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纸上人 >

第40章

纸上人-第40章

小说: 纸上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发展至今,已经没有最囧,只有更囧了。
这天,一位美女居然直接找上了报社的大门,声称自己是山岚先生的女朋友,要见山岚先生一面。
她还拿出了‘证据’——一大堆山岚先生写给她的信。
“我们从去年冬天就开始通信了,可惜先生总说自己有家室拖累,不肯与我相见。我不在乎的,只要能随侍在先生左右,就是为奴为婢也无所谓,只盼家里姐姐大人有大量,愿意收容于我,我愿为先生和姐姐生儿育女,伺候他们一家。”
当时,许编辑和三姐就在现场,那个震惊劲就别提了。
三姐尴尬地说:“不是的,您一定是被骗了,山岚先生绝对没有给任何人写过信。”
那美女擦了擦眼泪说:“您何必这样说呢?我知道先生是重情守信的君子,他总是只钟情于一个女子的他说过他喜欢我,他爱上了我,我只要这样就足够了,别的我不求。虽然没见过他的面,可是我早就爱上了他,除了他,我谁都不会嫁的。”
最后,一位同事认出了信件的笔迹,原来写信的是报社里一位年轻编辑,他应该看过读者寄给雪后山岚的信,凭照片相中了人家,就冒充雪后山岚给人家回信了。
“姑娘,这事是我们报社出了纰漏,真的非常抱歉。”许编辑给人家赔礼道歉说,“我们会给您补偿的。”
结果这事情搞起来没完了,一堆人劝,美女就是不信,说多了就哭,非要见到山岚先生本人不可。
“姑娘您就别胡搅蛮缠了,一个年轻姑娘家,竟然随便跟不认识的男人通信,没叫人家占了便宜已经万幸了,怎么还”最后许编辑都受不了了,直接出言指责。
反正,这事让许编辑大发雷霆,冒充雪后山岚给女读者写信的编辑差点叫扭送警察局,因为这种可以算是诈骗罪了。后来报纸还特地在当天的更新下面说了这事,表明山岚先生从未给任何人私下写过信,若有收到类似信件者,请先写信来编辑部确认真假。
但是这种事越描补越黑,而且小报最爱捕风捉影,乱写风流才子的韵事了。
转天那张报道过雪后山岚老婆不生儿子的报纸,就写了一篇催人泪下的‘小说’。
什么雪后山岚与一美貌女读者私下往来,已经情定三生,女子非君不嫁,跪守门前,苦苦哀求,可惜山岚先生的太太是母老虎,拦着不让进门
最可怕的是还有人信了==

