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古玩人生 >

第40章

古玩人生-第40章

小说: 古玩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慎摇头笑道:“没有这样想过。不过,你这样说,倒是提醒我了。”
黄文川哈哈一笑,道:“你小子走运了!这店面租金加上存货,虽说不值百万,但是能给你省下不少的装修费用吧!能节省你进货的时间和成本吧!光说这店面租金,哪年不是芝麻开花似的,这就又是一分节省吧!要不是那些家伙只想着落井下石低价买入,哪里等得到你来拿下这家店铺?怕是连汤不会给你留下!再说,你仓促的就要开店,哪里会这么容易找到合适的店面,若不是出了意外,等上一年半载的也说不定。”
宋慎知道这件事情背后,必然是有黄文川在周旋,否则事情不会这么顺利。便笑了笑道:“真是感谢老哥的帮忙了,今晚请老哥吃饭,叫上周运财周老板一起!”
黄文川提醒道:“还是先换了锁吧!”
宋慎这才忙着打了电话给开锁公司。

第58章 临夜市

翌日,宋慎凌晨便起了床,今日是周六正是夜市开放的日子。宋慎近来花钱如流水,本来觉得安康富足的日子,因为昨天的一纸合约瞬间回到解放前,存款已经快要告罄,只剩下八万多块了,都不足以支付装修费用,所以,有必要努力赚钱。
到了古玩街,刚刚凌晨三点钟左右,正是人群开始变得拥挤的时候,宋慎捡了个摊子就从头看了起来。
一段时间以来,宋慎一直关注瓷器、青铜器这一类对他来说比较好鉴定的古玩,至于书画作品,凭着他匮乏的艺术细胞短时间内实在看不出子丑寅卯来,所以,宋慎虽然也会花时间研究书画,但是一直进展不大。
不过,夜市里的字画鉴定最是简单,就好像眼前这幅《秋风执扇图》,看了主题,再看看纸张,就不用再去细看了。原画藏于沪市博物馆,而这张画的用纸是现代工艺所做,所以结果不言而喻,这张画买回家能当工艺品挂起来。
夜色朦胧,人影穿梭,来来去去,宋慎看过一家又一家,收效甚微。
走到中间的摊位,一堆盘碗碟瓶中间的痰盂样式的瓷器引起了宋慎的主意,装作不经意的样子蹲下来拿起一个小瓷碗就看了起来,眼睛却用余光瞥向痰盂,悄悄验证了一番。
一个银白头发的老者在宋慎后面也围靠了过来,却是直接拿起了痰盂,宋慎忍不住心头直跳。老者看来也是常逛夜市,摸了两下,装作随意的样子问道:“这痰盂看起来还可以,什么价?”
摊主三十多岁,虎背熊腰身材魁梧,说话声音没有想象中的粗犷,反而有些斯文地带着湖南口音道:“这是清代晚期的渣斗,我也不扯谎漫天要价,您给一万块就拿走吧!”说是不扯谎,一万块的清代晚期的渣斗也算是高价了。
老者身着白底印花唐装,虽然熬夜看起来反而精神矍铄,呵呵一笑道:“你做生意可是不老实哦!这渣斗无论如何是值不了一万块的,你再降一点吧。”
宋慎听到摊主把渣斗断到清代晚期,价钱也只是一万,心中松了口气,转念想到那老者岂不是也会觉得便宜?自己还有机会吗?心中后悔自是不提,只得蹲在一旁仔细偷听两人的对话。
摊主苦笑道:“您是高手,可我这收上来的成本实在太高,也让不了多少。要不,我给您去一千,九千块听起来吉利,你看如何?”
老者并不满意,摇了摇头道:“这清朝末期的瓷器制造粗糙,市价本来就不高。再说,你这是痰盂,如果是个盘子、碗什么的,九千块买了就买了。可是,我要是买个痰盂回家,你让我把它摆在书架上吗?这样看起来多别扭!我也不让你吃亏,两千块,你看怎么样?”
摊主愣了愣,夜色中仍能看到他脸上苦涩,顿了顿道:“实在是太少,连本都不够,让我怎么做生意呀?要不八千怎么样?”
老者想了想,还是摇摇头道:“这个价钱太高了,我再看看吧!”说着,老者转身离开了。
宋慎心中大喜,强忍住笑意,等到老者离开了,方才拿过那只痰盂问道:“这痰盂怎么卖?”
摊主先是一愣,随即笑道:“小兄弟好本事!刚才那人没耐性,我们的谈话想必你也听到了。五千块,不还价!”想来,摊主也是认为宋慎不是真心想要,所以给出的价格不上不下,还不许还价。
宋慎沉吟许久,就在摊主以为宋慎不想要了,就要拿回渣斗,宋慎抬头一笑道:“我买回家就是看它是个老物件,也不想它升值,只是想要摆出来在朋友面前显摆一下,你可不要骗我!”宋慎装作不懂,摊主也不一定相信,但是只要能拿了渣斗回家,宋慎也不需要考虑这么多。
摊主笑了笑,一拍胸脯道:“放心吧,我敢打包票,这渣斗一定真的清晚期的,你就放心拿回家给你朋友看吧!”
