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古玩人生 >

第409章

古玩人生-第409章

小说: 古玩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郡水点头,“对的,这点和国内完全不同,所以买古玩时,是可以看走眼的,但是需要你及时反应过来,若是耽搁的时间长了,人家或许就不愿意退货了。”
因为交流会就在东京郊区的别墅举办,所以众人花了一个半小时,驱车便到达了现场。
进去时,交流会已经开始了。
在别墅的厅堂内摆放了各种古玩,每一件都有一个编号,似乎是为了和谐起见,这次的交流会采取的是暗标形式,也就是说在每一件古玩的前面都有一个小盒子,谁若是看中了哪一件古玩,便只需要把自己心中的估价写出来,放入小盒子中,价高者得。
见到这种形式,宋慎难免有些惊喜,若是对于旁人来讲,不熟悉日本本地的古玩价格,拍卖便很难参与,而对于他来讲,这些完全不是问题,因为无论如何,阿拉伯数字都是通用的,他只需要稍稍注意一下,就能看到别人的底价,还有什么比这个还好的吗?
季穆不知道这些,便叮嘱道:“你若是想要拍下哪一件,就直接告诉我,我来帮你确定价格。”
宋慎点头应下,“好!”
日本人的审美趣味尚深沉典雅,朴素大方,与欧美人华丽热烈、金碧辉煌之好恰不相同,所以在解放前国内的古董店就有了日本庄与洋庄之分。对中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应该说有人喜欢,但因所见不多,无法培养兴趣,所以懂的人少,在日本便难火起来。至于汉绿釉器,像陶罐、猪栏鸭舍、楼阙谷仓,各处常可见到。魏晋的陶人、陶马也能见到,特别是唐三彩、加彩人物俑、战马牛车更受欢迎,尤以三彩女俑为贵。
宋瓷的青瓷系和磁州系、钧瓷类是日本人历来所喜爱的。至于明清的青花,日本人更是推祟备至,对明末万历五彩更是情有独钟,爱之若狂。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明末瓷器多有口沿磨蚀现象,中国人视为伤残,日本人对此却不以为缺憾,甚至昵称“虫哈”。一件明末出口瓷上略有一点虫哈绝不影响价格,犹如女神断臂、美女生痣,反更具魅力。他们惟独对于晚清的青花和粉彩器较为冷淡,不喜欢那种炫人眼目的浓艳和过分修饰。
宋慎在交流会上已经见到了不少的明代末年的瓷器,看着瓷器口沿磨蚀的样子,宋慎难免感觉有些怪异,心里想着,在明代中后期,倭寇一直在侵犯沿海地区,一时间嚣张无比,后来被“戚家军”所阻,倭寇被打退了去,在明代中后期时,已经消散了不少,难道是这样原因造成日本人喜欢明末的瓷器吗?
当然,这只是宋慎无聊时的突发奇想,他也明白,这个理由实在是有些怪异,可能性不大,毕竟审美观的观念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
宋慎并没有在这里见到玉器,他问了季穆才得知,日本人是不喜欢玉器的,他们也难以理解中国人对于玉器为何会情有独钟。
宋慎看了几件明朝瓷器,感觉很多价格都比国内要高出不少,所以他便没有投标,只是看了看。佘青青则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他的后面,手里拿着填写暗标价目的单子。
宋慎绕了许久,终于是在一幅画作面前停留了下来,这幅画只是用最为简单的几何线条勾勒出美丽的富士山,而画面的主要场景画的是在大风天气中赶路的人们。有的人头上的斗笠被吹走,而有的人手中的纸被吹的漫天飞舞,这幅画的主题应该是画风,毫无疑问“风”是没有颜色的,但任何一个人看到这幅画时,却是都能听到从画中传出的呼呼的风声,宋慎便想到半句诗来,“能画一枝风有声”。
宋慎把翻译王方远叫了过来,指着画作问道:“这幅画叫什么名字?”
王方远转头看了宋慎一眼,见他面上认真,便解释道:“这幅画的名字叫做《骏州江尻》。”他这样说着,却还是转过头来,“宋先生真是没有听说过这幅画的名头吗?”
宋慎摇头,“这幅画很有名气?我应该知道吗?”
王方远再次确认宋慎真的不知道,这才解释道:“这是日本著名画家葛饰北斋的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我本来还以为宋先生应该会有所耳闻的呢!”
宋慎愣了一下,“竟是葛饰北斋?那不知道还真是我的错了!”
书名:绝世狂少
链接:%be%f8%ca%c0%bf%f1%c9%d9
连接:
简介: 生性懦弱的周泽,在得到了神秘的力量之后,肆无忌惮的开始了自己的彪悍生活,开着顶级跑车,挥舞着大把的钞票,过着皇帝一般的生活。
“我的朋友幸福美满,我的敌人统统都在地狱忏悔!”
——周泽
新书求收藏,求点击,求关注与宣传!

