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军魂 >

第140章

大唐军魂-第140章

小说: 大唐军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契苾何力对李业诩的好感更是与日俱增,同为突厥系归将的执失思力,对李业诩更是刮目相看了

接着房玄龄也来了。走过来与李靖和李业诩大声地招呼着,还有长孙无忌、温彦博、戴胄等重臣,李业诩在一旁陪着笑打拱作礼,手都觉得有些酸了。

因为这是在太极殿内,大多人也只是略略地打招呼,并没有细谈,而作为特卫大将军的李恪进来时,却拉着李业诩说了好一会话,让所有人都侧目。

时辰已到,文武官员分两列站定。

文官之首,还是房玄龄。而武将之首,李靖却是无论如何都不愿站,李靖不愿站,其他武将更是不敢站首位去,李道宗、侯君集等推推搡搡的都站在李靖后面。闹腾了一会,李靖没法,还是站在了首位,但比房玄龄所处的位置却往后了一些。

“皇上驾到,!”随着宦官尖利的声音喊着,李世民从太极殿侧进来,有些闹哄哄的大殿内顿时静了下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们齐声唱道,行礼。

“众卿平身吧,!”李世民哈哈笑着。

“谢陛下!”

李世民心情看似不错,想必除了吐谷浑的战事,今年的收成也应该不差的。

李业诩正想着,只听着上首的李世民已经拉开话题了。

“吐谷浑人常年寇边,朕是忍无可忍,才遣大军进行反击,如今得胜归来,所有有功之将士,将有封赏!”李世民脸的满是笑容,此战的胜利,为大唐贡献了一块绝佳的养马场,眼下马匹还是比较紧缺,全国大部分的马匹都是由朝廷控制着,只是因没有太多养马的场地,产出量不多。

“陛下,此次出征,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吐谷浑最终内附,并成为我大唐的青海都护府,这是陛下之英明决策,还有众将士齐心协力,拼命杀敌。才取得如此成果!”房玄龄先出来恭维了李世民一番。

接着长孙无忌、温彦博等人也跳出来,颂扬了皇帝的丰功伟绩,还有李靖所率大军的艰苦作战,所有人都表达一个意思,此功甚伟,所有将士都得有封赏,整个朝堂上一片群情激昂的景象。

待众臣们吹嘘的话儿说完,李世民示意大家安静,先宣内附的慕容诺曷钵进殿。

年少的慕容诺曷钵走进殿内,看到如此多的朝臣们都注视着他,有些紧张,一张脸绷得紧紧的,不敢看边上的众臣,只是进殿时看到站在殿外侧的李业诩,微微地点了一下头,即目不斜视地走到殿前。

“臣河源郡王慕容诺曷钵叩见陛下”慕容诺曷钵跪拜在地。

“爱卿快快请起,!”李世民从御座上站起身,走到殿下,亲自扶起慕容诺曷钵。

“谢陛下,!”慕容诺曷钵站起了身,看了一眼李世民,又低下了头。

一个少年郎,虽然贵为吐谷浑的王子,却并没有经历过如此大的阵仗,不免心中紧张。

“河源郡王率吐谷浑举国内附,使青海之地不再有兵戈相见,这实在是天下百姓之福啊,!”李世民一又眼睛盯着慕容诺曷钵的脸说道说道。

慕容诺曷钵气势上完全被压倒,但也倔强地抬起头说道:“陛下,吐谷浑既已内附,愿世代都成为大唐的子民,以后也不再有吐谷浑这个称呼了,只是先吐谷浑可汗所犯之罪责,望陛下不要再计较!”

