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风流才子[完本]作者:午后方晴-第5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百四十七章可怕的捉奸
眼间,进入了十一月的末旬。就连江南也开始寒冷萧条,田野空旷,乌云低垂,天气萧晦。
这时候的局势就象这天气一样,一天比一天恶劣。郑都夺下南康军(今九江星子县),然后迅速带着随同他造反的南康军士兵以及造反的百姓,进攻江州。但江州知州在信州出事后,就加强了警戒,于是郑都不但没有得逞,反而损失惨重。这时候他突然带着叛军越过鄱阳湖口,向东进军。唐汝带着叛军西向与他汇合,两股叛军合在一起,进攻州(今鄱阳县)。在两股叛军攻击下,州再次失守。至此,除了贵溪县还在风雨飘摇中挣扎外,两州十二县共十一县包括真宗亲自命名的景德镇全部失守。叛军的人数达到十几万人,举国为之震动。
同时契丹三路大军除了西路大军外,中路与东路大军已经到达了宋朝的边境。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吕夷简离开京城后,立即组织海客对海上的日本高丽还有契丹的海船全部进行堵截击杀。然后发布命令,组织沿海各州官兵对倭寇追杀。这次的倭寇不象明朝,打了就往海上跑。现在沿海因为航海,本来就有许多海客,他们也许会昧着良心,哄抬物价。但关系到他们自己的安全,可是出钱出粮。因此倭寇很快就被歼灭,只剩下一些残兵败将还在到处流窜。但广南路情况也很糟。四川的起义也没有鼓动起来。这次因为四川的盆地气候,还有交通问题,种植棉花的百姓并不多。因此粮食没有多大的危机。所以夏~还没有进川,局势就被当地官府控制住。
但在江宁府还是一片平安的景象虽然这一次在交子危机中,有许多百姓也跟着开始再次过上艰苦的生活。但毕竟多少年富裕的底子在哪里,人们还能勉强维持着一日三餐。不过他们也不明白为什么朝廷那么富裕,怎么一下子钱到哪里去了?
当然外面各种传言都有,特别将信州的百姓说得都饿死了一半人所以老百姓才起来造反。但他们自顾不嫌,那有心情顾别人的死活。还有那些有钱人家在这场危难中可没有损失多少,相反还有一些人发了大财因此秦淮河边照样歌舞升平。只是让他们感到惋惜的是卢仙子消失不见。自此艳名遐的三大仙子只剩下两大仙子了。他们还在妒忌不知那个混蛋得到了卢云,她到现在还是一个处子的身体。
只有一个青年家中大发雷霆,因为他得到下人一个不好的消息。他喜欢的那个寡妇居然在大街上与一个男人亲热地呆在一起。他正是那个与李织有关亲密**关系的石达龙石公子。
他的父亲原来是江宁府通判,后来他转到宿州做知州。因为江宁府有不少家业因此他的家人没有搬到宿州去。这位石公子也呆在江宁了。一是他有学业在身,现在他中了举人,他父亲也希望他更上一层楼,能考中进士,那么他家就开始飞黄腾达了。二也是石达龙生性风流,而江宁府是天下繁华所在至少比宿州强得多,他也不愿意到宿州去。
他可不知道贪恋的这个少妇居然是大宋现在最大的女魔头。说老实话李织的风采连当时石坚在不知道内情的情况下,都颇为欣赏则不会让八王爷元俨看上。更何况他本身就是一个花花公子。
自从他认识李织数年,两个人都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这让石达龙很苦恼。不过他也没有办法满足李织的要求,我可以嫁给你,但你要给我正妻的身份。
难道让他把自己的子休了,娶她,他父亲还不得把他皮剥掉。
当然还有一种办法。就象石一样。位极人臣。以这种身份可以娶三妻。那么给她一个平妻地身份吧。石达龙迷恋李织地美色。因此反而成就了一件好事。他用功读书。最后考中举人。当然想要出人头地。这远远够。他还要考中进士。这样最后才能挤进达官贵人地行列。而不是靠他老子地余荫。
然而听到他下人禀报了这件事后。他晕了。这些年李织说她有产业要经营。因此跑东跑西。每年在江宁时间不足一个月。这个他也能理解。她与陌生人见面他也能理解。毕竟生意上地往来。可是现在这个消息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背叛了他。或者以前她说地都是假话。那些美好地山盟海誓都是拿他当猴玩地。当然当猴玩地。石达龙人品长得风度翩翩。李织自然爱上他地相貌。可想要李织放弃她地野心。而安心地投入他地怀抱。可能么?就是他真地让她做正妻也不行。连石坚也没有这本事!
此时他阴着脸。无论那一个男人得到这一消息后。都不会很开心。况且他还是十分迷恋李织。终于他说道:“你看清楚了?”
那个下人是他家地一个仆人。自小就在他家长大。同时也对他忠心耿耿。石达龙做许多事。也没有瞒他。
那个下人说道:“少爷。我不会骗你。本来我也不相信。可后来我跟着他们好大一会儿。那个男人不但与她亲热。而将她搂入怀里。动手动脚地。”
“那个男人有多大?”
“那个男人近五十岁,不过身上的衣着很光鲜。”
石达龙更不开心了。
输给了一个近五十岁的男人。
他愤怒地走来走去,最后生气地将房间角落里一盆正在盛开的茶花,一脚把那个茶花盆踢碎。
甚至他想立即带人抓那对奸夫淫妇。可一会儿冷静下来,一他与这个姓唐的少妇没有任何关系,二她平时来往的人似乎很复杂。当然以前他一直认为那是与她做生意来往的客商。他还怕别人认出他,向他父亲禀报,故意躲开。看来不是那么简单。可是那些男人全是她奸夫么?