第622章 暗标
葛饰北斋还真不是一般人,他是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对于后世很多画家都产生过影响,他的绘画风格对后来的欧洲画坛影响很大,德加、马奈、梵高、高更等许多印象派绘画大师都临摹过他的作品。他还是入选“千禧年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
这样的画坛地位,也难怪王方远会是这样一副表情。
宋慎再次去细细观察起来,北斋喜欢以日本的山川河流为题材,所绘制的画作往往能够直入本质,产生极为强烈的视觉效果。按照评论家的话来讲,那就是“把大家其见闻的包罗万象的事物的本质,作为一种‘动态’来理解,以超常的机智和富有戏剧性的想象力来把握和表现这样变幻莫测的现象。”
眼前这幅画的确让宋慎有这种感觉。
季穆似乎是注意到宋慎长久站在一幅画面前,以为他这是要拍下来,就走过来想要帮他参谋一下,他刚刚走近,就见到宋慎竟是接过佘青青手中的单据填写起来,这叫季穆一惊,没想到宋慎会是如此鲁莽。
“你觉得这幅画如何?”季穆把宋慎看做自己的子侄辈,但是他自己也是清楚的明白,以宋慎的身份地位,不能真的开口教训,只能慢慢攀谈。
宋慎点头,“好!我觉得画得很好!”
季穆盯着这画看了半响,“我也是觉得不错的,不过,你知道吗,在日本临摹他的画的人特别多,尤其是《富岳三十六景》为他赢得了世界级的声誉。”
宋慎觉得自己似乎是理解了季穆的意思,他转头问道:“那您的意思是说,这幅画极有可能会是临摹的?”
季穆很高兴宋慎能够这么快领悟过来,便点头道:“正是如此,你恐怕不是很清楚,在日本因为临摹葛饰北斋的画被拍卖而产生的官司,每年都不下十起!至今为止,反倒是他的原画仍旧是没有被大家发现,似乎就被隐藏在千千万万个仿品之中,仿品也因为真品一直没有现身而身价大增。”
宋慎点了点头,倒是没有想到会是出现了这种状况。
在他看来,葛饰北斋在日本的地位这么尊崇,他的画作就应该被供奉在博物馆之中工人瞻仰,他哪里想得到眼前这幅画便极有可能会是假的。
宋慎仔细回想了葛饰北斋的生活年代,大约是在1760年到1849年之间,也就是说他的画作距今的时间也在这个范围之内,他重新再去仔细看了《骏州江尻》,他甚至能够确定下来,这幅画所创作的时间正是在这个时间段范围内!
宋慎拿起手中的笔再次写了起来,季穆有些无奈,知道这是不好多劝了,便盯着他的笔下,最终见到他所填写的数字是501万时,季穆仍不住臭骂道:“你这真是钱多了没处花,买了赝品回家干什么?”
任谁都知道宋慎对于日本的画坛研究不高,所以他这时候总不好说因为自己完全了解这幅画的具体创作时间,自己能够确定这幅画就是真品,若是说出这种话来,肯定是要引起误会的,所以他便只能坚持道:“钱也不多,5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也才三十万,即使买到的只是临摹之作也是不错的,我觉得这幅画本身临摹得便很好,这个价钱虽说不值得,但是也不远了。”
季穆听到宋慎这话,还能怎么说,他只能感慨宋慎真是有钱人,这点钱都不看在眼里。
佘青青一直站在两人的身后,听着两人的交谈,见到自家老板执意接着写下去,她便撇了撇嘴,也是发出了和季穆同样的感慨,土豪的世界,你不懂。