“说得好,以后都是大唐子民,无分彼此,河源郡王如此大义之举,功在千秋,天下人都会铭记在心,!”李世民哈哈大笑道,“至于慕容伏允所犯之错,朕当不会再计较。”

“多谢陛下,!”慕容诺曷钵恭敬地再行一礼。

李世民走回御座上,重新坐下,这才说道:“河源郡王如此大义之举,朕定有封赏,慕容诺曷钵听封”

慕容诺曷钵再次跪拜在地。

“以河源郡王慕容诺曷钵为青海都护府大都护,授冠军大将军衔,正三品上,食邑四千户,镇守原吐谷浑所辖之境”

第三卷 兵锋 第六十二章 诸将的封赏

“臣多谢陛下如此恩典。然臣有一请求,!” 慕容诺曷钵拜谢后,抬起头看着座上的李世民说道,“臣这些年想长住在长安,聆听陛下教诲,不想再回青海,青海大都护之职,还是请陛下另授予他人!”

李世民对慕容诺曷钵如此的任命和封赏,并没出朝臣们的意外,以其领青海大都护是顺理成章的事,与当初阿史那思摩等突厥将领归附时的状况相似,但慕容诺曷钵推辞的决定却让他们很是惊讶。

“唔?!为何?” 李世民脸上露出了也许的笑容,慕容诺曷钵推辞青海都护府大都护的任命,并没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青海都护府刚成立,事项烦杂,或间有纷争,臣年少无知,恐没有能力处理这些事情,因此,定无法胜任青海都护府大都护之职。为了青海之稳定,还是请陛下另选他人。” 慕容诺曷钵再次叩首道,“臣久慕长安的繁华,也曾和父亲一起在此居住过几年,以后更想在此长住,还请陛下恩准。”

李世民听了仔细地打量了一番站在殿下的慕容诺曷钵,对这个才十来岁的少年人有些刮目相看了。这个着汉服的鲜卑族王子,容貌上与汉人并无二致,心思却比常人聪明。

一些反应过来的朝臣们也暗暗称赞慕容诺曷钵的明智选择。

其实大多人都知道,朝廷既然已经在青海境内筑城驻军了,那慕容诺曷钵任都护府的大都护,也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摆设,即使其到任了,也不能左右青海的事务,朝廷肯定会再任命一位副都护以掌管事务。

而且慕容诺曷钵还如此年少,在族人中间并无太多的根基和威望,若回青海,说不定还会重蹈慕容伏允或者慕容顺的覆辙,两相权衡,不如在长安做个逍遥王爷自在。

“河源郡王既然向往长安的繁华,朕也许你这些年长住在长安,但朕仍封你为青海都护府大都护,待你再年长些,再去赴任吧。青海之事务,暂由新任的青海副大都护处理,!”李世民略思片刻,顺水推舟,接受了慕容诺曷钵的请求。“朕会在长安赐你一座府弟”

慕容诺曷钵松了口气,没再推辞。

李业诩大概地听慕容诺曷钵说过,因慕容顺久居长安,慕容诺曷钵在族内常遭族人的欺凌,童年过得也是不堪回首,而且父母亲也都死在族人的叛乱中,那个伤心地,再也不想回去了。

或许在长安为官,还有些前途,归降的胡将,阿史那思摩、执失思力、契苾何力等都是个榜样,在朝为官,受到李世民的重用,慕容诺曷钵与李业诩交谈时透露过相似的想法。

只是李业诩也寻思着,慕容诺曷钵边上应该有人在帮他出主意,不然,以这个年龄的少年人,心思再成熟,也不可能想到这么多的。

慕容诺曷钵接受了任命,随后李世民又宣布了对原吐谷浑人的安置。

被俘获押送到长安来的原太子尊王和高昌王慕容孝雋及其他一些名王和头人们,也封以官职。置散官,朝廷自有府邸赏赐给他们,一应服侍的人俱全。

跟随慕容诺曷钵归附的一些头人们,将在新置的青海都护府内任职。

其他那些被押送到长安来的近十万吐谷浑族人,被分散安置到江南道、岭南道诸地,其余留置在青海都护府的族人,若愿意内迁,可以在内地选一安置地,不愿内迁的居住在原地,但必须在原来的领地上放牧,不能大范围地迁移。

