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古玩人生 >

第133章

古玩人生-第133章

小说: 古玩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生在公园打了太极回来,慢慢踱步走在青砖碧瓦的小巷中,感受着一块块青砖缝隙中流露的沧桑与那些说不尽的故事。他还是住在小巷里,尽管也买了新住处,但是人老了就念旧,这里有他儿时玩耍的印记,有陪他成长的老槐树,还有许多街坊邻居。
“老常,你快过来!”正当常生沉浸在沉思之中时,旁边却是有人叫住了他。
常生回头一看,那是自己的邻居老陈,“老陈,什么事啊?”
“你过来自己看一看吧!”老陈拿着一张报纸,没有多说,只是让常生过去。
常生愣了一下,扬城日报已经出来了,想来昨天的事情已经曝光了,老陈大概是关心他,知道这是古玩行当里的大事件,这才叫住他想要提醒吧,这老陈就是好心!
“老陈,是不是出了大事呀?我都已经知道了,卢浮宫拍卖行出了大丑闻,被查出不少被盗的赃物来,这算是扬城百年难遇的大事件了!真是行内不幸,让外人看了笑话呀,像这样的害群之马,早就应该除名了,让它存在到现在,这才造成了这样的事情来。”常生一边解释着,一边朝着老陈那里走去。
“老陈怎么了?你怎么脸色不太对呀?”常生注意到老陈似乎面色古怪,忍不住问道。
“你先看看报纸吧!”老陈没有解释,而是把手中报纸递了过去。
“嗨!你还装神秘!”常生接过了报纸,一边数落着。
年纪大了就开始有些老花眼了,常生出去晨练自然是没带眼镜的,这时候扯着架子,把报纸拿了老远,这才看到大标题“拍卖行惊现丑闻,竟是儿子偷了家传宝”。这似乎是与昨日商量的不太一样呀!常生忍不住心中疑惑着。
接着往下看去,“昨日卢浮宫拍卖行惊现被盗古玩,预展竟被失主常某当场指出。警察调查此案时,竟然发现被盗古玩竟是失主儿子偷偷卖给了古玩店,这才流入了拍卖行。据悉,这被盗古玩是两枚宋代古币,价值数万,而巧合是,那失主常某也是开了古玩店……”
看到此处,常生脸色骤变,这古币不就说的是自家宝物吗?昨日分明没有任何证据,又怎么会怀疑自己的儿子偷盗了古币?这分明就是报纸有意栽赃陷害,一定要告他们,一定要他们给自己道歉。
常生脸色讪讪一笑,“现在的报纸都尽是胡扯,老陈不要听他们胡说,我儿子怎么会偷了自家的传家宝出去卖呢?”
老陈盯着常生看了看,“你不知道?”
“知道什么?”常生有些诧异。
“刚才来了警车,把小江抓走了。”老陈面色古怪着道。
“什么?”常生大吃一惊,怎么会这样?昨天商量好的文章被换了,自己儿子又被抓走了,这是怎么回事?
也不再理会老陈,常生转身跑回家里,他要确认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此时,一栋别墅内也传来一阵怒吼,“怎么会这样,明明准备好的文章怎么没有发表?又为什么换了这样一篇文章?你告诉我怎么回事?”
青年男子对着手机那头怒吼着,听着对面传来的解释,他逐渐沉默下来,“嗯,我知道了,真是抱歉了,我不应该吼你的,我实在是太着急了。嗯,没事了,就这样说吧,我挂了。”
男子旁边一位和他脸型相似的五六十岁的老人正拿着报纸看着,“怎么?失败了?被人家换了稿子了?”
“嗯,都被换掉了,他们怕是找了大人物了,全市的报纸都被换了另一篇稿子,还他妈是常生那个蠢货家里的破事。主编们都说,这件事情比我们提供的稿子更有启迪意义,更能反映社会现状。他妈的什么启迪意义,不过被人打了招呼罢了!”青年男子狠狠的甩砸着沙发,恼火至极。
“也不能说全是走上层路线的原因,他甄怀锡来这边不过两年,就是想要走通路子怕是也要付出不少代价来。不过,这常老板这是怎么回事?他这件事情恰好给了人家借口呀,有了可以换掉的稿子,而且又是正大光明的,这才是人家的谋略,堂堂正正的两军交锋呀!”坐在一旁的老人笑着道。
“难道我们这次就放弃了吗?眼看着成功在即,是谁搅合了这事?”青年男子犹自气愤着。
“甭管是谁,这件事情是不能碰了,有人既然压住了,这事就没有报纸报道了,要是找外面的报纸的话,效果也不是太大,这件事情就这样吧。要吸取教训,人家能够在最后一刻翻盘,这就是能耐!”老者拿着报纸,转身晃悠悠的走了。