宋慎笑着道了声“好”,接着拿出钱包数了五千块递给摊主,摊主满脸喜色道:“欢迎小兄弟以后常来呀!有什么好东西,我就给你留着。”
宋慎笑着点头回应,也不当真,萍水相逢做了一单生意,哪里会让人家专门给自己留什么好物件,以后熟悉了还差不多。
宋慎拿了渣斗转身离开,不敢多做停留。
果然,宋慎刚刚离开,那老者又转了回来,见到摊位上已经没了渣斗,心中大急问道:“渣斗呢?我刚才看到的那个渣斗呢?”
摊主正坐在小马扎上,看到老者回来也不起身,听到他的问话,这才缓缓道:“被刚才蹲在旁边的一个小伙子买走了,您就消停点吧,他早走远了。”
老者听到摊主如此说,倒是会想到当时谈价钱的时候,旁边确实有个小伙子。没想到自己离开一会想要压压价,回来之后已经被那小伙子捷足先登了!心中后悔不跌,却是不好再说什么,只怪自己贪心罢了。唉声叹气得离开了。
宋慎此时高高兴兴地走在古玩街上,不知不觉就到了自家店铺,心中激动,忍不住开门进去了。
开了灯,独自坐在古玩店里,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宋慎心中安宁,就好像在独自守望着自己的一片净土一般。
不知多久,天色渐亮,门外传来说话声,宋慎抬头一看,正是黄文川和一个老者。宋慎顾不得惊讶,赶紧起身迎接。
黄文川笑道:“看到屋里亮了灯,还以为你这里遭了贼?就过来看一看。”
宋慎忙笑道:“真是谢谢老哥的关心,我刚刚逛了一圈,有些累了,就进来坐坐。这边刚接手也没有茶水,比较简陋,还请不要见怪!”
黄文川指了指宋慎对着身后老者道:“宋慎,是这家店的老板,刚接手没几个小时。”接着,又对宋慎道:“这位是温裕,市博物馆的馆长,也是市收藏家协会的会长,以后你也有可能在温裕手下混生活。”
宋慎上前和温裕握手道:“温会长好!欢迎光临,尽管还没有开业,不过还是希望温会长以后常来!”
温裕笑了笑,有些狐疑道:“小宋,我们是不是见过?我怎么看你很眼熟?”
宋慎尴尬一笑,从桌子底下拿出了刚买到的渣斗,也不说话。
温裕一看渣斗顿时恍然,点了点头笑道:“原来是你呀,我说谁的手怎么会这么快!”
黄文川听得迷糊,疑惑问道:“你们难道见过?”
宋慎尴尬笑着点头,解释道:“刚才在夜市里,温会长看中了这个渣斗,他和摊主谈价的时候,我就在旁边。后来,温会长和摊主没有谈拢,我就顺便拿下了这个渣斗。”宋慎也没说是自己先看中的,像这样的事,谁先拿到手里就是谁先,也没什么好说的。”
温裕似笑非笑的看着宋慎,道:“买东西的时候,有个年青人就蹲在一旁,我也没有在意。本来打算转完一圈,再去把价钱压低,我刚走了几个摊位,心里不安,想要回去拿下来,却是没有想到,被那个年青人捷足先登了。最没想到的是,一转眼,我就认识了那个年青人。”
宋慎笑了笑,心中尴尬去了几分。他本就没有什么错,只是见缝捡了个漏,他又不偷不抢,何必见人低一头?
黄文川听罢哈哈大笑,揶揄道:“温君子,让你贪心不足!遭报应了吧!宋慎,干得好,真是一件爽快事!”
宋慎无奈摇头苦笑,什么都没说。
温裕也不燥,只是笑笑道:“当时也是想要压点价,不过是为了节省点罢了,没想到还真有识货的人!就是不知道小兄弟是多少钱拿下的?”
宋慎笑着道:“五千块。”
温裕听到报价,张了张嘴,最终没有说话。
黄文川调笑着又说了几句,可并不因此放松了眼神,眼睛紧紧盯着眼前的渣斗,顺手拿了起来就仔细看了起来。
所谓渣斗,其实就是痰盂。喇叭口,宽沿,深腹,形如尊。有的口较小,可用于唾吐,大口的就称作渣斗。
古玩行的老人们一般认为渣斗就是痰盂,其实不然。宋代时,宴席桌上摆有吃剩下的肉骨头或鱼刺的用具叫做渣斗。渣斗的口大、沿宽,便于放骨刺,形状与痰盂稍有区别。宋代钧窑烧制的花盆、渣斗驰名中外,从来都是民间珍宝。
宋慎买下的这个渣斗不大,高不过十公分。青釉灰胎,看起来蛮不错的。
黄文川看了几眼问道:“你买下它,想必也是知道是什么时期的了,你判断是那一时期的?”
宋慎笑了笑道:“当时天黑,我也没有看清楚,只是看着温会长的样子定然是古玩行里的行家,所以看到他们没有交易成功,索性拿了下来。五千块钱捡漏的机会大概有八成,所以就是打了水漂也没啥!”
黄文川听了这样的回答一愣神,温裕却是有些高看了宋慎一眼。古玩行里有人看物件买东西,有人看人买东西。其实这都是一样的,只是比拼谁看得准罢了。
黄文川不相信宋慎的话,但是也不会当场戳穿,毕竟从温裕手里抢了东西,宋慎若是说自己眼力好不是在打人家的脸吗?宋慎这样的说辞,也算是给了台阶。
这小子却是越发的狡猾了,对人情世故也越发的精明了。

