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平卢军节度使。
太祖即位,拜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祖性刚暴,臣下莫敢谏诤,惟建时
有言,太祖亦优容之。太祖郊于洛,建为大礼使。罢相,出镇许州,太祖崩,许
州军乱,见杀,年五十八。
○李仁福
李仁福,不知其世家。当唐僖宗时,有拓拔思敬者,为夏州偏将,后以与破
黄巢功,赐姓李氏,拜夏州节度使。思敬卒,乾宁二年,以其弟思谏为节度使。
自唐末天下大乱,史官实录多阙,诸镇因时倔起,自非有大善恶暴著于世者,
不能纪其始终。是时,兴元、凤翔、邠宁、鄜坊、河中、同华诸镇之兵,四面并
起而交争,独灵夏未尝为唐患,而亦无大功。朱玫之乱,思敬与鄜州李思孝皆以
兵屯渭桥。其后,黄巢陷京师,王重荣、李克用等会诸镇兵讨贼,思敬与破巢复
京师,然皆未尝有所可称,故思敬之世次、功过不显而无传。
梁开平二年,思谏卒,军中立其子彝昌为留后,梁即拜彝昌节度使。明年,
其将高宗益作乱,杀彝昌。是时,仁福为蕃部指挥使,戍兵于外,军中乃迎仁福
立之,不知其于思谏为亲疏也。是岁四月,拜仁福检校司空、定难军节度使。终
梁之世,奉正朔而已。是时,岐王李茂贞,晋王李克用,数会兵攻仁福,梁辄出
兵救之。仁福累官至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朔方王。长兴四年三月卒,其子彝超
自立为留后。
自仁福时,边将多言仁福通于契丹,恐为边患。明宗因其卒,乃以彝超为延
州刺史、彰武军节度使,而徙彰武安从进代之。恐彝超不受代,遣邠州药彦稠以
兵五万送从进之镇。彝超果不受代,从进与彦稠以兵围之,百馀日不克。夏州城
壁素坚,故老传言赫连勃勃蒸土筑之,从进等穴地道,至城下坚如铁石,凿不能
入。彝超外招党项,抄掠从进等粮道,自陕以西,民运斗粟束刍,其费数千,人
不堪命,道路愁苦。明宗遂释不攻,以彝超为定难军节度使。清泰二年卒。
其弟彝兴,累官检校太师兼侍中,周显德中,封西平王,其后事具国史。
○韩逊
韩逊,不知其世家。初为灵武军校,当唐末之乱,据有灵盐,唐即以为节度
使,而史失不录,不见其事。梁开平三年,封朔方节度使韩逊为颍川王,始见于
史。是时,邠宁杨崇本、鄜延李周彝、凤翔李茂贞,皆与梁争战,独逊与夏州李
思谏臣属于梁,未尝以兵争。李茂贞尝遣刘知俊攻逊,不能克,逊亦善抚其部,
人皆爱之,为逊立生祠。
贞明中,逊卒,军中立其子洙为留后,梁即以为节度使。至庄宗时,又以洙
兼河西节度。天成四年,洙卒,即以洙子澄为朔方军留后。其将李宾作乱,澄乃
上章请师于朝,明宗以康福为朔方河西节度使以代澄,由是命吏而相代矣。韩氏
自逊有灵武,传世皆无所称述,澄后不知其所终。
○杨崇本
杨崇本,幼事李茂贞,养以为子,冒姓李,名曰继徽,茂贞表崇本静难军节
度使。梁太祖攻岐未下,乃移兵攻邠州,崇本迎降,太祖使复其姓,赐名崇本,
迁其家于河中以为质。崇本妻有美色,太祖用兵,往来河中,尝幸之。崇本妻颇
愧耻,间遣人诮崇本曰:“大丈夫不能庇其伉俪,我已为朱公妇矣,无面视君,
有刀绳而已!”崇本涕泣愤怒。其后梁兵解岐围,崇本妻得归,崇本乃复背梁归
茂贞。茂贞西连蜀兵会崇本攻雍、华,关西大震。太祖以兵西至河中,遣郴王友
裕击之,友裕至永寿而卒,梁兵乃旋。崇本屯美原,太祖复遣刘知俊、康怀英等