宋慎实际上是看了里面其他人投进去的单子,确认了里面最大的一笔数额是三百八十万日元,他才把价格加了不少上去,又是填了一个非整数,这才放松了一些,五百万日元实在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值,但是至少目前是够了,他悄悄地记下了这一处位置,转身带了佘青青离开了。
不片刻,又有两人走过来,一年轻一老者,年轻人指了指放在玻璃框架内的画作,说了些什么,老者点了点头,拿出了一面放大镜,玻璃框隔着一段距离,高倍放大镜的效果便差了一些,老者看了许久,面上带着深思与疑惑,微微摇头,忽而又点了点头,他和年轻人说了两句,年轻人慎重地点了点头,鞠躬应下。
接着年轻人把拿出了一张单子,他慎重地填写起来。
宋慎并没有走远,尽管他也是在看其他的古玩,但是眼中的余光却是一直都是瞥过去的,这一幕自然也是看得清楚,他有些惊讶起来,没有料到竟是有人与自己眼光相同,对方的表现很是慎重!
宋慎不动声色,看了几件金银首饰,这些首饰都是江户时期的金银匠所打造,看起来颇为精致,宋慎便随手填了几张单子扔了进去,来到日本一趟,总是需要带点礼物回去的,尽管他也不是很在意,但是价格还是朝着高处写。
宋慎转了半圈,回头看过去,见到那位填了单子的年轻人仍旧是站在那幅画作前,似乎是在宣布这幅画的主权一般,宋慎便不禁皱了皱眉,他思忖片刻,仍旧是走了回去。
年轻人见到有人走过来,面上一僵,站直了身子,余光瞥过来,想要知道宋慎是干什么的。
宋慎没有理会他,而是觑眼朝着封闭的投单据的箱子内部看过去。
“八百六十万!”
这是个极好的数字,但却不是宋慎想要的,他本来最高价格的五百零一万,现在已经不再是最高价格,对方这样做,给他的投标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很强烈,要知道这件在外人看来不过是赝品的画作,他们却是愿意花费八百多万,尽管这是日元,但是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他们若是没有看中,有怎么会买下来,总不至于随意买东西吧?
宋慎看了那位年轻人一眼,没有急着再去写单据,而是装作路过的样子转身走了
介绍本书:
书名:绝世狂少
链接:%be%f8%ca%c0%bf%f1%c9%d9
连接:
简介: 生性懦弱的周泽,在得到了神秘的力量之后,肆无忌惮的开始了自己的彪悍生活,开着顶级跑车,挥舞着大把的钞票,过着皇帝一般的生活。
“我的朋友幸福美满,我的敌人统统都在地狱忏悔!”
——周泽
新书求收藏,求点击,求关注与宣传!

第623章 支钉痕
此时,距离开标还有些时间,宋慎接过佘青青手中的单据,记下了刚才那幅画的标号,又是写了一张一千两百万的。尽管仍是没有放心,但是宋慎却打定主意待会儿再写几张,反正这是没有限制的,想写几张投进去都是可以的。
宋慎把单子递给佘青青,心里盘算着自己应该如何是好,眼前便多了不少的瓷器来。
日本的瓷器发展史显然是没有中国悠久的,而且日本的烧瓷技艺也都是向中国学习的,所以在宋慎的眼中,日本的瓷艺难免便比国内差了一个档次,不过,单单以眼前这个青花瓷器而论,日本的瓷艺还是蛮高的。
这是一个青花大盘,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