☆、第50章

《燃秦》的电影很火爆,据说胶片都卖到东南亚去了。
这个年代,看电影是件很摩登的事情,小门小户的太太小姐也能拿出零花钱去电影院里坐坐,所以票价也不算很贵。
而且这样的古装穿越剧,就算放在后世也会很火爆,何况是在娱乐业很乏味的民国时代。这部电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据说电影院里几乎场场爆满。
而且当红电影带来的是流行效应是种巨大的影响力,比如后世时红过《古惑仔》,然后大街小巷的青年都学当小混混。《燃秦》是在这个年代少有的古装奇幻电影,它带来的效应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比如雪兰就在大街上看到过一个腰间配了剑的人,他把手搁在剑柄上,在街上大摇大摆地走,这把剑还不是带着刀鞘的长剑,而是根据考古记载仿制的秦制式宝剑,暗黄铜的连柄剑,和电影里的一模一样。
因为在古代,剑是一种身份的标志,其实杀人的时候,用剑是很不方便的,可以说剑只是比较好看而已,它代表了一种高贵而儒雅的身份。比如孔子出行的时候,就会随身佩戴宝剑,但他其实不会挥舞。《燃秦》的电影里,导演就很考据,韩海龙虽然是个文士,但只要出门就会给他腰挂宝剑。
所以男主角身穿仙风道骨的长袍,挎着宝剑大步而行时,也的确是非常潇洒俊逸的。
不过在大街上,看到有路人这样打扮时,就会觉得自己看到神经病了。
而且报社里也一下子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都在评价《燃秦》的电影,有很多人询问,是不是真的可能发生穿越这种事。有个让人很无奈的读者,据说是一位研究物理的大学老师,他从不知道哪国的物理学家、数学学家的著作中,引经据典,跟雪兰证明穿越的确是可能存在的,但是你穿越的方式不对,应该照他研究的方式写才有可能符合科学的理论,才真正有可能穿越,巴拉巴拉,一部论文那么厚
当然最让人头疼的,还是小报胡扯出来的,一只母老虎引发的血案。
无数读者来信谴责山岚先生的太太,各种脑补都出来了。
什么包办婚姻,不识字的太太阻挠真爱;什么自己不生儿子,还阻拦先生纳小;什么山岚先生你自己老写顶天立地的汉子,原来你是个耙耳朵,话说这是哪里的方言啊,耙耳朵啥意思?
张维真几乎天天取笑雪兰,经常拿着一张小报读,读完就捂着肚子笑。
“你红粉知己不少嘛,这都七八个声称跟你私交颇深的女人了,啥时候介绍给咱认识认识?”
“你够了啊,天天说,烦不烦啊。”
“不烦,好玩。”
雪兰忧愁地说:“报社的意思是,找个机会宣布下我是女的,这样乱下去不太好。”
张维真听了,摆正脸色说:“可是咱们女人的名声要紧,说了不会更麻烦吗?而且你家里孤儿寡母的,紧闭门户最要紧,要是你还有爹当家作主,倒也不怕外头胡说,反正没人信。可惜你家就三个女人你不知道,那些八卦小报可厉害了,过去有个女明星,是个孤女,人家戏演得好,叫导演捧红了。本是清清白白的姑娘,小报胡说她是婊子,到处巴结高官,和七八个公子哥都有一腿,结果姑娘受不了,吊死了。你虽然是作家,可如今的名气也不小了,只可惜这孤儿寡母的名声不好,毕竟寡妇门前是非多啊。”
张维真说的句句都是大实话,其实这些事情最好不要管它,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越描越黑的,不如让它自己沉寂下去。
但报社想这样做也有他们的考量,毕竟如果一直瞒着,就像默认了,有欺瞒读者的嫌疑。
就像前几天,从沪市送过来一个女人,小姑娘十六七岁,长得天仙似的,还能弹会唱,一身南方水乡的聘婷姿态,是个男人看了都心痒痒。陪她来的男人说,奉主人的命令,特送给雪后山岚先生的,保证是清白姑娘,还带着卖身契啥的。问他主人是谁,竟然是沪市丞帮章字辈的一个大佬
“我家主人说了,江湖上的兄弟都佩服山岚先生义气,送上黄货两条,与先生交个朋友,还望先生不要嫌弃咱们粗人下鄙。”
这收不收的,都烫手啊。
雪后山岚有什么义气啊,只是她写的书里都是义气男儿。
所有的江湖事都只认一个字——义。
无论是兄弟义气还是家国义气,说到底混江湖的人,没了这个字,就会被人看不起。
