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纸上人 >

第22章

纸上人-第22章

小说: 纸上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这么萌的小狗狗,就算被染上了跳蚤,也不会怪你的。
几天后,裁缝店把新衣服送到了雪兰家里,三姐和雪兰当场就喜滋滋地换上了,李氏看着两个花一样鲜艳的女儿,也是喜笑颜开。
雪兰提议出去吃饭。
李氏说:“行了行了,这几天都花多少钱了,有钱也不是这个花法,你瞧咱们刘家的老爷太太,那也是大大的有钱人,可也讲究节省,万万不肯胡乱花钱的。”
李氏的想法还是老套,这都离开多久了,还叫人家老爷太太。雪兰认为她这样可不行,于是决定带李氏和三姐去安国饭店吃顿西餐。
李氏最开始以为女儿只是带她去普通地方下馆子,没想到来到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大地方,眼睛都看直了。
雪兰第一次来到安国饭店的时候也挺惊诧的,这里仿照西式的风格,装修的金碧辉煌,连侍者都穿着黑西装,带着黑领结。
李氏和三姐都缩着脖子,一副很紧张,很犹豫的样子。
雪兰安慰她们说:“别紧张,我上次跟许编辑来过,这里吃不了咱们的。”
“这里花钱挺多的吧,咱们还是”
“没事,花了咱再挣。”雪兰拉着李氏说,“别露怯,不然别人笑话咱。”
对李氏而言,这样的地方她一辈子都没见过,谁能想到这是个吃饭的地方呢?
雪兰本来也不打算乱花钱的,毕竟能在现代享受的,她都享受过,这种高级大饭店对她而言也新鲜不到哪儿去,里面的食物不一定比路边摊好吃,关键是想带李氏和三姐开阔下眼界。
同是三个胆小的女人,但雪兰的胆小和李氏她们不一样。
雪兰是因为来到了陌生的时代而害怕,李氏她们却是内在的胆怯,没有见过世面,没有接触过社会的无知妇人对待外界的害怕。而这种害怕是不妥当的,雪兰很担心,万一有一天刘老爷找上门来,哭着喊着跪求李氏回家,她会不会就跟着走了。
期盼这天永远也别发生,但如果发生了,也要让李氏明白,这个世界很大,大到朝天迈步,也自有天梯。
李氏和三姐跟着雪兰进来,但一路上都不敢说话,像看西洋镜一样四处打量,呆呆地望着游走在其中的侍者和穿着洋裙子的女人。
雪兰没有要小房间,而是带她们去了大厅。正是中午,这里坐了许多客人。
一张方桌上铺着白色的桌布,中间还有一个插着红玫瑰的小花瓶,明显玫瑰花是在花棚里养开的。
就坐后,侍者拿来了菜单,菜单上有法文、英文、德文都太他么高大上了。
雪兰把菜单一扣说:“正菜要里脊牛排,七分熟,配菜要蔬菜沙拉和羊角面包,饭后甜点要慕斯蛋糕,前菜要香煎鹅肝酱,红酒不太懂,你推荐下呗。”
“11年份的克鲁埃法国红酒如何?”男侍者问,“我们可以先开了让您尝尝。”
“好,顺便来三瓶果汁汽水,我在大厅看到的那种,法国什么什么,不太认识。”
侍者笑了笑说:“蓝白道特皮锐。”
“哦哦,我只认识开头一个词,其他的词都不认识,那是英文吗?”
“不,是法文。”侍者笑道。
“那就这样吧,谢谢你。”雪兰说。
侍者离开后,三姐惊奇地问:“五姐,你从哪儿学的?”
“跟着许编辑他们学的呗,他们就是这样点菜的。”雪兰撒谎说。
然后雪兰把面前的餐巾一甩,噎在领子里。
“看到没有,外国人就是这样吃饭的,生怕饭掉下来弄脏衣服,所以在这里挡上一块手绢。”雪兰说。
李氏笑了:“那还不跟小孩似的,还怕吃漏了嘴。”
雪兰捂着肚子笑了起来,其实餐巾铺在大腿上也行,不过楼下吃西餐的华夏人都噎在领子里,那她们也噎在领子里。
“都听说洋人吃饭用刀子和叉子,咱还没见过呢,原来是这样的。”三姐好奇地拿起了叉子说。
“不方便,不如用筷子。”李氏道。
“娘说的对,咱们华夏人的筷子是好东西,这刀叉才是野蛮的象征呢。”雪兰转了转叉子说,“你们知道吗?筷子在咱们华夏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是苏妲己为了讨纣王的欢心,于是拿玉簪做筷。标准的筷子长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不同。而且筷子为一双,一根主动,一根从动;一根在上,一根在下,两根筷子组合成为一个太极,有阴阳两仪的含义,所以这是一件很风雅很有智慧的东西,外国人不会明白咱们华夏人的深奥和内涵。我们古代人说,君子远庖厨,是因为不忍杀生,我觉得这是因为远离了刀叉的野蛮和血腥,没想到咱们现在却又成了拿着刀叉当文明的时代。”
雪兰说完一抬头,却见三姐和李氏正静静地望着她。
“早知你故事写得好,果然是知道的典故多,你这样讲话,倒让我想起了课堂上的老师。”三姐笑着说。
雪兰也笑了,却忽然听到有人插嘴道:“文明之所以为文明,并非因为历史悠久,而是因为文化的先进。如果一份文化太过古老,不再合适时代的进步,那么这样的文化又文明到哪里去呢?”

