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青绶束花 >

第4章

青绶束花-第4章

小说: 青绶束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奇怪的是众人面面相觑后竟无人开口,为首的大当家盯着他怀里的孩子,也没说话。

    这大当家显然知道范安怀里抱的不是自己的孩子小周,但他沉肃着面容,却也没问。

    那侍者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把椅子,扶着范安让他坐。他的面前正跪着寨子里的匪徒,范安心虚,屁股都落不踏实。他兀自安静了一阵,试探着问旁边的随从:“这陈大人准备如何处置这些人?”

    那人弯腰拱手道:“先押回去,入了县牢随大人吩咐便是。”他道:“大人若要凌他三百刀,小的保证决不会少一刀让他死,我们县里的处刑人可一点不比京狱里的差……”

    范安身子抖擞着差点都坐不稳了。“本官身为刑部尚书,掌罚罪事,生死岂可儿戏。一切以大宣王法律令为上,我若徇私枉法,岂非不把皇上放在眼里?”

    那侍者听着,显然没听明白范安要说什么。他吱嚅着,也接不上话,范安继续道:“当今圣上是千古仁君,司礼律令都以仁为重。当年乱世之秋,这些人也是为了活计才走到今天这地步……”他说到此处莫明动情,竟呜呜地哽咽起来了,“此非人过,乃是天地不仁啊……”

    旁边的侍从思想自然达不到范安的境介,见他哭得伤心,连用“大人英明”,“大人说得极是”这场面话来附合他。

    范安止住了哭声,道:“叫陈大人回来吧,我看这寨子里的人也捉得差不多了,我身上多处受了伤,再不就医怕就熬不住了。”他说着便指使一旁的随从去叫陈铭回来,此时山上一阵燥动,便有十几个步兵从寨子里结队而出,听一人喊道:“这儿捉住了一个孩子!”

    范安脑里一片空白,他唰地站了起来探头去看,果然就是小周!他只觉得全身气血噌得冲到了心口,挤得他的心都要炸开来了。他脑中乱成一片,正想着如何是好,对面的大当家却已经按捺不住冲了上去。

    他大声喊着小周小周!父子情深,旁边三四个官兵竟都按不住他。

    陈铭从众兵身后上来,旁边的随从冲上去,七手八脚硬是将大当家的头给摁到地上了。小周一路就是大哭着过来的,此时已经哭得没了力气,他小小年纪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朝地上伸着手,声嘶力竭地喊着爹爹。

    大当家的侧面被摁在沙地里动弹不得,那血红的眼睛直直睁着,正落在一旁的范安身上。

    范安被那眼睛盯着,好像一条白绫勒着他的脖子,他要是再无动于衷,就要窒息而死了!他下意识大吸了一口气,喉咙里咯咯了两声顺顺嗓,嚎啕一声突然大哭了起来。

    这一哭可谓惊天动地,想让人不注意都不行。陈铭走过来问:“范大人,你哭什么?”

    范安道:“我看这两人父子情深,不免心中大恸。纵然这匪徒十恶不赦,但稚子无辜,不免心生怜悯。”

    “难得范大人深明大义。”陈铭道,“大人放心,大宣刑律有言,七岁为悼,八十为耄,悼与耄者,虽有罪不加其刑,此小儿不会有性命之忧。”

    范安啜泣了几声止了哭。“我知道。但此小儿有此父亲,以后即使不死,也注定毫无前途可言了。大宣律令有言,其罪至死者,儿孙三代不得入京仕,不得入大商,不得入贵府。”范安道,“子曰仁者幼人之幼,我看这小儿与我儿一般大小,实在不忍让其就此断送了前途。”

    “本官在此求陈大人网开一面。”范安站着给陈铭行了个大礼,道:“将这小儿交予我,便当从不曾在此山见过。子曰君臣于民,当怀父母之心。我以后便是这小儿的父亲。多谢陈大人今夜搭救之恩,救了我范家两个儿子的性命。”

