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福气妃 >

第72章

福气妃-第72章

小说: 福气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说不定就相亲相爱了!
  依蒋氏基于皇帝不能动摇的皇后身份以及她的美貌,将皇帝困得死死,也不是没有可能。
  基于蝴蝶效应,皇帝说不定就不会在外面乱搞了~也就没她谢福儿什么事了~
  总之,时间一晃,转瞬就到了弗翷王登基日,婚期同时进行。
  蒋氏依旧忿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见到了另一名绊动心弦的男子,更觉得自己嫁个粗丑男子不值当。
  据赵宫人说,此事虽秘而不宣,但资深宫人都知道。
  帝后大婚之夜,蒋氏为表明自己对亡夫的心意,在皇帝还没进寝殿前,斥走侍婢,脱下凤冠霞帔,竟披麻戴孝,披头散发,迎接新帝。
  没料后夫入了洞房,惊呆的不是皇帝,却是蒋氏自己。
  这人竟是上林苑那日一眼惊鸿的阳刚男子!
  好吃不如饺子,好玩不如嫂子,谢福儿猜测,皇帝新婚夜多少还是存着能试试嫂子滋味的激动心情的。
  但哪个男人禁得起一进洞房见到新娘哭丧着脸,一身送终服的惊骇。
  这种设想和结果的强大反差,彻底地激怒了皇帝,从此对这皇后的观感,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再据赵宫人说,皇帝当时没有发火,也不斥责,只说:“既然皇后心意已决,朕也不强求。”说完就抱着毯子,到旁边的罗汉榻上去跟周公搞基去了。
  最后得知真相的蒋氏宽面条泪掉下来,发呆到天亮,直到皇帝上朝去了,再不主动踏进图华宫一步,还没回神。
  谢福儿猜测那夜的蒋氏该是又悔又矛盾,估计盯着罗汉榻上皇帝健美的身影,心底咆哮:你强求啊你强求啊!我不介意的,你酷爱来强求我啊!
  可惜,性格造就命运,蒋氏不是郦贤妃,更不是谢福儿。
  既然已经做出来了,再后悔,面上也只是倔强地不发一言。
  那一夜,她丢了大好的机会。
  可如今依赵宫人这么一说,蒋氏的心眼儿,又活络了?想逆袭了?
  这种端得高高的女人,一旦舍弃姿态,会怎么讨好皇帝?
  截至目前,蒋氏和皇帝的故事让谢福儿脑补得有点儿激动,这不典型的XX翻身记么!
  赵宫人见她一脸光彩,有点儿额头挂黑线:“昭仪怎么是这么个反应——”
  谢福儿还在回味,没会过来:“那得要什么反应呀?”
  赵宫人恨其不争:“昭仪应该得有危机感啊!”又弱弱说:“皇后毕竟身份放在那儿,以前她是不愿意,现在她既然起了这个心思,不知道能找多少机会巴着圣上还有,皇后生得貌美。”
  谢福儿眨巴眼睛:“本宫不美吗?”
  赵宫人叹气:“也美”
  那不就结了~
  危机感?呵呵——
  不是想要逆袭就一定有女主的命,想要翻身的,也可能是砧板上翻了肚子的鱼!
