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第4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飞顿了顿,很快人群便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在等待这于飞揭晓谜底,就连丁开根和孙国正两位部长都不例外。
而马尚都早已经是心痒难搔了,他现在恨不得于飞立马将十大镇馆之宝揭晓出来。
而于飞也没有多吊众人的胃口,而是一一揭晓了这十件让人意想不到的镇馆之宝!
“这第一件镇馆之宝,自然是《永乐大典》正本。”于飞说道。
众人纷纷点头,永乐博物馆得名就是因为《永乐大典》正本,他成为镇馆之宝也是理所当然,没有任何疑义。这也早在众人的意料之中。众人疑惑的是哪些古董可以和《永乐大典》正本相提并论呢?
随着于飞的指示,原本还空着的第一个独立展台上出现了一册《永乐大典》的总目。
这些展台都是安装了升降机的,藏品其实早已经放早了升降机上,只要一按控制开关便会缓缓升起,呈现在众人的视线中。
《永乐大典》正本多达一万多册,自然不可能全部放置在展台上,因此展台上只是放了一册总目。
“这第二件镇馆之宝是赤霄、湛卢、鱼肠三柄古剑。”于飞的话一出口立刻招来一阵议论声。
第二件镇馆之宝竟然不是一件,而是由三柄古剑组成的。这三柄剑每一柄在历史上都是声名赫赫。甚至任何一柄剑在其他的博物馆都可以作为镇馆之宝。而在这里于飞将这三柄剑合而为一,这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这三柄剑中,赤霄代表天子之剑,湛卢代表诸侯之剑,而鱼肠则代表的是庶民之剑,三柄剑相辅相成又相互克制是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君臣、君民的辩证关系。如果这三柄剑分开来,那仅仅是三柄传世的神兵利刃,但是如果合而为一则可以成为民族的传承。因此我认为可以并入为镇馆之宝之列!”
于飞的话赢来了一阵掌声,不少人纷纷点头,认同于飞说的话。
三柄剑不管是价值,还是历史。甚至背后代表的含义跻身十大镇馆之宝也是实至名归。
在升降机的作用下,并排放置在红木架子上的三大圣剑也露出真容,看起来古朴典雅。
“这第三件镇馆之宝是两件合而为一的。”于飞的话将众人的注意力又吸引了过来。
“两件合而为一?”众人疑惑,不知道这两者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它们就是被合称为春秋二宝的随候珠和垂棘之璧!”于飞掷地有声的说道。
于飞的话再次引起轰动,春秋二宝时隔两千多年再次现身,而且是同时出现的,这绝对是一个轰动的消息。要知道随候珠和和氏璧可是齐名的,并称“随和”。
而随之出现的二宝真容也让所有人纷纷惊叹,对于实为水晶的垂棘之璧,大家还不感觉怎么样。但是随候珠可是一颗超大的钻石。让现场几乎所有的女性惊叹连连,流露出迷醉的目光。
接下来十件镇馆之宝纷纷揭晓——
第四件镇馆之宝是书画作品——王羲之《兰亭序》真迹!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被后人尊为书圣。但是可惜的是,现在他传世的所有作品都是后人临摹的。真迹连一幅都没有。而《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在王羲之的作品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作为镇馆之宝也是应当。
第五件镇馆之宝是世界上第一幅唐卡;第一幅唐卡是吐蕃赞普在一次神示之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画像,可谓非常珍贵,作为镇馆之宝当然也无疑义。
第六件镇馆之宝是九州鼎。因为九州鼎目前还在故宫博物院。还没有要回,因此九州鼎的位置是空缺的。不过这个消息在今天上午故宫博物院的发布会上很多媒体已经知道了,因此也没有引起太多的震动。
一连宣布了六件镇馆之宝,众人的神经不断的收到冲击。都为永乐博物馆的大手笔而惊叹。这六件镇馆之宝无一不是传说中的珍品,没有想到竟然无声无息中已经全部被永乐博物馆所收罗了。
十个展台现在已经只剩下了最后四个还空着。到底永乐博物馆还会拿出怎么样的镇馆之宝呢?被吊起了胃口的众人更加的期待。
“这第七件镇馆之宝也是两件。”于飞笑道。
“到底是什么于老弟您还是早点揭晓吧。别卖关子了,俺老孔都被你急死了。”孔大山忍不住苦着脸说道。
现场顿时响起一阵哄笑。
“孔大哥稍安勿躁。”于飞笑道:“我现在就揭晓。第七件镇馆之宝之中的一件就是顾恺之《洛神赋图》真迹!”
“《洛神赋图》?”马尚都脸上浮现迷惑的表情,其实他之前已经猜到了。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位列十大镇馆之宝之列,那么画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真迹也应该位列其中。只是如果是两件合二为一的话,必定要有所联系才行,就比如随候珠和垂棘之璧,春秋二宝之名早已经深入人心。否则的话硬将两件古董拼在一起,恐怕难以服众。到底是什么能够和《洛神赋图》并列呢?难道是——
马尚都难以置信的看着于飞,他已经猜到几分了。真没有想到,真没有想到呀!
果然,于飞说道:“另外一件就是顾恺之《女史箴图》唐朝摹本!”
