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泰和帝 >

第12章

泰和帝-第12章

小说: 泰和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皇帝咳得不能再咳了,还是没人站出来说一句话。
  皇帝只好散朝,隔日再议,散朝之际让秦王去御书房议事。
  
  秦王很听话的去了,因为皇帝的脸色很不好。
  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别说伏尸百万,就算伏尸一尺都够没命的,秦王可不想自己一 
 12、南(男)风 。。。 
 
 
  不小心就掉了脑袋。
  皇帝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语。秦王坐在旁边也不说话。
  这事,不好说。怎么看都是当今圣上的一道暗伤,而作为祸首的秦王好像怎么做都有点做作的嫌疑。
  人生有太多意难平,可总有人想要解气。
  “呃,此事与我关系不甚大。”秦王斟酌了一下言语说道。很明显,秦王也不知道秦淮之这两天折腾出这事来,要知道按照秦王的思维来想,这言官么,不就是说八卦的嘛,这些事说说就算了,何必当真呢。
  皇帝紧绷着一张脸斜了秦王一眼,看得秦王连连咋舌。
  妈妈个吻,这皇帝今个儿是真的生气了。不过皇帝生气关自己什么事,秦王如此想着,又想着自己还有帐找皇帝算的,反攻大业任重而道远,何必看他的脸色。
  秦王决定行动了。
  这个行动不是说造反,这一无兵权二无朝臣支持的,就算把皇帝杀了自己也未必能坐上那个位子。退一万步讲就算坐在那了也未必坐得稳,那些个王爷、郡王手下可是兵不是纸。
  秦王的行动是指开跑,反对相对无言嘛,不如归去。
  
  “你给我回来!”皇帝见秦王要走,怒吼道,连朕都忘了自称,可见火气之大。
  秦王耸了耸眉,溜达溜达的围着御书房转了一圈又重新坐了下来,一脸无辜的盯着皇帝看。一副你说我就听,你不说就算了的样子,真真是气得人牙痒痒。
  其实这也不怪秦王,要怪只怪皇帝。当初趁自己喝醉了占自己便宜,头几天居然敢又借机占自己便宜,这口气能忍么,把乱伦之事抛开就说这欢好之事也是有来有往才对吧,哪有一直占别人便宜的?
  所以今天在朝上,秦王很不给面子,假装自己有白内障什么也看不清楚,有耳鸣什么咳嗽声也没听见。
  
  皇帝自然是知道秦王给自己摆谱是为什么。当初自己趁秦王喝醉酒行了那不轨之事,秦王醒过来可是没要死要活的,更没骂什么,不过当场说了一句,你什么时候让我上回来。
  这话到如今皇帝都记得清清楚楚,那时候想过无数种可能,暗自想了无数理由,通通没用。秦王没把那当回事,反而以一种你是我皇兄解决我的需求是理所应当的眼神看皇帝。
  不过秦王坚持的是来而不往非礼也,一直想要上回来。而皇帝认为自己贵为天下至尊,怎么可能雌伏于人下,还是一个曾经几次差点夺了自己位子的人之下。自己没找他算夺位之恨都算自己仁慈了,还让他活得如此滋润已是天大的恩赐。




13

13、尚书之位 。。。 
 
 
  事情最终是解决了,秦王在这一件事中深深的体现了和皇帝深厚的兄弟之情。让群臣觉得那曾经的夺嫡之事都是误传的,秦王和皇帝当时关系好得不得了,爱折腾的不过是先皇。而秦王对何怀德一事深表遗憾,皇帝又觉得先皇不应有过错,且夺嫡之事不过是先皇一时糊涂,要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然而礼部尚书高玄礼知法犯法,理因杖责四十,交出官奴何怀德之子。幸而秦王求情,免去杖责之苦,罚俸禄半年,在家面壁思过一个月即可。至于何怀德之子,所谓罪不及子女,就特地开恩赦为平民。
  