第186章 参观

卢浮宫里一片喜气,昨日接踵而来的记者大军把众人都是吓得不轻,再加上来往了两三次的警车,长鸣的警笛声使得大家都是心中惶恐。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夜之后,形势大变,报纸上并没有出现那些令卢浮宫难堪的消息,只是一条趣闻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甄怀锡意气风发,面上止不住的喜色,看到何沈秋走进办公室就是笑着同他打了招呼:“老何,还真是多亏了你,要不然这一关可是过不去了。”
何沈秋微微笑着,“和我关系不大,这件事还得多谢集雅轩的宋老板,是他找到了证据,又出了主意,这才能够反败为胜,要谢还得谢谢他呀!”
“那位年轻的宋老板要感谢,你也要感谢,如果不是你把他拉到我们这边,他又怎么会有机会来帮助我们,所以,他的功劳又是建立在你的努力基础之上的。”甄怀锡哈哈笑着,这一局赢得不易啊!
何沈秋听了这话却是不好再去反驳,笑着不言语。
甄怀锡又是道:“老何,你帮我给宋老板打个电话,等他什么时候有时间,我请他吃饭,专门感谢他一番。不,不,还是我亲自来打这个电话吧!”
何沈秋一顿,苦笑道:“不用打了,我早上就给他打了电话,宋老板这两天有点忙,怕是没有时间出来了,还是改天再说吧!”
甄怀锡一愣,略一沉吟,便道:“那好,你把他的电话给我,我打个电话向他道谢,顺便能够约个时间吧!”
此时,甄洁茹站在前台处,盯着眼前的报纸,看着每一行的字,忍不住会心的笑了,就是有同事打招呼,她也是没有听到。
宋慎做完了事情却是好似没事人一般,坐在厅中喝着茶,心中料想外面闹翻了天,这也是与他无关了,只是那常生儿子常江买了东西,他又被常生诬告,这事总是要讨回公道才好,要不然岂不是白白受了屈辱?
不过,这件事情还当不得要宋慎自己出马,只需要通过某些渠道放出风去,想必那常生也是明白人,定然会给他合适的补偿。
其实,宋慎是万万没有料到那王江就是常江,竟是常生的儿子改了姓名,偷了家中宝物来他这里变卖,这事情说离奇也算是平常,不过发生在自己身边就有些让人哭笑不得了。
这件事处理过后,怕是没了多少争端了吧,那些人谋划了这么久没有得逞,至少也要偃旗息鼓许久了,要不然被警局查出这事是被他们主使也是说不清的事情。而宋慎自己又是怀揣着不少的钱,做事情自然不用慌张,也是安定了许多。
次日,宋慎去了扬大开始自己的第三次讲课。
讲课这件事和其他事很相像,都不过时熟能生巧罢了,宋慎自己又是准备充分的,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又是从拍卖行里借了两件瓷器,这般讲课效果比起从前不知好了多少倍。
那刺儿头于飞却是不见了,蓝岚倒是课间请教一两个问题,至于其他却是没了什么意外发生。
宋慎尽管尽量在压缩课程,不过,他备课准备的充分,又是多说了几句,这一上午的课程却是不够用的了。
宋慎向刘铭豫请教的时候,他却是一副乐呵呵的表情,笑道:“你只要愿意讲下去,我就愿意把我的研究生拉过来听课。而且,你有没有发现,你自己讲得越发的精彩了,下面的学生也都是开始喜欢你的课程了。前两日,还有一位女同学找我来问你的联系方式呢?”
刘铭豫说到最后,笑得就有些暧昧了,一句话中,那个女字吐字最重,有意提醒宋慎什么似的。
