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大导演-第4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的日本军队中的贵族,基本上就是统制派。
而皇道派呢,主要是包括像石原莞尔和松井石根这样的军人,这样的军人,他们有才能,就好像石原莞尔。他被称为日军的大脑,但这些个人,都是下层。也就是说泥腿子出身的家伙。
不要以为皇道派就跟天皇关系好,实际上,皇道派在很多的地方,是跟天皇对着干的。
难道这帮家伙是日军的良心?
不是,他们的目的也是灭亡我们中国,只不过,皇道派的想法更加的有意思。
皇道派认为。对日本威胁最大的不是中国,而是北边的苏联,因为这一派的军官他们见识过老毛子的厉害。知道苏联的武器装备,还有许许多多的战争资源都比日本强的多,如果苏联真的跟日本交战,那日本多半不低。
因为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她的资源匮乏到。其实她是没有什么能力来发动战争的,但这里面有一个地方可以帮助她发动战争,以及实现大东亚共荣这个理想。
那就是东北!
东北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东北煤铁,森林,农田,许许多多的东西,简直是让小日本眼馋啊。当年不是有田中奏折吗,就是说。可以放弃日本本土,但只要有东北,那就够了!
而实际上,皇道派就是田中奏折的践行者,石原莞尔就是那个918事变的总策划!
但要知道,这一派,他们的想法是,敌人是苏联,那么,对于庞大的中国,怎么办呢?
对中国的战争,应该被控制住,不要跟中国的战争,扩大了,我们拿下东北,那就可以了,然后向北,打苏联,如果能打败了苏联,那就跟德国可以在陆上会师了!
那么不跟中国战争扩大化,可是现在占了东北,那想不扩大能成吗?
大东亚共荣圈,这就来了。
哎对,所谓的大东亚共荣,不过是麻痹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概念,皇道派的做法就是,发展当时的满洲国,让满洲国变的富有,变得和谐,这样
你们看,我们日本帮你们建立的国家多好啊?你们中国人干吗还要跟我们作战呢?不如大家好好研究一下,你们都投降过来,一起建立大东亚共荣吧!
这真的就是日本当时皇道派军人的想法,虽然听上去有些逗比的感觉,但在当时,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原因就是,光头党那边搞的真心太差劲儿了嘛,真的是还比不过满洲国呢!
不会吧?这么大的一个中国都比不过小日本占的东北?
真的比不过,有一个数据是很有意思的能体现这一点。
很多网上的‘国粉’都会说一个事儿,就是所谓‘民国的黄金十年’,因为在十年里,好像国家的gdp增速很快,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咱们中国好像还不缺钢铁了!
对啊,不缺钢铁了,在1934年的时候,钢产量还不到5万吨,可到了1935年里,钢产量就已经来到了25万吨了哦,这是一个飞跃式的发展哦。
这个数据,说出来,确实让人感觉,好像民国真的是飞跃了,真的是发展了,但实际上。
1935年的时候,是日本在鞍shan搞的钢铁厂正式投入运营了,所以,钢产量才有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在后来1936年的时候,民国的钢产量甚至来到了41万吨,而1937年,更是55万吨!
是啊,民国把日本在当时满洲国的钢生产量给计算进来了,这个数据能不暴增吗?
我们现在先不说光头党如何的无耻,我们就说这个事儿。
钢产量增长这导致了什么?
很简单,当时生产这些个钢的,那都是有一定规模的城市,而又因为钢产量提高,甚至是好多的工业产品产量都有提高,商业自然就跟着起来了,于是,大城市的发展自然就变快了,而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自然会觉得生活变好了,比原来民国的时候好多了,那么他们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很自然的就淡化了一些。
这就是大东亚共荣的一个显现,但不过。
钢产量增长这需要什么?
很简单,是各种自然资源,可这些个自然资源都在哪里?
当然是在乡下,深山老林里,当然不是在城市里了,所以,对那些个地方,日本鬼子用尽了一切的手段来刮取东北的自然资源,什么万人坑,什么整村被屠,虐待劳工这样的事情,可是不胜枚举的!
这就产生了东北抗日活动的特殊情况,抗联主要都在深山老林里活动,都在穷乡僻壤活动,而城市里的东北人,抗日活动并不是很激烈。
乡下人抗日,而城里人却不想抗日!
这正是当时东北的特点,以上也是这个特点产生的原因。
那么宁皓的这部作品,《黄金大劫案》其实就是从这个特点来出发的这么一部,抗日神剧,哦,是抗日神‘影’。
她的创新也就在于此,一个之前很少有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涉及的地方,在大城市中,一帮革命党在抗日!
但是,步子迈的太大容易扯到蛋蛋,创的太新了,往往不能赚钱。而且,宁皓跟岳晓军,还有宁皓的婆姨,他们看到了这个事情的特点,可他们看到了这个特点背后隐藏的原因了吗?(未完待续。。)
ps: 感谢叶非飞,双得来,孤胆哥,感谢你们的月票,非常的感谢!
感谢叶非飞的打赏,非常的感谢!
那啥,油价大跌,卢布暴跌,看来世界形势风起云涌,这是要出事儿啊!
老美开始剪羊毛了,这家伙开始了又一轮的黑车书里面说过的‘金融战’,最后到底如何,大家好好看着就行了,反正这个事儿,黑车感觉我们应该是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东西的
好了,不多说了,黑车真心的是求支持,真心的,大家给黑车个订阅吧,拜谢了!