现场再一次想起一阵议论声!除了董德昌、爱丽丝公主等寥寥数人,《女史箴图》的回归于飞一直秘而未宣,就是想要起到最大的轰动效果!现在看来这一策略是成功的。
事实和马尚都想的完全一样,于飞果然将《女史箴图》的唐朝摹本也从大英博物馆拿了过来!真不知道于飞是怎么打动了大英博物馆,竟然能获得如此的让步!
孙国正和丁开根也是满面的惊讶!
谁都知道《女史箴图》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但是现在摇身一变,竟然已经回归了国内。大英博物馆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好说话了?要知道近年来,中国队流失在海外的国宝进行了追讨,也曾经和大英博物馆进行过接洽,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于飞,你确定这幅图是唐代摹本而不是宋代摹本?”丁开根对《女史箴图》也是知道的。《女史箴图》有两个摹本,一为唐代,原先存放在大英博物馆,一为宋代,存放于故宫博物院。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唐代摹本都是要高过宋代摹本的。
“丁部长,我非常确定!这幅《女史箴图》唐代摹本是我亲自从大英博物馆取回的。”于飞非常肯定的说道。
“好呀!好呀!”丁开根开怀大笑:“失落的国宝得以回归,于飞你居功至伟呀!”
而这句话也正是很多人共同的想法!古玩收藏能达到于飞这样的程度,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和《女史箴图》相比,也难怪辽三代大佛像只能屈居镇馆之宝之外了。
在场的所有人都非常庆幸能够亲眼目睹这一切,甚至这成为他们一辈子的谈资。
最后三件镇馆之宝,引起的关注更高。
“于,你是一位了不起的收藏家!”巴法亚竖起大拇指说道。这不是巴法亚第一次如此赞叹于飞了。不过这一次表态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意义非凡。
以巴法亚在古玩收藏界的地位,他的赞誉足以将于飞推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于飞却微微一笑,似乎觉得巴法亚这句话说得太早了点。
“怎么?难道于你还有更好的藏品吗?”巴法亚也有些疑惑的说。
第603章 镇馆之宝(三)
ps:
两章送到,红绿灯送月底月票~~~~
面对巴法亚的疑惑,于飞微笑着说道:“更好说不上,不过相比于之前的却也不遑多让。说起来,这第八件镇馆之宝还是巴法亚先生您慷慨相赠呢!”
“我赠与的?”巴法亚略一思索便已经明白,恍然的说道:“于,您说的是——”
“不错,正是原本存放在清宫中的翡翠白菜!”于飞点了点头说道。
“翡翠白菜?”众人一阵惊呼:“它不是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吗?怎么成永乐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了?难道说于飞连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洗劫了?”
自从于飞拿出了《女史箴图》唐朝摹本和辽三代大佛像之后,在场的人都纷纷议论说是于飞“洗劫”了大英博物馆,此时听说于飞又拿出了翡翠白菜,自然也将台北故宫博物院也纳入了被洗劫行列。
不过也有人纠正道:“这可不一定,翡翠白菜本来就有两棵,是一对的。一棵藏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一棵早已经没有了踪影,永乐博物馆这一棵到底是哪一棵?”
翡翠白菜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百分百。菜叶上停留的两只昆虫,分别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以象征其清白,并祈求多子多孙之意。同时白菜也有发财之意,因此近年来更受人追捧!翡翠白菜完美的利用了翠玉的俏色,能有一棵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竟然还会有几乎完全一样的两棵!它也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很多人去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翡翠白菜和玉髓东坡肉。
“众所周知,翡翠白菜原本是一对的。一棵一直存放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而另外一棵则为巴法亚先生所私藏。”于飞说道。
一听说是巴法亚先生的私藏,所有人都释然了。巴法亚是世界知名的大藏家,如果是在他的私藏中倒也不奇怪。
“蒙巴法亚先生慷慨相赠,如今它得以重新面世,供广大的国人所观赏。自此。两棵翡翠白菜已经全都有了下落。我提议,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巴法亚先生,感谢他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于飞热情洋溢的说道。
顿时展厅中响起潮水一般的掌声,巴法亚先生向所有人点头示意。
不过不少人也在小声议论。巴法亚竟然能将价值如此之高的翡翠白菜赠送给于飞,他们俩的关系真的非同一般啊。
如果说于飞对于巴法亚的感谢让他感到很受用的话,那于飞的下一句话就让巴法亚感到心惊肉跳了,恨不得赶紧将自己的收藏室锁牢了,再也不让某个叫“于飞”的强盗入内。
“我们也希望,以后巴法亚先生会赠送更多的中国文物,让她们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于飞又说道:“同时,巴法亚先生刚刚和我们永乐博物馆签订了一个协议,他的所有私藏都可以通过永乐博物馆无偿的进行展览。”
听到这句话,马尚都不由苦笑。自己还真是自以为是呢,之前竟然还认为永乐博物馆的展品会有所不足。现在看来这个想法实在是可笑之极呀。于飞先后和大英博物馆、巴法亚先生签订了交流的协议,这就等于给了于飞一个远程的展品仓库,里面都是一等一的古董文物,永乐博物馆根本就不必为展品而发愁了!甚至比起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观反博物馆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实。马尚都还不知道,如果只是和观反博物馆相比,于飞完全不必借助大英博物馆和巴法亚先生的私藏,叁井住友和爱丽丝公主赠送的数千件古董已经足够了。
另外一颗翡翠白菜现身永乐博物馆将它的地位提高到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同等的高度!这是于飞也始料未及的。
平心而论,翡翠白菜的历史价值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