宋慎笑眼看他,也没有太多难为情,回道:“长江后浪推前浪,终将前代拍在沙滩上!你放心吧,你的学生我会照顾好的,以后,我就霸占了你的位置,挤下你这样尸位素餐的老师去!”
刘铭豫也听出宋慎这是跟自己玩笑,佯怒道:“哼!拍死我那是你的本事好,照顾我的男学生就可以了,女学生就不用代劳了!”
宋慎诧异看了刘铭豫,“你确定?你什么时候请我去你们家吃饭啊?”
“干什么?我可是没有黄老头那样如花似玉的女儿孙女的!”刘铭豫狐疑道。
“我要把你刚才要照顾女学生的话告诉嫂子,嘿嘿!”宋慎威胁道。
刘铭豫一愣,没有想到宋慎会这样耍赖,脸上毫不在意的表情道:“你说就说去吧,反正我们夫妻这么多年都没矛盾,你这样的小把戏,还想要骗了我夫人,真是痴心妄想!”
“哦?你不害怕?”宋慎没有想到他和家里的关系竟然这么好,“嗯,夫妻就是应该相互信任的嘛!不过,谎言说了一百遍就变成了真话,你难道真是要我多费点口舌,多告诉你的周边人?”
刘铭豫尽管知道宋慎不会多说什么,不过,这种事情多是捕风捉影的,但是却是让人相信的概率不小,毕竟八卦都是这般。
刘铭豫受不住宋慎“威胁恐吓”,只好答应带他去家里参观,这也算是对宋慎免费讲课的补偿了。
刘铭豫家里装修的并不豪华,也没有多少贵重家具,但是各种家具摆设尽显温馨,再加上书架画轴,就多了几分书香气息。
刘铭豫的藏书丰富,没有经济、社会之类书籍的摆设,历史、书画占了大半的比例,书架上的书籍也都有被翻阅的痕迹,靠近中间的一排书籍多有些小便笺书签,这应该是刘铭豫最近在读的书了。
刘夫人是位温婉和蔼的妇人,也是扬大的历史系教授。
因为提前打了电话说是要来客人,刘夫人为此特意做了准备,宋慎只是大致的参观了一下,这边饭菜就准备好了。
刘铭豫儿女都不在身边,所以这顿饭便是只有三个人吃。
四大菜系之中,淮扬菜菜品细致精美,格调高雅,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都是清淡素雅的好蔡品,宋慎在席上大夸特夸,让刘夫人乐得让宋慎以后多来家里吃饭。
宋慎是得了便宜卖乖,朝着刘铭豫挤着眼睛,貌似大胜了一般。
吃过饭,刘铭豫带着宋慎进了书房,拿出几幅画来请宋慎赏鉴,
刘铭豫拿出的画也并不见得都是精品,有些现代画家的作品,他也拿了出来,似乎存了考校的意思。
宋慎对于书画并不擅长,但是也算是稍有些鉴定水准,一幅画说上三言两语的,便是打发了去,留到最后一幅宋慎这才来了兴趣。
画作时山水立轴水墨纸本,远山近林之外又题了一首诗,诗曰:胸有不平情,欲鼓豪侠气。事功岂不成,恐伤父母意。衰吟托末技,夙夜不能已。家国系此身,祸乱徒坐视。
这是清代广东著名画家苏仁山在给友人画的一幅画中所题的一首长诗。在苏仁山短暂的三十七年人生旅途中,他通过写画作诗,发泄其对社会不公的愤懑之情。
苏仁山早慧,少时是乡里闻名的神童,但他两次考秀才不中,就放弃了科举功名的念头。在23岁时即“决意去试艺而画复癖嗜”,从此抑郁寡欢,精神经常不大正常。但他所创作的绘画却堪称逸品,常有强烈的文人气息。正如他所指出的“画不可以庸,众人能之。固画品高下,关于人品。”
由于苏仁山与梵高,不但时代接近,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