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古玩人生 >

第335章

古玩人生-第335章

小说: 古玩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铭峙再次问道:“我可以出一个亿,你愿意出手吗?”
宋慎依旧摇头,严铭峙很是失望,他终于是确定下来,宋慎怕是早就看出了其中问题。
两人面色平静的谈判,但是围观的三女一男却是早已惊呆了,一个亿,一个亿的价钱只是为了买下这个“玻璃杯”?即使它的材质是水晶,但三五万不也都是够了,何况这只杯子看起来色泽发黄,怎么都不至于要卖到一个亿的天价吧?
“严先生,这个破杯子怎么可能值这么多?十万不就顶天了,哪里可能上亿?”郭严英笑道,他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怎么可能呢!
罗媛尽管也是不相信,但仍旧是朝着郭严英怒目相向,这话只能由她来说,郭严英一个外人哪有什么发言权?
宋慎略微一惊,知道对方肯定是有所发觉,但是能够而且敢于出价上亿的真是不多,对方姓严,在香港,也就唯有那位大收藏家了,也难怪宋慎听到对方的名字感觉有点耳熟。
事实上,所有人都不会注意这些细节,他们的目光都是被严铭峙吸引了去,严铭峙拿起杯子笑道:“宋慎肯定也应该是懂的,这水晶重在来历,你们看出这是什么年代的水晶杯了吗?”
众人摇头,只有宋慎沉默不语。
“这是战国水晶杯,作为世界主要水晶产地的中国,使用水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墓葬中也曾多次伴有水晶制品出土。商周以后,水晶制品的制作更加精细生动,春秋时期已有水晶生肖雕件出土。这些器物采用圆雕的加工手法,技术上较之仅为钻孔和弧面打磨的工艺难度更高。”
“到了战国时期,玉器的生产进入鼎盛阶段,随着玉器工艺和加工工具的不断进步,玉器碾琢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所以,水晶杯的制作工艺水平是可能达到这个高度的。它的器型确实很罕见,在已出土的战国文物中几乎找不到这种器型的,而且这个造型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手感舒适,使用方便,这是极为难得的!”
“战国水晶杯!”紫楚惊呼起来,其他人不明白其中意思,但她却是不得不知道的,听到此处,她想起一些东西来。
“战国水晶杯不是在浙省杭城的博物馆吗?什么时候跑到香港来了?”紫楚惊声道。
其他人都是转头看过去,郭严英更是开口问道:“你说什么?你是说这样的一只杯子在杭城博物馆出现过?而这一件也是完全相同的?”
紫楚点头,郭严英却是大惊道:“那也就是说,这一件是假的喽!要不然怎么会和另外一件一模一样呢?”
众人都是把目光转向宋慎,毕竟这是他看中并买下的,众人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宋慎会知道更多的东西。
宋慎却是摇头,“我也不清楚。”
于宋慎而言,他虽说知道这件水晶杯是战国,但是他却不想要别人知道,因为若是确定下来被外界所知,他把水晶杯带回大陆是需要缴税的呀!
在中国,艺术品被列为进口商品的第21类,与奢侈品列为一类,艺术品进口时需申报缴纳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进口关税根据艺术品种类不同适用0至14%的税率,与中国签订优惠贸易国的国家,艺术品原作的进口税率为12%,复制品的税率为14%。没有与中国签订优惠贸易协定的国家,艺术品进口关税为50%;复制艺术品的税率为14%,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为17%。而在实际交易中,艺术品消费还要承担消费税、营业税等多种税费,即使采用12%的进口税率,艺术品进口的综合税率往往也超过了30%。
在前一段时间,沪市企业家刘谦益在苏富比拍卖行举办的“中国古代书画精品”拍卖会上,拍下苏轼书札《功甫帖》,这件流失海外的墨宝可谓一字千金——“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分两行书写的9个字,以823万美元天价成交。
823万美元折价六千多万,如果他走正常途径入关的,也就意味着他至少要缴纳上千万人民币的税金,这样的高税率,让人望而却步!
所以,宋慎很是不想叫其他人知道他的这件水晶杯是珍品!


