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混在大唐 >

第359章

混在大唐-第359章

小说: 混在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为悦己者容,李仙蕙一个怀春少女,又如何能够跳脱世俗之外呢?只是她不知道的是武柲每次看到她就会有一种愤怒之感,若武黑不去用身体挡住那只弩箭,那他可能不会死。但如今李仙蕙活着,武黑死了,他失去了兄弟,失去了一个爱将。没有一段时间的淡忘,他怎么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与李仙蕙你情我浓呢?
  李仙蕙身在情海,不知道罢了,她每日期盼,直到一个女人走进院中。
  那是一个妖媚如同传说中狐精一般的女人,那扭动的腰肢,仿佛要扭断了一般,女人进了院中,径直往阁楼走来,数日来,她一直在书房中跟男人缠绵,如今她也不得不离开,住进后院,继续负责河北情报汇总。她一眼便看到阁楼上的永泰郡主,李仙蕙。
  颜如玉甜甜地一笑,扭腰摆臀地来到阁楼下,欠身施礼道:“郡主,殿下怕您寂寞,让奴婢来陪陪您,奴婢可要上楼了!”
  李仙蕙面色一红,心中暗道:“谁寂寞了,真是的!”但她的心豁然开朗,眼中放出一丝喜悦之色,原来他还是记挂我的,原来他也怕我寂寞的,哼,谁寂寞了!
  随即想到,这婢女也太大胆了,不说衣裙鲜艳,就说那股子“骚”劲儿,那是一个婢女身上拥有的吗?呸呸呸,不能说“骚”。而且那婢女虽礼节恭敬,但丝毫看不出有什么恭敬之意。
  想到这里,只听得一阵上楼的脚步声,一个十分妖娆的小娘站在了跟前,一双狐媚一般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李仙蕙,丝毫没有恭敬之意。
  顿时,李仙蕙明白,这个女人,可不是什么婢女,看那头上的碧玉簪,耳垂上的明月珰,脖颈上的白色珍珠项链,手腕上的羊脂白玉手镯,还有衣衫上的饰物,就知道,这哪里是什么婢女,分明是一个富家千金!
  李仙蕙打量颜如玉的同时,她却不知,颜如玉也在打量着她,在颜如玉眼中,心中着实一叹,永泰郡主真的是一个冰清玉洁的小娘,全身饰物也只有头上的木簪,还有手腕上一只碧绿玉镯,一身素衣,整洁而清爽,顿时给人一种恬淡之感,难怪自家男人喜欢,看样子往后入住后宫是跑不了的了。
  两个女人互相打量,没有人先说话,李仙蕙本想说,可看到如此妖媚女子,心中便有几分不喜,再一想到此女子是殿下派来,以殿下那好色脾性,岂不是早已收入房中?想到自己跟随殿下,吃尽苦头,却只是在此处独守空房,不禁心中有些气愤。
  如此沉默片刻,颜如玉娇笑起来,说道:“奴婢颜如玉见过郡主,郡主可别生气,殿下说,你人喜静,不喜吵闹,所以奴婢不敢说话!”
  瞧这语气,明摆着不是说自己是殿下的人吗,李仙蕙深吸了一口气,平静了下心绪,缓缓说道:“我应该叫你颜姐姐吧。”
  “郡主身份尊贵,奴婢哪敢当得起啊。”颜如玉说着话,便走到矮桌前,端起茶壶,倒了杯茶,闻了闻,说道:“这是殿下喜欢的崂山绿叶,喝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香味,正如你一般”
  “是吗?”李仙蕙琴棋书画皆通,唯独对茶道钟爱,听到颜如玉对茶有了解,便顿时产生了兴趣。
  颜如玉是何等女人,她是武柲的情报头子,察言观色是其本职,于是笑道:“恩,殿下吗,其实喜欢的茶很多,这崂山绿叶,相传是”
  如此这般,两个女人便以“茶”为话题,讨论起来。
  当皎洁的圆月升上夜空的时候,酒宴也已然散去,武柲饮了两盏淡酒,如今有一种微醉之感,他出了府门,一队亲卫身后跟随,一人手中提着一只竹篮。
  不多时,武柲登上幽州城头,随即命亲卫插上香烛。挥退亲卫后,他取过篮子,取出一碟胡豆,一碟茴香豆和一盘羊排肉,还有两坛清酒,他缓缓高声说道:“黑子,还有诸位兄弟,我给你们带酒来了往日你们私下议论我酒量不行,可你们知道吗,前世的我可是两斤的海量,怎么说了,就是现在这酒,喝上十坛八坛的不会醉!所以,今夜,我要跟你们好好喝上两坛!”