  TIMING要准。
  她的男人,她做主。
  第76章
  那天,赵宫人说完蒋氏情史,谢福儿发了感慨,也就去睡了。
  其实还是大白天,午间小憩刚过。
  毒素还没清干净,谢福儿的嗜睡毛病还没好,动不动就犯困。
  这天激动狠了,体力耗多了,谢福儿更是直接从晌午睡到了晚上。
  皇帝过来时见她睡得正酣,没叫人喊,在床边坐了会儿。
  赵宫人在帘子外伺候,看见皇帝给昭仪揉肿手,低着头,两条眉毛攒得紧扎扎。
  这昭仪性子怪,要别的女郎看见手伤成这样,哪个不得要恸哭一场,至少也要杀千刀的骂一骂。
  她倒好,最严重时,得知毒性控制不下来恐怕要砍手,只是愣了一会儿,调乐说幸亏不是右手,不然以后还得练成左撇子。
  倒也没别的。
  说是这样,赵宫人看得出来,昭仪睡觉时开始有点婴儿相,总是攥着右手,握成个馒头似的粉拳,压在腰下面。
  今天也一样,下意识藏着手,不让人发现。
  这还是心里怕啊。赵宫人心里过不去,发酸,一抬眼,天子已经起身。
  赵宫人见皇帝要走,迎上前去:“可要奴婢喊醒昭仪?昭仪睡了两个时辰,也该是起身了,差不多要用药了。”毕竟天子过来一趟。
  “不了,等会儿用药时辰到了再喊。”回头,帘幔内美人呼吸均匀,面庞安静,双颊因为睡眠充足而泛起天然胭脂,扑扑可爱,鼻息翕动之间,脸颊和嘴角的细小绒毛招人动心。
  皇帝拉了帏幔,露出一条细缝,叫人剪灭床头灯烛,走出殿外:“回永乐宫。”
  胥不骄见皇帝眼脸下面挂着两个大黑眼圈。
  近些日子政况多,皇帝忙,这一过去又得挑灯夜战一宿,加上心里还多了昭仪这一头,只怕更是沉甸。
  哎,要是昭仪活蹦乱跳,像以往那样红袖添香,陪着皇帝诌诌朝事,打个岔,皇帝也舒心多了啊。
  原先还当不切手算是庆幸,如今看来,这么个动辄昏昏欲睡的模样也是麻烦。
  太医院那边还在昼夜不歇,解毒汤水倒是一碗一碗地往远条宫里端,但恐怕还是要个过程。
  永乐宫书房,黄烛明灯下,皇帝持卷夜阅,间或提笔改动。
  皇帝少年时代习武,青年承武职,在封地也是以军功卓著,当初只当自己登了九五位后,会耐不住案头工作。
  其实哪又有习惯不了的?几年下来,阅折批奏章的耐心和效率,胜过当了一辈子天子的皇考和在位十多年的孝昭皇帝。
  高家的六郎,不单只配当个中途协管的承祧君主,也有能耐稳稳接下江山。
  帝王的浓眸在憧憧灯火中投影在案上一张张奏折上,那不是奏折,是他每走一步瞧在有心人眼里的艰难步子。
  天子身下那把椅是受过诅咒的,一旦坐下,就困住了。
  他的位置,给不了别人的儿子,注定只能传给自己的子嗣后代。
  对亡兄的诺言,对母后的誓约,皇帝一直攥在掌心,握得牢牢。
  正因为握得太紧,快要成了齑粉。
  
  几沓奏章,因为禀奏事务不同,分门别类捆成一捆,呈在案头上。
  中间的那一沓,是江南太守呈报上来的。
  每张都是关于太子驻跸扬州的动况,大到出行馆做了什么,小到一日三餐。
  太子从一踏出京城,所言所行,隔日就被快马暗中密禀入京。
  今天这一沓中多了一份关于太子的动静。
  前几天,一名扬州富户被被匈奴贼匪掳走了妻女,付了赎金还迟迟要不回肉票,官府又没给个准话儿,富商干脆组了一队人马,当街敲锣打鼓,凄楚喊冤。
  这事惊动了行馆的太子。
  太守奏折中的原话,皇储“难忍不能忍之事”。
  与随行宾客匆匆商议下,太子不顾劝阻,率领同行的羽林禁卫,带江南官兵数队,在扬州郊区撒网,捕获混入本朝的匈奴人,抓了那匪徒头目的现行。
  太子率队回城,令裨将卸掉匪首头颅,挖空脑髓,装上稻草,挑在竹竿子上,亲自高悬在扬州城门,引得百姓喝彩。
  余下一些匈奴匪徒虽然还在逃,但首脑都没了,估计一时也蹦跶不起来。
  江南的异族匪祸一事消停,生灵免遭涂炭,百姓欢天喜地。
  几家本来要迁徙祖业根基去避祸的江南大户不用伤筋动骨,更是个个将太子当成再生父母,这几天,天天去行馆外道谢磕头。