第479章 揭开
严铭峙不管宋慎已经变得难看的脸色,仍旧是自顾自地说了起来,“我也是前些年在杭城见到的战国水晶杯,实在无法置信在当时的环境下,古代的工匠们是如何雕琢出这般光润的水晶杯,这已经堪称奇迹了!”
“在1990年10月,水晶杯从杭州半山镇石塘村工农砖瓦厂的一座战国土墩墓里现世。当时便已经震惊世人,没能想到,今天还能够见到规格形制一模一样的杯子,这简直就是奇迹!”
众人一直在保持着震撼的表情,就是郭严英也是没了话讲,面色通红的憋闷着,很是气恼!
宋慎收起了水晶杯,朝着众人一笑,“既然是完全一样,那就要出问题了,杭城的那个肯定是真的,我的这个那就是假的喽!你们也别被这只杯子给骗了,根本不可能嘛!”
罗媛有些不解,想要开口,但却被紫楚摇头制止了,罗媛不懂其中门道,但紫楚却是清楚得很,他也是跟着礼老在博物馆工作过的,故宫博物院收购海外文物是没有税要交的,但是私人或者公司行为,那可就不同了!
严铭峙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刚想再把价钱加一些,转念想到人家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不会出手的,所以他只能摇头叹息起来!
郭严英见到严铭峙熄了火,便有些着急起来,他可是不清楚其中原因,但他能够猜测到其中一定是出现了自己所不知道的状况,他便说道:“既然是假的,那就赶紧收起来,省得叫别人看起来误会!”
这一句话,便引得众人怒目相向,尤其是罗媛更是听不得别人说宋慎一句不好,她冷哼一声,转过头去。
宋慎呵呵一笑,指着严铭峙介绍道:“严先生是港岛最为顶尖的大收藏家,在古玩鉴定方面造诣非凡,大家若是有什么疑问可以向严先生请教的!”
宋慎话虽如此,但是目光却是看向郭严英,众人也都是明白过来,刚才可不是只有宋慎一个买了东西的,郭严英好像也是花了不少的价钱买下了一件宣德炉,似乎是三百万的高价,这在古玩交易中也算得上是高价了!
郭严英自是听明白了宋慎的意思,冷哼一声,把放在一旁的宣德炉拿了过来,一边朝着严铭峙道:“严先生是吧,我听说过你的大名,你就帮我看一看吧!”
郭严英话语很是无礼,但是严铭峙却是一直呵呵地保持着笑意,他没有去接宣德炉,而是直接开口道:“严某人对于铜器研究的不多,但是自忖还是有些眼力的,我也是收藏了一些宣德炉,明末的,清初的,清三代的,清晚期的,甚至到民国、建国初的,跨度也有几百年了。宣德炉在除铜之外,还有金、银等贵重材料加入,所以炉质特别细腻,呈暗紫色或黑褐色。一般炉料要经四炼,而宣德炉要经十二炼,因此炉质会更加纯细,如婴儿肤。鎏金或嵌金片的宣德炉金光闪闪,能够给人—种不同凡器的感觉。”
严铭峙也不讲郭严英的宣德炉如何,只是讲真正的宣德炉应该是怎样,但是众人对照眼前之景,很容易能够看得出眼前这件宣德炉质地似乎并没有那么细腻,而且稍显粗糙了一些,至于金光闪闪,任何器物经过数百年,想必也会光华内敛了,所以众人也都是没有朝这方面想。
“宣德炉最妙在颜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颜色的名称很多。例如,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黄象藏经纸的,叫藏经色;黑白带红淡黄色的,叫褐色;如旧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黄带红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还有黄红色的地、套上五彩斑点的,叫仿宋烧斑色;比珠砂还鲜红的斑,叫朱红斑;轻及猪肝色、枣红色、琥珀色、茶叶末、蟹壳青等等……明朝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子京)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
众人再去对照,实在说不清楚这件宣德炉的颜色了,说是土古色,但是带有一些淡淡的黄色,还有一些琥珀色,实在说不清楚。
“大明宣德炉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为了牟取暴利,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时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就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部分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专家权威也无法辨别,至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收藏的许许多多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众多鉴定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
话至此处,所有人的目光都是转向了郭严英,这时候就是再不懂的外行也都能够听得出来,郭严英肯定是买假了,三百万是亏定了!
郭严英很是受不了这种充斥着怪异的氛围,似乎是有些同情又或是幸灾乐祸的目光叫他发狂,他指着宣德炉直接问道:“你倒是直说,这件宣德炉到底是哪一朝代的?”
严铭峙笑了下,“算是现代的吧!”
郭严英闻言一愣,随即一把将宣德炉推倒在地,宣德炉在地上滚了几圈,但也引得四周喝茶人的不满,也有一个服务员跑过来,问出了什么事?
郭严英很是不满,也不回应,竟是直接指着严铭峙道:“既然是假的,那你当时怎么不阻止我?你是存心看我笑话的是吧?”
严铭峙面色变得有些难堪,他还从没有被人家指过鼻子这样训斥过,便怒声道:“小子,哪怕是你叔伯一辈都不敢在我面前这么嚣张,你这是吃药吃多了吗?”

第480章 赶走
郭严英很是有几分硬气,“是吗?呵呵!”
这一下子便把严铭峙气得鼻孔里冒火,他还从来没有见识过这种面皮都不要的年轻人,他指着茶楼门口,大吼一声:“给我滚!”
郭严英无动于衷,“你要我滚我就滚,岂不是很没面子?”
郭严英也算是破罐子破摔了,这时候哪里还顾得上维护形象,即使张文清就坐在一旁,他也是变得不在乎起来。
严铭峙气得直发抖,竟是拿出了手机,拨通了电话,朝着里面吼道:“请把你的儿子请回家!”说罢,也不等对方回话,竟是直接挂断了电话。
郭严英冷笑一声,很是不屑,他可是不相信对方这是给他父亲打电话,要知道他父亲每天日理万机,就是他也都是在早晚餐时才能见得到,他不相信对方一个电话能叫他父亲听话!
茶馆里一时寂静下来,宋慎自是不愿卷入其中,说起来,他在这件事情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怎样光彩,也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他也不想多说。
三个女孩子只当是在看戏,对打的双方都与她们无关,她们也乐得逍遥自在。
至于那些看热闹的,偷偷瞥过来两眼,只当做是普通冲突,见到静了下来,便以为事情已经结束。
所以,茶馆便在这诡异之中慢慢寂静下来,所有人都是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叮铃铃”一阵短暂而急促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郭严英面色一变,想到极有可能就是父亲给自己打过来的,他便有些气馁,难道亲生儿子还比不上外人的一句话?他面色由青转紫,又由紫转青,手压在装在手机的袋子上,很是坐卧不安!
没想到这时,张文清竟是拿出了手机,歉意一笑,“真是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