慕容诺曷钵叩谢了圣恩后领命而去。

接着开始对出征的诸将进行封赏。

“此战取得如此重大的胜利,并迫使吐谷浑内附,作为主帅的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功不可没。其不辱使命,周密布置,运筹帷幄,以我方极少代价的伤亡,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朕必须给予重赏,!” 慕容诺曷钵识大体,让李世民心情大悦,说话的声音自然也高亢起来,“朕想复其尚书右仆射之职”

“陛下,臣有话说,!” 李靖出列,跪拜在地,“多年来,臣虽然有些许功劳,然陛下给予的奖赏已经远超应得。因此臣不敢再领陛下的赏赐,!”李靖抬起头,惶惶然地说道,“且臣在此番征战中,腿疾复发,行动异常的不方便,这些日子更是疼痛难忍,连走路都需要旁人帮扶,已是不能再替陛下处理朝事,请陛下恩准臣辞去所有职务,在家休养!尚书右仆射职,臣无法再受”

“李爱卿快快请起,此番征战,如此辉煌的战绩,作为大军的主帅,怎么可不赏?若朕没有赏赐,所有出征的将士定会不满,天下人也会怪膳有失偏颇,奖罚不明,朕何以面对朝堂上的众臣,及所有出征的将士们。他们定是不同意,朕也不同意!”李世民从座上站了起来,示意李靖起身。

“陛下。李大总管作为此次出征的主帅,率领诸将奋勇作战,才取得如此之战绩,如此战功若不赏,臣等也无颜接受陛下的封赏!”大惑不解的李道宗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李道宗多次跟随着李靖出征,对李靖的用兵之道可是异常的佩服和仰慕,如今见李靖推辞,忙出来说话。

接着侯君集也站出来,赞赏了一番李靖,此战若无周密的部署,那吐谷浑的战事。定然要再大费周折,不可能在这么短的两个月左右就结束,作为主帅,理应得到重赏。

“陛下,臣实在是腿疾严重,在青海高寒之地奔波数月,疾患更是进一步加剧,身子疲惫不堪。虽还想替陛下分忧,然己力不从心,今日上朝都是由人搀扶着而来,陛下就让臣在家静养一些时候,待养好了身子,再替皇上效命!”李靖却长跪不起,一力请辞。

李世民已经快步走下御座,亲自搀扶起李靖。

“李爱卿既然如此说,朕若再强求,那也实在是有违人道,朕就允你,!”李世民长叹了一口气,无奈地应允。

最后李世民同意了不授以李靖官职的请求,还是保留特进职,若身体允许,可以到中书、门下平章事,另加真食邑五百户,赏绢两千匹,黄金二十斤,尚乘马五匹。

接着是出征的两位副帅李道宗和侯君集的封赏。

作为主帅的李靖都推辞朝廷的封赏,李道宗和侯君集也是依样作了番推辞,最后仍以李道宗为邢部尚书,并授镇军大将军衔,加食邑五百户;侯君集仍为兵部尚书,授怀化大将军衔,加食邑五百户,两人还有赏绢及黄金。

段志玄仍授左骁卫大将军职,归德大将军衔,加食邑三百户,年后即进京述职。

原凉州都督李大亮为青海都护府副大都护。从三品上,归德大将军衔,封武阳县公,加食邑三百户,在慕容诺曷钵未到任前行大都护职。

执失思力,因此战功封安国公,转授左卫将军职,并以皇旁胞妹九江公主下嫁,授驸马都尉。

“西海道行军大总管麾下前锋李翼,在此次征战中表现的异常出色,库山、曼头山、牛心堆、赤海几场战役,皆其主要之功,因此,朕决定授以李翼特卫将军职,从三品下,归德将军衔,封渭南县候,加食邑三百户,赏绢行匹,黄金五百两”

“陛下,不可,!”待李世民说完,李靖忙站了出来,“李翼如此年少,即授如此高位,实在不妥!此战李翼在诸将配合下,才取得一些胜迹,此是所有将领之功,并不能独算其身上,不然有失公允!”

“陛下,臣附议,李翼年少,不可授以如此高位”不知何目的,房玄龄也是如此说。

“陛下,臣也附议,李翼此战虽然立下战功无数,然其是在主帅调度下,诸将协同配合下才取得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