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古玩人生 >

第485章

古玩人生-第485章

小说: 古玩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慎他们走在院落之中,枫叶随风飘落,落在肩头上,让张文清很是欢欣地拿起,复又让它轻飘飘地落下。
宋慎花了五十欧元请了一位导游,王云艳便跟在导游的身后,不断地把她所说翻译出来,内容也多是涉及人物生平事迹。
“1915年,萨特考入亨利中学,学习成绩优异,期间接受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影响。1924年到1928年间,萨特在具有现代法兰西思想家摇蓝之称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他是在1945年到1980年之间住在此处的……”
宋慎注意到导游的话,与自己所猜想也终于是对上了号,对于萨特这对夫妇,宋慎的了解也是有限,因为国内很少有人喜欢他们的文学,宋慎又非是资深文学爱好者,很难从一堆书中找到这对夫妇的踪迹。
继续朝前走着,萨特是1980年左右去世的,而波伏娃则是1986年去世的,再次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是住在这个地方的,所以很多处地方仍旧是保存地很完整。所谓的名人故居,因为名人戴上了光环,但是真正细究,来名人故居参观,更多的还是在接受精神的洗礼。
不过,宋慎显然不像是想要来接受洗礼的人。
所以,在宋慎的要求下,导游带着他们径直前往波伏娃夫妇文学作品展示处。
映入眼帘的第一本书,看来是个趣事,导游一再强调着,这是有史以来最长的序,书名叫做《让热内:戏子与殉道者》,这本书是萨特为让热内一本书写的序,完成时却长达578页。最终只好单独出版。
宋慎没有太多的心思,他绕了过去,径直找到了玻璃框内波伏娃的一些手稿,人与人的笔迹是不相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书习惯,不经意就会体现出来,即使是书写法文,也是能够看出这一点的。
宋慎比较庆幸,这对夫妻都没有用打字机写稿子的习惯,更加庆幸,这时候没有电脑,他们也不可能在电脑上码字,所以会有手稿遗留下来。
宋慎仔细辨认波伏娃的字迹,毕竟是女子,波伏娃的字迹显得有些娟秀,字体稍细长,宋慎便不禁皱了皱眉,这显然是不符合他手中手稿的字体特征的,难道说,他手里的手稿是假的?
张文清趴了过来,她仔细地盯着波伏娃的字迹看了好一会儿,她抬起头来,“手稿是假的?”
王云艳也是跟了过来,盯着波伏娃的手稿看了一会儿,也是认了出来,但是她并没有开口。
宋慎没有把手稿拿出来,所以导游并不知情,但是看着几人神色,她便是知道有事情,但是并没有多嘴去问。
宋慎并没有放弃,他朝着王云艳说道:“你帮我问一问,萨特的手稿在哪边?”
导游指了指前面,“哪里有《致河狸的信》的原稿。”
宋慎走了过去,《致河狸的信》是由波伏娃晚年整理出版的,这是萨特写给她的情书合集,所以看上去这些都是一封封的信件,但是,对于宋慎来讲,只要上面有萨特的字迹,那就足够了。
宋慎的字迹更粗犷豪放,看起来更潦草一些,宋慎并没有太过仔细去看,便是欣喜地起身拿出了放在包里的手稿,他仔细地比对了一番,很是惊喜地抱住了身旁的人。
张文清被宋慎死死地抱住,挣扎了一下,便放弃了,好在宋慎情绪控制地极好,没有吻上去,但是张文清仍旧是面色潮红地朝着他瞪了一眼,“这该不会是萨特的手稿吧?”
宋慎点了点头,“这应该是萨特帮助波伏娃整理《第二性》这本书时,所遗留下来的。很多作家都会找身边的妻子或者是丈夫,帮忙整理书稿,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灯下黑的情况,换个人来整理书稿,更加容易发现其中的疏漏之处。”
王云艳也是有些惊喜,她实在没有想到竟会是这种状况,本来已经是放弃了寻找,没有料到会在这里再次有发现,而这个发现更令人惊喜,这个结果比预想的还要好一些。
那位导游见到宋慎拿出一沓纸在比对着什么,挤过来便是看到了宋慎手里的书稿,她顿时惊喜异常,朝着宋慎不断地问道:“先生,这是萨特的手稿吗?这是萨特的手稿吗?”
