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军魂 >

第206章

大唐军魂-第206章

小说: 大唐军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宁巴在这场攻城战中的表现,弃宗弄赞还是颇为称道的。

“这事,我自有数,!” 弃宗弄赞好似不愿在这个问题上做讨论,又问禄东赞另外的事儿,“大论,东面有没有唐军援兵的消息!”

“有一些消息传来,唐皇从长安派出的五万援军,正往松州赶来,再过十日左右才会到达!”

“河源一带我军有没有消息传来?”弃宗弄赞再问道。

“还没有,听闻唐军也派遣了数万的军队驻扎在叠州一带,但没有最新动向探到!”河源方向没有任何消息传来,让禄东赞有点不好的预兆。

“我明白了,你去安排吧!”弃宗弄赞脸上也有一丝犹色。

“是,赞普!”禄东赞行了个抱胸礼,离帐去布置事儿了。

――――――――――――――――――――――

离川主寺约十五里的一个山谷地,特卫营地李业诩的主帐内,以急行军赶上来的侯君集、执失思力及牛进达,还有各部的部将,在商议夜间的行动,诸将已经讨论了一会儿。

天已经是午后时分。

“大帅,诸位,末将以为,我们应在子夜过后时分行动,!”李业诩指着刚刚绘制的地图,对众人说道,“各部先一步潜行到吐蕃大营外边,从我们所处的西和北两个方向,以火箭攻击吐蕃人的营帐,吐蕃人远处的营帐,派人潜进去点燃,待吐蕃人帐内燃起大火后,我们再率部冲击,以相对优势的兵力,争取一战全歼弃宗弄赞亲率的这六万余人,!”李业诩已经把自己的行动计划告诉过侯君集,但在行动前商议时。还是先说了个大概,再接着结合所探的情报,把他所想的诸军安排都细细地讲了一遍。

集中三万多人的兵力,趁乱攻击吐蕃大营,那兵力上肯定是不会处于劣势的。

侯君集早就已经知道李业诩的安排,心里很是赞赏,但嘴里却还是问道:“副帅,本帅问你,为何你所提出的行动要选择在夜半时分?天色如此的黑,山路不好走,对我军的行动不方便?为何不选在天色未黑之时攻击,这样利于我军的行动?”

“大帅,末将多次行动均选在夜半以后行动,这是因为过了子时,敌方的士兵基本上都已经休息入睡了,此时行动,虽然有些不太方便,但更是能出其不意地对敌发动攻击,我方可以更有效地打击敌人,用火攻,大火的威力更是弓箭和手雷都是无法比的,吐蕃人的营帐,都是涂了油的,更是容易燃烧,因此,末将以为,在夜半时分,用火箭攻击敌人,再趁乱冲杀,可以达到战果的最大化!”

“大帅,末将也是如此认为,我军有充分的准备,在夜半时分抵达敌军营外,趁敌未防备之时,发动攻击,以火攻造成敌混乱,趁势从多方向攻入敌营,此正是可以我军最小的伤亡,换取最大的胜利!”苏定芳是这样偷袭战的最有力支持者,也是最有勇气的实践者,“若能将弃宗弄赞击毙,敌军一定迅速溃乱,群龙无首,我们可以轻松地消灭他们!”

“末将也觉得副帅此计划甚好,夜深后,敌军的防卫能力定是下降,我们的突然打击肯定能对敌造成最大的伤害!”牛进达和执失思力也支持李业诩的观点。

“好,既然诸位都是如此说,本帅也同意如此,还有接下来的行动安排,也请副帅一并讲出来,!”侯君集其实只是想让李业诩说服其他的将领,他已经和李业诩交换过意见,认可了李业诩的计划,敌在明,我在暗,与是发动突袭战的最佳时机。

“是,大帅,我们消灭了弃宗弄赞亲领的军队,即可占据这几个山头,堵住攻城的数万吐蕃人退路,待弃宗弄赞部溃退后,我们应一鼓作气,消灭攻城的吐蕃军队,并使人传信韩威,让其里应外合,从城内冲杀,!”李业诩手指着地图说着,英俊的脸上满是坚毅的表情。

“本帅同意这样的行动计划,还有谁有不同意见?”侯君集问在场的诸位将领。

没有人再有不同意见。

“好!大家都没意见,都各自去做准备,今晚要将弃宗弄赞亲领的这六万人全歼了!”