雪兰的书里也秉承着这种江湖气,她很喜欢《水浒传》,喜欢里面的兄弟义气,所以对于大丈夫一诺千金,朋友兄弟间肝胆相照、割头换命的剧情是很爱写的,类似的剧情会被她描写得非常热血。而对出卖兄弟,心胸狭窄的人也都不吝啬让他们的下场很糟糕。
而且雪兰写文有个特点,三教九流的小人物,哪怕满脸麻子,哪怕瘸了条腿,哪怕是邪佞奸诈,可他们或爱憎分明,或义薄云天,或家国天下。人虽小,心却大,文章的字里行间从不掩饰对这些人的喜爱之情。
也许从政府的角度,肯定不爱草莽人物,可是江湖出身的人,就难免把雪兰引为知己了,毕竟雪兰写的就是‘忠义’二字,而在且她的江湖中,每个人似乎都在追求侠肝义胆,儿女情长,于是这让每个读过书的人都恋上了她的江湖。
而且读书就像在与一位作者交流一样,有时候可以上升到心灵的程度,甚至会把写书的人和书里的主角弄混,好像作者就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作者做出了什么不符合期望的事情时,就会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所以雪兰收到江湖朋友送来的美女和金条时就是这个感觉,你收吧,收的烫手,不收吧,怎么,你看不起咱们江湖这票朋友吗?
报社遇到这种事也没办法做决定,哪怕是沪市的,跟北平隔着十万八千里呢,也实在名头太大,得罪不起,要雪兰自己拿主意。
其实雪兰也算懂江湖规矩。
她在写《射雕英雄》之前,研究了十七八本当前的武侠书,各路黑话都从小报纸上做过剪辑,了解不深,但她明白,江湖中人最注重一个面子。这个面子太重要,比生命还贵重,让江湖上的朋友给你一个面子,这是很难得的事情,因为这种面子也许千金难求,你不可以下人家面子,更不可以给脸不要脸。谁让他们是草莽呢?街面上混过的,就是有点做什么都霸王硬上弓的痞气。
雪兰就安稳坐下来,给这位据说年纪不小,身份也颇高的江湖大佬写信了。
这信里的内容,她是实话实说的,直言自己是个小女子,家里为了名声着想,不肯让她以真面目示人,所以闹出许多笑话,让江湖兄弟见笑了。感谢先生抬爱,钱留下,美女就不收了,回赠一副韩晓飞先生画的黄药师的画像,聊表谢意。雪兰还在信里写到家中门规森严,江湖儿女虽然不拘小节,但她毕竟是闺阁女子,还望对此事保密。
雪兰一点也不担心人家把这事泄露出去,因为丞帮是沪市公共租界里最大的帮派了,那里面章字辈的大人物,基本说话一个唾沫一个钉,只要你开口,人家轻易不会落你面子。
要感谢韩晓飞先生啊,自从画了《射雕英雄》的人物画像,他的画就更出名了,一幅画值老钱,虽然比不上两根金条,但送出去却是非常体面的礼物了。张维真自从讹走了雪兰的那张画像,至今都没敢在家里展示给别人看过,她悄悄跟雪兰说,生怕爹妈质问她东西哪儿来的,更怕爹妈当稀罕物送人了。
开春的时候,北平仿佛一夜之间入了夏。
校园里弥漫着一股玉兰花的香气,那股香味十分浓郁,伴着暖阳阳的日头,仿佛全都发酵了,蒸腾的让人难以喘息。
雪兰升入了师范学校的高等部,她终于也成为学姐了。
进入高等部以后,就有机会参加各种社团了。这个年代的高中可比后世光知道考试的高中精彩多了,人家有话剧社、新闻社、围棋社、文学社、外文社等等,数都数不过来。学生必须要参加一个社团,因为算学分的。
雪兰进了新闻社,一开始是打算进话剧社的,但听说话剧社至今还在排演《妻妾成群》,自己演自己的小说,有点怪不好意思的。
新闻社会出版学生们自己的刊物,上面一般刊发老师和学生的作品,也会转载优秀的文学作品。雪兰还是比较适合写文章的,所以就进了新闻社。
进了社团一看,发现人家还挺先进的,因为新闻社里居然还有一台照相机啊。
这个年代的照相机还是那种打闪光灯都冒烟的老式机器,但雪兰第一次参观人家的摄像棚时,却感觉她们格调好高啊。
因为感觉大家对待照相,都像对待艺术品一样,大约也是照相的花费太昂贵的原因。
一位女学生坐在窗台前,手里拿着一本书,她正在静静地阅读,午后的日光洒在她身上,像印上了一层金子一般,连女孩长长的睫毛似乎都变得透明了。那氛围静谧、祥和,美丽的让人沉醉,摄影人捕捉下了这一刻,让这美丽的一刻留在了永恒。
这是贴在展览窗里的一张照片,据说还获得了照相比赛的银奖呢。
“照片都是大家自己照,自己洗的,我们这里有暗室,以后可以教大家洗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