  万事大吉,皇帝很高兴,秦王的脸一向看不出不高兴,而秦淮之那张冷淡得像张家巷那张寡妇的卖的豆腐一般。
  要非说所有人中最不满的是秦淮之,他的打算可是让高玄礼离开朝堂。这参人的奏折可得继续上。
  可惜,未过三日,年过六旬的礼部尚书高玄礼以年事已高,久病成疾辞了官。
  礼部尚书的位子有礼部侍郎顶上,而本来一直有意让秦淮之接这个位子的皇帝这次被触了逆鳞不想秦淮之升得那么快。
  这一出,皇帝大胜,秦王和秦淮之虽最终都各达目的可心中终究不爽。
  
  秦王坐在大殿里,没喝酒,喝酒误事。在玩飞镖,可怜的靶子就是那几个太监头顶上的水果。
  太监很担心,担心秦王失手,因为秦王心情很不好。
  至于秦王心情不好的原因,不是他们下人能揣测的。是谁说的,做一个无知的人最幸福。
  秦淮之在旁边看,这个在朝上伶牙俐齿,鸡蛋里也能挑出骨头里来的人此刻装哑巴。因为就算他问,秦王肯定也是不会说的。在秦淮之的印象中,秦王似乎从来不对别人敞开心扉,就算他们天天晚上对月饮酒,交谈甚欢。
  
  秦王心情不好的原因也无非是皇帝又欺负他了。
  本来他可不想管高玄礼那闲事,捅娄子的是秦淮之,意难平的是皇帝,跟自己是真的一铜钱的关系都咩有!
  更深一步讲,秦王的反攻提议被皇帝否决了,不想遂皇帝的意。
  何怀德的案子,牵连着秦王跟皇帝,按理来讲皇帝既然已经是皇帝了秦王就该哪边凉快站哪边。可皇帝要想给何怀德平反是不可能的,何怀德被抄家赐死的理由可是对皇帝不敬,于情于理都平不了。只有让秦王出来说话,转移重点让天下人觉得何怀德之案起因不过是得罪了秦王,和先皇没有关系。但案子是先皇亲笔御批的,最重要的那个结果就是何怀德对皇帝不敬的罪名,这个改不了。但是其他却可以改,比如赦免其他人的罪。
  要说因言获罪,在大宁朝也不是何怀德一人,要知道何怀德并不是谏大夫,话是不可以乱说的。
  
  秦王 
 13、尚书之位 。。。 
 
 
  那么爱面子的人,怎么可能答应这种事,可最终还是出来替高玄礼说话,明显的被皇帝哥哥给胁迫了。
  至于拿来胁迫他的东西,对秦王来讲是很重要的。
  秦王有什么重要?一个字,钱!
  为了保险起见,秦王把自己的私房钱,也就是先皇给的那些珍宝包括前段时间皇帝寿辰上赏的那盒南海夜明珠和血珊瑚都放在皇帝的内务府。
  秦王的算盘一向打得很响,东西放在皇帝那,就相当于放在国家保险箱里,不用担心流失不说还是免费的,最重要的是皇帝很大,至尊无敌,要是丢了东西赔得起。
  可这却让皇帝拿来威胁秦王,皇帝把秦王叫到御书房深谈了一番。重点就是:你不把何怀德之子保下来我就把你放在内务府的东西拿去充当军饷。
  这事秦王不可能让它发生,可也有个问题。就像我们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的时候,要是有凭据是可以找商家退款甚至赔款的,要是那种不给凭据的商家,你买到假的也只能自认倒霉。
  秦王目前就是处于这种状况,把东西放在内务府在先皇在时都形成了惯例。皇帝可没给他开什么凭据说他的东西放在自己内务府的,也就是说皇帝要想吞了秦王的那些东西,黑吃黑是完全行得通的。
  这个皇帝当得真是无耻,秦王如是想。
  