“是,大帅”

第三卷 兵锋 第一百三十三章 松州之战(七)

长安。皇城太极殿。

这是一个朝会日,文武百官早早地来到了殿中等候。

因时候还早,皇帝还没来,一些相熟的官员在殿中回来地走动,低声地交谈着什么。

一会,久未露面的李靖也步入了太极殿中。房玄龄像是知道李靖要来一般,第一个走过去迎接问候,接着众官员在惊异中也都上去行礼打招呼,许多人心里却在想着,这位在军中有着崇高威望的老臣自从辞去尚书右仆射之职后,一直在家闭门谢客,今日来参加朝会,莫非又有什么重大的事儿发生了?

“皇上驾到!”随着宦官尖利的喊声,一身朝服的李世民从右侧的序门快步地走了出来,众朝臣们在慌乱中忙着站好队形。皇帝今日出来的速度太快了,都不给他们反应的时间。

李世民走到御座旁,却没如往常一样坐下,也没等众臣行礼唱诺即开口说话,“从位爱卿,接叠州传来的军报,侯君集和李业诩率部在吐蕃高原的黄河河曲一带。突袭和伏击了吐蕃人尚赞和赞聂所率的十五万大军”

在众臣惊疑的目光中,满脸掩饰不住喜色的李世民却停住了话语,回来地走了几步。

众臣被吊了胃口,无不用好奇的目光盯着来回走了几步,终于站定的皇帝。

“陛下,战况如何?”程咬金急得抓耳挠腮,干脆跳了出来,几乎想冲上御座,拎着李世民的衣领问情况。

殿中所有站立的朝臣们也是相似的心情,已方才五万余人的军队,遭遇敌方十五万人,谁也无法猜测战果如何,但从皇帝那笑得快合不拢的嘴上就可以看出来,此战我军一定是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众臣能把人杀死的目光中,李世民终于醒悟过来,众怒难犯,不能吊这么多人的胃口,于是装作润润喉,再接着大声地说道:“侯君集和李业诩不负众望,率部经过两天的激战,全歼了吐蕃十五万大军!”

这是晨间收到的军报,军报的内容让刚刚起身准备早朝的李世民欣喜若狂。

“啊”这下众臣都惊讶的张大着嘴巴,有些不可置信。

朝臣们想着此战我军应该是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想不到敌方十五万大军,在两天之内竟然被我军全部歼灭,这太不可思议了。

吐蕃军队难道都是类似羊羔一样温驯的动物组成的军队,列队伸着脖子等着我军去砍杀的吗?即使排着队让我们的士兵去杀。估计也几天才能杀完,前方的大军是如何在两天内完成这样伟大的壮举的?

十五万人啊,排着队都要几十里长了!

李世民接着大致讲了此战的经过,再说道:“此是当弥道行军副大总管李业诩之策,吐蕃人未探知我军动向,即被我军全歼,河曲大捷河曲大捷!哈哈哈,朕甚欣慰!哈哈哈”李世民站在朝堂上,在如此多的众臣面前,竟然如此放声大笑,这更是出乎朝臣们的意外。

众臣面面相觑,皇帝这样的失态,确实是少见。

李世民的笑声还在太极殿内回荡着,站在最前列的房玄龄第一个反应过来,出列上前说道:“陛下,此乃陛下用人得当,前方将士奋勇杀敌之故!李业诩不负圣望,率军奋勇作战,立下天大的功劳,这是我大唐之幸,陛下之幸!”

