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差 by陆离流离(强强、鬼畜攻腹黑受、娱乐圈、sp)-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慕禅这时却从家居服口袋里拿出一块洁白的手帕,“说吧。”
慕斯将砝码吐在手帕上,自己双手接了包好,尽管并不十分沉重,但一件东西含在嘴里,到底是极为不好受的,整个下巴都酸了,开口说话时只觉得连控制脸颊的肌肉都很困难。“哥讲的这个故事,我不明白。”
慕斯轻轻点头,“这是禅宗的机锋,南宗禅讲究的本就是无修之修,与道家无为无不为之道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慕斯不说话,禅学玄理,他天生就不像慕禅那么有兴趣,对于南宗禅唯一的所知仅仅就是六祖慧能的那个著名偈子。因此也不敢乱答话。
慕禅淡淡道,“我要你默写《论语》,不是《论语》可以让你妥协,而是希望你能够静下来。这个道理,你是明白的。”
“是。”箱子都矮了一层,若他还不明白这个道理,恐怕不是太蠢就是太欠。
“你默默地写,就总会安定。安定了,自然更容易做出适当的判断。可如今,你心有旁骛。自然不懂得什么叫做因无所住而生其心,‘能所俱泯’的境界太难,我只希望你能够平心静气,重新审视自己的所为。”
慕斯心道,说了这么久,莫测高深,不过就是怪自己受罚不用心。因此道,“我错了。”
慕禅望他,“你不服。”
慕斯丝毫没有犹豫,“哥讲的,磨砖不能成镜。”
慕禅笑了,慕斯原本理直气壮的,如今竟有些心虚。
慕禅道,“南宗禅太过究竟了,是以,才会有中唐之后的禅净合流。若是不借助净土宗的功利与实际,又如何能流传甚至广大?庄子讲齐物,又是什么样的境界,可是影响力岂能与禅宗同日而语?曲高自然和寡,即使自命清高不生变通之策,无可奈何中也要顺应变通之势。南宗讲顿悟,可若没有经年的积累,又如何能有刹那的灵光。当即成佛——”他没有说下去,只是淡淡哂笑。
慕斯知道哥哥一向抑佛崇道,尚老庄之学。可他名字却偏偏叫做慕禅。其实,他们兄弟二人,原本一个叫做慕蝉,一个叫做慕蟖,慕老爷子对慕家嫡孙慕禅爱逾性命,他是刀头舔血的江湖豪杰,不懂得什么居高声自远的意境,也辨不出临风听暮蝉的典故。想来别家孩子都以龙虎为名,儿子居然给孙子取了这么一个小虫子的名字,不觉怒从中来,还是慕禅的母亲在他们父子间斡旋,将名字改成了慕禅。慕禅的父亲不敢忤逆父亲,又珍惜妻子的心意,便也许了下来。四年之后,生了慕斯,他却丝毫不吸取教训,又给小儿子取了个昆虫名,只可惜这一次,还未等到老爷子发火,便因江湖仇杀护持幼子去世了。慕斯丧父丧母,又被慕老爷子迁怒,慕家这样的大族中,若是没有哥哥,他甚至不知道该怎么生存下来。而他慕蟖的名字,也时不时地为人取笑。慕家子弟,甚至是旁支也特意抓了蝈蝈或者蚱蜢来撕腿扯翅膀,一切蟖螽类的昆虫都成为他们取乐的对象,甚至有人直接就说他是该被打死的蝗虫。慕禅渐渐懂事,将一切都记在心里,终于找到个机会,求慕老爷子替慕斯改个名字,慕老爷子并不喜欢慕斯,却不忍拂了慕禅爱惜弟弟的心意,自然也是为了敲山震虎,慕斯再不好,也是慕家嫡系,因此将那些取乐的子弟教训一通,顺手抹了虫字边,以后自然也再难有人以此做文章了。
慕禅看弟弟脸红的不再那么厉害了,知他如今心境已经平复下来。他是太过理智的人,教训弟弟,不止要求自己保持绝对的心态平和,甚至连慕斯也不能心有杂念。
“想清楚了?”淡淡的一句话,就这么猝不及防却又顺理成章的抛过来。
他谈玄说佛,本就不是来和弟弟打机锋的。慕斯稍稍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
“嗯?”慕禅等着他的话。
“我——”慕斯张了张嘴,终于还是没说出话来。
“你慢慢想,不用着急,我等着你。”慕禅说完,就重新站在窗前,太阳已经沉了下来,却未到黄昏,这个时候的天地仿佛格外安静。
慕斯将包着砝码的手帕从口袋里拿出来,重新含进口中去。即使慕禅背对着他,并且隔着一整间房的距离,他还是觉得有极强的压迫感。默了一会,就停下了手。
慕禅等了片刻,确认他是真的没有在写了,才轻声道,“怎么?”
