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庶女王妃之盛世荣华 >

第102章

庶女王妃之盛世荣华-第102章

小说: 庶女王妃之盛世荣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敬懿太后笑了笑,“看,都是哀家老了,忘了贵妃还在这里,贵妃,你可是娶了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媳妇。”

“甄氏是臣妾亲自选的儿媳,自然不会比任何人差。”齐贵妃抬头,微笑道。

甄氏忙说不敢。

“是懂事孝顺,不过,便是这般谦虚不好。”敬懿太后笑道:“三皇子妃,你是皇家儿媳,自然是最好的,没有什么不敢。”

甄氏瞄了一眼自己的婆婆,然后方才应道:“多谢太后娘娘夸奖。”

“这说到夸奖,哀家也不过是第二,你的母妃方才是第一。”敬懿太后继续道。

甄氏随即对齐贵妃道:“儿臣多谢母妃。”

“没什么好多谢的。”齐贵妃看着她道,“你是好,那就是好。”

“是。”甄氏应道。

敬懿太后看了一眼齐贵妃,缓缓道:“好了,哀家这副老骨头也没什么大碍,未免皇帝担心,贵妃你便会昭华宫吧。”

“太后娘娘不是说让臣妾在此侍疾吗?”齐贵妃问道,声音不冷不热。

甄氏低着头,凝着面容,虽然她不知道缘故,也虽然,两人表现的不算明显,但是,两年来,她还是渐渐发现了,贵妃娘娘和太后并没有如外人所说的亲厚,甚至有时,她甚至可以从贵妃娘娘的言行之中发现了恨意。

贵妃恨太后?

是因为太后维护皇后一事吗?

甄氏有这个猜想,但是,一直没有去证实。

因为有些事情,她不知道比知道的好。

敬懿太后没有神色变化,仍旧是淡淡道:“让你来侍疾便是为了告诉皇帝,哀家没事,好让皇帝安心,否则皇帝恐怕会丢下朝政来慈安宫了。”

齐贵妃心中冷笑,不过也没有当着甄氏的面反驳敬懿太后的话,“便是皇上朝政繁忙,臣妾方才要代替皇上好好地照顾太后娘娘。”

“三皇子妃,你劝劝你母妃,否则她还真的会一直不走呢。”敬懿太后转移了目标,话虽然说的像是在开玩笑,但是,甄氏岂会不明白。

她这一趟进宫除了探病之外,还有两个任务。

一是试探太后对外面谣言一事的态度,二就是将齐贵妃请回昭华宫。

如今,太后的态度和外面传得基本没有出入,而将齐贵妃请回昭华宫

“母妃也是关心太后,太后这话可能会说的母妃心里难受。”甄氏也笑道,当做开玩笑一般说出,随后又对齐贵妃道:“母妃,太后娘娘也是心疼母妃,儿臣看母妃脸色憔悴了一些,也瘦了一些,不如便听太后娘娘的话,回昭华宫休息吧,否则太后娘娘见了也是心疼,反倒是影响病情。”

齐贵妃眯着眼睨了甄氏一眼。

甄氏连忙低着头。

齐贵妃沉默半晌,然后转过视线对敬懿太后道:“既然太后娘娘让臣妾走,臣妾哪有耐着不走的道理!好,臣妾这边走!”

“看你这话说的吧,像是哀家赶你似的!”

“哪里是,姑姑这是关心我。”

“知道就好,去吧去吧,别在这里闹腾我了,好好照顾皇帝就是了。”

“是。”

两人一唱一和的,将戏演的像是真的一般。

甄氏一直低着头,虽然看不见两人眼中的冷意,但是,她却无法从两人的话中听出温情,即便两人的话都是说的极为的亲切。

齐贵妃终于走出了慈安宫。

明面上,在这件事上面,她是失败者,可实际上,究竟谁才是最后的获利者,却还未曾揭晓。

齐贵妃弄出如此大的动静,除了恼恨窦皇后动她的人之人,便是要告诉所有人,她齐瑾对那温氏没有任何的恶意,同时也告诉所有人将来若是温氏出事,最大的嫌疑人该是谁!