听到房玄龄这样说。一大堆朝臣们都出来说此相似的话,盛赞侯君集和李业诩的勇武,皇帝的识人如炬。

“朕相信前方的将士,定会给朕一个完美的战事结果的!”李世民看着刚刚出来说完话的长孙无忌的脸,似有深义地说道,“前方指挥作战的将领,能审时度势,临机决断,歼敌于须臾之间,此真乃我大唐之良将也”说着,李世民眼光从长孙无忌脸上转了过来,“在战事未结束之前,我们不能轻易论前方将士之罪!”

“陛下,臣不该无端怀疑前方将士的能力,也不该以一时之势论领兵将领之过,臣失言之罪,还请陛下责罚!”长孙无忌听了这样的辉煌战绩,也是异常兴奋,但在高兴的同时,却又有些失落,再听了李世民刚刚的几句话,心里更是有些发凉,皇帝这是当众指责他当日要论李业诩之罪的事,忙站出来向皇帝认错。

只是长孙无忌当着皇帝和众朝臣的面,也只说自己是失言。

“诸位爱卿都关心前方的战事,所议之事,无论对错,朕都不会怪罪,长孙爱卿。朕也没论你的罪,!”李世民看到长孙无忌如此配合他的话,心里更是高兴,没再说这方面的事,“传诏嘉奖前方的将士,朕希望他们继续奋勇杀敌,全歼入侵的吐蕃大军!”

“陛下,战事还未结束,吐蕃弃宗弄赞还在二十万大军准备攻击松州一带,前方的将军不能大意”房玄龄出列说道,“且将士们还在征战途中,也无法收到朝廷的嘉奖,臣以为,不若等大军凯旋之时,再一并奖赏!”

“不,朕要把此嘉奖令送到松州前线,以此激励前方将士,!”李世民脸色稍稍的平静了些,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以皇帝的诏命嘉奖有功的将士,并将这样大捷的消息传到民间,让百姓也分享胜利的喜悦。

众臣喜笑颜开间,都盛赞皇帝如此做实在是非常妥当。

所有朝臣中。唯有李靖脸色没什么变化。

但表面看似平静的李靖内心却起着极大的波澜,在感叹着:翼儿啊,你这个臭小子,终于没负老夫的期望,兵法没白学,临机应变,以一战给予吐蕃人毁灭性的打击,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用战功消去了一场可能的祸事,除了朝中一些人的非语。

这实在是李家之幸!

李靖正寻思间,李世民已经把话题转移到其他方面。和朝臣们议起另外的朝事来。

朝会后,李世民令李靖和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几位众臣留下商议事儿。

―――――――――――――――――

“将军,吐蕃人又来进攻了,!”松州城头,满是污泥的苏青匆匆地跑到正在进食的韩威面前。

“吐蕃人看来还是有些头脑,不只一味地蛮攻,!”韩威放下了手中的食物,与苏青一道来到城墙上,举着望远镜看着城外。

千许的吐蕃人扛着云梯往护城河边来。

“射击!”另一名指挥的将领马恒下达命令。

吐蕃人改变了攻城的方法,不断地派出少股的队伍,不间断地来攻城,让守城的唐军得不到大段的时间休息,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两天,吐蕃在只是在第一次、第二次攻城行动中使用了万余人的部队,之后每次都只是派千许,或者两三千,甚至只有几百人的队伍攻城,而后续部队只在唐军弓箭的射程外做着出击的准备。

每次来攻击的吐蕃士兵在唐军射出一阵箭雨后,丢下或多或少的尸体和伤者,即后退,这样的攻击方式,虽然给唐军的防守减少了压力,但持续的攻击也使者守城的士兵没有多少时间休息。

韩威知道了吐蕃人是用这样的疲劳战术,来拖垮城中守军的体力,还有消耗守军的箭矢,然后再集重兵攻城。在一番考虑后,韩威命令城头也只派两千左右的士兵守卫,其他士兵休息,轮换着抵抗吐蕃人的攻击,而且也只待吐蕃在冲到近处,才引箭射击。

这样地情况已经持续到第二天,在过去的这一个晚上,吐蕃人也组织了十多次的攻击,城下的护城河上,一些地方已经堆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