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时地利人和 >

第2章

天时地利人和-第2章

小说: 天时地利人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赶路,加上几乎夜夜睡在马车上,吃的也不好,所以人才会看著没什麽精神。
  不过看著公子微微放松的神情,应该能顺利到达九瑶村了。别看严既明岁数不大,却是严家的小主心骨,家里除了严老爷,下面的人最听的就是严既明的话,三七就更是这样了。
  对於这一趟行程,三七其实知道的并不多,严老爷三缄其口,下人们更是不敢多言,大家多数只知道公子要外出远行。而三七知道的也只比他们多那麽一点,那就是要护著公子去一个村子拜师。
  三人解决完晚饭,月亮已经爬上了枝头,又添了些柴火,三人便坐到一起聊天,最初,车夫还很不习惯跟严既明坐在一起,这在他看来是不可取的,是逾越了。
  而三七这时候倒是活泛了,夜里本就寂静,再没个人说话就更孤单了,慢慢的,三人竟然也能谈得上来。车夫讲些赶车遇到的趣事,严既明说些曾经的见闻,三七一脸兴趣盎然的听著,再提提问题什麽的,另车夫惊奇的是,大户人家的公子竟然会喜欢听他说那些乡下的事情,比如务农种地,这让车夫觉得这位严公子也不像成天看著的那样严肃了。
  严既明从来没见过,自然也是会好奇的,因严老爷是商人的原因,严既明从小并未受到太多科举入仕的影响,虽然也同别人一样进学堂学习,但却没有读书人酸腐的观念,更不会觉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了。至於马车夫对他的改观,他倒没有察觉。就这样说说笑笑,夜晚倒也变得不那麽单调无聊了。
  在进入九瑶村前,严既明特意梳洗一番,换上了一套藏青色的长袍,看起来成熟不少,配上那驾轻就熟的严肃脸面,三七都要竖起大麽指了,公子本就长得俊雅,稍作打理後就更显稳重了。
  一大早,不少村妇就看到一身形俊朗的青年进了村子,身後还跟著一个小书童。自进村之後他便让车夫在村口候著,既然要去拜见,自然是亲自前往,要是还坐著马车那就太不尊敬了。
  【这位,这位大婶,】严既明阻退了想要上前询问的三七,自己先问了出来,到了这里人生地不熟,还是放低姿态为好,他希望能给这村子里的人留下好印象,毕竟那位先生就住在这里不是麽。
  【啊,这娃长得真俊!呵呵,有啥事儿啊?】村妇见自己被拦住也不害怕,还直夸严既明长得好,闹得对方反而不好意思了。
  【咳咳,请问,这里是不是有一位很会测算的先生?】严既明才说完,就见刚才还一脸笑意的村妇立马黑了脸,还带著浓浓的防备,【你找先生干啥?】
  严既明不知道自己哪句话说错了,只好继续温声道,【大婶您别担心,我绝无恶意,那位先生可是姓阮?】他试探的问著,见对方愈加警惕,看来是在这里了。
  【我本是济州县人士,不远千里来到九瑶村就是为了拜先生为师,我是诚心诚意的,还望大婶告知先生的住处,您放心,我绝不会打扰了先生。】说完还行了个大礼。
  【这,你。。。。。。】王婶子本来也是个直肠子,对方要是也横著说话,她早就一扫帚轰走了,最近来村里找先生的人多了不少,他们一见苗头不对就会先出手替先生扫清找上门的麻烦。
  可是这小生却对她这村妇这样有礼,倒叫她不好拒绝了,而且面前的人看著也不像是心怀不轨的人,周围的村民虽然没有说话,但是也都看在眼里,否则早撵人了。
  【……好吧,先生就住在这九尧山上。】她指指正面的大山,【多谢大婶!】礼多人不怪,严既明依旧保持谦逊的姿态。
  王婶子又把严既明瞧了个遍,【啧啧,你真是要上去找先生拜师学艺?】
  【再真不过了。】严既明一脸认真,否则他还有别的办法麽?
  【嗯,我看你也不像是装的,给你点忠告,先生什麽都知道,你最好少说,才会少错。】王婶子一脸高深的说著。
  【啊……谢谢大婶的指教。】严既明先是一愣,这跟他之前的处事风格还真是不同,严家是经商之家,他从小就跟在父亲身边,更知晓很多机会都要靠自己争取,这种不主动出击而且等著对方来挑看的被动行为他还真没做过。
  不过还是很快回过神来的严既明赶紧再次谢过了大婶,向著上山的小路走去。三七跟在後头一声不吭,他知道这种时候自己作为跟班还是少说话为妙,至少要等公子成功拜师,公子一直就是个有主见的,这里还轮不到自己插话。