回到了昭华宫之后不久,建明帝身边的近身内侍太监总管江海便来了。

“哎呀贵妃娘娘,你总算是回来了!”江海大大松了一口气的样子,“娘娘你不知道,这些日子皇上有多担心娘娘。”

齐贵妃将脸别到了一边,“皇上真的关心本宫?”

“这个自然!”江海正色应道,“娘娘这一出慈安宫,皇上便派奴才前来接娘娘去太极宫伴驾。”

齐贵妃嗤笑一声,“若是皇上真的关心本宫,早便去慈安宫看本宫了,怎么会一直没有露面?甚至连为本宫讨回公道也不曾。”

“娘娘这娘娘息怒,皇上不是不想去接娘娘,皇上这几日一直忙着呢”

“忙到连抽空去一趟都不能?”

“这这娘娘,皇上可是为了娘娘在忙,您便不要再怪皇上了,这几日皇上一直让人去查婚船出事的事情,皇上说了,一定要让刑部将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还娘娘一个公道!”江海正色道。

齐贵妃冷哼一声,“你以为本宫在慈安宫诵经念佛便什么都不知道?若是皇上真的要为本宫讨回公道,便不会一直什么都不做!本宫看,在皇上的心里,本宫始终没有皇后重要!”

“这娘娘,谣言终归是谣言,皇上总不能因为几句谣言便下旨降罪吧?娘娘您放心,皇上这般疼惜娘娘,若是找到了证据,定然会为娘娘为明景少爷讨回公道的!”

齐贵妃神色稍霁,埋怨若是没有便是对建明帝不在乎,可若是多了,便会惹人厌,她清楚分寸在哪里,“好吧,本宫便信江公公一次,只是本宫今日有些累了,明日再亲自去太极宫向皇上谢恩。”

“这”江海犹豫了半晌,“好吧,奴才这便去回了皇上,贵妃娘娘便好生歇息,明日奴才再来接您。”

“有劳江公公了。”齐贵妃微笑点头,“茜澜,送江公公。”

茜澜领旨,将江海恭敬地送了出去。

齐贵妃随即敛去了笑容,看向一旁的甄氏,“好了,本宫也累了,你若是没事,便出宫吧。”

甄氏抬头看向齐贵妃,“母妃”

“本宫累了,即便是有事,也改日再说吧。”齐贵妃打断了她的话,说完,便起身离开了大殿。

甄氏没有说什么,行礼道:“是。”

096 亲人,惊怒

“齐贵妃回了昭华宫之后,太监总管江海便去了昭华宫,说是皇上宣贵妃前去太极宫伴驾,不过贵妃却以身子不适推辞了,江海回了太极宫之后不久,又领着旨意,给贵妃送去了许多补身子的药材”

昭阳宫内东暖阁内,窦皇后听了碧痕的禀报之后,脸色更是阴沉。

“娘娘可要派人过去问候?”碧痕试探性地问道。

窦皇后冷冷地睨了她一眼。

碧痕低下头,正欲说话之后,那边窦颐便先开了口。

“母后是后宫之主,自然是该派人去问候。”窦颐淡淡道,“碧痕姑姑,你便代替母后去看看贵妃娘娘到底怎么了,可要宣太医?”

碧痕抬头看向窦皇后。

窦皇后虽然面色仍是阴沉,但是,却并未对窦颐逾越而动怒,半晌,开口道:“去吧。”

碧痕低头领命,“是。”随后退下。

窦颐随即起身,跪在了窦皇后的面前,“儿臣逾矩了,请母后降罪。”

窦皇后面色仍是阴沉,不过,却没有出言训斥她,“你的心意本宫心里清楚,起来吧。”

“谢母后。”窦颐也没有推辞,谢恩起身,沉思会儿,随后便开口劝道:“母后,便且让她再嚣张几日,儿臣相信,终有一日,齐贵妃定然会自食其果!”

窦皇后神色稍霁,“你进宫来除了去慈安宫探病之外,还有什么事情要跟本宫说?”

