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军魂 >

第273章

大唐军魂-第273章

小说: 大唐军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两人的母亲,会是什么样的呢?生出来的程家兄弟都是这么一副对不起大伙的长相,也不定能好到哪里去,谁也不敢去想会是一副花容月貌的样子。或者是程知节这老汉的遗传基因太强大了,把老婆的优秀基因都摧残成隐性了,独遗传下他那恶劣的基因,成显性表达出来?!

“贤侄贤侄!”正丫丫间,李世民又在唤了。

“陛下,臣在认真地听着呢!”李业诩惊醒过来,坐正身子,自己心里这万恶的想法不能被李世民知道,不然这皇帝恼羞成怒,找个理由修理自己那就不太妙了。

“朕问你事呢,你怎么不回答?”李世民说道,果然是有些恼怒了。

“陛下,这样的事,臣不敢回答什么!”关系到朝中最可怕的两个黑恶势力之间斗争的事,如此敢开口,何况还没仔细听李世民问什么呢。

“也罢,这事你是不好回答!”没想到李世民真的不再问了,“你也不常到这些来,我们再聊一些其他的事!”

“陛下,臣这段时间忙于军中训练事务,各地情报都没去关注了,!” 李业诩还以为李世民要问情报方面的事。

“原本准备到长安来的弃宗弄赞,又回到了逻些城,!”李世民似有些自嘲地道,“羊同王李迷夏趁吐蕃势微,举兵攻击弃宗弄赞的一些部落,弃宗弄赞又回逻些组织抵抗去了,朕也下了诏令,让李迷夏止兵,同时让弃宗弄赞也整治一下自己的部下,以防被羊同吞并了”

“陛下,让这两部再打一仗也是好事!”李业诩道。弃宗弄赞和李迷夏再掐个两败俱伤岂不是更好?“只是,陛下我们是不是要派军队干涉?”李业诩小心翼翼地问道。

羊同出兵攻击弃宗弄赞,那大唐正好有理由出兵助之,并顺理成章地进入逻些城。

“不急,我们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准备西北的战事!”李世民皱皱眉道,“大唐暂时还不能应对两处战事,所以只能抓最主要的!”

“陛下,西北有重要情报来了?”听李世民如此说,李业诩顿时有了兴趣。既然李世民现在不愿意立即解决吐蕃问题,弃宗弄赞暂时又成不了气候,先放一放也没什么,程知节还屯兵有松州一带,正进行高原的适应性训练呢,随时可以做出反应。

“暂时还没有!”李世民的话却让李业诩稍稍的失望,“其中的一些事朕想问你,若要出征西北,我大军数量不会少,但物资供给困难,且不可能一战就解决所有问题,若我大军要驻扎在那里,粮食、物资供应都是成问题的!”

“陛下,臣有一议可解决!”李业诩很是坚决地说道,“即军事屯田!”

军事屯田,最著名的事例就是后来西北那个大省所设的生产建设兵团,事实证明,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在维护那个中国最大省份的稳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业诩这段时间为了准备进行的对西北征战,也想了很多问题,李世民所问的,也进行了详细的考虑,若我军要在西北站住脚跟,不可能由中原的物资供应以满足需求,那样万一物资供应中断,没有粮食能填饱肚子,大军不战自乱,一定要想办法就地取材。

“屯田制前几朝都有施行,朕也考虑过,你与朕说说你所想的!”李世民听了李业诩所说的,脸上神情很是戏剧化,令李业诩继续说。

李业诩看不明白李世民的意思,只得继续说:“军事屯田,就是利用军队组织进行屯垦戍边,由士兵和士兵家属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这样在一些远离中原腹地的地方派兵,再也不必劳师运粮,此举极大地减轻了朝廷和百姓负担,使得那些地方可以就地取粮,许多时候,粮食对战争的胜负,还有百姓的安定,是压倒一切的因素”

“曹魏时期,在临近蜀、吴的边界地区,一大批军屯基地陆续创立,在没有战事时,由军中士兵垦荒耕种,仅在关陇地区,便设有长安、槐里、陈仓、上邽等多个军屯基地。事实证明,这些基地在抵抗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蜀魏之间群山连绵,交通不便,诸葛亮五次北伐,没有一次不面临补给困难的问题。虽然他设计发明了木牛、流马等当时先进的运输工具,但终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物资供应这一问题。魏军一旦坚守不出,蜀军围困一段时间后,无粮可食,撤退便成了唯一结果。

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两军在上邽的交兵演化成了激烈的粮食争夺战,魏帝还特地派出增援部队去保护屯田,以防止蜀军抢夺粮食,形势如此,蜀军无粮,诸葛亮纵然足智多谋,也只能抱恨回师。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终于意识到了屯田的重要性,这才一边与司马懿对峙,一边在渭南屯田,做持久作战的打算,可惜这时他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屯田渭水的愿望也化为泡影。

魏国取得了抗蜀战争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屯田政策的胜利,这是李业诩这段时间研究前几朝关于军事屯田方面的事得出的结论。

“臣觉得,这方法特别适合应对西北那一块地方,西北之地虽然大多地方都是沙石地,但也有很多河流和绿洲,这些河流绿洲边,是很好的种植地和放牧地,一些地方已经有人耕种,一些地方还没有什么人关注,若我大军进军西北,一时难以消灭西域诸小国,那可令几将屯兵西域河谷边,驻城守卫,同时令军队在无战事时,垦荒种植,以取得军中所用之物资,这样我军就可以长期在那里驻守,不会因我中原之粮食供应不及,而出现窘境。待我力量稳固后,再慢慢收拾这些小国,而且,在我大唐将那一块地掌握后,为巩固治理,也更是要采取军屯之策,以使得我大唐军队能长期留驻在那里”