☆、第28章

“抱歉,我多话了。”
原来她们旁边一直坐着一位穿西装、戴眼镜的先生,他没有点菜,刚才一直在看报纸,似乎正在等人,谁知突然插入了雪兰三人的对话。现在他显然意识到自己突兀地跟三个女人搭话有所不妥,于是立即道歉了。
“不过小妹妹你说的也很有道理,老师教得不错。”他温和地跟雪兰说。
雪兰对他笑了笑,没有回答。
不久她们要的西餐来了。
其实桌上有提示牌,教人哪只手用刀,哪只手用叉,即使没吃过西餐,吃起来也像模像样。就是李氏喝了一口红酒后,马上皱起了脸。
“这是什么葡萄酒啊,真难喝。”她说道。
华夏也有本土的葡萄酒,不过是果酒,用冰糖酿的,喝起来酸酸甜甜和果汁一样,很难想象外国人做出又酸又涩又冲的葡萄酒,一般华夏人都会觉得太难喝了。
“不过这玻璃杯子倒是挺好看的,还是这个形状。”三姐道,她拿的是一只高脚杯。
雪兰正吃得挺开心,却见隔壁的客人等到了朋友,他们一就座就焦急地讨论起来:“确定冯大帅要打过来吗?”
“他们要段总理下台,听说东瀛人在后面撑腰。”
“无耻!”
“郝兄,冷静些”
雪兰皱起了眉头,报纸上说国民军和奉军要打仗,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她历史没学好,哪一年发生过什么事都一抹黑。不过东瀛人撑腰?东瀛人攻打华夏是哪一年虽然不记得,可是好像是从东北那块开始打的,不干北平的事啊。
“中华薄弱,只能任人宰割,唉!堂堂华夏,难道就这样一锅粥的内战,叫外国人看我们的笑话,让他们趁机欺负我们!北伐军虽然势如破竹,却也经不起内耗!”那个姓郝的男人叹息连连,他的朋友一直在安抚他。
雪兰还好奇地看了他的长相一眼。
这时候李氏她们已经吃完了,都说蛋糕特别好吃
“好了,咱们回家吧。”李氏挺满意地说。
“不,咱们不回家,咱们在这里住一晚。”雪兰带头走出了餐厅,来到大厅前台,要了一间豪华卧室,带有特大号床的那种。
李氏奇怪,嫌她:“你这是破费什么?咱们家离着又不远,你在这里住什么住?”
雪兰说:“别担心,咱们天天在这里住也住得起,我就是带你们见识见识,就住一晚上。”
结果李氏她们一进房间就呆住了,因为从没见过这样富丽堂皇的地方。
光亮的窗户,落地的窗帘,精致的地毯,雪白柔软的大床,明亮的大镜子,水晶吊灯,还有许多西洋风格的家具,比如化妆台和窗幔。
对比她们家那个修葺着土炕的四合院,简直是完全不沾边的风格啊。
雪兰一进门就打开了洗手间,果然有个大大的白瓷浴缸,今晚上就泡在里面不出来了。
“哎呦,这地方真好”李氏在那张床上坐下来,恍恍惚惚地说。
“不错吧。”雪兰笑着说,“咱们过日子吧,节省当然是很重要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节省是件好传统,穷人富人都一样。不过偶尔一两次花钱出来玩玩也是好事,能开阔眼界。咱们现在也是住过洋房,吃过洋饭,喝过洋酒的人了,咱们以后出门也能在十里八乡炫耀炫耀了。那姓刘的老爷太太虽然有钱,恐怕也没你现在见识多呢,所以不用看不起咱们三个女人,三个女人怎么样,照样过得有滋有味。”
“什么姓刘的老爷太太。”李氏叹了口气。
怎么让李氏这样一个女人树立起自信呢?
雪兰也没有太强大的方法,女人要竖立起自信,关键就是要自立,让她知道没有男人养着,自己养自己也一样。给她吃好的、住好的、玩好的,多见识新事物,眼界开阔了,自信自然而然就有了。哪怕有一天她又见到了刘老爷,在外面自由惯了,见识多了的李氏,恐怕也看不起那个封建糟老头子了。
