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古玩人生 >

第236章

古玩人生-第236章

小说: 古玩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身一看,一个红脸汉子手中拿着烙饼正吃着,他见到宋慎,眼睛也是瞪大了些,片刻方才笑道:“没想到你真的来了?”
那红脸汉子正是宋慎在临汾遇到的那位,宋慎倒是很快抑制住惊讶,他早就想到会碰到这人,只是没想到还没进村就遇到了,他只好笑了笑说道:“大哥好啊,咱们又碰面了!”
红脸汉子三两下把剩下的烙饼塞进嘴里,双手拍了拍,又把手在衣襟上抹了两把,这才笑着伸出手,嗡声道:“你也好!你也好!”
宋慎笑着与他握手,倒也没有急着说话,看着红脸汉子粗大的喉咙吞咽下去憋得面目通红,宋慎指了指小屋,示意道:“大哥慢点吃,先去喝口水,咱们有事可以慢说。”
红脸汉子一瞪眼,转身跑回了小屋,不过三五秒钟,汉子走出来,衣襟前浸湿了一片,他很是豪爽地朝着宋慎又问道:“兄弟要导游吗?”
“导游?”宋慎有些诧异,他刚才还以为自己是听错的,这时候再次听到,他不禁好奇,这种地方也要导游?
红脸汉子认真地点着头,“嗯,我就是导游。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李福生,是李自成嫡系第十五代后人,长房长孙,你如果自己进去的话,进祠堂要付费,看族谱也要付费,你想要看到的东西都是要付费,甚至问问题也没有人会回答。当然,你也可以买下我们专门为游客准备的太平村引导图,每本只要二十块就可以了,有了这本书,你基本上可以知道所有想知道的一切,甚至不必进村都可以。”
宋慎瞪大了眼睛,看着红脸汉子从口袋中掏出一本连封皮都没有的口袋书,上面的铅字有些模糊不清,写着“太平村引导图”几个字。
“请导游多少钱?”
“咱们是熟人,你们三个的话,给一百块就行。”李福生很是豪爽地笑道。
“如果请导游的话,那是不是说祠堂、族谱甚至于想要看得一切都免费?”宋慎又细问道,他还真没见过市场化水平如此之高的旅游景点。
“不用,你们就是想要进谁家里,给我说一声,我帮你们敲门进去!”李福生拍着胸脯,笃定道。
“那好!”宋慎点头同意,不过,转头见到李福生身子不动,只是盯着自己看,宋慎只好先付了钱。
宋慎这时候也明白过来,所谓李自成后人,可能都只是噱头罢了,眼前这人心思活泛,设置了这样的一个站点来赚钱,又垄断了村里关于李氏历史的许多资源,拿捏住大多数淘宝人的致命点,这样他便可以正大光明地用来赚钱,甚至于上次去央视节目现场,怕也是在打广告!这人,商业头脑真是不错,只是用的地方不对,用在其他生意上,岂不是早就发财了!
太平村与其他村庄实无不同,走进村子便能听到狗叫声,这时候,李福生自动进入了导游角色,开始讲解太平村的历史。
“《富县地名志》记载:太平村始建于宋高宗建贞元年,在金康王南下时,村子因战争被废弃了一百多年。也就是说太平村自宋代以后,一百多年就荒废掉了。但是在康熙年间有一部分人,从米脂为了避开清军杀害,隐居太平村,这便是我李家先祖。”
仅是开头一段就令得宋慎对李福生刮目相看,人家能够引用地方县志来解释历史,就说明对方对于太平村的历史是很有研究的!
李福生笑了笑,似是并不怎么在意,依然接着说道:“族谱里并没有关于先祖闯王的任何只言片语,甚至族谱也只是能追溯到第三代,族中口耳相传,李氏族人是于康熙年间搬迁到此地的,但是族谱却是从乾隆年间开始记载的。最为称奇的是,我李家世代务农,族规中甚至有子孙不得下场应试的规定。而我李氏族人一直以闯王后人自居,至今却没有最为直接的证据来证明。”
李福生以闯王后人为荣,说话间满面红光,似乎沉浸于往日的种种荣光之中。
转眼间,一行四人便来到了祠堂,祠堂位于村子正中,青砖碧瓦,看着不大,但自有一股沉稳古朴之气扑面而来。
李福生指着祠堂道:“修族谱晚一些,祠堂建造的更晚,直到嘉靖年间才建造了这处祠堂。想来,先人避祸于此,不愿招惹是非,连带着修造祠堂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招惹了官府。”
李福生说罢,拿着钥匙打开了祠堂的大门,请三人进去观看。