第五百五十三章 谁在帮着日本!
显然,如果按照原来历史上的那部《黄金大劫案》的电影剧情,宁皓他们是没有看明白这个特点背后所隐藏着的东西的,他们只是根据了这么一个表象的东西,拍了一部抗日电影,主要的目的,其实是在说民族气节方面的事情。
就看这部电影的情节,一开始就是抢教堂,可问题是这个主角,很有人渣感脚的这个下三滥,他所处的环境,还有他所面临的这个生存压力,其实都不是很差。
是,他抢别人,甚至去骗小乞丐,为的也是一口吃的,这家伙的日子也过的不好,但并没有到了必须发出最后一声呐喊,然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地步呀。
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下三滥,最后却正义感爆棚,加入革命党打鬼子,这个转变多少有些生硬,再说了,那些个革命党,干嘛要打鬼子呢?
要知道,在这部电影里,当时的满洲国就从拍摄出来的画面来看,相当的不错哦,比我们印象中的民国好多了哦。
那抗日难道是吃饱了撑的?
这部电影其实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抗日这个事情,不能因为我们能吃饱饭,我们能过上好日子,那就不抗日了,抗日是必须的,抗日是绝对要做的,必须要把小日本赶出中国!
要说,这个理念吧,也不错,也可以,但多少有些生硬,最关键的是,宁皓他们要做的。还是一个喜剧片的形势,虽然包裹在抗日剧,哦。抗日影的外皮之下,可这个电影的里子,就是一个喜剧片。
满片都是东北大茬子话,这还不是要喜剧效果吗?再加上各种段子,这还不是一个喜剧片?
喜剧就不太严肃,就算这部电影最后变的很严肃,但是之前的不严肃已经将整部电影给定调了。然后这个时候你突然出来说教,我们应该抗日,那这个效果
最起码的。违和感太强了吧?
这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这部电影非常的烂,甚至简直都不像是宁皓这家伙拍的一样。
其实。这真的是一部宁皓的作品。这里面很多的元素都有他的个人特点,个人印记,但这家伙还就是拍出了一部大烂片,一部狗血的抗日神剧,哦不,影来。
那之前宁皓跟吴祥的对话,这说明,吴祥这个家伙已经在指手画脚了吗?
嗯。作为抗日神剧小编,这要是不指手画脚一番。那能对得起自己?
那怎么来指手画脚呢?
难道我们不创新了?不拍这个,在东北大城市里抗日的电影了?
不,我们还是拍这样的一个故事,但是切入点,还有这个故事的一些个小地方,可以换一下了。
其实,总体来说,《黄金大劫案》这部电影的想法很好,很新颖,也就是确实很创新,但是有些个东西没有弄的很好,就是一些个历史上的细节,就是为什么当时东北大城市里的国人不怎么抗日,这个原因,宁皓他们并没有研究透彻,但现在有吴祥啊,那自然就好多了。
于是,咱们这个改,就从小日本占东北,到底想要什么入手!
资源!
日本之所以想要占东北,他们就是看上了东北的资源,而皇道派的战略思路,主要是先发展一下自己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日本的装备升级。
要知道,虽然在亚洲范围内,日本的军事装备是很先进的,但是在跟欧美国家相比,特别是跟苏联相比,日本的装备那真的是不值一提。
这个问题其实很早就被皇道派的军官们看到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正是石原莞尔,这个家伙的脑子真心不差,他是日本当时少有的认真研究战争武器装备的军事家,在他的一部著作中,甚至提到过,‘核裂变瞬间产生的毁灭性威力,将会在一瞬间决定战争的胜负’!
没错,这个家伙在一早就看到了原子弹的前景了,但很可惜,最后的结果嘛,是小日本自己吞了两颗
不过,正因为如此,皇道派提出大东亚共荣圈这个概念,想的,就是要争取时间,来进行改装换代。但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换代,可其他国家也在换代,而且换代的速度还比你快!
没错,正是如此,在二战前夕,其实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进步极快,大家都在装备升级,而小日本这个民族本身的创造力并不是很强,他一直都是山寨别人的,所以,自然有些跟不上趟了。
可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因为这个技术升级,所以,有的资源就出现了极大的缺口!
石油!
就是这种资源,被成为工业血液的东西,在日后全世界都离不了的东西,小日本是极其的缺乏。
而因为小日本的眼光不够,他们本来以为占了中国的东北,那一切资源就都够用了,可他们没想到,世界的变化太快,石油的需求变得非常非常的巨大,而东北在当时可是没有石油的,甚至在发现da庆油田之前,很多的地质学家甚至都断定东北不会有石油。
这样的一个结果,就导致了另一个势力的抬头,那就是统制派!
统制派跟皇道派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不嫌事儿小,他们就是要扩大跟中国的战争,力争快速的灭亡中国,而这个想法就产生了一个结果。
往南打!
往南打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没准真的能快速灭亡中国,因为当时的中国主要经济还有工业都在东南沿海,从东北往南一直打,就可以摧毁这些个东西了,那么中国很有可能就会被灭亡了。
另外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往南打,就算不能让中国灭亡,可南边有石油啊!
当时印尼那里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