这天晚上,三个女人奢侈地享受了一把。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太阳能,电热水器的,不过浴室的管道里却有热水,是厨房烧热后,顺着管道流进来的,很方便洗澡,还有香胰子呢。
第二天用过早饭后,三个人坐上黄包车回家了,都是一脸开心样。
雪兰觉得经过昨晚,李氏应该会有些不同了吧,所以她决定,今后还要经常去新鲜的地方玩玩逛逛。
然而还没过多久,天津卫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冯大帅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时,东瀛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卫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坚决还击,将东瀛舰驱逐出大沽口。东瀛竟联合英美等八国向段总统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
“真是太气人了!”三姐一回家就说,“我们同学都说,要上街游行,反对东瀛干涉我们的内政。”
“你可别去,女孩子家家的,听风就是雨,犯病吗?”李氏斥责道。
“你不懂,外国人又打到咱们家门口了,以前就打咱们,八国联军不是打进来一回吗?烧了咱们的圆明园,抢了咱们的金银财宝,咱们要让政府强硬起来,这不是都民国了吗?还这么软弱哪儿行!”
“干你什么事,政府都不管,你管得了吗?我告诉你啊,别出去惹事。”李氏说。
“是啊三姐,千万别瞎掺和。”雪兰也说。
“五姐,你是小孩子,你不懂。我们老师说了,东瀛人为着他们自己的利益,故意干涉咱们华夏的内战,还威胁要用武力打咱们,他们算哪根葱,凭什么威胁华夏!那些军阀也是无耻,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出卖国家。咱们当然要反对,否则国家没了骨气,咱们华夏人的骨气也要没了。”三姐义愤填膺地说。
雪兰想了想,都是学生而已,出门吆喝两声,应该也没有太大关系吧,而且是事关国家尊严的呼声,段政府应该能体谅的。
这个时候的学校都是新文化和革命意识的集中地,会有这样强烈的反应也很正常。大家都是支持国民政府北伐军的,支持他们统一华夏,带领国家走向富强。
后来听说不少学校都组织游街抗议了,由北平大学的教授组织的,五千余群众在游行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当时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悬挂着孙先生的遗像和他撰写的对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结果,段政府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死的都是学生老师事后,军警在清理现场时,竟然将死者财物尽行掠去,甚至连衣服也全部剥光。
雪兰在报纸上看到了几个牺牲者的照片,其中赫然有个人非常眼熟,几天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