第330章 专家是我叔

祠堂正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造像,一个是老年僧人,另一个是老年妇人,宋慎看了两眼便皱了眉头,好像不太对劲!
李福生没有注意到宋慎的表情,只是接着介绍道:“这是我们李氏日常供奉的显身爷像和显身娘像,应该是我们李氏的第一代祖先,也就是说,这就是闯王和王妃!”
宋慎趁他不注意,猛然开口问道:“这造像是你们什么时候造好的?”
“十几年前。”李福生没有在意,下意识回道,话音刚落,他便明白自己被套了话,他转身朝着宋慎讪讪一笑:“我说得句句属实,显身像确实有的,只是后来很多人知道了村子的秘密,就想要谋夺闯王宝藏,显身像便被盗走了,现在的显身像是十几年前仿作的。区别就在于而被盗的显身爷造像的后方有两个字‘忍’和‘隐’。”
宋慎点了点头,他确信对方不会在这点小事上骗自己,闯王果然是有政治智慧的,他应该是用这两个字告诫后人:清朝不灭亡,李氏后裔便要一直避世下去。
显然,李福生有自己的理解,就听他说道:“根据史料的记载,闯王率领大顺军将士,为躲避清军的追杀,从陕西撤退到长江以南,与南明政府联合抗清,二十年后清政府统一全国,大顺军在某一天夜里突然解散,将士们分散在南方各地隐居。而李氏后裔则是从南方回到富县,据说李氏先人带着一项特殊的使命回来。三百多年过去了,这项特殊的使命已经没有人能够知道了。家族里的长辈们都在猜测,那尊失踪的显身爷神像里,极有可能隐藏着使命的秘密。”
宋慎听到“特殊使命”四个字,浑身便是一个机灵,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传宗接代、子嗣兴旺对于古人来说,何尝不是“特殊使命”?也许,秘密就藏在“隐忍”二字上,只是大家都想着宝藏,谁都没有想过其余之事。
宋慎不动声色地转身看向祠堂中的其他物件,就听李福生接着解释道:“祠堂里的东西,有些是家里传下来的,大家都自觉地交到了这里,像那一面鼓,虽说有些破旧,但听说是大顺军中之物。其实,村里先前还有一口大钟的。大钟高约五六十公分,就挂在村口土地庙悬梁上,上面还有铭文‘云南李聚财推银万两,来鄜州太平村铸钟修像’,但是那口钟后来被偷走了。”
宋慎盯着战鼓看了两眼,战鼓并不是李福生所说的那个年代之物,只是晚清后期所做,制作工艺简陋。听李福生说起大钟,宋慎并没有多少注意,但是听他说到铭文,宋慎猛然转头看向他,问道:“一万两白银,在当时可是巨款,你对李聚财了解多少?他又为何会到太平村来铸钟造像?”
李福生微微摇头,“即使是村中宿老所知也是不多,村里也曾经有人问他,从哪里来?具体住在哪里?是不是李氏后裔?这些年过得如何?那人也不回应,后来就住在了村子里,直到寿终正寝葬在村外。现在,好像有人已经查出来了,在云省弥勒县山区,也隐居了大顺军一支后裔,他们也都猜测李聚财便是从那边过来的。”
“还有很多说法,有人就猜测,云省李聚财回到太平村,是不是代表着南方大顺军后代来看望我们这支皇家后裔?是不是携带着宝藏的秘密?还是说想以陕北为基地筹谋东山再起?说法繁杂,谁也不知道哪一条是真的。不过,早十多年前,却是有很多南方人来到太平村找宝藏,那些文物贩子、盗墓贼做事不地道,他们偷盗了铸钟和显身像,还挖开了李聚财的墓穴,后来村里人听说祖坟被掘了,赶紧跑过去,到了墓地才发现,棺材里只有一具猴子骷髅。”