  随即,武柲拍开两坛清酒的泥封,一手拿起一坛,往城头倒了点,而后猛灌一口,放声狂笑起来,接着又大哭起来,一会儿又赋诗一首
  城头的兵卒早有亲卫警告,不敢询问,亲卫也不敢靠近,都离得远远的,生怕看到殿下的醉态,而被责罚。
  但不管怎样,这一夜,太子殿下的醉酒落泪之事,兵卒缄口不言,倒是坊间流传颇多,甚至有人进行了文学创作,其中以《殿下醉酒当歌》为后世传颂,只是被当成了爱情故事罢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二章 一代帝王(三十)

  魏州,刺史府。
  狄仁杰听到坊间流传太子殿下“醉酒当歌”的事情后,叹道:“殿下真信人也!”
  随即,坐于书案之后,写了一封长信,用火漆封好,遣家奴送往幽州。
  武柲接到狄仁杰的书信后,打开一看,顿时陷入沉思,再三思量后,便做出了决定,于当夜领十名随从秘密南下魏州
  神都洛阳。
  定鼎门之外,李迥秀回望了一眼巍峨而雄壮的城门楼,钻进了一辆陈旧马车,他的眼角滑过一滴泪珠。整日买醉,终于是离开了这个伤心地了,但也彻底远离了妻儿和老母,若二张在,此生恐怕都再难相见。
  原来二张费尽心机把李迥秀提升为副宰相,能够进入政事堂议事了,但李迥秀忍受不了阿臧夫人的淫邪和二张的脸色,便终日买醉,当然深知自己那宰相头衔在诸宰相眼中意味着什么,故而自成为宰相后,便不曾有一日去政事堂。
  如此一来,二张对李迥秀更是憎恨无比,他们品尝了权力的滋味后,进而想拥有更大的权力,而李迥秀的表现让他们大失所望,加之阿臧夫人欲求不满的告状,还有张家处于关键时期,终于让二张愤怒了,遂以一纸皇命,便把李迥秀贬为衡州刺史,并令其即刻赴任。
  李迥秀被贬,出乎一班宰相意料之外,但没有人去送别,阵营不同,自然不会去做一些有失水准的事情。而李迥秀也只能孤独地坐上马车。缓缓离开了神都。
  “官爷坐稳咯,走起,驾”车夫吆喝一声。随即扬起了长鞭,打一个响,瘦马得到命令,立刻前行。
  夏日炎炎,那宽广的官道上,只留下了两条车轮的印迹。片刻,一股旋风扫过。便再也没了痕迹。
  自从上官婉儿身子日渐沉重后,便很少进宫了,所以凡是宫中传往凤阁的旨意。基本上由控鹤监那帮小美男们负责,内侍太监也基本上成了端茶倒水的货色。
  这一天,圣上旨意下达,因张昌宗炼丹有功。封为邺国公。麟台监,张易之编纂《三教珠英》集三教精华于一书,是大周文教兴盛的表现,封为恒国公,改控鹤监为奉宸府,张易之为府令。
  圣旨一出,宰相们心中震惊,姚元崇不相信圣上会有这样的决断。于是把自己的疑虑说于诸宰相后,宰相们到宫前觐见。但等待半个时辰,也没有得到召见。
  午后,御驾临幸上阳宫长生殿,百官想要觐见,但马车包裹严实,又有金吾卫士卒保护,宰相不得近前,直至车驾消失上阳宫。
  奉宸府一设,麟台监又让张昌宗掌管,这意味着宰相的作用大大减少。而圣旨也能绕过凤阁鸾台,直接下达各部。更何况绕过凤阁鸾台的旨意,女皇也不是没干过。
  如此这般,二张势力大涨,一班宰相脸上皆是一副愁容,相视一眼后,便各回各舍。
  夜幕降临,姚元崇回到府中,如今姚府也算是官宦之家,姚元崇的长子于两年前便考中进士,出任渭州襄武县令,政绩还算卓越,其长女早已嫁人,其二女,按照太子殿下的意思,想要为其长子求娶,只是河北战事一起,这件事情便耽搁了下来。