    陈铭做事不像京城军将那般死板,又是常年远离京城的人,自主决断惯了,一两条性命他根本不放在眼里。范安这样的请求虽不符律令,但难得却合人情,合天理。当下便道:“范大人是刑狱之首,这判生判死自然是听大人的。”

    范安泪眼婆娑地谢过了陈铭,小心翼翼上前去将小周抱在了怀里。

    那大当家在范安身后,突然大喊了一声“范大人!”,范安身子一抖转过身去,只见大当家还被摁在地上。他抱着小周上前几步,低下头静站了一会,道:“你要说什么?”大当家的脸还是被侧按在沙地上,范安也看不清他的表情,只听得他道:“多谢范大人。”

    范安没接话,只紧了紧手上的小周,往陈铭走了过去,道:“我要即刻下山。”陈铭问:“这些匪徒当如何?”范安答:“按大宣律令,当如何就如何。”

    陈铭陪着范安下山,将他安排在自己的府邸,又请了城中郎中给两个小儿看伤。

    次日,陈铭加派了人手送范安进京。范安的衣服在寨子中已被火烧得没法穿了,陈铭特地命人做了新衣给他。那护送之人中有四个是之前宣旨太监留给范平秋的,曾在范平秋的老屋里见过范平秋一面。当时从山寨送出来的勒索信,正是这四人收到了,才捅到了知府护军这里。

    这四人次日重新见了范安,不禁瞧了又瞧,四人内心打着鼓,面面相觑了一会,道:“范大人换了新衣,人年轻了十岁,整个人看上去与前几日全不一样了。”

    范安大惊失色,他最怕的就是有人识得范平秋。他虽顶着范平秋的名,那脸却和范平秋长得天差地别。范平秋死时已经三十八的高龄了,这十几年在外种田耕做,皮肤黝黑粗糙。而范安才二十过八,与之相比实在俊俏了些。

    看似可瞒天过海,实则漏洞百出。只需有个人说一句:“你根本不是范平秋”,稍加追查,伸手一拨便可见底。

    “尔等还敢说?”范安听着这四人的话,强制镇定,道:“我问你们,你们奉命护人上京,若我那晚在土匪窝里丢了性命,你们准备如何交待?”

    “督护不力,是失职之罪。”范安道,“重则斩,轻则黜。你们出身内军武侍,却护不得一人周全,论罪当免。”

    四人面面相觑了一会,这人对朝廷刑律,官阶体统都成竹于胸,说话咄咄逼人却令人寻不出半点不是,难道真是十三年前闻名朝廷的刑部尚书?当下便跪了道:“大人恕罪!”

    四人惊疑着,却又听范安道:“好在我大难不死,也是你们的功劳,虽有过失,但将功补我,我应赏你们才是。”他一撩袖袍往马车去了,“不过一切等进京了再说。”

    这四人刚提起的心才放了下来,心道定是前几日天色昏暗,记错了范大人的模样。于是再不多言,恭请着范安上了马车,一路往长安上任去了。

    范安进了马车放下幕帘,坐了一会才发现自己背上早渗了一片冷汗。他的两个“儿子”正坐在马车里,昨晚受了惊,又哭了一夜,喊了一夜的“爹爹”,现下还眼泪涟涟的可怜模样。好在这两个小儿岁数不大,都才两岁,说话尚不清晰。否则范安这谎怕是早被捅破了。

    范安叹了一口气:这人想活着怎么就这么难啊……

    作者有话要说:  喵~谁敢再跟俺说“贱婢”,俺就爆她菊……(抠鼻严肃脸)

 6碧叶芍花

    范安想过要跑,自己能在剿匪之事中逃过一劫已是祖上积德,自此顶替范平秋进京去当刑部尚书?他想都没想过。这馅饼砸在他脑门上自然是好事,但要从头到尾吃下去,他还怕自己胃口小,一不小心给噎死了。

    范安身思敏捷,寻个什么时候离了这些侍从的视线,一路跑了倒不是没可能。但现下他拖着两个小娃娃,既然认了当儿子,叫他如何狠得下心撒手不管呢?