慕斯不能说话,就轻轻用手指敲了敲箱子。
慕禅走到他身后,这一次却没有让他将砝码从口中拿出来,慕斯用手指在桌上写字给哥哥看,“对不起,我想不明白。”他写了这一句,竟觉得太过难堪,再也写不下去了。
慕禅却是道,“我看得出,你不用划这么重。”
慕斯只觉得心一下子紧了,却又拿手写道,“请您责罚。”
他写完这四个字,似是有些不敢看慕禅,但却刻意挺了挺胸,跪得更直了。
慕禅轻轻点头,“不错。从昨晚到现在,你想的时间,已够长了。”
慕斯这一次没有再写什么。慕禅徐徐吐了口气,“既然如此,去洗澡吧。”
这一次,慕斯很规矩,在箱面上用手指写了个“是。”
慕禅看到他肩膀抖动了一下,他知道,他的家法,他还是怕的。只是,宁愿挨家法也不愿意道歉,这个弟弟,还是和小时候一个样,一点也没有长大。
从浴室走出来的慕斯深深吸了口气,他知道,哥哥现在一定已经洗过了澡站在窗边等他。尽管他半小时前还那么不自量力的要求了惩罚,可如今,却觉得连迈开步子都艰难。
慕禅的声音不疾不徐地传过来,“不必过来了。”
于是,慕斯摆正了脚,恭恭敬敬地等着慕禅走过来。
慕家的惩戒室,格局很大。浴室和盥洗室是分开的,盥洗室连着外间,浴室却在里间。从里间是看不到站在窗口的慕禅的,但是慕斯知道,哥哥很快会进来。执行家法的时候,慕禅从来没有让他等过。他所希望的反省一定是最理智平和的状态,而不是带着忐忑。他认为,忐忑会让人迷惑,而对于即将到来的惩罚的担心会削弱反省的力量。
果然,慕斯没有等太久,慕禅走过来,先命令慕斯将口中砝码吐出来泡进消毒瓶里,这才轻轻点头,示意他跟上自己。金属质地太硬,他不希望教训的时候对慕斯有伤害。
慕斯略略落后半步跟上慕禅,十平米的内间并不大,两个身高超过一百八十公分的男人没有几步就走到了尽头。慕禅的手握上门把,他听到了慕斯调整呼吸的声音。
真正要动家法时,不是在最外间有窗子的地方,不是在里间有床的地方,而是,真正的,内间。
这一扇门,平常,是不开启的。开启的时候,无论慕禅或者慕斯,都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绝对洁净。
慕禅终于推开了门。
长兄为父,尤其慕斯自幼失孤失怙,在哥哥的家法下长大,搬进这个宅子来也已经七年,可无论哪一次,走进这个房间,全身的皮肤都会变紧发麻。他知道,那些练习生都在背后议论着慕老师的手段,可是,比起哥哥的教训来,他的那些惩处刁难,又算是什么。
慕斯知道,自己太过没有出息,哥哥已经进去了。他迈开脚,也轻轻关上了门。
房间永远是老样子,周正又肃穆,让人禁不住地心凛。里面所有的家具都是梨木所制,而且,保持梨木本来的颜色。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唯一例外的,是藤杖。
作者有话要说:伏笔越埋越多了,预计的三十万字,不知道会不会超过预期的架构,担心自己不能驾驭,嗯,我需要做一点调整
嗯,文的节奏还好,但进度已经慢了,现在讲理念是太空洞的事,我还需要努力
大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一定要提出来,极度欢迎大家拍砖
谢谢!