第59章 渣斗

黄文川猜测到宋慎的盘算,自然想要帮助他遮掩,就把渣斗放在桌子上递给温裕,笑着道:“老温,这渣斗是你相中的,看来你很看好它呀!”
温裕拿起渣斗,笑了笑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渣斗就知道这是个老东西,大开门的物件。问价的时候,那摊主说是清代晚期,我也想着捡个漏,可是他要价一万块,我觉得价钱太高,风险有点大,就犹豫了。当时也没仔细看,如果仔细看清楚的话,我是一定会拿下它的,说什么也不会让自己留下遗憾。”
黄文川背着温裕似笑非笑地看了宋慎一眼,看得宋慎心里发慌,听到温裕说完,他才转过头去笑道:“温君子,你着相了,风险多大收益就有多大,你不想冒险只想着扩大收益,天下哪有这等好事?坐在现在的位置上,你还是太谨慎了,既然谨慎就不应该想着捡漏!”
温裕无奈摇头,专注看起渣斗,不再说话。其实,温裕被称作“温君子”也是有来历的。温裕的谐音就是“温玉”,所谓“君子温润如玉”,朋友们便称他“君子”。君子之称也不仅是谐音,温裕为人处世温润有礼,有儒家之风,这才是“温君子”的真正由来。
黄文川趁机对宋慎道:“你来说一说越窑吧。”
宋慎心知这是考校,就回忆着自己记下的内容道:“越窑是中国最早的母亲窑,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内涵最为丰富古窑系陶瓷之一。越窑瓷器胎质细腻、釉色温润,以清脆晶莹名闻天下。唐代是越窑青瓷发展的高峰期,陆龟蒙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