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风流才子[完本]作者:午后方晴-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了半天,也没有你出名堂。
石坚心说谁叫你用太祖的帽子压我,我现在先用孟子,再用孔夫子,看谁压死谁?然后没有理睬他又说:“小臣也在各位大臣诗词中发现这些内容,李大人为何不弹劾。可惜李大人词作还没有传扬出去,不然小臣要是有心也能给你加上帽子。”
他这话分两层意思,一是你词写得还不入我法眼,所以我没有看。二是诗词是兴趣之作,想要有心挑剔任谁的诗词里都能找到。他又说道:“当然小臣还没有真正长大,还不知道其中到底是什么酸甜苦辣。只是猜想,写得也许不对,也许不好。”
大臣们都气苦,猜想都能叫天下无数少女得了相思病,再经历过后会写出什么东西来?
“现在《红楼》已经写完,各位前辈大人,也知道结局有些悲伤,因此小臣特意用词造句用得悲婉。如果小臣借林黛玉之口写出沙场秋点兵,或者来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不要说别人,就是自家老祖母肯定先是一愣,然后问小臣,咦,林黛玉怎能变成了个老气横秋的男人腔?”
众人听了捧腹大笑。
“小臣一直认为诗词是小道,关健是帮助君主安邦治国才是大道。曹植才高八斗,但在历史上地位也没有武候高。至于小臣的词风是根据小说的内容变化而变化,故《三国》中有滚滚长江东逝水,《红楼》中有一个是玉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李大人,认为小臣词风变了,人也就变了,此言真上荒谬。寇相词风纤丽,难道寇相性格纤丽?才怪呢。”
寇准还在反思他的话,在想以前是不是错怪了这个少年,谁知道他猛然将话题引到自己身上,他不由一愕。众大臣想到寇准那个倔强脾气,可不是,他是一个纤丽的人,才怪呢,都低下头偷偷乐。
这时太监也拿来了酒,磨好了墨。
石坚一看酒坛上贴的标签居然是和州神童烧。就象有大大所说,这种酒蒸馏原理简单,王家防不胜防,蒸馏方法还是被偷盗出去。可人家还是愿意喝王家正牌的神童烧。一是王家听了石坚的话,将酒封好,放在土里陈酿。然后逐年放开,这种陈酒虽然价格贵,可的确没有新酒那种糙味,也占据了高档酒的行列。二是大多数人喝这种烈酒是冲着石坚去的,不喝王家产的神童烧那还有什么意思。所以王家这几年销量未减反增。
石坚拿起酒,冲真宗一施礼,说:“小臣失仪了。”
“石爱卿,没有关系。”真宗说道,其实他心里说:快喝吧你,那来的这么多废话。
石坚一仰脖,满满地喝下一口烈酒,大概是喝得太急,呛了起来。众人又是一笑。只是这一大口酒喝下,他俊俏的脸上泛起一道彩霞来,如果不知道他,还以为他是一个小姑娘。众人更是摇头,单论相貌,这个少年也是举世无双,扬州城里老百姓说他比他身边的俏丫环婉蓉还要俊,难道他真的占了天下八分灵气,不然怎能如此完美。
石坚在白纸上用苏体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各位大大,都知道小石要抄袭什么了吧?可再想想,后面一句。
正文 第七十章 小人
更新时间:2010…6…26 8:08:48 本章字数:4929
当石坚写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些大臣一起倒吸了一口冷气。大,够大。然后石坚提笔又转到: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垂髫无力。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样一来,后面同样是感概,但苏东坡后面多了一点岁月无情,面对实际无能为力的颓废意味。可石坚这首词变成了垂髫无力,却是使人感觉到他在感叹自己岁数还小,不能做大事,有点让人失笑,也让多了一层期冀。但原词宗旨没有变多少,同样是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实是宋词之未有,实际上纵观整个宋朝历史,也只有辛弃疾那首永遇乐唯其才能与和之一比。更妙的是他在中间插入了小乔初嫁了,更在庄中含谐,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青年将军形象。
众人看完,都以为他进京船从长江而过,看到长江壮观的景象,想起了几百年前赤壁之战。当然他在词中用了故国神游,可他的船却不可能经过赤壁,这个神游用得有点勉强,但这首词已经写到这地步,再吹毛求疵就太过份了。加上他写的这一笔猎猎大字,更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如声声巨雷贯耳。
石坚写完,把笔一丢,来到李培面前说:“李大人,你说小臣会不会写大词了?再说你弹劾小臣尊重女子,岂问你有祖母乎?有母亲乎?她们不是女子?女主内,男主外,男子在外奔波劳苦,是应当受到尊重,可没有女子在家里面操持,男子在外面如何放心。所以小臣在《红楼》里略给了女人一些尊重的话语,就错了?”
当然他不敢把女子是半边天的话说出来。
此时大概刚才一口酒喝得有点多了,他走路有点踉跄,加上满脸红光,显得憨态可鞠。可是他问话依然犀利。李培虽被他责问到现在,一张脸涨得老红。他心想:我不就说了你几句,你说到现在,也该够了吧?
这时在真宗龙辇后面屏风里传来一声妇女的声音:“石爱卿,李大人已经不说了,你就不要再为难他吧。”
垂帘听政?这好象还早吧?石坚疑惑地抓了抓头,大约是酒意还没有清醒,他问道:“谁?是谁在说话?”