见到宋慎摇头,她仍是不愿意相信,再次低头比对了一下,因为熟悉,所以,她很容易能够看出来这种情况。
“先生,您稍等一会儿,我去请馆长过来,我相信,他一定会有兴趣把你这份手稿买下来的,真的!您稍等一会儿!”翻译面色兴奋,径直朝着里面跑过去。
宋慎听了王云艳的翻译,王云艳翻译之后,还问道:“我们该怎么办?”
宋慎稍稍一怔,立刻反应过来,他一把拽住了两人,朝着门口跑过去,“走!咱们现在就走!”
张文清没有想到宋慎会是这种反应,但是她喜欢这种感觉,被宋慎拉着跑了起来,因为穿着高跟鞋,跑起来不是很方便,在下楼梯的时候,似乎是崴了一下,好像没有什么大碍,她也就没有在意,仍旧能够紧紧的跟着。
下了楼,宋慎上了自行车,前后两人也都是熟练起来,三人很快便行动了起来,刚刚骑了二三十米,宋慎便听到后面有人在喊着什么,宋慎装作听不见,仍旧是奋力地蹬着自行车,因为他根本就不愿意把这件手稿卖给那个纪念馆。国外人或许不会怂恿和动员他无偿捐助,但是终究还是要有优惠的,而且很有可能就需要只是象征性的收一点钱,这完全违背了宋慎的遗愿,而且自己收藏听起来似乎更好一点。
“那是私人经营的故居,好像就是萨特的后人。”王云艳说道。
“你怎么知道?”张文清突然听到王云艳讲话,她便准备来个隔空对话,一转身竟是碰到了宋慎的下巴,撞得宋慎差点咬到舌头,见到宋慎宋慎皱眉,张文清竟是没心没肺地笑了起来。
“因为后面的那个人说,请宋先生把那份手稿留下来,价钱好商量。”王云艳笑道,她并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
张文清从宋慎手中讨到了便宜,顿时高兴起来,甚至没有去仔细听王云艳的回话,便是乖巧地坐好了。
半响,张文清抱怨道:“我的脚好像有点疼。”
“没事,这是今天走得太多了,回去用热水泡一泡就好了。”宋慎没有在意,因为张文清确实穿着高跟鞋走了这么久,不累才是怪事。
张文清歪了歪身子,摸了摸脚,没有说话。
还了车子,一行人便朝回走,他们要打车回酒店。
宋慎再次确认了包里手稿的安全,这才舒了口气,他看了看时间,这才下午三点多钟,时间尚早,所以他并不愿意回去的这么早,所以,他宁愿多转一转。
所以,宋慎又是进了一家店内,这家店是个古玩店,主要经营瓷器,这里面有中国瓷器、日本瓷器、伊朗瓷器,还有欧洲瓷器,繁杂得很。
老板坐着悠闲地玩着电脑,对于顾客的到来也不是很在意。
张文清皱着眉跟着宋慎走进来,动作显得不是那么方便,但是宋慎这时候一心被这些瓷器所吸引,哪里去在意她?他让张文清坐下来,这才跑过去围绕着瓷器转了起来。
张文清则是和王云艳闲聊着,她们不懂瓷器,所以看瓷器对于她们来讲,实在是一件无聊的事情,而对于宋慎来讲,能够从这样繁杂众多的瓷器之中找到精品,实在是一件令人值得高兴的事情。尤其是,他发现这里面很多的瓷器都是有些年头。
不过,宋慎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眼前很多明清瓷器都是“海捞瓷。”顾名思义,也就是说这些瓷器都是从海里捞出来的,自从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以来,应该是从宋朝开始,到元明清,很多瓷器都是从海上运输到海外各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免有很多的船遭遇风浪沉入海底,所载瓷器打捞出水后统称为海捞瓷。
海捞瓷看起来与正常的瓷器又很大的不同,看起来没有一般传世瓷器那样光鲜亮丽,但是近年来却是发展地不错。


第740章 陶器
像是宋慎眼前的这件海捞瓷就显得有些釉光暗淡,与一般瓷器大不相同。