04

  严既明走了一半就开始有些微喘,这山路弯弯曲曲不好走,他第一次走这样的路也很不习惯。停下来抬头望望,已经能看到小屋尖角。
  绕过树林,眼前终於看到了小屋的全貌,一圈低矮的竹篱笆,正面铺来的石子小道,隐隐伴有一阵醒神的清香,严既明站定,整整衣角走近篱笆口,那里现在还关著呢。
  让三七等在外,严既明打算出声告知那位自己要拜访的先生,没想到里面小屋的门这时正好打开。一双穿著灰黑色布鞋的脚踏出门槛,连著衣袍也是黝灰色。
  严既明微微抬头,终於看到了这位大家口中的先生。先生的打扮真的十分朴素,头上就簪了根木棍,发丝长长的垂在後面,他的眼睛特别明亮,仿佛真如那位大婶说的能看透一切。
  严既明觉得自己或许估计错了,在来之前就知道要见的是什麽样的人,他一直以为先生应该就像教书的夫子那样年老、刻板、严肃,还要有固执和清高。
  而眼前的先生一看就还没到而立之年,最让人称奇的是那一身灰布衣裳在他身上竟穿出了仙风道骨的味道,他一直以为只有白衣才能达到这种逍遥自在的效果。
  果然,一个人内在的气质是无论穿怎样的衣物都难以改变的。不怪严既明会想这麽多,因为他家正是开成衣店的,铺子里的事情他也知道不少。
  待严既明回神,对方竟然已经快走到他跟前了。【先,先生!】他慌乱的行礼,极力压下心头的紧张,却还是懊恼著自己的失神,可别给先生留下坏印象啊!如同村子里的人一样,严既明不由自主的产生了担心,这都是为对方散发的气势所影响。
  先生一直在打量严既明,从看到对方的那一刻起。【嗯,跟我进来吧。】半晌他才说到。
  严既明见对方转身间拉开了栅栏,於是他就跟了上去。院子的右方有石桌石凳,看那透亮的程度应该是经常使用的。
  先生在那里坐下,将一直拿在手里的器物放在石桌上,【嗯,过来坐吧。】说完对著严既明招了一下手。这个动作让对方放松了不少,在对面规律的坐好,严既明记著大婶的嘱咐,乖乖遵循先生说的话去做。
  接下来,先生问了他的生辰和住址,就著桌上的东西专心的摆弄起来。严既明这才伸头去瞅,这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唔,盘子?上面密密麻麻刻著文字,分布著许多方正的小格子,右上角还有凹槽,上面放著笔和墨。
  严既明不懂这个,但也明白这是先生在为他测算呢,至於内容他就不知道了。先生的手指修长,指甲圆润,手掌透著淡淡的红润,指尖移动,在看得人眼花的盘子上来来回回。
  一直挺直坐著的严既明身体微微前倾,就算不认识也要认真看著,静静等待结果,这是对对方应有的尊重,严家虽然是经商之家,但是家教严格,严老爷对这个儿子可是十分上心的。
  其实过程并不长,也就一盏茶的时间,先生移开手指,拿起笔蘸了些墨,直接在灰白的石桌上就写了起来,严既明也不敢出声,看著先生画出方格填上字。
  先生抬起头,对严既明笑了一下,放下笔又端坐在石凳上。严既明对方才那一笑感到受宠若惊,此时也不知道该说什麽了,只能等著对方开口。
  【元首课是贵人、岁君、将相,旺相生合行年神,来意是见大贵人,有生彩之庆。若是反吟等凶破,主暗昧,伸诉之事。】先生看著严既明,【你虽不是自愿前来,但也不排斥,所以……对这趟行程的终点,是不是也很好奇呢?】
