪筒里冒出一股一寸长的火苗。小姐抽搐了一下,捂着胸口作中弹状,摇晃着伏在赌台上。
    赌客们都哈哈大笑。
    谁都知道,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社会成了一个缺乏诚信的社会,中华民族也成了一个缺乏诚信的民族。正像一位新华社记者在暸望杂志上写的那样,“从假烟假酒假文凭到假冒伪劣商品,从股市造假你方唱罢我登场到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蛇鼠同穴’,从企业三角债雪球般愈滚愈大到普通人恶意消费透支,从为人师表的教授剽窃他人著作到足球场上‘狗吹黑哨满天飞’,以至于从不题字的朱镕基都破例为上海一所会计学院写下了‘不做假账’的校训。”但同胞们也不必悲哀,诚信对于中国人并不是绝对的一塌糊涂,绝对的乏善可陈。西谚说:门关上了,总有一扇窗子会开。在赌场,中国人的诚信品格堪称典范。
    我认识一个北京人,此君除了对卡西诺严守诚信外,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讲诚信。1992年前后国内内需很差,加上国际制裁,取消了很多订单,纺织品大量积压。他因利乘便,不掏钱就骗来了大批集装箱,从此便一头扎进卡西诺里再不肯出来。有一本介绍卡西诺的书中说,一个赌客只要连续赌15分钟,卡西诺老板就有了利润。
    他曾创下了苦战48小时的纪录。
    他并不清楚他那些集装箱里装的都是什么货,经常是输得没钱了,便着马仔去打开一个集装箱看看是不是应季的货,是就低价卖掉,把钱赶紧送到卡西诺去。因为永远不会返款,所以价格极低,通常都低于成本价。不管他走进布拉格任何一家赌场,只要老板在,都会亲自出来招呼。两人握手寒暄,像一对交往多年的老朋友。
    有一个晚上,我眼见他输掉了五万美金,已经弹尽粮绝。低价卖货也是明天的事,大半夜的去哪里找客户?这时卡西诺老板出现了,身后还跟着一个保镖,保镖手里提着一个黑色密码箱。老板笑着问他今天是不是运气不太好?他说是你的运气太好了。老板笑了,挥手让保镖上前打开密码箱,里面是整整两万美金的筹码。老板说你拿去赌吧,算我借给你的,我希望你这次的运气比我好。
    连借条都没让他打一个。
    此事轰动了布拉格华人社会,大家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但有一项共识:中国人的诚信征服了卡西诺老板。
    
     
   
第二十七章 女人比男人更能赌


    其实,大老爷儿们有钱的来找乐,没钱的来求财,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倒是几位年轻漂亮的中国女赌客,那种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女人生来小气,她们只愿意赚钱和存钱,从来不懂得挥霍。只要是在卡西诺豪赌的中国女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有着黑社会背景,或者在经营着非法行当。
    新华社内参曾经准确地报道过,布拉格的中国黑社会按地域分为北京帮、福建帮和上海帮。这三个帮派首领的老婆,都曾和我在卡西诺并肩战斗。
    有一个北京黑社会首领的老婆,人长得高大漂亮。她赌起来非常地狠,输赢都很大。她告诉我,她的丈夫在这间赌场一年就输了70万美金。“我不可能再做正当生意了,因为做正当生意不可能赚到70万美金。过一天算一天吧,谁知道以后会怎样呢?”
    她参与了其丈夫的所有罪恶勾当,打打杀杀,敲诈勒索,把布拉格华人社会弄得一片乌烟瘴气。
    有一个福建黑社会首领的老婆,人也很漂亮,个子不高,身材匀称,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我们不光在一起赌钱,有时也一块儿去喝杯酒,聊聊天儿。她在福建一个县级市里当教师,这个曾经的职业使我愿意与她交往。有时她到我住的地方来玩儿,也邀请我去过她在市中心的家——她一个人住。我不便问她为什么独居,因为我认识她丈夫,知道他也在布拉格。但从她对卡西诺的迷恋与沉溺及总是一个人独往独来的情况看,必有些不足于外人道的原因。
    后来我们很要好了,她告诉我她的丈夫在莫斯科染上了很严重的性病。
    上海黑社会首领的老婆不但漂亮,而且快人快语,毫无城府。她的黑帮丈夫大她二十多岁,身体也不好,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而她却活泼大方,青春得很。她几乎天天要赌到天明,我也能理解,她怎么愿意回去陪那老头子睡觉呢?有她坐在你旁边赌,耳朵都会让她吵破。而且她的话特别古怪,你真不知道她是简单还是傻。比如有一回她拿到了三个K,很得意地给我看。我说你手气真不错,便一齐看发牌小姐自己会是副什么牌。没想到发牌小姐竟是三个A,通吃。她用美丽的大眼睛看着我说:“她为什么是三个A?三个Q刚刚好嘛。她为什么不拿三个Q?神经病嘛!你说对不对?”
    这三位黑帮太太既有钱又有闲,出入赌场是很平常的事。真正让我拍案惊奇的,是四位美丽的青春玉女。
    她们都很年轻,也很漂亮。衣着光鲜时尚,露脐装,吊带裙,黑色的唇膏,红色的眼影,五颜六色的胭脂。在赌场里大呼小叫,气焰万丈。一同来,一同走,来去如风。与我们讲些生硬的国语,她们之间则永远是一口叽哩哇啦怪声怪气谁也休想听懂一句的方言。有时发牌小姐看她们叽叽喳喳说得那么热闹,面部表情又那么生动,便问我她们在说什么?我说我跟你一样,完全听不懂。发牌小姐觉得我的回答很奇怪,便又问:
    “你们不都是中国人吗?你为什么听不懂她们的话?”
    我便给她解释,但解释不通。这不是因为我英语和捷语都不够好,而是因为欧洲人太死性。解释了好半天,发牌小姐依然问我先前的问题:
    “她们是不是中国人?”
    “是中国人。”
    “她们讲的是不是中国话?”
    “是中国话。”
    发牌小姐笑了,“你是不是中国人?”
    “当然是。”
    “那你为什么听不懂中国话?”
    把我给绕进去了。
    我解释说这是“dialect”。她说不对,她告诉我捷克南部有些地方是摩拉维亚人居住区,他们都讲方言。但我们完全听得懂。甚至斯洛伐克人,那完全是另一个民族,但我们也可以没有任何困难的听懂。可你们?她怀疑地看着我。
    我说我一点也不想在这里和你讨论有关语言的问题,我只希望你能发给我好牌。
    她笑了,一边把牌洗得哗哗响,一边对我说:“对不起,我以为你能满足我的好奇心,我感到很奇怪。”
    感到奇怪的不止是她一个人。
    瓦哈洛娃的女儿丽丽,那位漂亮的混血儿,去年曾带着自己的男朋友到中国来旅游。他们从布拉格直接飞到上海,游览了黄山以及苏杭后才来到北京。我那时恰在国内,见面时她告诉这样一件趣事:为了更好的游览黄山,她在上海报名参加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