    范安还犹豫着,那马车却日月兼程地进了长安,不日就将到尚书府了。

    午时休息的时候,范安站在河道旁边发呆。护送他的那四个武侍走过来,在身外一丈处绕着坐下啃馒头。自从上次这范大人被土匪劫去大难不死后,这四人对他就多了几个心眼,生怕他一时离了视线又出了什么岔子,这几日几乎是寸步不离,连上茅房都在门外候着。

    范安站着站着,突然冷不丁一头栽了下去,旁边的侍从只听啪然一声水响,抬头看时河边的范安已没了人影!那四人大惊失色地跑到河边,为首的二话不说就栽进水里,幸得绕城河的水不急,那人三两下就把范安给捞上来了。

    四人将范安在地上放平,他的两个儿子从马车里出来,呆呆地站在车毂旁看。

    那四人将范定翻趴在自己膝盖上,在他背上使劲拍了几下。范安还想装死,奈何那武侍的掌劲实在凌厉,他要是再不醒过来,内腑要被拍碎了。他心里苦涩无人可说,喉咙里咯咯了两声又要哭了出来。

    四人一脸不忍地看着范安,问大人你这是何故?怎么会这么想不开呢?又哭什么?

    范安想说我不想入进京,怕前脚进了京城,后脚就被人认出来,按个冒充朝廷命官的罪名被拉去午门斩首了。我怕得要死,所以才哭。

    “我刚才在马车里看着我儿,想到我刚刚死去的夫人。我未为官时,她与我吃了许多苦,如今我做了官,她一点福也没享却死了。”范安道,“我心里愧疚不已,真想跳河随她去了算了……”

    那四人听了,嘴里安慰着范安,说大人对夫人情深意重,夫人在天有灵必然欣慰不已的。心里却想着赶紧将这范大人送京了事,如此一哭二闹三跳河,指不定明天又要耍出什么花样来呢。

    这四人紧紧照看着范安,连夜赶路进了城,在次日天明到了尚书府。

    府里的丫鬟随从一应俱全,早做好了准备要迎接新官上任的范大人了。范安下了马车,低着头拢着两个小儿子,惊惊颤颤地进了大门。

    他走过庭院,善堂,官厅和绣楼,被一众翠摇朱颜的奴婢扶着走在这红墙黛瓦之中,本应飘飘欲仙人生得意之时,而他却冷汗直冒,心里七上八下地打鼓,这情形,好像被黑白无常牵引着往地狱里去似的。范安回了回头,身后重重漆门深重肃冷,一望竟看不到出口了。果然是侯门一入深似海,范安想:他这是回不了头了么?

    范大人新官上任第二日,刑部尚书府便门庭若市了。各路官员顶着各种名义要来“见过范大人”,那大门口都被官轿和见面礼堵得挤不进人了。

    范安命人关上大门,自个一人躺在床上,任凭家奴来报某某大人在门外求见,一律称病回绝了。

    那些人在大门外侯了两天,始终也没见到范大人的玉面,最终也就悻悻而回了。

    这些见风使舵,趋利而来的官员都低他几品,范安当然可以不见,回头指不定还能落个清正不阿的好名声。但有一人的面他却怎么也避不了的,这人便是当今圣上,一纸文书将他提携至此的人。

    按照惯例,新官上任三天后当主动请见,只有由皇帝亲授了官印,才算正式交接了职位。范平秋的授官敕书在阎王山上被一把火给烧了;此次面圣,还得让圣上着史部再赐一书。

    第三日清早,家奴早早就替他备好了马车。范安抱着必死的决心入了帘。这皇帝定然是识得范平秋的,自己往那一站,说不定一眼就认出来了。

    他早知道这一日要来,日日都在恐惧中渡过。现在死到临头,反而想开了。反正他范安孤家寡人一个,死了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