那是假扯有利益,没有气质,会让李织看上么?
然而就连她也没有想到就是因为她只想与这个卖相好的公子玩玩后让她的大计划功亏一篑。也许在她心目中,什么都可以为了目标而交易。而这种花花公子真的会为她努力读书?会喜欢她?那也是哄哄她开心,在床上大家乐一乐罢了。
实际上最后石回到京城后闻听此事也冒了一身冷汗,连道连老天都不该亡大宋。
当时石公子可不是那么;。他在家中越想越气,甚至想带着手下人将那个奸夫揍一顿。虽然他没有这个权利可他在江宁有这个势力。江宁石家与和州石家半拉子关系也套不着,当然如果或者从春秋战国时叙还能叙上一点关系。但江宁石家比和州石姓要威风得多,是江宁的望族。更况且他家有钱有势。
于是他越想:不开心,这抓贼抓赃奸在床。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乘着夜晚将黑的时候,他穿得暖暖和和的,从李织居住的院落的院墙翻过去。也该他立下大功,恰在此时李织出去,这个院子只有少数几个下人看守。如果李织回来似这个平常院落,把守严密就是想翻这个墙也会让人发现。
他借着夜色摸进了李织的房间,到她的床下。以前的床与现在的床可是两个样。它不但是睡觉的地方同时也是装饰品,有床棍板遮,床拦杆,特别是床的正面有可供人上下的床榻,作为装饰物的床遮。如果不是转到侧面去,也很难发现床底下有人。不然《水传》里,李师师的床下怎能藏着周邦彦与宋徽宗两个人,宋江没有发现。当然首先你得嗓子好,不要咳嗽。
李织也是大意,当然不是大意。在江宁她十分低调,不低调也不行,如果让人认出那就麻烦了。而她只是因为这里是她外祖父的故都,有着感情,又因为这里的繁华她喜欢,所以每年都要在这里渡过一段时间。这件事只有少数人知道,连李晓风都瞒着。因此她也没有想到床底下还藏着人。
石达龙趴在床下边,这一次是下定决心捉奸在床,因此准备充分,手里还抱着一个橡胶暖壶,在床下边呆了一个多时辰,终于听到外面那久违的娇笑声。可是那种娇笑声却是对着另一个男人说的,而且还是一个老男人,他心里当时不是滋味。当然现在他还不能冲出去,凭着这一点他也不能说李织与旁人就是关系。还得等。终于房间的蜡烛亮了。他从榻板下看到两双脚。有一双脚他认识,一双金莲小脚。想要这种小脚可得要吃很多苦处,自小就要包脚布,使脚变得~形。这种爱好也是自李后,才流传开,但现在并没有普及,至少石坚几个妻妾一个也没有。
这双小脚是他的最爱,可现在它却要另一个男人玩弄,石公子越想越不是滋味。不就一个寡妇吗?不就是有点小钱吗?可你明知人家就这一点,你还要招惹人家做嘛!
另一双脚很粗大,套在一双绣金边黑绸布的棉靴里。就从这双鞋子可以看出这个主人也是有身份的。当然再有身份,石公子也不会害怕,这是什么地方?是江宁府,是他的地头。
这时候他看到丫环进来了,将房里的火盆生上。现在他正在床下边冷着,这股暖气立即让他感到一股温暖袭来。不过他看到那个男人的脚并没有离开房间,他心里面冰冷的。
一会儿房间里更加暖和,这个男人与李织也没有说话,但那两双脚却在不停地移动,一会儿勾在一起,一会儿交叉,一会儿并立。然后一件绸棉裙就飘在地上。又是一件线衣落在地上,再是一件线衣落在地上。最后连一件水湖色的亵衣也落在地上。
石公子想到这回可以出去抓奸了吧。
但这时那个男子的声音响起,使他在床底下一愣。
那个男子说道:“公主,你好美。”
果然听这个声音,年龄不小了。
可石公子愣住了。公主?什么公主。现在朝廷唯一的公主就是赵堇,嫁给了他的本家下闻名的石不移了。当然还有公主,那就是真宗的几个姐妹,可年龄也不对们岁数最小的一个也有近五十岁了。李织才多大,她才三十出头,加上她保养得好上去就象二十六七岁一样。
他就感到事情有些不对头了。
这时候声音还在继续传来,是让他生气不已的那个妇人的声音。她说:“不行了,我也人老珠黄了。不过刘知州如果喜欢我到大事一了,我可以陪伴你左右。”
然后是亲嘴声。
但这时候石公子也顾不得争风吃醋,他在想齐知州是谁?当然现在就是没有意外,给他出去捉奸
有这胆量。人家是什么人,一个知州,堂堂的朝廷是商人,他是什么人,一个二世祖什么和人家争。不过他是二世祖,对官场上的事很熟悉。他就在想围有那些姓齐的知州。当然姓齐的官员很多,如齐廓齐唐兄弟。但周围唯一姓齐而且担任知州也只有齐耿。
也是原来知庐州因为包庇儿子纵横乡里,被石坚抓个正着。后来被贬放因为后来知错能改,在地方上有政绩。再次被调到宣州担任知州。这就是宋朝官员的一个特色,只要不是死罪,流放了还可以再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个少妇怎么和他裹在一起?不过他们能有什么大事。石达龙越听就越不对头,他已经隐隐地感到很害怕。
然后床上吱呀了两声,那个男子的声音再次说道:“可本官就害怕那个石坚突然杀回。
”
“不用,我已经在他身边安排了人,如果有风吹草动,就会立即通知我们。我前天还得到情报,说那个石不移也不知从哪里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