击之,崇本大败,自此不复东。乾化四年,为其子彦鲁所杀。崇本养子李保衡,
杀彦鲁以降梁。
○高万兴
高万兴,河西人也。唐末,河西属李茂贞,茂贞将胡敬璋为延州刺史,万兴
与其弟万金俱事敬璋为骑将。敬璋死,其将刘万子代为刺史。梁开平二年,葬于
州南,万子在会,其将许从实杀万子,自为延州刺史。是时,万兴兄弟皆将兵戍
境上,闻万子死,以其部下数千人,降梁。
梁太祖兵屯河中,遣同州刘知俊以兵应万兴,攻丹州,执其刺史崔公实。进
攻延州,执许从实。鄜州李彦容、坊州李彦昱皆弃城走。梁太祖乃以万兴为延州
刺史、忠义军节度使,以牛存节为保大军节度使。已而刘知俊叛,乃徙存节守同
州,以万金为保大军节度使。万兴累迁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渤海郡王。贞明四年,
万金卒,乃以万兴为鄜延节度使,进封延安郡王,徙封北平王。梁亡,庄宗入洛,
万兴尝一来朝。同光三年,卒于镇。
万兴兄弟皆骁勇,而未尝立战功,然以戍兵降梁,梁取鄜、坊、丹、延自万
兴始,故其兄弟世守其土。
万兴死,子允韬代立,长兴元年徙镇安国,又徙义成,清泰中卒。
万金子允权,开运中为肤施令,罢居于家。是时,周密为彰信军节度使,契
丹灭晋,延州军乱,逐密,密守东城,而西城之兵以允权为留后。闻汉高祖起太
原,遂归汉,即拜节度使,广顺三年卒。
○温韬
温韬,京兆华原人也。少为盗,后事李茂贞,为华原镇将,冒姓李,名彦韬。
茂贞以华原县为耀州,以韬为刺史。梁太祖围茂贞于凤翔,韬以耀州降梁,已而
复叛归茂贞。茂贞又以美原县为鼎州,建义胜军,以韬为节度使。末帝时,韬复
叛茂贞降梁,梁改耀州为崇州,鼎州为裕州,义胜为静胜军,即以韬为节度使,
复其姓温,更其名曰昭图。
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
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
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惟乾
陵风雨不可发。
其后朱友谦叛梁,取同州,晋王以兵援友谦而趋华原,韬惧,求徙佗镇,遂
徙忠武。庄宗灭梁,韬自许来朝,因伶人景进纳赂刘皇后,皇后为言之,庄宗待
韬甚厚,赐姓名曰李绍冲。郭崇韬曰:“此劫陵贼尔,罪不可赦!”庄宗曰:
“已宥之矣,不可失信。”遽遣还镇。明宗入洛,与段凝俱收下狱,已而赦之,
勒归田里。明年,流于德州,赐死。
呜呼,厚葬之弊,自秦汉已来,率多聪明英伟之主,虽有高谈善说之士,极
陈其祸福,有不能开其惑者矣!岂非富贵之欲,溺其所自私者笃,而未然之祸,
难述于无形,不足以动其心欤?然而闻温韬之事者,可以少戒也!五代之君,往
往不得其死,何暇顾其后哉!独周太祖能鉴韬之祸,其将终也,为书以遗世宗,
使以瓦棺、纸衣而敛。将葬,开棺示人,既葬,刻石以告后世,毋作下宫,毋置
守陵妾。其意丁宁切至,然实录不书其葬之薄厚也。又使葬其平生所服衮冕、通
天冠、绛纱袍各二,其一于京师,其一于澶州;又葬其剑、甲各二,其一于河中,
其一于大名者,莫能原其旨也。
卷四十一 杂传第二十九
○卢光稠谭全播
卢光稠、谭全播,皆南康人也。光稠状貌雄伟,无佗材能,而全播勇敢有识
略,然全播常奇光稠为人。唐末,群盗起南方,全播谓光稠曰:“天下汹汹,此
真吾等之时,无徒守此贫贱为也!”乃相与聚兵为盗。众推全播为主,全播曰:
“诸君徒为贼乎?而欲成功乎?若欲成功,当得良帅,卢公堂堂,真君等主也。”
众阳诺之,全播怒,拔剑击木三,斩之,曰:“不从令者如此木!”众惧,乃立
光稠为帅。
是时,王潮攻陷岭南,全播攻潮,取其虔、韶二州,又遣光稠弟光睦攻潮州。
光睦好勇而轻进,全播戒其持重,不听,度其必败,乃为奇兵伏其归路。光睦果
败走,潮人追之,全播以伏兵邀击,大败之,遂取潮州。是时,刘岩起南海,击
走光睦,以兵数万攻虔州。光稠大惧,谓全播曰:“虔、潮皆公取之,今日非公
不能守也。”全播曰:“吾知刘岩易与尔!”乃选精兵万人,伏山谷中,阳治战
地于城南,告岩战期。以老弱五千出战,战酣,伪北,岩急追之,伏兵发,岩遂
大败。光稠第战功,全播悉推诸将,光稠心益贤之。
梁初,江南、岭表悉为吴与南汉分据,而光稠独以虔、韶二州请命于京师,
愿通道路,输贡赋。太祖为置百胜军,以光稠为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又建镇
南军,以为留后。
开平五年,光稠病,以符印属全播,全播不受。光稠卒,全播立其子延昌而
事之。延昌好游猎,其将黎求闭门拒延昌,延昌见杀。求因谋杀全播,全播惧,
称疾不出。求乃自立,请命于梁。乾化元年,拜求防御使。求暴病死,其将李彦
图自立,全播益惧,遂称疾笃,杜门自绝。彦图疑之,使人觇其动静,全播应觇
为状以自免。彦图死,州人相率诣全播第,扣门请之,全播乃起,遣使请命于梁,
拜防御使。全播治虔州七年,有善政,杨隆演遣刘信攻破虔州,以全播归广陵,
卒年八十五。当卢氏时,刘䶮已取韶州,及全播被执,虔州遂入于吴。
○雷满
雷满,武陵人也。为人凶悍獢勇,文身断发。唐广明中,湖南饥,盗贼起,
满与同里人区景思、周岳等聚诸蛮数千,猎于大泽中,乃击鲜酾酒,择坐中豪者,
补置伍长,号土团军,诸蛮从之,推满为帅。是时,高骈镇荆南,召满隶麾下,
使以蛮军击贼。骈徙淮南,满从至广陵,逃归,杀刺史崔翥,遂据朗州,请命于
唐。昭宗以澧、朗为武贞军,拜满节度使。
是时,澧阳人向瑰杀刺史吕自牧据澧州,而溪洞诸蛮宋邺昌、师益等,皆起
兵剽掠湖外,满亦以轻舟上下荆江,攻劫州县。杨行密攻杜洪于鄂州,荆南成汭
出兵救洪,汭战败,溺死于君山。满袭破荆南,不能守,焚掠殆尽而去。
满尝凿深池于府中,客有过者,召宴池上,指其水曰:“蛟龙水怪皆窟于此,
盖水府也。”酒酣,取坐上器掷池中,因裸而入,取器嬉水上,久之乃出,治衣
复坐,意气自若。
满居朗州,引沅水堑其城,上为长桥,为不可攻之计。天祐中,满卒,子彦
恭自立。彦恭附于杨行密,亦尝攻劫为荆、湖患。开平元年,马殷发兵攻彦恭,
恃堑为阻,逾年不能破。三年,彦恭奔于杨行密,马殷擒其弟彦雄等七人送于梁,
斩于汴市,彦恭卒于淮南,澧、朗遂入于楚。
○钟传
钟传,洪州高安人也。事州为小校,黄巢攻掠江淮,所在盗起,往往据州县。
传以州兵击贼,频胜,遂逐观察使,自称留后。唐以洪州为镇南军,拜传节度使。
江夏伶人杜洪者,亦据鄂州,杨行密屡攻之,洪颇倚传为首尾。久之,洪败死。
是时,危全讽、韩师德等分据抚、吉诸州,传皆不能节度,以兵攻之,稍听命,
独全讽不能下,乃自率兵围之。城中夜火起,诸将请急攻之,传曰:“吾闻君子
不迫人之危。”乃扫地祭天,向城再拜,祝曰:“全讽不降,非民之罪,愿天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