  当然姚元崇是很乐意跟太子殿下联姻的,何况太子诸子也都是一表人才,他虽不敢确定长子是否为将来的太子,但至少还是有机会的不是。
  想着这些问题,姚元崇便进了书房,进了书房,挥退仆人,亲自铺开纸张,研墨,随即疾书起来。当饭菜冰凉,夜幕深沉的时候,姚元崇才伸了伸懒腰,整理起厚厚的一摞书信,封入信封,并用火漆加封一次。
  他这才取过筷子,正要吃饭,一个少女的声音传来,“爹爹,饭菜冰凉,让女儿再去热热吧。”
  随着声音,姚元崇抬头望去,只见二女儿采依双手托盘,款款走进书房,欠身施礼,放下托盘,取出一碗热茶来。姚元崇说道:“这饭菜你已经热过两次了,再热就糊了。”
  姚采依柔声道:“爹爹肠胃不好,那女儿重新做一份吧。”
  姚元崇笑道:“好了,你有此孝心,阿爹心领了,如今家中虽富足,但很多百姓都食不果腹,就连殿下也十分珍惜粮食,亦不敢多食山珍海味。就这样吧,你先去歇息吧,有这碗热茶足矣。”
  “那爹爹慢用,女儿告退了!”姚采依面有不忍之色,随即欠身,退出书房。
  翌日,姚元崇命家仆带上书信前往幽州面呈太子殿下,并警告家仆,若不能面呈太子,宁可烧毁,也不得交给别人。而与此同时,张说、吉顼、唐休璟等宰相的家仆也身负重任奔赴幽州。
  数日后,当夜幕降临,魏州城除了城头的火把外,便笼罩在了黑暗之中。此时,城门也早已紧闭,守城的士卒于阴暗处打着盹儿。
  忽然,一阵车轮滚动的声音从城下传来,随即便听到一声呼喝声。
  但城头军士仿佛睡着了一般,随即,便有一只挠钩扣住女墙,一个矫健的身影攀上城头,片刻,缓缓打开城门,城头的军士才被吵醒,但随即便被敲晕过去。
  当马车缓缓驶入城内后,城门也已然再次关闭,一切复如故。
  刺史府内,狄仁杰正在书房批阅文书,忽然家奴来报,“阿郎有人要见您。”
  狄仁杰看到竟然是到幽州送信的家奴,随即便猜测到是谁想见他了,他赶紧穿戴整齐,这才悄悄出了府,上了马车。
  一进马车,便看到一个男人微笑着看向他,在夜明珠的映照下,狄仁杰终于看清,果然是太子殿下。他立刻便要行礼,却被太子殿下阻止。
  “狄公,些许俗礼就免了,我们去驿馆详谈吧。”武柲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
  随即,马车便驶向驿馆,魏州是上州,有招待三品官员的官舍,武柲虽贵为太子,但在魏州没有庄园的情况下,也只能屈就了,不过武柲丝毫不在意。驿丞虽不知道来此的那个十分威严的男人是谁,但有刺史陪同,定然非比寻常,所以便直接安排了三品官员的待遇。
  当然,驿丞要是知道了他伺候的人是当今太子殿下的话,估计都能吓死。
  简单的洗漱之后,饭菜也已然备好,但武柲没有安然用餐,而是让驿丞把饭食放在房中,他要和狄仁杰秉烛夜谈。
  当二人就坐,武柲先扒拉些饭菜,便说道:“狄公信中之言,本王也考虑过,但本王心中有很多顾虑,希望狄公能够解惑一二。”
  狄仁杰随即拱手道:“为殿下分忧是微臣莫大的荣幸,殿下直说便是。”
  武柲放下碗筷,站起身,开始在房中踱步,片刻后,他转身问道:“正如狄公所言,此时若取帝位,天下人会如何看待本王,圣上又会怎样看待”(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