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风雨-第2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派去的人一拍即合,这么大个消息来源也算是对于“神州军军情局”控制的消息来源的一种保护手段罢了。
而军情局这面将从那些可以接触得到消息的下层人物当中大量收集资料,而且吴胜兆处的消息同样会落到神州军的手中,然后把诸多信息进行相互印证,推导出来情报会比单纯听他阮大铖的消息准确的多。这个方法结合了原明朝锦衣卫的办法,以及岳效飞教给陈荣的现代情报手段。
吴胜兆听出候方域对于神州军的情报颇多微词,遂问道:“候先生,那以你之见呢?”
候方域搭手道:“候爷,依自阮大铖处得到的消息是,由于神州军如今势头过于招摇,且又与那伪唐王相互倾轧不休,现在全城军民避往海外岛上去了,唐王那儿现在正是军力空虚之际,博洛打算调大量战车入闽,趁此良机与建宁处的驻军一举攻下闽地,故此调军而西行。”
吴胜兆他自己更加信任神州军的情报来源,只是神州城与唐王那边互相倾轧之事,他也略知一二,那博洛出兵闽地也是理所当然之后,尤其上次调往欲攻延平的大炮依然还在建字,如此也可解释为何他不先入此地。
固然鲁监国处距南京极近,同时亦有他胜武军在此,只是据阮大铖情报,清军所调过的只是部分军力,而且知道鲁监国、唐王两部素得地不和。现今舟山黄斌卿又邀荷兰红毛人前来,来意只怕就不善的紧了。故此博洛不顾“胜武军”军力日强,亦力排重议要亲自带兵攻唐王朱聿键所据的闽地。
“候先生,那我们该不该”吴胜兆想要问问候方域该不该做出些姿态!例如装做将要进攻,而调动军队,使博洛不能全力进攻唐王。
候方域哪还不明白他的想法,见他欲言又止的样子道:“候爷,现如今可不比上次,上次是神州军力邀我军助攻,皇上欲推不能,此次唐、鲁如今明面上互不相干,实则势同水火,候爷如今咱们要是只怕皇上知道了会大大不高兴呢!满朝文武如若再多言多语的话那就!”
吴胜兆转念一想,候方域所言极有道理,心中不由于对于岳效飞的自由极为艳羡:“那个岳大城主的神州军想打谁就打谁,丝毫不受任何人干涉,大约也是如此,才会和那个唐王相互倾轧,故此率军出走吧。哼!我中华如此多豪杰之士,如此多百姓却打不过那清兵,哪里是什么清军太强的缘故,如若大家都能弃了成见,一心一力回击鞑子,何愁战之不胜呢!”
想到这儿,吴胜兆心中一叹,有些不甚得意的说:“候先生,即是如此请速往张候爷处,请他至大营之中相商,还有准备战马我们可能上要很快赶回到营中去了。”
他心中已然定计,纵使不与清军交战,自己的防务只怕也要多注意一些才是。
第四章 江南烈血 1节 大祸临头(解禁第一章)
神州历1648年1月21日午夜12点,就在神州城的人忙于营建中华明月湾,就在神州军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乘船到达对马,忙于准备“进入”扶桑的时候,满清开始他们灭亡前最后一次最为疯狂的反击。
苏州城卞玉京所居的别院之中,清亮的小提琴声和着这江南的凄风冷雨一起在院中旋转,卞玉京全身心的投入到那凄美的乐曲之中,两粒眼泪持在桃腮之上。她的心中不但有即将与寇白门告别的离愁,同时又被凄美的琴声勾起对于自己身世的叹息。
室内斗儿在收拾着东西。就在今天下午陈荣来通知寇白门,由于大战大即,无论江南还是闽地,现在地处于一种极不安全的状态,他正在执行撤退人员的命令。例如寇白之类的从将会于半夜乘船前往新神州城的所在地一一中华明月湾。
“小姐,卞小姐不和我们一起去神州城吗?莫不是为了什么人留在这儿吧!”