9
9、九、责罚 。。。
唯一例外的,是藤杖。
两尺三分长的紫藤,同慕斯小指一般粗细。他已经不记得究竟是什么时候,哥哥开始用“家法”来约束他。只是,随着渐渐长大,他的藤杖,换了许多根。
每一根订制的时候,都是从小指第二骨节之下的位置量起,不增一分,不减一分。
如今这一根,慕斯低下了头,大概是人也长大了,指头也定型了,用的日子,已不短了。
只是在哥哥的教育下,他学会了如何将这件家法服伺地妥妥当当,关于藤制品的养护,慕斯相信,他的知识绝不亚于任何一位专家。
慕斯抿紧了唇,将藤杖从黄梨木的柜格里请出来。 双手平举,一步一步向前走,内间地板铺得不是理石,而是更加古朴的青砖,他每一步都踏得很实,尽管脚步很轻,却依然带着几分沉重的气息。就像是手中捧着的家法,无论如何,不可抗拒。
等走到距慕禅两步半距离的时候,慕斯停了下来。
慕禅高高地坐在铁梨木制成的公案椅上,后背与精致的云龙纹雕镂椅背若即若离,他一向不喜欢清时的家具,太过琢饰了便附庸风雅得厉害。这把椅子却是例外。任何一个设计,都挑剔到吹毛求疵的地步,繁复有时候也是尊重的一种。
这间房里的所有家具,都是慕禅亲自查阅典籍改良设计出来的。慕斯还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哥哥便带着他四处奔波挑选木材,或者通宵达旦地翻书绘图,正如他玩笑时说的,整个慕家,最“贵”的怕也是这间屋子了。有时候想起来,不知道是该感激还是觉得讽刺,这么用心良苦,花费了多少心血,竟全不过是为了揍自己一顿罢了。他还记得十四岁那年将那把沉香木的戒尺拿去换钱的事。经历了如何惨痛的责打教训已经记不清了,可到了后来,不知费了多少心思追回来,慕禅竟是毫不可惜地付之一炬。绝无仅有的珍奇又如何,难道,他能用别人摩挲过的板子再教训他的弟弟?
慕斯站稳脚,沉下腰,将藤杖举过头顶。又略向后退了半步,恭恭敬敬地跪下来。手臂更直了,请罚,是要规矩的。来到这个房间,任何举动,都需要规矩。
慕禅将手臂从案几上拿下来,站起身,慕斯只觉得心跳瞬间加快了许多。他低眉顺眼地跪在那里,只能看见哥哥的鞋子,一点一点地向自己逼进。
然后,手中蓦地一空,藤杖已经到了哥哥手里。
仿佛一口气息突然坠下,慕斯只觉得心中立时空了一块。他缓缓收回手,放在身侧,跪在那里安静等待。
慕禅点了点头,将藤条横过来,顺着墙角轻轻一指。
慕斯知道,那个地方,摆得是一张黄花梨木夹头榫大平头案,明时的式样,慕禅喜欢,便也没有改,依样做了一张。他总是说,明朝是个有风骨的朝代。每当这时候,慕斯心里就会想,不是蓬莱文章建安骨吗。
如今,他自然没有任何心思去想这些,最直接的反应是,这个东西,他不喜欢。
要趴着挨家法,也就是说,哥哥打得不会轻了。可是,如果可以选的话,他宁愿选那张特别改良过的铁梨螭纹卷书案。至少,趴的时候能伏帖些,也会比较轻松。
慕禅丝毫没有在意他的纠结,只是定定望着他。不带任何暗示意味的眼神,就只是看着。
慕斯站了起来。不知该怎么说,无论多少年,哪怕从小在他藤杖下长了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