  太子的名声响彻江南,在民众心目,说是大恩人也不为过。
  皇帝的手抓住黄绸奏章的一角,“啪”一声,掷到地面上。
  胥不骄一惊,连忙捧起地上的奏章,放还上去,又轻轻说:“太子这次是去养病,却没有经过皇命就擅自做主去擒匪也算是个错处。”在天子身边当差多年,哪儿会不知道皇帝的心意?皇帝肠子怎么绕就能怎么跟着转。
  错处?擒匪失败了就是错,如今成功了,还是江南臣子百姓中的英雄,那就是大功劳了。
  擅自做主,更加有理由好辩。
  匪祸横行,民不聊生,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太子代表皇族征伐贼子,时辰不充裕,并没提前汇报京城,也是情有可原。
  皇帝冷笑。
  提笔酌令江南几个郡守盯人,整理好,已经入了一更。
  皇帝想了想,眉头一压:“不骄,替朕拟一道夹单密函,给长沙郡,盯着江南太守。”
  胥不骄明白,这是一个盯一个呢,当皇帝的疑心病都重,叫江南的长官盯着太子还不放心,只怕时间长了,太子将江南郡守买通了,再用别人监管一道才算稳当。
  长沙郡离江南一带不远,派出长沙郡也是自然。
  只是
  “皇上,这密函,是要拟给长沙郡的太守么?”胥不骄循例问。
  皇帝说:“密禀中多加个人,叫那人协助长沙郡太守完成。”
  一个岗位只有一个,容易徇私,要两个人相互牵制监管才行。
  “皇上属意谁?”
  皇帝眼一沉一亮,笑笑:“朕不是有个亲戚在那儿么,调他到长沙郡太守身边,辅以佐之。”
  胥不骄一个木楞,想了半天才会过来,不会是说谢昭仪他姨老表,那个疯疯癫癫的小县令吧!
  上次召进京,没成功招呼好这大舅子,说要升,结果还下旨有生之年不准进京怎么着,现在是强迫症发了,又记起来了不成。
  小县令一接任务就是给天子搞暗探,也不知道能不能胜任啊。
  可皇帝既然吩咐了,还有什么好说。胥不骄提笔在一边儿,默默草拟。
  皇帝见他脸色诡异,明白他在想什么,有些羞恼,笔一扔:“你说什么鬼话!”
  胥不骄一惊,摔,臣连个屁都没放啊。
  皇帝置若罔闻,继续羞怒:“你是想说朕私心重,国事当前,居然只知道给谢昭仪家人送提拔和升迁的机会,是不是。”
  胥不骄:“”。
  皇帝掷地有声:“什么人能办什么事,朕知道。小县令性格虽然有些怪,但是两袖清风,廉洁得很,连个瓜都舍不得吃的朝廷命官还能有几个?而且一条路走到底,倔驴子一样。这种人要是都不适合监察官员的活计,就没几个人适合了!几名州郡太守彼此有交情,光靠一个长沙郡太守去监察,朕没谱儿!新官上任三把火,把这小县令调到太守边,错不了。你却还在心里暗搓搓地埋汰朕这是徇私枉法,是个耽溺女色的昏君!别说不是!你肚子里装的什么朕会不知道?呸,真是龌蹉得很。”
  胥不骄都要哭了,噗,尼玛短短时间没点儿脑补能力还真想不了这么多啊
  太子日常和击匪事的奏折旁边,是宗正府求问关于萧充媛的处置,另附带朝臣意见。
  宫闱女眷的争风案本与朝臣无关,但大司马权倾朝野,提携的门客多,都纷纷愤慨进谏,要求从重惩处。
  小部分人则认为,萧家一蹶不振多代,近几年受了皇恩,十分低调,好好当官,天天向上,做了不少政绩,萧嫔犯事不过女子家醋事所致,切勿因为此事又伤了萧家报国尽忠之心,小惩大诫算了。
  另外捆成一堆的奏章是臣子劝谏充实后宫的事。
  这几名上奏的臣子是皇帝的封地老人,跟陈太后相反,巴不得叫皇帝多生育。
  这五年的后宫生育情况,让他们很失望,可还在孜孜不倦。
  左右都不是个事儿,皇帝翻来翻去,净是些不顺心的,仰在镂花宽背大椅上,索性小憩一会儿。
  外面人影见天子休息,素手扒开帘子,招了招。
  胥不骄一看是娇娥,估计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