  严既明双手放在腿上,点点头,脸色微红。虽然出身商户,但如果他真的有意科举,凭严老爷的财力和关系,也是有希望争得机会的。问题就在於严既明对这个好像也不是很在意,反倒更愿意跟著严老爷学做生意,看看铺子什麽的。
  但要说他志在於此,也不尽然。严既明只是觉得应该守在这一份家产,不说要如何壮大,至少要能延续下去,这毕竟是父亲以後留给他的东西。
  所以说严既明其实是没有什麽特别的志趣,对什麽都会有一点好奇,却又不会太过深究。这一点被先生两语就指了出来,有点不好意思。
  【呵呵,既然好奇,我就再说些?】先生执手摸了摸下巴,定睛看著对方。
  严既明对上他明亮的双眼,松下的一口气又提了上来,【先生,请讲。】
  【看你穿著应该也是富家子弟,家庭和顺,要说这祸,也是外祸。】先生的手指敲了敲石桌,【这所谓的姻缘有时候也是祸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奈何对方施压,加上新旨,你是不走也得走了。我比较好奇的是其三,你是听信了谁的说法,才不远千里来到这儿?】
  严既明心头一惊,这先生果然说对了七七八八,他远走至此,的确有三个原因。在济州城里,不少人都知道知府家的掌上明珠陶碧秀锺情於严家的儿子严既明,陶知府对女儿那叫一个好,有求必应,绝对的娇养。对此并不赞同的知府大人在对方一哭二闹的把戏中还是败下阵来,加上妻子的耳旁风,低嫁也有低嫁的好处,这样女儿嫁过去就不怕受欺负了。陶知府想了半宿也就同意了。
  没多久就敦促著严府的人上门提亲,严既明一直知道知府女儿,但一直不明白对方是如何喜欢上自己的,既没有美好的偶遇,也没有路见不平英雄救美,他几乎就没见过对方几面,连这个陶碧秀长什麽样都不清楚,所以对於对方的施压是十分不满。
  好在严夫人以两人尚幼,儿子也还没有做出一番事业云云为由暂时搁置了议亲的事情。知府方面对此到没有持强硬态度,毕竟济州城里都知道有这麽一件事,谁还敢再去促成严既明和别人的好事。
  这陶碧秀更是频频递帖子来严府做客,搞得严既明有家回不得,心里对知府女儿渐渐有了怨气,对结姻缘就更加抵触了,这样骄横的女子,他才不娶!




05

  事情的变化是出在一个月之前,大恒国的君主驾崩,随之而来的上位之争也激烈的展开,以二皇子和五皇子的争夺最盛。半月之後,北方和西方的峦、庆两国同时进攻大恒国,一时间朝野大动。
  於是皇子间暂时讲和,共御外敌,征兵令便下达而来,凡在十六到五十岁之间的男子都必须加入军队,好在严既明的年纪还不到。
  而让陶知府担心的是皇後随即下达的旨意,在国都、济州、海州和英州四地挑选圣女,凡年满十四到十八之间尚未成亲的女子入宫,选出圣女为即将出征的军队祈福。
  这看似是个保全自身的好办法,毕竟战争一起哪里都不安全。可陶知府却知道此种的弯弯道道,如今的皇後或者叫太後,是二皇子的生母,这所谓圣女是个积累声望的好方法,此战又是二皇子出征,如若胜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