他不知道离刘娥垂帘听政是还有两三年,可随着真宗身体越来越差,今年二月都有一段好长时间不能亲政,很多事务实际已经由刘娥在打理。这几天真宗听到石坚到来,他有了盼头,精神才有所起色。这一点众位大臣都知道。他们也知道刘娥也喜欢这个少年,刚才真宗叫刘娥过来看看这少年,虽然这是在垂拱殿,就连寇准都没有弹劾。而且刘娥也聪明,她带着太子还有那一位比李慧还要柔弱的小公主躲在屏风后面,从屏风的缝隙中偷偷观看,这样也不至于太失祖制。
听到他对刘娥用上谁这个大不敬的词语,众大臣都笑了起来。真宗也不生气,也呵呵一乐。这个少年今天带来了许多欢喜和惊喜,他知道皇后也想见这个少年,躲在屏风后面也不是一个办法。他说了声:“朕也累了,今天朝会就到此结束吧。石爱卿,你且留下。”
众大臣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他们眼角还瞟着那凉在地上的大字。今天除了那个倒霉撞在枪口上的李培外,其余人都兴高彩烈,至少今天回去有话题可谈了。
待到众大臣散去,刘娥才带着赵祯和小公主赵堇从屏风后面走出来。看着这个头上戴着插满各种首饰的凤冠,内穿青纱绢丝中单,腰饰深青色蔽膝。另外还挂白玉双佩及玉绶环等饰物,下穿青袜青舄的中老妇人,石坚再吃多了酒,也知道这就是以后在整个宋朝历史上都留下不能消除的印记——刘娥刘皇后。
他向她跪下,没有办法,不能不跪啊。说道:“小臣叩见皇后千岁千千岁。小臣刚才不知是皇后,言语多有得罪,请皇后恕罪。”
刘娥笑道:“恕你无罪,快快平身吧。”
石坚又见过皇太子和公主。他看到这个赵祯长相清秀,虽然他比自己小一岁,可想到以后他将是整个宋朝最好的皇帝,言语也极为尊重。只是到了小公主面前,他心中一声叹息,这个小公主穿着一身道袍,只是这道袍比别的道士做工华丽,上面绣着各种图案,还溜着许多金边。她长得也漂亮,可惜这身体骨比李慧还要单薄,对她的历史书上记载得不多,只知道她寿命不长。今天看到她这副样子,身体那么差,难怪短命。他更是联想翩翩,甚至想到她这副样子长大后做林黛玉的演员都不需要减肥。
当然,真宗和刘娥那里知道他这一会转过了这么多念头,如果知道他有这么多大不敬的念头,还会不会喜欢他?刘娥看到终于看到这个神奇的少年,本来石坚长相俊俏,现在又喝了许多酒,一张脸白里透红,格外招人喜欢。那个小公主才九岁,不懂得男女这事,因为《红楼》不适“小儿阅读”,没有人敢给她看,但是其他两本书她也看过,还听公公讲说。现在终于看到这个写书的少年漂亮的模样,和她做梦里想像的差不多,也红起小脸用一双黑漆漆的眼睛找量着他。
刘娥刚才也躲在屏风后听到石坚辨解的一番话,特别是他为女子辨解的话语,使她听了格外开心,现在又见到石坚模样招人喜爱,醉态可鞠,忍不住在石坚的粉脸上摸了一把:“好一个俏儿郎。”
石坚心里郁闷,我实际年龄可不小呢,你怎能在我脸上动手动脚?不过他可不敢说出来。
因为他还兼任着太子讲读的职务,今天进了宫,也要教一教太子一些课程。他们向迩英阁走去。路过观稼殿时,石坚看到居然在这皇宫里开辟出一片田地,种着水稻。(他对这段历史不清楚,他知道皇帝也耕耘庄稼,虽然只是做做样子,他还以为皇帝在郊外开辟了一个皇庄,就象小说里写的那样)
真宗看到他这表情解释道:“这是太祖皇帝留下来的传统,以警告后人注意民生。往年朕身体好的时候还带头耕种,可今年朕的身子骨差了,是宫里的公公种的。他们从去年就教朕你那个抛秧法,果然增产了。还有棉花,你看,刚搬进大田,长势好着。”
石坚往田地的尽头一看,果然种了几亩地棉花,大概这些公公舍得肥料,长得绿油油的。
石坚施了一礼,说:“陛下关心民生,乃社稷之福。”
“这是应该的,你不是说朕乃是这国家之大家的家主吗,家主不带头手下人怎能带头。呵呵。皇后还在观蚕宫养蚕。”
石坚又向刘娥行了一礼,说了些好话。
刘娥说:“你这个小鬼头,弄了个棉花,马上哀家不养蚕,又要学织布了。”
石坚不知道她说的是好话还是贬话,只是挠挠头嘿嘿一笑。
说起棉花,真宗突然问道:“朕听说你发明了一种织布机器,比现在你发明那种机器还要快?”
石坚还以为他也要打那种机器的主意,皇命啊,他可不好违抗。他连忙说道:“陛下,那种机器现在还不能放,一放后果不堪设想。等小臣将那种新船造出后,再放不迟。”
真宗又是一乐,说:“朕也只是随便问问,朕只是想天下布价再跌一点,有那么机器布价成本便宜下来,布价自然也会下降,老百姓就能穿上更多新衣服。”
石坚这才放下心。
他们来到迩英阁。听说那个神奇的少年进了京城还进宫给太子讲读,许多太监宫娥来到外边看稀奇。真宗高兴也没有斥责他们。
赵祯这时突然问道:“在石学士没有讲读之前,孤有一个问题请教。”
“不敢,太子请问。”
“石学士才华出众,写出《资治》,又写出《三国》,刚才孤在屏风后面听到你还说到后表是伪造的,孤问你武候在前表说过亲君子,远小人,是为何解?何为君子,何为小人?”
石坚一愣,心想这个小毛孩果然不简单,他着字着句答道:“君子道德优秀,因此不谋私利。小人品德低下,为了自己利益不择手段。因此处之高堂,君子不为己忧,敢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