李业诩接着把他所知道前朝一些军屯情况,及大概知道的后面几个朝代关于这方面的情况,还把后世的南泥湾,当然更主要的是生产建设兵团模式详细地向李世民讲了一遍,最重要的几点,就是屯垦、戍边、长期留驻。

南泥湾和生产建设兵团都是王胡子的杰作,王胡子的威名还可止西北一带小孩哭,李业诩心中对这位可敬的,威镇西北多年的将军充满了敬意。

“此是好计,只是”李世民眼中满是赞赏,但语气里还是颇有顾忌。

“陛下,各军镇守将可以几年即轮换一次,各文职和军职人员不相互隶属,军屯的物资要先被文职官员收取后,再发回军中,这样可以做到相互制约”后世生产建设兵团具体如何动作,李业诩不得而知,但他知道,现下的朝中百官,还有面前的这位皇帝,对这些事情应该很在处理经验的。

李业诩悲叹一声,封建帝王最怕的还是手下造反,这样军队民生都集一体的军屯制度,李世民不放心那是肯定的。

“朕对军屯制度已经考虑了良久!”李业诩没料到李世民这样说,“今日再听贤侄一说,确实这是最佳方式”

“陛下”李业诩大喜,李世民自己也想过这计了,真是英雄所见啊。

“贤侄,你愿意在西北屯垦戍边吗?”李世民满是戏谑之色着着李业诩。

“只要陛下有令,无论要臣到哪里,臣都坚决执行陛下之令!”李业诩没想过自己到那西北之地去呆上几年来,但李世民如此说,也只能这样应。

“朕说笑呢,贤侄如此大才,朕怎么会让你去屯垦戍边!”李世民很随口地说道。

这话在李业诩听来味道却感觉大不一样,其中可以有很多种意思可以理解,这皇帝说这是什么用意?

李世民似乎也回过味来,“军事学院筹建在即,朕还要你负很多事,如何能在外镇守?镇兵之将,军中多得去,但能帮朕做这些事的,却不多,你李翼是不可少的!”

听了李世民这画蛇添足般说的话,李业诩还是有些不对味儿,只是也不好说什么

第四卷 军魂 第二十九章 西北风云又起

“贤侄,过些日子天也要转凉了,朕也要回长安,一些事儿再找你聊,你先去吧!”李世民看似也乏了,吩咐李业诩走了。

“是,陛下,臣先告退!”李业诩作礼告退。

对李世民这样,李业诩都已经有些习惯了,什么事都先听在心里,不会发表同意或者反对的意见,过些时候有可能直接就把诏令发了出来。

像李业诩这样级别的虽然也算是朝中重臣,但还没够级别参预朝政,在政事堂议事时候是没资格参加的,所以很多诏令如何产生,李业诩还是不清楚。

以李业诩的分析,李世民认同的观点,一定是会向其他朝臣们征询意见,不一定经过朝议,在政事堂过会后,就直接施行了。

李业诩快步出了九成宫的正殿。穿过宽大的庭院,正准备往外走,这时匆匆地跑过来一位少年人,李业诩一看,正是晋王李治。

“见过晋王殿下,!”对这位历史上的高宗皇帝,李业诩不敢失礼。

“李大将军,本王在这里等候你多时了,!”李治同他的几个哥哥一样,看到李业诩也是一副崇拜的目光,“听几位皇兄说,大将军一身武艺很是高深,本王在这里没事做,天天就是溜马,你能陪我练武艺吗?” 说着露出一副乞求的目光。

长得白白嫩嫩的李治一副养尊处优的纨绔样子,也似并没练过什么武,看样子也只是个游手好闲的混混,李业诩都没和李治打过什么交道,一则因为李治实在是年少,而且还是一直与长孙皇后同住着,平时很难见到;二则李业诩自己实在是忙,也并不愿意去和这些皇子们打交道,除了一个李恪;再则,李业诩潜意识里觉得,在他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后,李治再没有机会能坐上皇位。

只是虽然如此想,对李治的要求也不敢直接拒绝。李业诩当下委婉地说道:“殿下,末将奉陛下旨意,这次是有重要事儿到这里来,还要急着赶回长安,第一卫军各项训练任务都是末将直接负责,军务不敢懈怠,不然陛下要责罚的,还请殿下见谅!”

“唉,本王就知道你会如此说的!”李治失望地叹了口气,“我向母后提这样的要求,母后也是如此说!只是大将军可以时常到这儿来啊,从长安到这里,换马只要大半天就到了”

李业诩没应李治的这番话,因为他已经发现,一个能管李治的人过来了。

“稚奴,李大将军有重要的事儿要去处置,你现在如何能拦着大将军,!”传来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

说话的正是长孙皇后。

李业诩敏锐的观察力,在长孙皇后还在远处时候就已经发现,知道长孙皇后会替自己解围来了。

李治刚才的话确实太无理,让李业诩都有些恼怒。自己辛苦地在大日头下训练士卒,这个当皇子的在九成宫享受清凉,还要求自己快马跑到这里来,为他教授武艺,真是吃饱了撑着,不知道干事的人辛苦。

“见过皇后娘娘,!”李业诩对几名宫女簇拥着过来的长孙皇后行了礼。

“稚奴,你先下去吧,你父皇正找你呢!”长孙皇后威严地对李治令道。

一脸郁闷的李治只得作了礼,灰溜溜地走了。

“贤侄,本宫本想找你聊一些事儿,但知道你现在军务繁忙,也不敢叨唠你, 不若就现在说上几句,!”长孙皇后带着笑说着,刚才在李治面前的威严都不见了。

“娘娘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李业诩满是尊敬地看着面前气色很不错,看不出年龄来的美丽的皇后。

“稚奴一再缠着本宫要向你学艺,本宫也没法,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