海捞瓷真正亮相,引起关注,还只是这两年的事情,零五年年底,一批在海底沉睡了数百年的海捞瓷首次登陆拍场。尽管这些瓶瓶罐罐算不上官窑的名品,但在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上却大显身手。200多件拍品总成交额达2727万元、成交率为92。05%,而拍前的预估价仅为100万元。
今年5月中旬,在京城的京广中心举办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把元末明初的青花龙纹大提梁壶和一只明洪武釉里红莲口鱼藻大盘,都是海捞瓷中难得一见的大型器物,前者以671万元人民币落槌,后者以792万元人民币拍出。自去年底以来,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举办的海捞瓷专场拍卖,成交率竟达到了92%,成为瓷器拍卖的一大亮点。
宋慎在这种地方见到海捞瓷很有些惊异,不过,想到有很大一部分沉船是在公海沉没,一些国外专业的打捞船队能够打捞到不少的海捞瓷,宋慎便是明白过来。
张文清坐在旁边,转身看过来,见到有些瓷器被侵染,甚至有些瓷器上面有各种像是小石块一样的东西粘连在上面,难免有些惊讶,在她看来,瓷器就应该是釉面光滑的,像是这种情况,瓷器哪里还能卖得出去?
“这是瓷器吗?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张文清翘着脚,她自己也在揉捏着,一边用手指着海捞瓷问道。
宋慎看了一眼,解释道:“一般而言,由于发生沉船时会造成部份器物倾出船舱,散落于沙泥上面,部份却成堆整件渐渐被埋入沙泥之中,这样就造成海捞瓷出现二种状况:一是散落在泥沙上面的器物,被海里的暗流淘来淘去,器物的釉表层因暗流及泥沙的长期冲刷摩擦,会导致釉层的磨损和破坏。二是器物成堆、整件被埋入泥沙下的,相对能保存得比较完整,但由于在海底中浸泡千百年,咸的成份对釉和胎同样会造腐蚀,出现釉光暗淡,胎釉形成一体的状况,这件瓷器就是因为胎釉一体粘连了不少的赃物。”
没有见过这种状况,大概是很难想象得到这种场景的,毕竟平时所用的瓷碗瓷盘无不是光鲜亮丽,釉光透亮的,但是时间是个极为令人吃惊地,它能够侵蚀所有的物件,就是经历过火焰煅烧的瓷器,也没有办法逃脱。
张文清有些惊讶地看过去,她的确是从来没有想到过瓷器竟会变成这种样子。
“怎么会有人买这种东西?”张文清很是不解,在她看来,这种被侵染了的瓷器实在是难以入目。
宋慎笑了笑,“这些看起来品相差的,当然是不值钱的,但是总是有一些品相看起来不错的,毕竟船沉没了,但并不说明所有的瓷器都会与泥沙直接接触,总有一部分没有与泥沙混合在一起的,那些瓷器表面上看起来还是不错的,只不过釉面稍显暗淡,若是运作的好,还是能够卖个好价钱的。而且最近两年,海捞瓷的成交率高达九成以上,算是热门了。”
“你不是一直强调说瓷器拍卖成交率不高吗?”张文清想到宋慎一直在自己面前唠叨的话,她却是想了起来,集雅轩拍卖行的瓷器拍卖似乎成交率要高上不少,至少也要有九成了,这样的成交率应该不低了。
宋慎眼睛被眼前的一件陶器所吸引,但是嘴上却是没有停下来,就听他说道:“瓷器拍卖的成交率是很低,这也是最近两年一直持续的一种现象,因为赝品太多了,就算是香港佳士得的大拍,成交率也不足六成。集雅轩之所以能够有高达九成的成交率,还是在于集雅轩对于瓷器的质量能够保证,甚至可以为瓷器背书到该瓷器下一次上拍卖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