寇白门已经听了好一阵那优美的琴声。说实在的,和卞玉京做伴好长时间之后,她是真有点舍不得卞玉京,再三邀请卞玉京和她一起前往神州城,只是卞玉京一直不肯答应。如今斗儿问起,她也不知任何回答。
只好假做生气道:“斗儿,此事可由得你胡乱猜测不要再多嘴了!”
斗儿吐吐舌头,不乐意的拖长声音道:“是,小姐!”
正在说话间,却听到北方响起隆隆炮声。
博洛骑在一匹战马之上,如今他身上穿的也不再是什么皮甲,环甲之类的玩艺,现如今他身上穿得也是学自神州了的复合装甲造就的战甲,穿起来比之过去的战甲要轻巧许多,防护力也要高出许多。
帅旗在冰冷的夜风之中,被吹得呼啦啦直响。如果不是要待神州军打下台湾,这仗打的时间会提前许多,毕竟不久的将来江南大地就会春暖花开,冰融雪消,那时道路泥泞,无论于马队还是战车行动都为不便。而神州军打下台湾,他们就多了要防守的地方,自然不能轻易来此帮吴胜兆的忙。
马前不远处是专门摆设的一张香案,上面三枝线香的香头越来越短,他心中稍感焦燥,心中再次把这次的打算从头到尾的想了一遍,看看再有没有什么纰漏。
此次他率领的十数万大军,别看数量比之神州军虎跃作战时对付的三王的军队要少,但这支部队已经是经过复彻头彻尾改变过的。不但装备,连战法也被博洛这一直和神州军作战不缀的将军改了个底掉。
其中由于深感神州军战车之威,故此从去年开始他就在不遗余力的打造战车,自从那个工匠王昌用青铜造出那种滚子链之后,清军的战车数量增加极快。工部安排各地州、府、郡、县的工匠日夜赶工,好歹为博洛装备起一支五万人左右全部由战车装备起来士兵(约五千辆战车)。
另外五万全部是调来的八旗精兵,本已弓马娴熟,更用上“枪式弩弓”。说起来他还要感谢吴胜兆,没有他们这里的江南大战,无论是复合甲还是枪式弩弓博洛都不曾见过的。
见过之后,无论是从构造上还是从其他方面,都使博洛感受到制造者的良苦用心。尤其是上面那个铁制的小圆环,只要与与弩身最前端的两个凸起相配合,就可以在平射时达到相当精度。这在骑兵冲锋时,两军相间前的一瞬,它的杀伤力是不言而誉的,虽说骑兵百米冲刺之时只能射出一弩,可是几千或者几万人的齐射呢!、
至于战车,那更不必说了,那现在是他的至爱,心中唯一遗憾的是那些射灯却是无法仿制(乙炔),为此清军的夜战能力大减。
面对月华如练的冬夜,博洛心里再度扬起强烈的自信,就如同他在仙霞岭上的那个早晨一样。如果不是在大军之前,他一定会对着那些大山、以及山下明军的军营大声吼叫,“我,博洛,我来了,我来拿我应得的世界,因为我的勇武,你们全都属于我。”
这次江南之战,他的打算很简单,先从阮大铖那儿放出假消息,使鲁监国处误会他将率大军趁闽地之虚,迅速南下。其次派出战车之一部往攻湖州,再次全军大部由此处直攻苏州。
与此同时派郑芝龙率部分骑兵乘船走海路,绕道而行前往舟山。亦分为两路,一路与黄斌卿、荷兰人合攻杭州,此两座大城一同攻下,江南所余之事就不多了。
另一路则是在当面之敌胜武军的侧后登陆一支战车部队,不用多,两百辆全部装备为战车的军队也就够了。先在江岸隐蔽处待命,待得明日大战正酣之际,猛然在敌后展开进攻,直取昆山使敌前后不能兼顾。