  御书房密谈的结果就是秦王出来背个黑锅,皇帝给他开张凭证证明他的东西的确是放在自己这里的。
  秦王那个恨呀,比那个城西郊外的千年寒潭的水还要深。
  “淮之,你说重要的东西放在哪里才安全?”秦王把飞镖丢在一边的银盘里问在旁边品茶的秦淮之。
  秦淮之想也没想就答道,“毁了,谁都得不到,最安全。”
  秦王一听,全身汗毛直立,心中暗想,皇兄说秦淮之对我有那方面的意思,难不成他想毁了我。一想到这,秦王连连哀叹,地球很危险,还是火星安全。
  “然后就是皇宫大内,高手如云,阻碍重重,能进不能出。”秦淮之又悠然说道,“就算是逆贼兵临城下,只要不到最后,都会是安全的。”
  秦王无语,说来说去,还是皇宫最安全。想来自己要是修个地下保险库花费巨多不说,还得防洪防盗,更怕哪一天天摇地动了,还不全露出来被人拾了去,到时候找谁哭去。
  
  “礼部尚书的位子,本来皇兄的意思是你的。”秦王开始扯八卦,要知道祸是秦淮之引出来的看他后悔是最解气的事情。
  秦淮之听秦王这么说,淡然着说,“那位子有什么好,累死累活还不敢乱说话,不然今日之高玄礼即明日之我。”
  秦王偏着头看着秦淮之笑,“你和其他人果真不一样。”
  秦淮之闻言挑了挑细致的眉,“其实是一样的,不过所 
 13、尚书之位 。。。 
 
 
  求不同而已。”
  秦王听出了兴致,“哦?淮之求的是什么?”
  秦淮之看了秦王半晌才道,“不足与外人道也。”
  “……”
  
  秦王府的总管太监走进来说,“殿下,天寒地冻,陛下说殿下畏寒赐裘皮大衣三件,斗篷两件,千日醉十坛。”
  秦王挥挥手道,“知道了,拿下去放着吧。本王何时畏寒过。”
  总管太监无语,要知道秦王在小时候一怕晒二畏寒,一入冬整个大殿都得放好几个暖炉,也只有秦王爱睁眼说瞎话。
  秦淮之一听便问,“殿下何以畏寒?”
  秦王无语,动物都还怕冷冬眠,我怕个寒怎么了,难不成告诉你我上辈子一身是病,冷不得,这辈子来了有些习惯改不了?这天气都要下雪了好不好,嘴里却是不肯认,“谁说我畏寒了?”
  秦淮之只觉好笑便又问,“那这大殿里的暖炉哪来的?”
  这个问倒秦王了,要知道天一冷这暖炉就出现了,秦王还真不知道怎么来的,又把总管太监招来问个所以然。
  总管太监回道,“上次陛下来看殿下,见殿下屋子里冷,就专门叫人管着暖炉,让殿下别受了寒。”
  
  秦淮之咋了一口茶,不说话。等秦王让总管太监出去了才说,“原来陛下如此关心殿下。”
  秦王一听撇了撇嘴,“没看出来。”
  的确是没看出来,秦王两辈子被人给宠着,别人对他的好他习以为然,别人要是对他不好他绝对记着一辈子。
  而秦淮之在心底却是有些微惊,要知道朝廷上有些脑子都看得出来,秦王和皇帝的关系也就那么样,说坏不坏说好不好。这会儿,居然知道皇帝私自出宫来探望秦王,又怕秦王受寒送这送那。实在是太诡异了,秦淮之还以为皇帝除了半软禁着秦王就不会关心秦王其他的了。
  而秦王这副理所当然接受的样子看也知道被人宠得没边了,看来有时候眼见未必为实。
  
  皇帝在下朝之后突然想起北边进贡的防寒的裘皮披风,想着秦王前几天在朝上背了黑锅送了几件过去安慰安慰他,然后又回到了御书房和宰相虞城贺商量国事。
  虞城贺对于礼部尚书之位还有些疑惑,特来问皇帝,“陛下不是一直想要秦淮之为礼部尚书?为何又让礼部侍郎顶了位子。”
  皇帝听了冷哼了一声道,“朕想朕是太纵着他了,所以胆大妄为,什么事都敢拿出来参。当初朕希望他去礼部,他偏偏要当谏官,朕纵着。后来他想亲近秦王,把秦王逼出皇宫,朕纵着。朕不许任何官员私见秦王,他总爱翻墙过去朕也纵着。到现在简直是无法无天了,不知深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