“还是姑姑懂颐儿。”窦颐笑道,“颐儿想着姑姑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曜儿了,便顺便带着曜儿进宫来给母后请安。”

“除了这个便无其他事情?”窦皇后再问。

窦颐道:“的确是还有另一件事,不过此事也不是什么大事情,就是承庆皇妹的事情,殿下给儿臣提过,皇妹在宫中一直心情郁郁,如今开春了,便不如接皇妹出宫到大皇子府中小住,虽然大皇子府及不上宫中,但是,却胜在自在,也无需面对那些背地里的闲言碎语。”

窦皇后眯了眯眼,“这是章儿的意思?”

“是的。”窦颐继续道,“殿下知道先前镇国公一事惹恼了母后,也是愧对了皇妹,便一直心里不安,如今又出了外面的谣言一事,殿下知道母后心里会更加的沉郁,殿下说他无能,外面谣言一事他无能为力,唯一可以做到的便是给皇妹宽宽心。”

窦皇后眯着眼看着她半晌方才道:“若是承庆愿意,本宫也没有意见,只是颐儿,承庆是章儿的亲妹妹。”

窦颐笑道:“这个自然!皇妹不但是殿下和我的亲妹妹,也是我的表妹,母后你便放心吧,颐儿一定会让皇妹的心情好起来!”

窦皇后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

窦颐又陪着窦皇后说了会儿闲话,留着杨曜陪着窦皇后,便去了临华宫见了承庆公主,将接她出宫一事给提了。

原本窦颐以为还需要花费一番口舌,不想她一说,承庆公主便应了下来,不过,应下来之后,便有了忧虑。

“皇祖母现在病着,承庆身为嫡亲孙女,没去侍疾已经是不孝了,怎能在这时候出宫?”

窦颐沉吟会儿回道:“这自然是要等太后娘娘的病好了之后再出宫的,皇嫂打听过了,太后娘娘的病并没有大碍,相信过不了多久便会好的。”

“既然如此,那承庆便打扰皇嫂了。”承庆公主缓缓笑道,不过,笑容有些勉强。

窦颐笑道:“哪有什么打扰不打扰的,我们不但是姑嫂,还是表姐妹,是至亲的亲人,这些日子皇嫂也知道你受了委屈,但是,你皇兄的情况你也是清楚,他不是不想为你讨回公道,而是无能为力,不过你放心,只要你皇兄有了能力,一定会将那些伤害过你的人都给狠狠地惩处了!”

承庆低下了头,攥着手中的帕子,“我知道皇嫂你放心,我没有怪皇兄”

“那就好。”窦颐握着她的手,随后,又说了许多安抚的话,然后方才借着时间不早为由离开了。

在她离开之后,承庆脸上的不安以及忧愁当即消散,只剩下了淡淡的阴沉,低着头把玩着手中的茶杯,缓缓问道:“长音,你说他们又在打着什么主意?”

长音一愣,好半晌方才道:“奴婢奴婢不知”

承庆看了她一眼,随后轻笑几声,“这般关心我?”

“公主您去大皇子府住一些日子也是好的”长音低声道。

承庆搁下了茶杯,“怎么?外面的那些谣言还不够塞他们的耳朵,还在说本宫的是非?!”

“公主息怒”长音随即跪下。

承庆冷笑一声,“让本宫猜猜都说了些什么?是不是说太后之所以让择驸马一事不了了之是因为本宫被镇国公拒婚,而为了掩饰本宫再一次没人要,便干脆一个驸马也不选?”

“公主”长音面色惶恐。

“还是说如今太后病了的事情,是被本宫气的?”承庆继续道。

“奴婢该死!”长音磕着头,连忙说道。

承庆公主眯起了眼睛,沉默半晌,然后,一字一字地冷冷道:“该死的人不是你!”

至于那些该死的人,她会一个一个地向他们算清!



谣言一事虽然未曾真正平息,但是,最后不了了之可以说是肯定了的。

一众勋贵对此事已然没有多大的兴趣,不过民间百姓却仍旧是津津乐道,将此事当作了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

虽然这般行为大有伤及护国公府的颜面,不过,法不责众,且,百姓议论贵人之间的事情,总是有一套规避惩处的办法。

而且,让百姓津津乐道的还不是贵人之间的争争斗斗,而是,那位大隋有史以来第一个被太后赐婚的商贾庶女温氏。

有人说她福气一说言过其实,将自己的至亲亲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