“猴子?”宋慎纳罕。
“陕北确实是没有猴子的,就有人猜测,说是当年李氏后裔从南方回来,迁了一个重要人物的墓,想要叫那人落叶归根,但那人尸骨无存,所以他们就用猴子来代替。但是具体代替的是哪位人物,族谱上没有记载,族中也无传言,甚至我们这支嫡脉都没有任何口头上的资料流传下来。”
宋慎微微一怔,随即反应过来,狐疑地打量了对方一眼,问道:“如此说来的话,你们嫡系一脉确实有口口相传的机密喽?”
李福生面色瞬变,红色的脸膛越发的红紫,他恶狠狠地盯着宋慎道:“你是什么人?”
宋慎笑了笑,“不用紧张,我是苏省扬大的一名历史系研究生,我的论文选题就是关于闯王的,所以,我就想搞明白闯王当年的逃亡路线到底是怎样的?闯王后来又是如何,是像史书记载那样,被鄂省村民乱棍打死;还是说寿终正寝,隐姓埋名做了和尚?”
李福生顿了顿,看向宋慎的目光犹是怀疑,见他年岁不大,又带着两个女孩子,实在与往常所见盗墓贼、古玩商不同,便稍去异色,但语气已经不透着亲热了。当然,他刚才反应失态,没能控制住,叫人家看出端倪,他自身也有一部分责任。
宋慎也没有再去纠缠于这个问题,而是转头看向其他物件,祠堂果然还是有不少东西的,东面墙上便挂着四幅神轴,神轴是在没有祠堂的情况下,用布绘制灵位名字和三世先人的画像,供后世子孙随时祭拜,祭拜完了以后,便可以把它卷起来便于收藏和携带。
见到宋慎转头看向神轴,李福生也不好不说话,只得解释道:“太平村李氏一共有三支,其中两幅神轴是嘉靖年所制,一幅更早一些,但似乎不属于任何一房族人,还有一幅晚一点。”
李福生不愿解释清楚了,宋慎也是无奈,只得上前去想要看仔细一些。
宋慎仔细打量了两眼,很快发现神轴所制时间与李福生所说大差不差,尤其是那一幅早些时候的神轴竟是雍正年间所制!最吸引目光的是,这幅神轴的供桌帘布很是特殊,竟然绘有龙的图案,而且底色为黄色!
在等级森严的清朝,只有皇帝才有权利穿戴龙袍,而在明代便是以黄为贵!普通百姓拥有龙的图案是要掉脑袋的,而且这幅神轴它的形状形体与故宫里面黄帝龙的形式是一样的,但它是四爪龙,代表皇帝的龙是五爪,四爪则是皇子。
这一点极为重要,这说明神轴所绘不是李闯王,而极有可能就是李闯王的直系后裔,甚至有可能就是嫡长子!因为李自成于1644年元月在长安称帝,建国“大顺”,年号“永昌”,尽管时间很短暂,但毕竟是登上了皇位之人。
由此,一条线索大概便可以串联起来了,李自成逃亡路径大致是由京城至长安,有晋豫两路大军,然后弃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之后又由襄阳入鄂省,最终被杀于鄂省九宫山,这是《明史》所明确记载的。
如果李闯王想要埋藏宝藏的话,地点便大致不会超出晋、陕、鄂三省地区,当然,还有神秘的李聚财所在的云省,不过,在宋慎看来,云省的可能性更小一些,因为如果运输大笔宝藏的话,水运肯定要方便得多,陆路运输至云省要花费更多人力物力,而且对于谋求东山再起的领袖人物来讲,云省偏居一隅,难成大事。
此时,大致可以确定这里便是李氏后裔一脉,只是对于宋慎来讲,此行的目的还没有达到,那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