在博洛的脑海之中,吴胜兆只要断了海上的被给,及神州军的增援,他必败无疑。况且他的兵力本就不如清兵雄厚。虽然吴胜兆的胜武军的军官经过神州军的训练,做战实力也并不弱。但他面对的可是近十五万清兵以及黄斌卿的近六万明军,以及荷兰人的五艘战列舰上大炮的轰击。
他抬起头,看着冰冷夜空之中的繁星满天,博洛心里想着,同时乞求着止苍“只要叫我突破了他的防线”
这也是为何清军的夜战能力要弱于吴胜兆,而他却要半夜发动的原因。只有趁着黑夜突破鲁监国部的苏州防线,那么与吴胜兆“胜武军”战车主力决战才会在白天举行,否则等占领了防线,与“胜武军”的决战极有可能发生在夜间,那么对于没有灯的博洛部来说,那就极为不利了。
现在博洛所面对局势是,吴胜兆在他与清军对峙的地方,修了一道边绵不断的筑垒地带以掩护苏州城的正面。一如神州军的防线,由地下坑道及地上堡垒中的火炮及效飞神弩构成,这里驻守的却是些二流的守备部队。由于坚固堡垒的保护,他们的作战效力了也得到极大提高。
吴胜兆的野战部队大部分呆在苏州西面靠近苏州的地方,那样便于在苏州、杭州两地机动,小部分在杭州协助城防,同时负责第一时间增援湖州的城防军。
第四章 江南烈血 2节 苏州防线(解禁第二章)
博洛的目的就是当他要迅速瓦解当面防线处的抵抗,然后以强大的战车部队与吴胜兆的主力于苏州城外决战,并对于胜武军的主力战车军队进行前后夹击之,其军必败无疑。
到时,只要吴胜兆的主力一失,那么江南鲁王即再无可战之兵,可以一座座城的用大炮轰塌城墙,然后个个击破。现在博洛有的是大炮,仅仅陆上他就有将近五百门;包括“红夷炮”“大将军炮”等等,大大小小的火炮,使用实心及开花弹两种炮弹。
至于为博洛何要派郑芝龙率全部水军,搭载两成骑兵前往杭州,其原因有二,一是要迫黄斌卿降清。此人现在明、清之间摇摆不定,待他明晨打下杭州之时,郑芝龙的大军也就到了岸边,到时他不降也得降。
况且据博洛所知,黄斌卿本身就有降清的想法,甚至他还透露已经向唐王朱聿键以新兵的名义,派去五千新军,正掌握在唐王座下内应黄鸣俊手中,只待江南事了即可挥军沿海路南下,一举踏平南明的残山剩水。
博洛大军当面,是沿着苏州城北处贯通太湖及苏州东北的阳澄湖的一条不宽的水道,是吴胜兆与张明振为了安顿各路义军及其他兵马的手段之一,也是防卫苏州城的主要力量。鲁监国上下称这条由神州城的土方施工的“建工坊(建筑公司)”施工的,土木混合结构防线相当坚固。
沿河是一根根粗大的斜向河中的尖头木桩,木桩之后的斜坡上是一座座土木结构的堡垒,里面存兵近五百,备“火铳”“弓箭”“利刃”“长枪”及“效飞神弩”或“大将军炮”或“佛郎机”一门。
堡垒后面常备“虎蹲炮”数门,听从堡垒上部兵士命令调整炮火方位。每座堡垒相隔五十米左右,相互之间以地下沟道相联,似便堡垒之间相互支援。同时,吸取了上次湖州之战清兵用“链式火油弹”火攻木制碉堡的教训,这次碉堡外面都覆盖了相当厚度的土层加强了保护。后面五十米处是第二、三五道防线,设施大致相仿,每两道防线即可构成完全的杀伤地域。
这些杂牌军大约有五万余人,兵力也算不少,主力坚守在第一、二线牢固堡垒之中,一旦第一道防线失守,剩余官兵就会退至第三道,如此循环往复撤退,不断消耗敌军,直到“胜武军”的装甲部队到来。
按说这样的防守、战法在这个年代之中,恐怕是清军